古詩中提到:十年空誦歸田賦,萬裡試披輿地圖。在古代時期,人們行軍打仗需要用到地圖,在古墓探險時也需要用的地圖。其實明朝和清朝時期,我國都有過世界地圖。但是明朝和清朝卻有很大的差距,看完這個差距之後很多網友可能都會十分生氣。
很多人對於閉關鎖國有個很大的誤解,閉關鎖國其實並不是來源於明朝,只是說閉關鎖國的概念是來源於明朝。真正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還是清朝統治者,公元1723年,也就是雍正皇帝執政年間。因為清朝和羅馬教廷之間有過禮儀方面的爭執。
最後雍正皇帝覺得其他國家對於天朝上國的清朝,有著大不敬的行為,於是禁止其他宗教傳入中原地區。這才真正意義上開始了閉關鎖國,然後明朝時期閉關鎖國也僅僅只是一個概念,它只是指朱元璋想要實行海禁,避免一些外來軍隊或者是經濟貿易戰爭的爆發。
海禁是明朝所特有的一個標誌,和清朝時期的閉關鎖國政策,完全不在一個概念上。明朝實行海禁的同時,其實也不忘對外發展外交比如說。公元1405年到公元1433年期間鄭和下西洋,把腳踏上了非洲的沿海部分,這比西方的新航海時代要早100年左右。
明朝不論實行海禁的程度有多高,總之對外沒有忘記外交。下西洋也僅僅只是外交事件當中的一個分支點,這讓世界看到了大明朝的存在,也讓明朝知道了除了自己國家之外,還有一個詞彙叫做國際。
舉個例子來說,朱厚照出生於1491年是明朝的第10位皇帝。公元1505年登基。朱厚照在職期間,曾經還陰差陽錯的學會了葡萄牙語。如果是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那麼朱厚照是不可能接見葡萄牙使者,也不可能會學會這一外語。
出生於1552年的利瑪竇是中國天主教的開拓者,來到大明朝之後利瑪竇還獻上了一份世界地圖,明神宗當時對其非常重視,覺得開闊了眼界。並且用國內上好的絲綢又仿製了萬國志,取名叫做《坤輿萬國全圖》,這就是中國版本的世界地圖。
上面已經有了國際上有名的山峰和河流,相對於比現代的世界地圖來說,已經八九不離十。再看清朝時期的世界地圖。清朝人一方面是拒絕別人的外交,一方面是自認為自己是天朝上國,所以兩方面原因導致了清朝統治者根本就不知道除了清朝之外,其他的國家在哪裡有什麼特點。
舉個例子來說,乾隆皇帝曾經對葡萄牙使者說,我們不需要你們的貢品。道光皇帝曾經說,英國到底在哪裡?在西北嗎?從這兩位皇帝的言辭當中,就已經可以看出清朝統治者對於世界地圖的概念模糊到幾乎為零。如果清朝能夠將明朝時期繪製出來的世界地圖多加學習和研究的話,也許會對國運的延續起到有利作用。但是很遺憾,試卷擺在面前拿來抄,清朝都考了一個不及格。
喜歡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清朝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個朝代,一共歷經了12位帝王,兩百多年歷史,其中,康熙,雍正,乾隆所開創的「康乾盛世」備受爭議,尤其是乾隆時期,故而今天筆者推薦的這本《清朝其實很有趣》,裡面就講述了許多清朝時期人物和事跡,原價125,現價僅65元就能入手,喜歡的朋友千萬別錯過,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