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美院八十年:一場展覽,講述一部校史

2020-12-23 騰訊網

2020年10月,四川美術學院迎來了建校八十華誕。在80年的創作歷程中,四川美院一直是中國藝術創作版圖中的重鎮,各個時期均湧現出代表性的藝術家與代表性的作品,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作為校慶活動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與歷史同行:四川美術學院建校八十周年展」(1940-2020)昨天在山城重慶的四川美院美術館開幕。展覽將展出461位藝術家,603件作品,不僅展示已載入世人耳熟能詳的作品,如羅中立的《父親》、何多苓的《春風已經甦醒》,同時也將呈現過去八十年來在川美學科發展及教學中有著重大意義的案例。

展覽現場

此次展覽按時間線索分為兩大板塊:1940-1978年、1978-2020年,在兩大版塊由十一個專題展組成。

展覽現場

第一單元為1940-1978專題展,分為「理想先驅——四川美術學院初創時期設計教育文獻展」、「川流不息——四川美術學院新中國建設時期的藝術創作」、「承傳啟合——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的實踐與探索」、「身份認同——川美雕塑的民族化探索」、「小人書,大境界——四川美術學院連環畫專題展」五個專題;

展覽現場

第二單元為1978-2020專題展,分為「時代強音」、「現實關切」、「語言之思」、「傳統再造」、「意象生成」、「實驗之維」六個專題。

羅中立在他的作品《父親》前接受採訪

穿行在作品之間,猶如穿行在四川美術學院的歷史之中,李有行、沈福文、龐薰琹......羅中立、張曉剛、何多苓、高小華、程叢林......

何多苓《春風已經甦醒》

程叢林《 一九六八年x月x日雪》 布面油畫 202x300cm 1979年

據四川美術學院校長龐茂琨介紹,此次專題展覽作為學校80周年校慶活動的視覺藝術,是一次對川美的學術和創作歷程、成果全面展示的大型展覽,具有極大的分量感與重量感。一方面總結過去的發展脈絡,梳理四川美術學院的淵源;另一方面是對川美歷史進行一個深入細緻的評價。

展覽現場

據策展人何桂彥介紹,本次展覽作為校慶活動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共展出461位藝術家的603件作品。展覽有兩個基本線索,第一個線索是告訴觀眾,過去八十年間四川美術學院在創作和藝術追求上是如何走過來的。本次展覽有時間維度上的梳理,也有線性如油畫、版畫、工藝美術、新媒體藝術等版塊的梳理,覆蓋了全部的藝術媒介;第二個線索是在這八十年中,四川美術學院不僅作為八大美術學院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學校,並且在現當代美術史的譜系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其藝術現象、藝術流派、藝術風格上是最具代表性的。

龐薰琹 《工藝美術集·飯碗及茶盤之一》 紙本 36.5cm×29cm 1941年

展覽現場分策展人導覽

基於一種文脈的梳理宗旨,本次展覽採用線性敘事的手法,從川美的源頭講起「如果只是線性敘事,又不足以說明川美的獨特性,因此我們增加了11個板塊的主題,將某一個階段的重要性抽取出來,呈現四川美院在當時創作當中最典型的藝術現象。」何桂彥說。

本次展覽主題之所以叫做「與歷史同行」,就是在於其基於時代性的敘事、民族化的敘事和地域化的敘事。展覽不僅展示已載入歷史的,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更重要的是把過去八十年以來在四川美術學院學科發展以及教學中一些意義重大的案例進行展出。有些作品並沒有像名家作品一樣閃爍著光輝,但也確確實實為學校的教學默默奉獻著,也見證了四川美術學院的歷史、藝術家的追求以及時代的脈搏,能讓觀眾對四川美術學院的傳統和歷史有更好的了解。

第一單元 與歷史同行:1940年—1978專題展

專題1 理想先驅——四川美術學院初創時期設計教育文獻展

展覽分為「美化人生」「先生們」「學以致用」「為新中國建設」「薪火相傳」五個版塊,從多份珍貴的檔案、手稿和原作中呈現四川美術學院初創時期設計教育先驅們中西交匯的學源背景,設計服務民生、用藝術喚起民眾和投身新中國建設的初心,是反映20世紀早期中國設計教學思想和體系的川美文本。

專題2 川流不息——四川美術學院新中國建設時期的藝術創作

在轟轟烈烈的革命年代,學院師生們以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為主,結合社會實踐,把創作題材聚焦在重大的政治活動和社會改革上,創作了大量作品,從不同角度呈現了如火如荼的時代圖景。

專題3 承傳啟合——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的實踐與探索

展覽集中展示了1940至1978年間,投身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學科發展與專業實踐的前輩藝術家們的作品。他們長期根植於20世紀中國畫發展藝術生態,在中國畫領域身體力行的實踐與探索,在藝術創作成果與社會影響力等方面已然成為後輩藝術家的榜樣。他們在中國畫領域的教學思想及藝術成就,在中國美術教育體系中影響深遠且具有示範作用。

專題4 身份認同——川美雕塑的民族化探索

1940—1960年代川美雕塑系師生的民族化探索,是中國雕塑建構自身現代性過程中的一種努力和嘗試。一方面,它延續了新文化運動「引西入中」的思潮,在學習西方的雕塑技法中,重新審視自己的民族傳統,探討中西融合與再造的可能;另一方面,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政治生態和社會生態,使得強化民族性成為藝術創作的基本要求。

專題5 小人書,大境界——四川美術學院連環畫專題展

本次展覽呈現了四川美術學院藝術家不同時期的連環畫創作,是前輩畫家們施展繪畫才華,為社會,為大眾而不懈耕耘的一方天地。在「小人書」這片「大世界」,幾代川美連環畫創作者在有限的空間中形成了自身的連環畫語言特點。

李有行《雲湧高原》紙面水彩 23×62cm 20世紀50年代

沈福文《蝦》漆畫 62×80cm 年代不詳

呂琳《紀利子》連環畫 1949年

龐薰琹《賣柴》紙面水彩 40x33cm 20世紀40年代初

雷圭元《圭元圖案集》紙本 1941年

蔡振輝、王大同、夏培耀《震撼山河的檄文》布面油畫 180×240cm 1977年

江碧波 《飛奪瀘定橋》 套色木刻 30×99cm 1961年

劉藝斯《南瓜》布面油畫 120x90cm 20世紀50年代

葉正昌《保衛世界和平》布面油畫 140x123cm 50年代初

江敉《戰鼓》黑白木刻 35x50cm 1962年

牛文 李少言《當和平解放西藏的消息傳到康藏高原》 黑白木刻 50x32cm 20世紀50年代

劉國樞《縣委書記》布面油畫 130x146cm 1965年

魏傳義《思》布面油畫 47x37cm 1978年

李文信《長徵》紙本水墨 280x420 cm 1960年

馮建吳《浩氣長存》紙本水墨 83x142cm 1965年

龍德輝 《覺醒》 鑄銅 110×60×140cm 1960年

伍明萬 《養豬婦》 青銅 19×21×72cm 1963年

杜顯清《江姐》連環畫 1978年

第二單元 與歷史同行:1978-2020專題展

專題1 時代強音

「時代強音」這個展覽專題,體現的是改革開放以來,四川美院的創作如何關注現實,把握歷史與時代的發展潮流,強調人文關懷,用作品去言說、表現時代所凝聚的文化精神。回望歷史,不僅讓我們領略到四川美院的繪畫在1980年代的藝術追求,而且也能感受到其內在的精神與人文力量,以及它們如何構築了四川美院當代繪畫的人文傳統。

專題2 現實關切

在此次展覽中,既有關注時代發展與社會變遷的作品,也有對西南的地緣特點與生存經驗的表現,特別是有部分藝術家從微觀、日常、碎片化的角度切入,呈現了現實豐富且多樣的肌理。當然,現實主義的背後也蘊涵不同的藝術訴求——有的基於國家敘事,弘揚主旋律;有的強調新歷史主義的視野,挖掘作品的歷史與精神深度;有的強調個人化的視角,有濃鬱的人文情懷。儘管各有側重,但作品的內核仍然是呈現當代的人文精神與藝術品格。

專題3 語言之思

在本專題中,藝術家們對語言的駕馭,以及在方法論的意識上都十分多元,有的強調語言自身的內在軌跡,有的主張回歸傳統;有的致力於當代性的轉換,有的則利用新媒介、新技術豐富語言的表現力。語言的「再編碼」,及其對本土藝術史上下關係的強調已成為藝術家們最為關注的問題。

專題4 傳統再造

在當代語境下,傳統所面臨的問題,那就是如何轉換,如何再造?對於藝術家而言,一方面需要不斷向傳統學習,挖掘與發展傳統中的精華,尤其是對既有的視覺資源進行當代性的轉譯。另一方面,需要立足於時代與本土的文化語境,讓傳統在新的敘事話語、審美體系、美術史的上下文中,尤其是新的文化土壤中,綻放和生成新的價值。

專題5 意象生成

在本專題的作品中,既有對「有意味的形式」的表現,也有東方化的審美追求。有的作品雖然保留了具象的特徵,但更強調畫面整體氛圍的營建;有的儘管在構圖、形式、表現語言方面沿襲了西方現代油畫的傳統,作品中的審美意識、文化趣味卻是東方化的;有的則從中國傳統水墨,尤其是文人畫中尋求滋養,追求空靈、詩性,以及悠遠的審美意味。

專題6 實驗之維

新世紀以來,四川美院不僅建立了實驗藝術學院,而且為青年藝術家搭建多元化的創作與展示平臺,設立了「四川美院青年藝術家駐留計劃」「明天當代雕塑獎」「羅中立獎學金」等,因此,從學科建設、教學與創作的結合、獎學金機制等,鼓勵藝術家進行前瞻性、富有創造力的探索。本次展覽的作品不局限在單一的系科和媒介中,希望較為全面地呈現近年來四川美院那些富有創新與開拓精神的藝術實驗。

高小華《為什麼》107.5x136.5cm

龍泉《基石》布面油彩 124x137cm 1984年

張曉剛 《草原組畫:暴雨將至》 紙本油畫 83x110cm 1981年

莫也 《母與子》布面油畫 165x125cm 年代不詳

羅中立《歲月》 布面油畫 205x140cm 1988年

王大同 《雨過天晴》 油畫 160x112cm 1979年

王亥《春》 1979年 159×78cm 布面油畫 中國美術館藏

朱毅勇 《山村小店 》布面油彩 110.5x139cm 1981年

夏培耀、簡從民 《你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布面油畫 100×200cm 1979年

​唐允明《紅嶺》紙本水墨 280x175cm 1994年

龐茂琨《穿越時間的吶喊》布面油畫 150x115cm 1999年

焦興濤《烈焰青春》 木、漆、丙烯 184x98x70cm 2019年

鍾飆《公元1997》布面油畫 180x180cm 1997年

《造城》 張杰 160×200 cm油畫

康寧 《新松》 49×52cm 黑白木刻 1984年

此次展覽展期持續至12月28日

展覽海報

(本文據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及相關報導等綜合)

相關焦點

  • 四川美院簡史-院徽及有影響力的作品
    川美校區一尊很喜感的兒童雕塑四川美院由原四川省立藝術專科學校和西南人民藝術學院合併而成1959年更名為四川美術學院,招收4年制本科,是西南地區唯一一所高等美術院校。收租院·局部場景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最早可追溯到1939年的四川省立高等工藝職業學校
  • 重慶珍檔|從1940到2020,四川美術學院的這些年!
    從1940年到2020年,四川美術學院歷經80年的風風雨雨,成為了中國八大美院之一,也是西南地區唯一的高等專業美術學府,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 今日(10月28日),是四川美術學院建校80周年校慶日,就讓我們走進「時光隧道」,一起去探尋川美的前世今生。
  • 「大千氣象」和「馬克·夏加爾」兩大展覽在中央美院美術館·廊坊...
    來源:中央美院美術館10月10日下午,「大千氣象——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精品展」和「馬克·夏加爾」中國首展兩個展覽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廊坊館拉開帷幕,開幕式在廊坊絲綢之路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和平廣場舉行。
  • 八大美院哪個好?八大美院排名?……聽聽學長學姐的評價
    一流的藝術院校,除了赫赫有名的藝術大師,還有足夠牛掰的學生們,據說錄取率極低,大門左手邊的圓形建築是美院自己的美術館,經常很有一些展覽2.很高興來到了北京,去中央美術學院感受了一下裡面的藝術氣息,感覺好棒。
  • 評展|從巴黎美院到梵谷,看到了徐悲鴻劉海粟的不同選擇
    此展以作品講述配合書寫文字,講述梵谷藝術的十年。評星:四星或許是臨近年關,上野公園裡的東京國立博物館、西洋美術館等文化場館均早早放假,唯有上野公園東南角、從建築和展覽面積看並不起眼的上野之森美術館依舊開放,當然說「不起眼」只是其本身低調,這間2層玻璃小樓裡曾展出過維米爾等西洋藝術大家的作品,其運營背後是日本美術協會,歷任總裁皆為日本皇室成員。
  • 2017畢業季系列觀察:美院畢業生進入市場的30年之變
    四川美術學院作品展」,剛剛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回顧了一座美院半個世紀的歷史。學生想要成為藝術家,後續的發展和在技術、學術上的進步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僅僅通過一場畢業展來判斷,只有長期的觀察才能看出真實的水平。」
  • 四川美院2018油畫系本科畢業作品
    李禎彥 《我的世界》 100x150cmx2 布面油畫資料來源:CAEA美術館《CAEA|展覽 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2018屆畢業創作展》大藝網是由中央美院發起,聯合八大美院及藝術院校專為藝術學子及青年藝術家提供藝術服務的平臺。
  • 四川美院一名保安,半年創作1000幅畫,網友:掃地僧|百家故事
    四川美院一名保安,半年創作1000幅畫,網友:掃地僧 | 百家故事四川美院51歲保安,半年創作1000幅畫,成繪畫高手,網友:掃地僧在金庸的經典小說 《天龍八部》中,少林寺的掃地僧乃是一位默默無聞而武功極高的老者。
  • 「開放的六月」藝術特惠季展覽活動啟幕,近百件川美畢業生作品可...
    自6月10日「2020年重慶藝術大市場·『開放的六月』——四川美術學院雲端藝術遊」在上遊新聞客戶端上線以後,瀏覽量已超過7月3日,「開放的六月」藝術特惠季展覽活動在重慶藝術大市場線下中心金山意庫園區正式啟動,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在展覽現場看到,近百件四川美術學院的畢業生作品一邊展覽一邊銷售,吸引了不少重慶市民和藝術收藏者前來。
  • 「四川造」《九條命》上映 百歲川軍老兵講述抗戰故事
    《九條命》海報。   繼《八佰》《金剛川》之後,又一部軍旅題材電影《九條命》將於11月13日上映。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一部「四川造」、聚焦川軍抗戰的電影,峨影集團聯合出品、導演與製片人都出自峨影、主角們說著一口地道的四川話,這些元素讓電影川味濃鬱。
  • 遇見梵谷:一場徒有其表的新媒體展覽
    比爾·奈伊在與梵谷握手這件事上搶先了一步,他曾在科幻電視劇《神秘博士》2010年播出的《文森特與博士》一集中飾演一位藝術評論家。在那集電視劇中飾演梵谷的託尼·科倫將會現身「遇見梵谷體驗展」(Meet Vincent Van Gogh Experience)的最後部分,曾在1956年電影《梵谷傳》中飾演過梵谷的已故演員柯克·道格拉斯的身影也會在展覽中出現。
  • 四川影視行業回暖又一部「四川造」影片開機
    從《隨風飄散》到《尋羌》,今年多部「四川造」影片備受業內關注。隨著影視行業的回暖,12月19日,又一部「四川造」影片《謝謝你愛我》在西昌開機,該片從導演到主演均來自四川。據記者了解,接下來,還會有多部「四川造」影片與觀眾見面。
  • 展覽預告|南來·北往——中國當代學院雕塑邀請展
    :2020年10月30日——2020年12月06日「中國當代學院雕塑的教學、創作與交流「研討會:2020年10月30日 13:30開幕式:2020年10月30日 16: 30學術顧問:曾成鋼學術主持:孫振華展覽策劃:陳克 董書兵展覽統籌
  • 紅星觀察|四川影視行業回暖,又一部「四川造」影片開機
    從《隨風飄散》到《尋羌》,今年,多部「四川造」影片備受業內關注。隨著影視行業的回暖,12月19日,又一部「四川造」影片《謝謝你愛我》在西昌開機,該片無論是導演還是主演均來自四川。據紅星新聞記者了解,接下來,還會有多部「四川造」影片與觀眾見面。
  • 紅色基因的鮮亮底色 湖北美院風華正茂
    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世紀美育——湖北美術學院辦學一百周年藝術文獻作品展」,通過一幅幅經典的美術作品、一件件珍貴的文獻史料,帶領觀眾走進湖北美院篳路藍縷、學脈綿長的歷史與當下。紅色基因的鮮亮底色時間撥回1920年,武昌芝麻嶺。為探文化救國之道,蔣蘭圃、唐義精、徐子珩三位先生創辦了武昌美術學校。至此,湖北美院邁出了現代美術教育的第一步。
  • 2019四川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結果揭曉
    中國網5月18日訊 在5月18日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舉行的「5•18國際博物館日」四川主場活動上,四川省文物局正式公布「2019年度四川省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等5個項目的推介評選結果。其中,廣漢三星堆博物館「發現三星堆:三星堆與巴蜀考古——紀念三星堆發現九十周年特展」等十個展覽榮獲「2019年度四川省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成都博物館「靈蛇傳奇」宣傳片等十個文博短視頻榮獲「2019年度四川省十佳文博短視頻」;四川博物院「學科學鑑歷史 博物館科學課程——紙上乾坤」等十個文博教育案例榮獲「2019年度四川省十佳文博教育案例」;成都博物館講解員杜宇等榮獲「2020年四川省十佳博物館講解員
  • 四川每年3萬美術生,多少人能考入清華美院?到底多少分能考入?
    四川省美術聯考專業考試將於2020年12月5日拉開序幕,四川每年也是全國最早組織考試的省份,全省分為8個考點。每年大概3萬人左右高考生選擇走學美術。有的則是純粹喜歡美術專業,未來也將從事美術相關的領域,有些同學選擇學美術則是因為,文化課不上不下,通過學美術走一個好大學。
  • 展覽&對話 | 何多苓:繪畫是這輩子唯一要做的事情
    ,這是一場磨合了兩年時間才舉辦的展覽,還是在疫情的背景下舉辦的展覽,這場展覽對您來說有怎樣的意義?雅昌藝術網:此次展覽的規模也非常的大,涵蓋了您從1975年到現在的九十多件作品,您是如何定義此次展覽的?何多苓:這次展覽首先是由姚風先生在兩年前提出來,然後經歷了一個很長的準備過程,雖然場地不是很大,但是展品基本上從1975年到現在,中間的每十年裡都有作品呈現,有些甚至是代表性的作品,所以我覺得這次展覽從策展到布展還是相當的成功。
  • 【展覽通知】《唐家之門》主題攝影展 ——講述唐家灣故事
    【展覽通知】《唐家之門》主題攝影展 ——講述唐家灣故事 2020-12-11 2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光華大學與成都十年》暨「十四五」高校檔案校史文化傳承創新...
    《光華大學與成都十年》暨「十四五」高校檔案校史文化傳承創新研討會在我校隆重召開 2020-12-08 10: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