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吻可能導致多種疾病!真的別再亂親孩子了!

2021-02-23 育學園

崔玉濤的育學園 

常見的疾病問題這裡都有答案,點上方藍字關注。

在當媽之前,我以為能讓我嫌棄的眉頭緊鎖的事兒就只有「臉上有褶,兜裡沒錢。」

但當媽後,我發現了讓我更嫌棄的事兒,那就是別人見著我孩子「伸手就摸,上來就親。

不管是街坊鄰居還是七大姑八大姨,都喜歡通過親孩子這種方式來表達「愛意」,並且從不覺得有什麼不妥。

但作為一個科普工作者,愛意傳遞到沒到位我不知道,這病毒細菌一定是傳遞到位了。

大人抵抗力相對較強,感染了細菌病毒也不一定會發病,但對於抵抗力相對低下的孩子來說,這一吻的「殺傷力」可就大了。

想知道隨意親孩子到底有哪些危害,且聽我慢慢分解。

罪魁禍首:EB病毒

EB病毒,是皰疹病毒的一種,感染後可能會引起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就是俗稱的「親吻病」。

它大量存在於感染者的唾液腺和唾液中,口-口傳播是它最重要的傳播方式。

有數據顯示95%的成人都攜帶EB病毒,一般來說不會發病,但如果是抵抗力低下的寶寶感染,就不一定安然無恙了。

有些比較嚴重的病例,寶寶甚至會因此住ICU、因此面癱

目前EB病毒感染並沒有治療的特效藥,也沒有預防的疫苗,只能對症治療,等待自愈,這個過程很漫長,差不多需要2~4周。

罪魁禍首: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也是親吻孩子過程中的典型「偷渡者」,它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

這是種生活在胃部、不怕胃酸的細菌,能引起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疾病

2012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機構將幽門螺桿菌列為一類致癌物,胃癌的產生,也和它脫不了干係。

大部分的孩子感染後不會致病,沒有任何表現,比較輕的感染會表現出腹脹、腹痛、打嗝、反酸、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等常見的消化道症狀。

比較嚴重的感染則會出現消化道潰瘍,甚至是消化道出血,就問你嚇不嚇人。

對於孩子來說,可以通過糞便抗原檢測來判斷是否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不過並不是所有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的孩子都需要治療。

因為孩子的肝腎功能發育不全,為避免藥物對孩子肝腎的損傷,對於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但無症狀症狀輕微的孩子,並不主張為了預防成人期幽門螺桿菌相關併發症而進行根除治療

資料來源於《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診治專家共識(2015版)》

罪魁禍首:輪狀病毒

輪狀病毒算是大家的「老相識」了,沒有被孩子的輪狀病毒腹瀉折磨過的老母親,當媽生涯是不完整的。

你們萬萬想不到,它也能通過親吻傳染給孩子,路徑如下:

大人感染了輪狀病毒→上完廁所沒有好好洗手就吃東西→輪狀病毒留在口腔內→通過親吻傳遞給孩子。

你說你找誰說理去?

輪狀病毒最愛坑5歲以下的孩子,尤其是2個月~3歲的孩子。

一旦被感染,孩子那是又燒又吐又拉,要多難受有多難受,但它偏偏還是自限性疾病,你既不能亂用止瀉藥,又不能亂用抗生素,只能對症護理,等它作完妖自己滾犢子。

這裡我再多說兩句,孩子腹瀉期間最重要的是預防脫水,口服補液鹽Ⅲ、水、奶、米湯,或者稀釋的蘋果汁,能喝啥喝啥,多補充液體才是硬道理。

單純因為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一般5~7天就好了,不過如果處理不當,就很容易轉化成乳糖不耐受性腹瀉,所以要記得給孩子服用乳糖酶,每次餵奶前至少15分鐘添加。

罪魁禍首:致齲菌

常見的致齲菌主要有變異鏈球菌、乳酸桿菌和放線菌等。

它們也會通過親吻進入孩子的口腔裡「安營紮寨」,在孩子吃完東西後,這些細菌就會和唾液中的蛋白質及食物殘渣混合成粘性物質牢牢地貼在孩子的牙齒上。

這些細菌會不斷地產生酸性物質,造成牙齒表面的牙釉質慢慢脫鈣、溶解,最後發展成齲齒

除此之外,這些細菌還可能導致牙周炎,大家可別簡單認為這是「上火」,多喝水就行,如果不及時消滅這些細菌,會嚴重影響牙周健康。

其他關於隨意親孩子可能導致的疾病我就不一一列舉了,因為有研究表明,一個親吻可能會傳遞270多種細菌,要是都寫了,那我就能出書了,書名我都想好了,就叫《疾病大全是如何煉成的?》

而且除了親吻,以下這些行為也可能會把細菌病毒傳遞給孩子,大家也要多加注意,別掉以輕心。

文章的最後,我想和大家說幾句心裡話。

在別人眼裡,我一直是個矯情又不懂事的媽媽,因為我特別事兒,條條框框也多,不允許別人隨便親我的孩子,不允許別人不洗手就摸孩子的手和臉,不允許別人把他咬過的東西餵孩子。

好多長輩都埋怨過我,說:「誰家不親孩子,你小時候我也親你了,你不也沒事兒嗎?那些病都是萬分之一的概率,又不是親一下就一定會得。再說了,我這是喜歡孩子,你怎麼還不領情呢?」

我只想說,哪怕是萬分之一的概率,對我來說,都是百分之百的冒險

在我看來,表達愛意的方式有很多種,方式不對,就是變相的傷害。對此,我不必領情。

我也希望通過這篇文章,能多多少少讓大家知道,隨意親孩子這個看似普通親暱的行為,實則暗藏了諸多隱患。

喜歡是放肆,愛是克制,用在這裡同樣合適。

點個轉發

傳遞愛但不傳遞病菌

參考資料

【1】《臨床診療指南(傳染病學分冊)》

【2】《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診治專家共識(2015版)》

【3】《WHO關於輪狀病毒疫苗的意見書(2013年1月)》

【4】《牙體牙髓病學》

授權聲明: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合作郵箱:marketing@drcuiyutao.com

相關焦點

  • 父母再愛孩子,也別親孩子這個部位!否則,可能害了他一生!
    沒想到,一個小小的親吻,會造成這麼嚴重的疾病,竟然還需要化療才能醫治。看著視頻中的小女孩,晨媽既心疼又後怕,趕緊去查了一些資料,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親吻」的那些事兒。首先,我們要知道,成年人口腔裡的微生物細菌種類有300多種,數量上至少有2000億個,這是什麼概念呢?按全球76億人口算,口腔裡的細菌個數是它的26倍之多。
  • 8歲女童患上「親吻病」:千萬不要再隨便親孩子了
    會,真的會,近年來因親吻導致孩子病毒感染的新聞屢見不鮮。 2019年11月,深圳一名兩歲男童反覆發燒,最高達39.3度,經檢查,證實患上「親吻病」。
  • 不要隨便親我的孩子!春節帶娃過年,這7類人說什麼都不能親孩子
    大人的口中有幾百種病原體,這些對於大人可能並沒有致命的危害,然而對於免疫力還不足的寶寶來說都是十分危險的。為了避免大家的愛給寶寶造成的傷害,寶爸寶媽們真的不能再讓這7類人來隨便親吻寶寶了。1.如果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但沒有症狀的家長,嚼碎了食物餵孩子,或者和孩子共用餐具、親吻孩子,這些舉動就有可能會把幽門螺桿菌傳染給孩子。4. 患有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人
  • 出生僅18天女嬰因「親吻」致死,尤其這3類人,小寶寶一定別讓親
    有時寶媽寶爸看著寶寶可愛白嫩的小臉蛋,自然會情不自禁地想要親上一口,然而你知道嗎?寶寶真的不能隨便親,有時候甚至會對孩子造成生命危險,家長們一定得多多注意。出生僅18天女嬰因「親吻」離世,寶寶真的不能隨便親,家長長點心吧這個悲劇發生在美國的一個普通家庭中,一名出生僅有18天的女嬰因為家人一個簡單的「親吻」而離世,使整個家庭都處在巨大的悲痛當中。
  • 「愛我你就親親我」寓意雖好,但這5類人別隨意親吻寶寶,太坑娃
    爸爸媽媽趕緊將毛毛送到醫院,經醫生的診斷,確診寶寶患上了常見的呼吸疾病,不過病因很可能是被爸爸媽媽給「親」出來。▶美國一名2歲的小女孩,也因為在生日聚會上被親友給出了病了。只見小姑娘的嘴巴及臉蛋都被傳染上了病毒,之所以有些血腥,是因為孩子感到又癢又難受,只好用小手不停地抓撓...
  • 你家寶寶可以隨意親吻嗎?千萬別再親了,再不注意會出大事
    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尤其是秋冬季節。雖然聽起來很奇怪,但幾乎每個人都有這種病毒。據統計,90%以上的成年人攜帶EB病毒,這主要是由於嬰幼兒的感染。大部分成年人免疫力正常,即使攜帶EB病毒,一般也不會出現症狀。但是一旦感染了免疫力弱的人,就會掀起波瀾。至於孩子,免疫力差,抵抗力弱,當然容易感染。二、為什麼叫「接吻病」?
  • 請告訴身邊人:不要隨便親你的孩子!
    所以,要想防止小孩感染,最要緊的是要做到:不要隨意讓人親吻你的孩子!「在這裡,想給爸爸媽媽們(特別是新生兒父母)一些建議:1、不要讓別人隨便親吻孩子有的人為了表達對孩子的親熱,動不動就親一親,很多家長礙於面子,也不好制止。
  • 剛滿月嬰兒患「親吻病」,臉部長紅疹,醫生:別讓這三類人親寶寶
    如果親寶寶時太過「隨便」可能會傷害到寶寶。 李晴上一年生了女兒,而且還是個特別可愛粉嫩的寶寶,很是惹人喜歡。她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孩子滿月後家裡總會有各種各樣的親戚來探望。而他們一看到那麼可愛的寶寶,難免會揉揉她的臉或者親一親她。 剛開始李晴也並沒有很在意,因為自己的寶寶能得到別人的喜愛和誇獎,她也很高興。
  • 交警:親的時間較長!新婚夜新郎親死了新娘...注意身上有3個地方別亂親,容易出人命!還有這……
    女子與喝酒男友接吻被測出酒駕…交警:親的時間比較長據該女子介紹,她當晚開車去接男朋友,男朋友當晚喝了酒,在上車前親了女子,可能親的時間比較長新聞連結夫妻(情侶)感情再好,身上有3個地方別亂親,容易出事情到濃時,除了擁抱之外,親吻是戀人之間表達愛的重要方式之一。當嘴唇相互觸碰的那一剎那,帶來如觸電般的感覺,令人沉浸在愛情的幸福之中。
  • 18天嬰兒因「親吻」離世,警鐘再響:這三種人,千萬別讓碰孩子
    通常長輩會通過抱一抱、親一親來表達對孩子的喜歡,然而我們的口腔存在著許多的細菌,孩子沾染上極有可能會受到巨大的傷害,這並非危言聳聽,近日便有一段真實的事例發生:美國一位出生18天的女嬰就因親吻離世露西是一名中美混血兒,在與丈夫結婚之後,沒多久便生育下了一個漂亮的女兒
  • 出生18天的女嬰,因「親吻」離開,父母注意:3種人不能親孩子
    家裡的長輩看見孩子之後就會十分的喜歡,在過程中忍不住對寶寶進行了親吻,造成了寶寶感染上了孢疹細菌,家人緊忙送到醫院進行治療。但是到了醫院時已經為時已晚,病毒已經到達了孩子的頭部與肺部,最終搶救無效,僅僅活了18天就離開了人間。
  • 這個孩子被大人親了一下,然後開始了長達8個月的噩夢!
    如果患口唇或口周皰疹時,一定不要親吻寶寶。讓我們一起來學學如何杜絕像Sienna這種「樂極生悲」的事件吧!這8種情況千萬別親孩子!嬰幼兒抵抗力弱,親吻時的短暫接觸可能傳染給孩子。  3、口腔疾病如果父母正在長口腔潰瘍,或有齲齒、牙齦炎等口腔問題,不要親吻孩子。這時口腔內會潛藏大量細菌和病毒微生物,與寶寶親吻時,這些細菌、病毒微生物會乘機潛入孩子口中,帶來健康隱患。
  • 請告訴身邊人,千萬不要隨便親你家孩子
    導致Mariana過早的離開這個世界的原因就是可能有攜帶皰疹病毒的親朋好友親了她抵抗力弱小的Mariana不幸被感染了Mariana用自己生命換來的教訓告誡大家:千萬不要讓其他人隨意親吻自己的孩子Bonnie導致Bonnie耳朵上也長了皰疹
  • 古力娜扎塗口紅親吻小侄女嘴巴引熱議,網友:不能親嬰兒的嘴
    可能是出於對小侄女的喜愛,古力娜扎在視頻裡親吻侄女的嘴,從截圖裡能夠看到,她的嘴的確與小侄女的嘴碰上了,這個畫面給人感覺似乎不太好,畢竟小侄女還是嬰兒,萬一有細菌傳染給她就很麻煩了
  • 接吻一次可能會染上這些病!這3個親吻真相,單不單身都要知道
    不管親吻源自何處,發展到如今,則是表達愛意的一種方式。然而,人生處處有意外,接吻也是不例外!親吻雖好,有時也有可能是「高風險」的動作哦~圖片來源:攝圖網  親吻一次,可能染上7種疾病! 若是一方有蛀牙、牙周疾病等,就可能通過深吻而將這些導致牙齒疾病的細菌傳給另一方。
  • 但關係再親密,這2個部位也別隨便吻
    不過男女接吻的時候也要注意,有兩個部位是不能隨便親的。另一個好處跟口腔有關,接吻時自然會有舌吻,此時雙方的唾液結合到一起,會增加身體的免疫抗體,自然免疫力也會得到增加,但是也要提醒大家,是在雙方沒有傳染性疾病及口腔衛生的情況下。
  • 寶寶才2個月,每天回家都要被親一口,不久便住進了重症病房
    剛出生的寶寶,他們的身體還比較脆弱,對外界環境的刺激比較敏感,可能一個微不足道的親吻,就可能讓孩子的身體出現某些病變,甚至會危機生命。寶寶涵涵才2個月,5歲的哥哥對他很是照顧,每天放學回家後,都要親上一口,抱著她四處玩耍。
  • 五顏六色的「水精靈」別再給孩子玩了,可能導致失明!
    聽完記者的描述後,王教授初步判斷「水精靈」的主要成分可能是聚丙烯醯胺。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吸水性樹脂,常被用於衛生巾、紙尿褲等吸水產品中。它是一種無色無味的化工原料,但不建議人體長時間接觸。其呈現五顏六色的顏色,應該是添加了顏料的緣故。此外,近日,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發布了關於「水精靈」的消費預警。
  • 孩子肚子疼有時候真的不是裝的,可能是這些情況導致的
    很多小孩經常會說自己肚子疼,家長總會以為是因為孩子想要一個吃的,或者是不想上學所以說肚子疼,企圖矇混過關的理由呢。主要就是因為孩子喊了一會肚子疼,過一會又和沒事人一樣,這才導致家長才會認為孩子是裝的。有些家長甚至會和孩子發起脾氣,這個時候要冷靜一點,孩子可能真的不是裝的。孩子的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腸繫膜淋巴結炎。腸繫膜淋巴結炎最典型的症狀就是毫無徵兆的肚子疼,幾分鐘後又自行緩解。
  • 過年帶娃回家,不要讓這三類人親寶寶,別放不下面子,安全更重要
    眼下又快要過年了,寶媽們帶孩子回家,不怕路上的陌生人,最怕的反而是熱情好客的親戚朋友們,保護寶寶的安全,媽媽們責無旁貸。不要讓這三類人親寶寶,別放不下面子,安全更重要淑琴最近特別鬱悶,一直在為過年帶孩子回老家的事情發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