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再愛孩子,也別親孩子這個部位!否則,可能害了他一生!

2021-02-13 媽媽手冊
晨媽記得,蛋蛋剛出生的時候,小臉頰肉嘟嘟的,誰看了都想親一口,特別是家裡的老人們,每次抱著他必親。一開始,我還不在意,畢竟看見老人們這麼喜歡蛋蛋,我心裡也挺開心的。沒想到,一個小小的親吻,會造成這麼嚴重的疾病,竟然還需要化療才能醫治。看著視頻中的小女孩,晨媽既心疼又後怕,趕緊去查了一些資料,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親吻」的那些事兒。首先,我們要知道,成年人口腔裡的微生物細菌種類有300多種,數量上至少有2000億個,這是什麼概念呢?按全球76億人口算,口腔裡的細菌個數是它的26倍之多。

變形鏈球菌——造成牙斑、齲齒的主要致病菌;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很多我們不了解,也看不見的細菌。不過,上面這些細菌都還不是造成孩子生病的根本原因,有一個細菌,它才是真正的「元兇」。造成孩子生病的罪魁禍首,是一種叫做「EB病毒」的細菌。EB病毒來頭可不小,它屬於皰疹病毒,與鼻咽癌、兒童淋巴瘤的發生有密切相關性,被列為可能致癌的人類腫瘤病毒之一。其實,90%的成年人在小時候都感染過這種病毒,只不過症狀較輕,且得過一次終身免疫。所以我們長大後自然不會有感染的症狀,也就不會去了解了。但是正是由於這點,造成我們無法分辨身邊哪些人是EB病毒攜帶者。再加上小孩子自身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所以是最容易被這類病毒盯上的。絕大多數的幼兒感染上EB病毒,經過治療後都會很快痊癒。但也有一部分兒童由於抵抗力低下,會引起腦膜炎、心肌炎、脊髓炎以及顱內出血等十分嚴重的併發症,甚至死亡。所以,孩子如果被EB病毒感染了,媽媽們還是不能掉以輕心哦。感染了EB病毒後的症狀與普通感冒、發燒十分相似,寶媽們一定要注意區分。孩子出現下面幾種症狀,就要考慮是不是被病毒感染了。

如果患兒出現了以上症狀,媽媽們可不要再按照常規的感冒、發燒來給孩子治療了。

趕緊帶孩子到醫院,進行更全面細緻的檢查,這樣才能更有針對性的進行治療。

前面說到,EB病毒最主要的傳染途徑就是唾液傳播,因此這種病毒也被叫做「KISS病毒」。這幾類人,身上攜帶的病毒,都非常容易傳染給兒童,尤其是抵抗力很弱的新生兒。特別是身上起皰疹、水泡的大人,除了不能親吻孩子,患有皰疹的地方也不要接觸到孩子的皮膚、口、鼻、眼等部位,因為傳染性很強,很容易感染兒童。下面這位患有「口瘡」的媽媽,就是因為生病時,親吻孩子,造成了孩子手臂起紅疹,高燒不退。眾所周知,吸菸對人體的危害極大,會引起口腔癌、口腔白斑、牙周病等一系列口腔問題。菸草裡有害物質的刺激性也更大,相比於普通人,吸菸的人口腔裡更容易滋生細菌。因此,吸菸的寶爸們,為了孩子的健康,還是不要親吻孩子了。當然,如果想和孩子親暱一下,可以在抽菸過後,刷個牙,換個衣服,然後親親孩子的腳或腿部。有牙周炎、牙齦炎、復發性口腔潰瘍等口腔疾病的人,也不要親吻孩子。因為這些口腔細菌,通過親吻,極易傳給小孩子,讓小孩子也感染上口腔疾病。有一些媽媽可能會問,那怎麼才能知道口腔有沒有問題呢?的確,有一些大人平常會覺得自己的口腔問題不是很嚴重,也不去檢查,因此不知道自己有口腔問題。針對這種情況,晨媽覺得不要親吻孩子的嘴是最好的預防方法。雖然患有胃病不一定就代表口腔不健康,但是「病從口入」這句話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很多胃病的發生都是由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這種細菌不僅能在胃中生存,口腔也是它的藏身之所。同時,牙菌斑和齲齒的形成有一部分也是由於幽門螺旋桿菌在作怪。

因此,為了小寶寶的健康,患有胃病的人,就換種方式和寶貝親近吧~

現在的辣媽越來越多,晨媽覺得,這是媽媽們愛自己的表現,是件好事。如果裡面含有一些致敏成分,在親吻時沾到了寶寶臉上,有可能會造成寶寶的一些皮膚病。因此,美麗的媽媽們在化濃妝,甚至是帶輕妝的情況下,最好都不要親吻寶寶了。說了這麼多,晨媽也知道,讓寶爸寶媽或者家中長輩不親吻寶寶,也是強人所難了。因此,在親吻的時候不要親寶寶嘴、眼、鼻和手部,選擇親親他的小腳丫是可以的哦~另外,在小寶寶剛出生時,家中肯定會來一些客人探望,如果這些客人想要親吻小寶寶,寶媽們最好婉轉的拒絕,千萬不要覺得不好意思。*本文為媽媽手冊(ID:jqfans)原創,400萬寶媽關注的母嬰公眾號。作者:晨媽,育兒經驗豐富的寶媽,分享育兒知識、親子教育經驗、婚姻家庭感悟,陪千萬父母共同成長。

相關焦點

  • 這3個部位是孩子的「生命線」,父母手再癢也別碰,以免釀成大錯
    在小時候都是被父母揍大的,在平時一旦做錯事,父母就會把孩子揍一頓。那麼,在長大以後以初為人母的我們,還會這樣做嗎?很多年輕的人都會說我是被揍大的,所以我知道不能打孩子,但是孩子一犯錯就控制不住,這也算給他一點警示吧。
  • 別再以教育之名體罰孩子,甩下的一個巴掌,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每一對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都有所不同,有的父母如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有的父母比較嚴厲,對孩子要求苛刻,甚至會動手打孩子。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如果不是看新聞或報導,很多人或許都不知道,竟然還有這樣一個節日。
  • 情感 | 別成為孩子眼中"不愛孩子"的父母
    網友三:我交了個男友是深圳的,我媽特別喜歡他,最後分手了,我媽卻一直在逼婚要我嫁他,我說他對我不好特別看不起我,已經分手了,我媽對我破口大罵,我說他對我根本不好你還要逼我嫁他,她卻說好不好是假的有錢才是真的。在這些孩子的心理,無疑有同一個想法——我的父母不愛我。
  • 親吻可能導致多種疾病!真的別再亂親孩子了!
    一旦被感染,孩子那是又燒又吐又拉,要多難受有多難受,但它偏偏還是自限性疾病,你既不能亂用止瀉藥,又不能亂用抗生素,只能對症護理,等它作完妖自己滾犢子。這裡我再多說兩句,孩子腹瀉期間最重要的是預防脫水,口服補液鹽Ⅲ、水、奶、米湯,或者稀釋的蘋果汁,能喝啥喝啥,多補充液體才是硬道理。
  • 孩子摸媽媽乳房、依戀布娃娃、愛摸私處……父母千萬別忽視
    要是把枕頭藏起來不讓他摸,簡直就是生離死別現場,難道是所謂的戀物癖?別別別,真不是。很多孩子都會出現類似情況,所以先別擔心孩子有什麼奇怪問題。至於孩子為啥這些行為?其實背後都有含義的,局長今天就來破破案,講講背後的原因。
  • 親子間過分親密,帶給孩子的傷害難以想像,父母再愛也別「越界」
    而男孩子在洗澡的時候,媽媽應該迴避,避免看到了孩子的隱私部位。甚至認為這種親密的行為僅僅只是親子之間表達情緒,表達愛的喜歡的一種方式,沒有參雜任何其他的想法。話雖然是這樣說,但是難道不會對孩子產生一定的傷害嗎?特別是父母對於自家孩子的隱私感,空間感都沒有比較強烈的觀念,那麼孩子在和別人接觸之時,是否會出現比較明顯的錯誤認知,甚至不去保護自己的身體,不懂得如何保護隱私?
  • 孩子抵抗力差、體質弱、愛生病?可能是你的這些習慣,「害」了他!
    只有在涉及到孩子的問題上,才會時不時地battle一下。唉,這不前兩天,我倆又「槓」上了:大半夜的,晚上九點,他愣是要帶著2歲的兒子下樓跑步,說是這會兒人少,鍛鍊身體,提高免疫力。他腦子是不是瓦特了!但是有娃後,才發現自己有「潔癖」因子:寶寶的衣服先用消毒液泡、然後洗、燙、再暴曬;每天地板用消毒劑擦,生怕有細菌病毒侵襲孩子。可沒想到的是,我都這樣注意了,寶寶六個月開始腹瀉,斷斷續續持續了好幾個月.後來到了育學園工作,我才發現自己犯了一個「太愛乾淨」的錯誤。原來,這些消毒劑的殘留成分,會被寶寶無意中吃進肚子,導致腸道菌群失衡,引發腹瀉。
  • 6歲孩子長出「雙排牙」,父母愛孩子的行為,卻變成了「害」孩子
    文 | 兩口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有很多小的細節容易被人為地忽略,到頭來很多以為是愛孩子的行為,結果卻變成了「害」孩子的典型表現。
  • 當孩子摔到頭,家長就算再心疼也別馬上去抱,不然會「害」了孩子
    當孩子摔到頭,家長就算再心疼也別馬上去抱,不然會"害"了孩子導語在寶寶生長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小意外,尤其是在寶寶剛剛學會走路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會摔到頭,這時大部分的家長都特別心疼,而且還會立馬跑過去把寶寶抱起。
  • 當孩子面脫衣服、洗澡,父母的這種行為會害了孩子
    生活中這種情況不在少數,比如當孩子的面脫衣服、上廁所不關門、和孩子一起洗澡等。父母認為孩子年紀小,什麼都不懂,這樣做沒什麼。
  • 愛和孩子講大道理的,多半是「低層次父母」!一流父母這樣教孩子
    有育兒專家認為,愛和娃嘮叨講大道理,大多是「低層次父母」。李玫瑾教授也到過,在孩子6歲之前,父母的嘮叨是「黃金」,之後到了12歲,父母的嘮叨就是「垃圾」。而父母和孩子最好的溝通方式是雙向溝通,這就要求父母需要向孩子說明我們希望他這麼做的原因,再去傾聽孩子的想法,一起討論如何可以達成雙方都同意的雙贏決定。
  • 2~6歲給孩子立規矩,父母首先要注意這五點,否則說破嘴皮也沒用
    他敏銳地指出,造成孩子出現「可怕的兩歲」的現象其實和父母的兩種行為脫不了關係,一種是溺愛,另一種就是不立規矩。伯頓懷特教授表示,父母在孩子2歲的時候就要有立規矩的意識了,如果錯過最佳的時間,將會對孩子產生一生的糟糕後果。
  • 這3類孩子看似「聰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別盲目高興
    先進的教育讓很多孩子從小就擁有廣闊的途徑,和多種學習途徑,再加上父母的早期教育思想,使得幼兒園的孩子都會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可以說,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但聰明也是有區別的,有的人是「大智慧」,而有的人是「小聰明」,而小聰明的孩子,需要家長及時糾正,下面這3類孩子看似「聰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別盲目高興,而是要及時引導。
  • 多少父母用自以為是的愛,包辦了孩子的人生
    因為看不見真實的他,他媽就想當然地認為他沒有管理公司的能力,也沒什麼本事,就靠聯姻來使他日後的公司保持壯大。最後調侃自己:我就是個工具人。多少父母,用自以為是的愛,包辦了孩子的人生?包辦的愛,源於父母的權力欲包辦是父母跟孩子進行的權力爭奪。
  • 孩子愛哭愛鬧,家長最不該不聞不問,這個時候關心最有用
    孩子的哭聲特別具有穿透力,即便是自己親生的孩子,哭鬧的時候也會讓人崩潰。對此,很多人表示在孩子哭的時候不能表現得過於熱切,否則孩子一直都愛哭愛鬧。這樣的說法流傳度雖然廣,但正確性恐怕還值得商榷。孩子哭鬧寶媽狠心不管,本想讓娃成長,卻斷送孩子性命2020年4月時汕頭的一位寶媽失去了自己僅3個月的孩子。
  • 影響孩子一生的6個壞習慣,越早改掉越好,父母別不重視
    一次又一次提醒孩子等於是在訓練他可以等待提示,而不需要注意你的第一次指令,如果你縱容孩子繼續這種行為,你的孩子很可能會變得目中無人,並極有控制欲。【制止方法】不要在房子的另一側跟孩子說話,走到他面前,告訴他該做什麼。談話時,讓他看著你,並且回答「好的」。
  • 別和我的孩子開玩笑,不是開不起,而是你在拿他的一生做笑
    別和我的孩子開玩笑,你在拿他的一生做笑今天陽光明媚,看著天氣正好,小蒙便帶著三歲的兒子小剛下樓去散步。剛好在樓下遇到了婆婆。小蒙和婆婆住在同一個小區,平時經常會遇到,小蒙如今也身懷六甲,對於這點,小蒙也給兒子做好了思想工作。
  • 8歲女童患上「親吻病」:千萬不要再隨便親孩子了
    可能你會有疑問,就是親一下嘛,為什麼會有這麼可怕的後果? 2 親吻為什麼會致病? 所以,和孩子親密互動時,儘量不要嘴對嘴親吻,可以親親他的臉蛋、額頭、胳膊、小肚子、小腳。 2014年10月,梅女士的2歲女兒被人親了一下,當晚發高燒嘴巴變歪,面部表情突然癱瘓。
  • 孩子哭了怎麼辦?超過這個年齡別哄,不然苦了大人害了孩子
    一味地阻止孩子哭,只會讓他覺得「難過」是不好的,哭是難為情的。這樣等他再出現難過的情緒時,他就不知道該怎麼了,要麼自責,學會壓抑情緒,要麼躲起來偷偷的哭。真的為孩子好,我們就該把哭的權利還給孩子。在他想哭的時候,陪在他身邊。
  • 當寶寶摔到頭,家長再心疼也別馬上去抱,不然會「害」了孩子
    當孩子頭部受傷之後,家長再心疼也不應該馬上抱起孩子,而是要多觀察,儘量做到這幾點,不然會害了孩子。家長應該先觀察孩子的頭部有沒有外傷,同時觀察身體其他部位有沒有損傷。如果發現寶寶受傷,再針對寶寶的受傷部位和程度進行相關治療。如果寶寶真的受傷嚴重,隨意抱起寶寶,很有可能對他們造成二次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