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無私的,自我犧牲的母愛的幫忙,孩子的心靈將是一片沙漠。 by 狄更斯
天底下真的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嗎?
就如同我在微博上看到:
網友一:我媽看電視時聽到國外代孕的新聞,她說要是代孕在國內合法就好了,這樣你就可以代孕賺錢給你弟弟買房了,她說這話是看著我說的。
網友二:從小我媽我爸就和我說,生我就是為了給他們養老,我一定要比他們活得久混得比他們好,不然就白白浪費錢養大我,自己一點回報都沒收到,我覺得我活的很痛苦。
網友三:我交了個男友是深圳的,我媽特別喜歡他,最後分手了,我媽卻一直在逼婚要我嫁他,我說他對我不好特別看不起我,已經分手了,我媽對我破口大罵,我說他對我根本不好你還要逼我嫁他,她卻說好不好是假的有錢才是真的。
在這些孩子的心理,無疑有同一個想法——我的父母不愛我。
伴隨這種想法長大的孩子,他們的內心像一片沙漠一樣,荒蕪,不會懂得愛自己,也不會懂得愛別人。
每個人活在世上都渴望被愛,無論是親情、愛情、友情。而在所有的感情中,奠定幸福一生的基礎是父母給予的親情。
01.
愛孩子,就請溫柔的對待孩子。
在我小的時候,父母忙於賺錢,是我的奶奶負責照顧我,每天接送我上下學。
後來有一天,父親突然來接我放學,我異常興奮,路上興高採烈的和他說著學校裡發生的事情。
正當我說到興趣傲然之時,冷不防的被父親的吼叫聲打斷:"別說話了!安靜點!"。
那是我生平第一次體會到委屈,眼淚在眼圈裡打轉,我低著頭偷偷看父親,發現他的臉色十分陰沉。
後來,又有好幾次,在父親接我回家的路上,被吼罵了幾回。
從那之後,我學會了察言觀色,只要見父親表情嚴肅,不說也不笑時,我就會保持沉默、小心謹慎,否則會招來「無妄之災」——被罵一頓。
奶奶常對我說,"天底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只有不孝順父母的孩子",我當時信以為真。
我想著也許是我不夠懂事,如果我再乖一點,也許父親就不會這樣對我。
但是後來我發現,有時候即使我什麼也不說,安安靜靜的,不笑也不鬧,父親對我的態度依舊,有時甚至更糟糕。
那時的我感覺每天生活如履薄冰,惶惶不可終日,生怕又因自己哪句話不對,就激怒了父親,惹起一場「腥風血雨」。
現在我長大了,我懂得了父母的不易,他們只是因為工作太累,心理壓抑無處宣洩而已。
但是,我依舊覺得,孩子不應該成為發洩的對象。如果累了,可以放鬆休息。
孩童時期的我,異常渴望被父母溫柔以待。但是在我的記憶中,留下最多的卻是父親那張陰沉的面孔。
渴望被溫柔對待從不分年齡,成人需要,孩子更需要。把你溫柔的一面給到孩子,孩子定不會辜負你的溫柔以待。
02
你的不易,即使你不說,孩子也知道。
中學時期,每次和我媽要生活費時,她總會拉長調子說:"家裡欠帳這麼多,你就不會省一點,苦不進來錢還怪會使出去。"
這讓我覺得無地自容,仿佛我是一個不勞而獲,十惡不赦的人。
從小到大,爸媽經常會因為錢的事情吵架,每當這時家就變成了像修羅場一樣的地方。
在這種冷氣壓下,不論我聽話與否、表現怎樣,總會被遷怒,受到一頓責罵。
我越來越害怕父母,每當他們在家時,我就會躲進自己的房間,不讓自己出現在他們的視野裡。
而這時,奶奶就會找到我,對我說:
"你爸媽辛苦賺錢,為了養活你,都累得只剩半條命,回來只想看到你的笑臉,你怎麼這麼不懂事一個人跑房間躲著,知不知道有多讓人寒心。"
當時的我只覺得委屈,我不知道怎樣做才算是懂事的做法。
後來長大一些,我才明白,在父母這些「隱晦」的表達之下,只是為了讓我理解他們的辛苦,以及學會勤儉節約。
但是,由於表達的過於「隱晦」,我並不能真正的理解。
由於從小被父母告知他們的不易,讓正在上學的我,很多次想放棄學業,想著外出打工或者做點生意賺錢,以減輕父母的負擔。
因為總是帶著這種心態,我的學習成績也直線下降,差點與大學失之交臂。
事實上,撫養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是白紙黑字的規定在法律文書中,這是兩個人一旦選擇為人父母之後,就必須負起的職責。
養育孩子確實會有經濟壓力,但是不能將你自己的壓力傾瀉給孩子,讓他們總是帶著虧欠感生活。
你要教給孩子的是如何想辦法解決眼前的困境,以及,在面對經濟壓力之下依舊努力向前的精神。
這種「窮養」孩子的方式,只會讓孩子變的更「窮」,他的思想和眼界都因此會變的更加局限,只顧眼前,不顧將來。
03.
請儘早讓孩子知道,你愛他。
有一次和朋友們聊天,其中一位朋友說,她媽媽在她出門時叮囑她「胃不好要好好吃飯」,這句話讓她感動不已。
而另一位朋友卻不以為然,說道:"我父母平時就這樣啊,我沒覺得感動呀,可能是習以為常的緣故。"
朋友覺得異常感慨,父母對自己難得的關心,在別人家裡卻是常態。
但是朋友心裡清楚,她從未質疑過父母對自己的愛,雖然父母沒有經常把這種關心的話語掛在嘴邊。
父母其實都是愛孩子的,只是不懂表達而已。
我的父母平日裡,也鮮少表達對我的關心,但是我知道,他們是愛我的。
當我還是嬰孩時,生病發燒打點滴,媽媽抱著我一整夜都沒換過姿勢,哪怕手肘酸麻。這是媽媽很久以後才告訴我的。
每次我出遠門,爸爸都會不遠千裡的送我,從不讓我獨自坐公交。
大學時的我考了駕照,在假期和爸爸一起出去拉貨,順帶練車。
爸爸在旁會嚴苛的教導我,他說:"把車學好,我不在的時候你能安全的去任何地方。"
原來,一直以來,爸媽都用著行動以及一些樸實的話語表達著對我的愛和關心,只是幼時的我,沒有理解。
雖然現在知道為時不晚,但我還是覺得有點可惜,我們錯過了太多時間。
在幼時最需要父母的愛時,他們卻將愛隱藏起來。亦或者通過一些我難以理解的方式表達出來,讓我產生「父母不愛我」的錯覺。
因此,在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愛時,請給予孩子充足的愛,清晰明白的讓孩子知道你愛他,越早越好,因為人生苦短。
文 | 字樂寧 一名熱愛生活和沒事的90後。圖源網絡侵刪
往期文章
遲到的立春文 | 立春記憶
讓孩子愛上閱讀的方法
50-5000元/篇,【夜蘭雨】急缺稿件,易過稿,均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