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總是大吼大叫的孩子,做情緒管理型父母,培養高情商的孩子

2021-01-09 暖媽讀書

夕夕從小身體較弱,一家人對夕夕悉心呵護,覺得只要孩子平安健康,比啥都強。

夕夕上了初中後,對自己要求比較高,想法也多,課外上習班,看起來很勤奮,無奈功課還是一般。父母認為孩子身體好,學習盡力就行。

夕夕覺得父母根本不理解自己,覺得父母不鼓勵自己是不愛自己,是看不起自己,他總發脾氣,總是對父母大吼大叫。

大吵之後,夕夕和父母都很受傷,那麼如何改善他們的親子關係呢?

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約翰·戈特曼博士,為了尋找一種能夠改善人際關係方法,經過漫長的20年,研究眾多家庭,得出結論:唯有情緒管理訓練,才是父母向孩子傳達愛意的最好方式,並寫在《孩子,你的情緒我在乎》這本書中。

在漫長的研究過程中,戈特曼博士發現:當孩子意識到自己的情緒被父母接納和認同時,也較易於感知和接受他人的情緒,不僅能夠建立圓滿的人際關係,同時在自信心、集中力、學習能力、健康等諸多方面也有較優異表現,成年後也更容易獲得成功和幸福感。

夕夕的焦躁日益增長的原因,不是夕夕父母不夠愛他,而是沒有真正接納孩子的情緒,更沒有教孩子如何調整情緒,找到自己的表達方式,解決問題。

一、為什麼孩子會大吼大叫

由於孩子大腦發育不成熟,往往用自己的行為來表達情緒。孩子的苦惱、發脾氣或大聲喊叫等各種形式的情緒表達,其實都是為了讓他人讀懂自己內心的掙扎和努力。

如果情緒未能引起他人重視,孩子會做出更激烈的行為,大部分家長也會同樣激烈回應孩子,非打即罵,孩子沒如願得到大人理解,反而挨了打或挨了訓,情緒只是暫時得到壓制。

被拒絕、被忽視的情形越多,孩子的自我存在感越低,無法信任、尊重他人和自我,變得我行我素,或過於消沉,或言行極端,從而招來更嚴厲的訓斥。甚至會被貼上"注意力散漫""多動症"的標籤。

因此,孩子大吼大叫的原因是:情緒沒有被真正理解,自己也不知用什麼方式讓別人理解。

夕夕大吼大叫的原因是對學習的焦慮,他想上進,但是父母沒有站在他的角度給予認同,理解,幫助。

二、父母如何對待孩子大吼大叫

戈特曼博士將父母情緒表達分為兩種類型:情緒抹殺型和情緒管理訓練型。

情緒抹殺型父母無法容忍自己孩子身上表現出來的種種負面情緒,孩子沒做錯什麼只是莫名其妙煩躁或發火,他們也會懲罰孩子,他們認為生活中應該強調正面的東西,包括情緒。

情緒管理訓練型父母則認為,孩子負面情緒是正常情緒的一部分,他們會包容孩子的負面情緒,還會給孩子解釋情緒的不同種類,並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正在經歷著怎樣的情緒。

因此要做情緒管理型父母,這類父母對待總是大吼大叫的孩子的方法是:接納情緒,引導行為。

當夕夕大吼大叫時,父母不用吼叫去制止他,而是接納他的憤怒,不滿,耐心聽他發洩完,然後一起探討下次遇到同樣的問題,有沒有別的表達方式,進一步去找背後引發情緒的原因。

三、3步讓孩子不再大吼大叫

具體可以這樣做:

1、包容孩子的一切情緒,不說傷害孩子的話

我們不會把孩子的消極情緒當回事兒,認為消極情緒會自然消失,過段時間孩子就會忘了。但事實上,沒有得到疏導的情緒,在不知什麼時候還會發生。只有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了解自己的情緒,感到被人理解時,消極情緒才會逐漸消融。

理解孩子所有的情緒,讓孩子更加信賴自己的父母,同時他們也會接受自己的情緒,只有接受了自己的情緒,不去對抗,才更容易去管理情緒。

2、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給情緒貼標籤

首先,父母一定要細心,覺察出孩子的情緒變化,然後告訴孩子他出現了什麼樣的情緒。比如當孩子生氣了,父母可以問孩子「你現在生氣了?」,這樣孩子就知道了自己的情緒是生氣。

為情緒貼上標籤,讓孩子更清楚地認識自己的情緒,研究表明這對神經是具有安撫作用的,能讓孩子的心情更快地平復下來。

要注意的是:為孩子的情緒貼上正確的標籤,而不是給孩子的性格貼標籤。避免在孩子情緒不好的時候,說出以下的話:「你怎麼總是這副模樣?」「小氣鬼!」「你有沒有腦子?」「多大點事兒,就知道哭……」"你真自私"

還有,孩子同時感到沮喪、困惑、或者空虛、鬱悶,也就是說,情緒有時候不以單一形式出現,而這對孩子來說,解讀起來更困難。父母就需要幫他們分清情緒,只要說"你現在主要是感到焦慮,同時還有些困惑?"

夕夕大吼大叫時,含有多種情緒,父母需幫他認識這些情緒都是什麼,而不是說"你怎麼又這樣,你不會好好說話嗎?"當理清頭緒,孩子冷靜下來時,父母可以和他一起分析負面情緒的原因,積極尋求解決辦法。

3、在有情緒的時候,教孩子做出正確的行為

父母可以接受孩子所有情緒,因為情緒沒有對錯,但不是說要接受孩子所有行為。因為行為有對錯。

父母在引導孩子表達情緒之後,還要告訴他哪些做法是合適的,哪些做法是不合適的,對行為劃定是非界限。比如夕夕,生氣可以,扔東西罵髒話就不行。

這三步多次嘗試後就能熟練做到,雖然看似簡單,但卻包含了父母對孩子負面情緒的包容,理解,引導,還有行為的界定,久而久之會讓家長和孩子關係更加親密,父母穩定、理性的做法直接影響孩子,孩子也會知道如何表達情緒,越來越理性。

我們都希望孩子美好健康幸福成功,去做情緒管理型父母,毎個家庭都能培養出高情商的優秀孩子。

相關焦點

  • 你愛孩子卻為什麼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3個錦囊破解「父母吼」
    孩子更多時候都是不聽話的,家長在無奈之下,只能大吼大叫去震懾孩子,逼著孩子停止搗蛋行為,可是孩子的叛逆行為,似乎因此變得更加嚴重,對於父母的指令簡直當成耳邊風。相信很多家庭都在面對同樣的教育情況,可是家長又知不知道,對於孩子是不可以大吼大叫的,吼叫教育只會讓教育變得更加困難,而不是會讓孩子更加聽話服從自己。對孩子」吼叫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從哪幾個方面來看?
  • 心理學大師約翰戈特曼:培養高情商的孩子,情緒管理能力排第一
    他們接受孩子的情緒,不論孩子表達何種情緒,他們都會急切地表示無條件認同。但問題是,放任型父母通常缺乏指導孩子應對消極情緒的技巧。面對孩子的感受,這類父母採取的是不幹涉的理念,似乎讓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情緒,父母的使命就圓滿完成了。我決定們可以把這三個類型的家庭教育作為三面鏡子,請父母們經常自覺地照一照,真正做到引以為戒。
  • 公共場合,孩子無理取鬧,父母做好這幾點,培養孩子高情商
    我們在大街上會看見很多父母在對孩子大吼大叫,父母也不管但是人多還是少,把自己當時生的氣全部發給了孩子。其實孩子們的自尊心真的是很強的,他們很怕丟面子,這也會給他們的自尊心帶來很多傷害。其實不管是不是在公共場合,父母都不應該對自己的孩子大吼大叫。這樣會很傷害他們的自尊心的,尤其是人多的地方,小孩子自尊心最強的時候。他們只希望自己有成就的時候引人注目。但是自己犯錯,被父母罵的時候,他們往往會很排斥,尤其在當著很多人的面。
  • 總是忍不住吼孩子,大吼大叫完就後悔?用這3招控制情緒很有效
    養育孩子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孩子如果不懂事或者不聽話的時候,家長就可能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甚至會對著孩子吼叫。有許多家長都知道對孩子大喊大叫可能會讓孩子心裡產生陰影,但是有時候情緒上來了又很難控制。今天小編就告訴您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讓自己成為一對溫柔的父母。
  • 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並無好處,巧用「自然法則」,讓孩子更優秀
    文丨茜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有些父母他們平時看起來也挺「和善」的,似乎也很懂得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緒,可是一遇到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這些父母就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大吼大叫
  • 高情商就是會說話?錯!父母不懂這個概念,很難培養出高情商孩子
    所以,會說話只是情商的一部分,培養孩子的高情商,簡單來說關鍵是在於懂得情緒管理,包括:正確識別自己和他人情緒,合理表達自己的情緒。孩子一生氣就打滾、罵人、甚至打人,那是因為孩子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只能通過這樣的行為來表達,父母也沒有教會孩子如何才是正確表達。
  • 對孩子大吼大叫?會對孩子性格造成缺陷,值得每一位父母重視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許多家庭迎來了第二個寶寶,教育問題也隨之而來,原本生活壓力就很大的父母,面對大寶的作業和小寶的淘氣不懂事,時常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大吼大叫。2、在父母大吼大叫中長大的孩子,容易沒有自己的想法。像我姐姐那樣,一點點沒有順她的意,就批評孩子,罵孩子笨了,潛意識裡,孩子的心理也覺得自己真的很笨,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慢慢就會扼殺孩子的天性。
  • 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這4種補救方法
    教育並不是一門簡單的科學,很多問題光靠吼是解決不了的,對孩子大吼大叫只會導致出現內向、膽小等心理問題。大吼大叫對孩子的傷害1、產生自卑心理孩子的世界是單純的,當父母對他吼叫時,他首先會不自覺地認為肯定是自己犯錯了才惹得父母生氣,然後他們會自責內疚。
  • 總是吼孩子是病,得治!
    孩子總是那麼輕易地原諒父母。如果是你兇了同事或者其他親戚,沒一段時間,肯定是修補不好關係的。有的還因此反目成仇。 也許正是因為能這樣輕鬆地獲得孩子原諒。所以很多的父母就覺得吼吼孩子沒關係啊。德國有一本非常出名的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是一隻可愛的企鵝寶寶向我們講述了它和它媽媽之間的非凡經歷。「今天早上,我媽媽發脾氣,衝著我生氣地大叫。結果,嚇得我全身都散開飛跑了.
  • 看完這個德國繪本,我再也不會對著孩子大吼大叫
    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時候,都曾經忍不住吼過孩子,可是每每家長在吼過孩子之後,總是會感覺到自責和難過。其實,大部分時候,家長們並沒有仔細考慮過,吼孩子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有時候孩子看似笑嘻嘻的,但內心其實已經受到了傷害。今天,敏敏老師給大家推薦一個繪本故事:《發脾氣大叫的媽媽》。
  • 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這些傷害到成年後依然存在,看完你還吼嗎
    五歲的孩子最是好動,愛探索的時候,跳跳這個孩子經常在家裡折騰,一會翻翻書架一會開開玩具箱,媽媽收拾的速度永遠追趕不上他弄亂的節奏。無奈的媽媽,只要一看到兒子要翻箱倒櫃,便急忙大吼大叫:「你這個壞小孩!」時間一長,竟然有了效果,兒子再也不敢到處翻東西了,變成了一個「安靜」的寶寶。
  • 面對3歲的孩子,我情緒失控了!
    作為家長,你有沒有面對孩子時情緒失控,對孩子大吼大叫,甚至動手打孩子?不論多麼聽話的孩子,無論多麼有素質的家長,我想這個問題都不一定不曾發生過。靜下來之後我在想,自己為什麼會情緒失控,又該怎麼去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 想要培養孩子的高情商,父母的這4句話很重要,對孩子一生受益
    如果想讓孩子有一個高情商,父母是非常重要的。父母是與孩子最親近的人。他們說的每一句話都對塑造孩子的性格、培養孩子的素質起著重要作用。父母想要培養孩子高情商,就要多跟孩子說這4句話:1. 這件事你說了算其實,父母對孩子有足夠的尊重,這也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家裡有決定的時候,家長應該徵求孩子的意見,不一定要採納,而要學會傾聽孩子的意見。
  • 爸媽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這3種補救方法
    例如,寶寶明明已經很困了,但卻不想睡覺,自己卻盼望早一點睡覺,這樣我們就可以進行休息,孩子難以入睡,會讓我們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當一天工作結束回到家很是疲憊不堪,遇上孩子做錯事的小事情,我們馬上就會大發雷霆。
  • 經常被家長吼的孩子,如今過得如何了?高情商媽媽的做法值得學習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他是不懂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只會認為父母做的就是正確的,一舉一動都會模仿父母,所以這個時候如果父母總是把自己不好的一面展現給孩子,那麼孩子將會把這些牢牢記在心底。現在先不說其它家庭因素對孩子的影響,只說經常被家長吼的孩子。
  • 吼完孩子就後悔?腦科學教你如何走出「情緒失控」的怪圈
    為什麼總忍不住吼孩子想要明白我們為什麼總忍不住吼孩子,可以先想想在什麼情況下,我們更容易對娃大吼大叫。調節情緒也是孩子會從父母身上習得的技能之一。如果我們身為爸爸媽媽,總是因為一點小事兒就高八度地吼孩子,或者動輒摔東西發脾氣。這樣的狀態也會被孩子複製到和別人的交往中。最後,導致自我評價低朋友對我說,每次吼孩子後,寶寶都會哭著要她抱抱,而不會像成年人吵架那樣迅速離開。
  • 在父母大吼大叫中長大的孩子,都有這3個性格缺點,家長別不重視
    這樣的孩子比比皆是,這主要是父母和他交談時的語氣不對。試想如果你每天被領導這麼說話,你能開心嗎?我們也是經歷過這個階段的,懂得被父母這麼教育的難過,但我們總喜歡讓他也感受。既然父母也是過來人,就別想著自己也是這麼過來的,沒什麼大不了的,但你是否記得在無數個夜裡自己的委屈無處安放?
  • 為什麼高情商的孩子成績更好?給你支5招
    真正的高情商是既能管理自己的情緒,也能識別他人的情緒。 家長到底該怎麼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 告訴大家5個培養高情商孩子的方法。
  • 父母經常「吼孩子」,會讓他們變笨?不是亂說,有科學依據的
    但有些家長,遇到事情總會用悲觀的角度去看待,這樣就會導致自己的精神一直緊繃著,面對孩子的問題就會表現的不耐煩。當孩子犯錯誤後,家長就會無法容忍,於是對孩子大吼大叫。家長喜歡對孩子大吼大叫,是因為家裡的老人也是擅長用這樣的方式說話,家長小的時候,老人也是用大吼的方式與家長說話,這樣家長就會潛移默化形成相同的說話方式,從而影響到下一代。大吼大叫並不是一種正確的溝通方式,在心理學上可以被稱為語言暴力,很多家長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經常對孩子吼叫。
  • 李玫瑾坦言:父母的壞情緒會養出三種「劣性孩子」,調控刻不容緩
    文/ 養娃女神Miss劉(原創文章/歡迎轉載評論)每對父母都想把孩子培養成自信樂觀,聽話懂事的人,但往往事與願違,這其實和父母情緒有很大關係。父母本身的性格和情緒會嚴重影響到孩子的性格特徵。育兒教授:父母易怒多會養出這三種特徵的孩子李玫瑾教授作為著名育兒專家,在育兒觀上獨到的見解受到了許多父母的歡迎。她曾經在講座中談到:「有的父母面對孩子的學習時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一遇到事情就火冒三丈,大吼大叫,從來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