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多年前,太監叛亂,若非此人,明朝江山可能會改名換姓

2020-12-16 一更歷史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無論歷史是怎麼的風雲變幻,但是叛亂和陰謀家這個主題,一直都是歷史黑板報上經久不衰的熱點。

從夏朝的寒浞開始,再到清朝的袁世凱篡位,陰謀家們對於最高權力的追逐,一直是一個生生不息的話題。英雄不問出處,在造反和篡位這條大道上面,形形色色的人等都有一試身手的想法,就連太監也不例外。

500多年前,明朝中葉的那次太監叛亂,若不是此人,可能就讓明朝江山改名換姓。

土木堡之變後,明英宗朱祁鎮被俘,不久又被放回。然而,此時的明朝早已新立帝王,那就是自己的弟弟朱祁鈺。對於朱祁鎮,朱祁鈺捨不得放棄帝位,便將哥哥軟禁了起來。

後來,一群野心家們靠著自己的私心,在「搏一搏,單車變摩託」的想法之下,發動奪門之變,擁立朱祁鎮再次成為了明朝的皇帝。

但是對於勝利果實的瓜分,這些丘八泥腿子出身的返鄉團,表現得實在是差勁到了極點。比如作為主要打手的石亨,對於自己的武將地位表現的張揚過了頭,多次在公開場合,要求明英宗朱祁鎮將自己的親信安排到重要崗位上。

這些人將明英宗的隱忍,當成了軟弱,最終造成了他們身首異處。於是在一句石亨的府邸修得太豪華的話後,石亨一黨終因自己的飛揚跋扈,上了斷頭臺。

明史對於石亨的定位,也是一個打手的位置。「楊洪、石亨輩,遭時多事,奮爪牙之力,侯封世券,照耀一門,酬庸亦過厚矣。洪知盛滿可懼,而亨邪狠粗傲,怙寵而驕,其赤族宜哉。」

這時候,發動奪門之變的還鄉團的頭腦,還剩下了一個太監曹吉祥。

但是相比石亨,對於皇權直接構成的威脅,曹吉祥多多少少還是收斂了一些,所以他和明英宗的衝突,來得稍微又晚了一些。因為自己沒讀過書,曹吉祥在幹涉朝政的時候,還是以內閣作為突破口,文盲作惡的破壞力,相對又少了一些。

這時候的曹吉祥,對於自己的私慾,還是停留在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的物質需求階段。一直到石亨作亂敗亡,曹吉祥發現,平時溫順近人的明英宗,在必要的時候也能給他人一擊斃命。

焦慮的曹吉祥這時候為自己的生命安全考慮,覺得自己遲早成為狡兔死,走狗烹的第二個石亨。於是為了自保,再加上野心,太監曹吉祥開始了自己的謀反之路。

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來看,太監爬上權力的頂點也並非不可能。東漢大太監曹騰不就被自己的子孫抬成九五之尊?唐朝晚期的太監,廢立皇帝更是家常便飯,於是曹吉祥覺得,自己也可以。

再者,英宗並沒有吸取之前王振亂政的前車之鑑:英宗承仁宣之業,海內富庶,朝野清晏。大臣如三楊、胡濙、張輔,皆累朝勳舊,受遺輔政,綱紀未弛。獨以王振擅權開釁,遂至乘輿播遷。乃復闢而後,猶追念不巳,抑何其感溺之深也」。

當然,曹太監想要更進一步,也是要有資本的,那就是他的手下蓄養了一批能徵善戰、靈活矯健的勇士。

正逢此時,吳謹等人留宿紫禁城,還未領兵外出。這個巧合,最終也成了曹吉祥失敗的敲門磚。

曹吉祥策劃謀反時,自以為天衣無縫,可他卻忽略了小人物的心態。這些小人物在平常時不顯山露水,可真到了關鍵時刻,他們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馬亮雖是蕃將,只是一個都指揮,但他活得有骨氣(其實是怕死),不願與亂臣賊子謀反。故他在夜裡悄悄溜出來,將曹吉祥謀反一事告訴了吳謹等人。

然後又將此事稟告給了明英宗,明英宗本著寧可錯殺不可放過的態度,將曹吉祥收押起來,封閉皇城和京城九門。可憐的嗣子曹欽,對此事一無所知,還在做自己的春秋大夢。曹欽照原計劃起事,不料遭到激烈的抵抗。

從人員的歸屬來看,作為曹吉祥的家丁,他的打手個人戰鬥能力,還是很強的。因為曹吉祥的手下,基本都是精挑細選的靈活矯健的士卒和蕃將。

於是在這場看似搞笑的政變當中,這些勇士對於曹吉祥的行動來說,還是起到了重要作用。單單幾百個人,就能將明朝的京城攪了個天翻地覆。

當時在雙方的交戰的時候,明朝的軍隊在孫鏜等人的帶領下,與這些靠著自己出色的體格和強大的戰鬥力的勇士僵持了半天。更何況,曹欽的這些勇士還有一部分的騎兵,能在機動性和步兵的體格對抗中,佔據很大的優勢。

曹吉祥因策劃參與奪門之變,走上人生巔峰。不僅被加官進爵,獲賜大量莊田,協理京營軍務,還蔭庇子侄。嗣子曹欽被升為都督同知,後封昭武伯。侄子曹鉉、曹鐸、曹等,被任命為錦衣衛世襲指揮僉事,逐漸升遷為都督。

只可惜隨著曹欽之亂,一切化為烏有。叛亂之後,曹欽投井自盡,明英宗下令把曹吉祥以磔刑處死於市中,並將此事昭告天下。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記載:「天順五年七月……庚子,司設監太監曹吉祥及其侄、昭武伯欽等反,命懷寧伯孫鏜等率官軍討之,欽敗死,執吉祥下獄……以平反賊曹吉祥、曹欽等大赦天下。」

從這件事情的根本上面來看,是明朝太監私心和皇權的又一次直接衝突,但是因為明朝獨特的政治環境和內閣的政治制度,也就註定換皇帝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若非馬亮告密,興許,大明江山可能要改名換姓。但歷史沒有如果,更不會重來,所以曹吉祥的造反,也只能是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參考資料:《明史》《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

圖片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唐朝太監敢廢帝,明朝太監卻不敢,同是太監差距咋就這麼大呢?
    而很多時候人們一說起宦官當政立馬就想到的是明朝太監,不過相比較於唐朝太監,明朝太監好像也沒那麼大權力。就拿唐朝太監敢廢帝而明朝太監卻不敢這件事上就是一個疑問。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發生呢?
  • 明朝的藩王朱棣,實際上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叛亂的藩王
    明朝的藩王朱棣,實際上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叛亂的藩王 在中國歷史上,除了漢化不深的元朝,皇族亂國的事情不多。比較嚴重的有西漢景帝時的七國之亂和西晉惠帝時的八王之亂,前者被中央政權鎮壓下去,後者則導致西晉政權的滅亡。
  • 明朝太監權力有多大?內閣首輔對其畢恭畢敬,是站著的「皇帝」
    明朝太監給人的直觀印象即權力很大,以萬曆時期的掌印太監馮保為例,哪怕是內閣首輔張居正對其也是畢恭畢敬。張居正也是在馮保的支持下才得以推行新法,從而實現萬曆中興。張居正之所以尊敬馮保,除了這個太監本身不算壞以外,重點還是馮大太監真的很有權力。
  • 太監有性生活嗎? 帶你了解明朝太監怎麼過性生活?
    這麼做其實是也有個說法的,就是太監們希望自己步步高升。今天第一篇中提到了關於太監的性生活,這裡就順便單獨講講,相信正常情況下,有太監出現的電影或電視中是不會提及這些知識點的。雖然太監在歷史上存在了很久,不過直到明代,宦官權勢日增,人們才把所有宦官都尊稱太監。而隨著權勢的增加,明朝的太監也有了屬於他們的性生活。
  • 明朝太監的性生活
    閹割淨身而做太監,這是一般常人所不屑為,更為士人所鄙夷。那麼,怎麼仍有很多人想做太監呢?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兩個:一是在明代京畿地區,確有這麼一些人,他們家中無地可種,又生性疏懶,不願為人佃傭,整日在外閒逛,無所事事,甚至為非作歹。
  • 中國最神秘的複姓,祖先是外國王子,全國這個姓都是他的後代
    但這個姓是真實存在的,而且在歷史上可以查到來源,確實是來源於國外的一個王子。這個姓氏起源於明朝。朱棣稱帝之後,開始派三寶太監鄭和下西洋,前後多次幾次,最遠的地方達到今天非洲地區。而鄭和的船隊延安經過了很多的國家,其中有一個國家叫錫蘭,也就是現在的斯裡蘭卡。經過錫蘭之後,錫蘭的國王的兒子世利巴交剌惹隨同鄭和一起來明朝,朝覲明朝皇帝。
  • 明朝「另類」太監,歷經五朝深受重用,90歲壽終正寢
    此人名叫蕭敬,在小的時候就淨身入宮了。其實朱元璋早有規定,宦官不能識字,就是為了防止他們有文化之後會亂政。誰知朱棣即位後,就將這條規定忘得一乾二淨,不僅重用宦官,還專門請人教他們讀書識字。  明世宗即位後,蕭敬已經年過八旬。
  • 明朝最狠毒的太監是誰?不是魏忠賢!
    要說中國歷史上宦官亂政最嚴重的時期,首推明朝,而後是東漢。明朝的太監不僅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還有著很大的權力。比如說司禮監秉筆太監,就有代天子批紅的權力,天下各大奏章先到司禮監,秉筆太監先過目,他認為重要的事就向皇帝說一聲,不重要的事就擱一邊,那什麼是重要的事呢?
  • 談炒木須飯及明朝太監
    變蛋改名曰松花,因此須用松枝之灰,包裹浸漬,蛋白中有松葉式之花紋故名。蛋白蒸物曰芙蓉,如芙蓉鶴片、芙蓉燕菜等等,蓋以形色嬌嫩如芙蓉也。蛋黃制菜曰桂花,如桂花乾貝、桂花魚翅等等,蓋因其黃碎瑣屑,如桂花也。此與木須同一性質,因系南方人起的名字,故不曰木須,而曰桂花,因木須二字,在南方向不通也。
  • 秦朝與明朝都是宦官亡國,兩朝的宦官有什麼不同?
    秦朝與明朝宦官有什麼不同?主要還是宦官這個詞彙意義的不斷演變。在秦朝,宦官指的是在皇宮之內任職的官員,並不一定是太監。在明朝,宦官一般是指所有的太監以及在宮廷任職的僕役,而太監是所有宦官的頭目,只有官職最大的太監才被稱為太監。明朝末年以及清朝,太監的涵義與宦官完全等同,太監成為了宦官的別稱。趙高,其身份很難確定。
  • 朱元璋想不到,他的大明江山,差點被太監王振毀掉
    朱元璋肯定想不到的是,他辛辛苦苦創建的明朝會被一個閹人差點毀了。但是其實朱元璋生性多疑,只要是政權上的事情都是朱元璋一個人來操辦,就是為了防止釀成前朝那樣的悲劇。因此他在宮裡立了規矩,說:「內臣不許幹預政事,否則就砍頭。
  • 都是太監,為什麼能讓明朝滅亡了,在清朝卻為禍不大呢?
    自古以來,說道一個皇朝,都繞不過一種職業,那就是太監。太監禍國的事更是屢見不鮮,那麼為什麼清朝的太監為禍不大呢?對明朝歷史比較了解的朋友都知道,明朝可以說得上就是亡於太監之手。在唐朝,更是把太監視為毒瘤,很多史學家也認為太監是唐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 明朝太監的 性 生 活
    閹割淨身而做太監,這是一般常人所不屑為,更為士人所鄙夷。那麼,怎麼仍有很多人想做太監呢?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兩個:一是在明代京畿地區,確有這麼一些人,他們家中無地可種,又生性疏懶,不願為人佃傭,整日在外閒逛,無所事事,甚至為非作歹。當看到有些人做太監以後發了財,又長了威風,著實羨慕煞人。
  • 20多年老店被要求「改名換姓」,究竟誰侵權了誰?
    近日,在椒江開眼鏡店的李先生十分鬱悶,開了20多年的老店,突然被競爭對手要求「改名換姓」,這是怎麼回事呢?精工眼鏡:精功眼鏡搶了生意還告了我們記者來到位於椒江中山西路的精工眼鏡店。大紅的「精工眼鏡」招牌,金色的邊框,透露著年代感的門面風格。
  • 明朝為什麼有那麼多厲害的太監?是皇帝太昏庸,還是太無能?
    如果我們不用歧視的目光看太監,回到明朝的政治體系中去研究,就會發現,明朝的太監沒有理由不厲害。明朝太監之所以厲害,它是有制度保障的,宦官集團被作為一派政治勢力,協助皇帝,用於平衡文官集團。 歷史上,還沒有哪一朝的宦官,被作為政治勢力集團,得到制度層面的保障。
  • 川島芳子最後沒有被處死,改名換姓隱居30年,還收養了個兒子?
    但有傳言說川島芳子並沒有上刑場,死的不過是她的替身,之後她改名換姓隱居30年,還收養了個兒子,這是真的嗎?川島芳子,乍一聽名字還以為是個日本人,實則是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原名愛新覺羅·顯玗,是清末皇室肅親王善耆的十四女。但是在她6歲那年,父親為了拉攏日本勢力,幫助清朝復國,將其當作示好的誠意送給了浪人川島浪速做養女,去了日本生活,並改了個日本名字。
  • 明朝萬曆皇帝長達28年不上朝,難道不怕自己江山被他人架空嗎?
    明朝一直一個爭議頗多的朝代,有人佩服明朝皇帝都君王守國門,天子死社稷的氣節,有人恨明朝中後期開始閉關鎖國,把往日開放強盛的中國帶入了一個深淵。而追究起來明朝滅亡的原因,說法更是眾多,從一開始的討論明朝內鬥消耗太大到崇禎皇帝在做藩王時沒有受到過系統的帝王教育,甚至還有人提出來了明朝的滅亡,實際上是從萬曆皇帝開始的,因為他的不上朝,讓明朝內外癱瘓,那萬曆皇帝長達28年不上朝,就真的不怕被別人架空奪取江山嗎?
  • B站為了播出這些動畫,直接改名換姓,原著名字很多人都忘了!
    老白記憶比較深的一部是金木,在第三季開播的時候,當時直接改名為《東京戰記:re》,這與原版名字出入很大;這些動畫之所以改名,主要是為了能播出了,因此直接改名換姓掩蓋它的身份。在大家熟悉的B站裡,就有一些被改過名的動畫,有的名字改變不大還能知道原作名,但有的改動很大,原著名很多人都忘了,不信的話你看下這幾部就清楚了。
  • 太監是從什麼時期出現的,切的是哪兒?
    太監在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 除了中國外, 沒有一個國家有完整的太監製度. 其他國家偶有太監出現, 也是某個時期特有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快就消失了. 那麼,太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呢?太監歷史上有多個稱呼, 比較流行的有閹奴, 寺人, 宦官, 太監等. 我們逐個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