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是一種常見的食品,具有減肥的作用,紅薯可以製作成紅薯條、炸紅薯、紅薯丸子,還有烤紅薯等食品。紅薯中富含膳食纖維,該物質能夠促進腸胃蠕動,從而起到減肥的目的,因此,對於正在減肥的女士可以把紅薯當成正餐食用。紅薯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可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尤其對皮膚有一定的滋養作用。所以常吃紅薯還可以保持皮膚的彈性,延緩衰老。被譽「長壽食品」的紅薯,農民種植掌握病害防治,收穫高產的紅薯。
紅薯莖線蟲病也叫糠心病、菊花心、糠梆子、空心病等。危害症狀:皮色正常或發暗,內部褐白相間成糠心或花瓤。農業防治措施:清除田間病源、選用抗病品種、輪作倒茬、培育無病種薯種苗、不施無病糞肥、嚴格檢疫制度。藥劑防治:育苗時,用50%辛硫磷300~500倍液潑澆苗床;病區大田栽植時,每667平方米用50%辛硫磷500克,兌入1000-1500千克澆苗水中,均勻澆入窩中,隨後封嚴。
紅薯黑斑病苗期、生長期及貯藏期均可發生。主要危害薯苗、薯塊,不危害綠色部分。苗期症狀:受侵染的幼芽基部產生凹陷的圓形或梭形小黑斑。地上部病苗衰弱,矮小,葉片發黃,重病苗死亡。溼度大時,病部可產生灰色黴狀物,後期病斑叢生黑色刺毛狀物及粉狀物。貯藏期症狀:貯藏期薯塊上的病斑多發生在傷口和根眼上,初為黑色小點,逐漸擴大呈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膏藥狀病斑,稍凹陷,輪廓清晰。病部組織堅硬,薯肉呈黑綠色,味苦。
生長期症狀:病苗移栽到大田後,病重的不能紮根而枯死,病輕的在接近土面處長出少數側根,但生長衰弱,葉片發黃脫落,遇乾旱易枯死,造成缺苗斷壠。即使成活,結薯也少。薯蔓上的病斑可蔓延到新結的薯塊上,多在傷口處產生黑色斑塊,圓形或不規則形,中央稍凹陷,生有黑色刺毛狀物及粉狀物。病斑下層組織墨綠色,病薯變苦。
防治措施:防治策略應採取無病種薯為基礎,安全貯藏為保證,藥劑防治為輔助的綜合防治措施。合理輪作,選擇抗病能力強的優良品種,建立無病留種地;育苗前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浸種5分鐘先處理好種薯,對於移栽前的幼苗可用25%適樂時600倍液 普利登魚蛋白500倍液蘸根或用50%甲基託布津500倍液浸苗10分鐘,然後再定植。
加強田間管理,適時中耕保墒,合理追肥。在甘薯分枝結薯期適時噴灑美國普利登魚蛋白300倍液,可有效控制地表上層枝葉狂長,加速地下塊莖膨大,增強甘薯抗病能力。藥劑防治,發病初期應噴施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或75%白菌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7天一次,連續噴施2~3次。
紅薯軟腐病俗稱水爛,是採收及貯藏期的重要病害。薯塊染病,初在薯塊表面長出灰白色的黴,後變暗色或黑色,病組織變為淡褐色水浸狀,後在病部表面長出大量灰黑色菌絲及孢子囊。黑色黴毛汙染周圍病薯,形成一大片黴毛,病情擴展迅速,約2-3天整個塊根即成軟腐狀,發出惡臭味。
防治措施:適時收穫,避免凍害,夏薯應在霜降前後收完,秋薯應在立冬前收完,收薯宜選晴天,小心從事,避免傷口,薯塊水汽晾乾後入窖。種用薯塊入窖前可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浸蘸薯塊1~2次,晾乾後入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