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秦小輝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俊偉
2019年3月以來,東莞全面啟動 「潔淨城市」專項行動,全城掀起愛潔淨、護家園的熱潮。一年多以來,全市城市管理「巧勁」更足,城市「顏值」更高。
這樣的變化,也同時體現在東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塘廈分局局長方曉陽每日工作中。自2019年2月履新以來,方曉陽「行走」丈量塘廈的大街小巷,將城市「家底」爛熟一心;他常與社區書記肩並肩,實地行走,苦口婆心做工作,推動社區從「被動改」向「主動改」轉變;他還爭取市、鎮支持,抽調分局骨幹力量,組成「城管所」,解決城管「單槍作戰」、效果不顯的困境。
東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塘廈分局局長方曉陽
工作之變:節奏加快,壓力倍增
8月14日,方曉陽再次出現在塘廈鎮平山社區的街道邊,看著橋蛟中路邊一家汽修店門前的零散紙屑,皺緊了眉頭。自2019年2月從食藥監部門履新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分局後,方曉陽每日的例牌工作就是走社區、下工業園進行不打招呼的明察暗訪。
相比以前,城管工作節奏更快,壓力更大。每天都要面對千頭萬緒的問題,推進解決千家萬戶的工作,方曉陽和他帶領的全鎮170多名城管隊員們「壓力山大」。方曉陽拿城管和公安作比較,「他們有槍,我們只有掃把,他們面對的是不法群體,而我們面對是要解決普羅大眾的生活需求、出行需求,以及城市的品質需求」。
城鄉結合部是整治難點
群眾的需求就是城管人努力的目標。作為一名85後的城管「新兵」,方曉陽要熟悉城管工作的「家底」,唯有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時間。那段時間,方曉陽基本全天候24小時都待在分局,或者在塘廈街面上調研。方曉陽說,回不回家、早不早到,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要在短時間內,解決城管領域亂象。去年,打擊泥頭車跨市非法傾倒行為成為城市亂象整治的首要工作。方曉陽便帶領隊員不分黑夜,不分地段,駐點蹲守,與違法者「捉迷藏」,鬥智鬥勇,重拳打擊。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塘廈城管聯合相關部門共暫扣違法泥頭車458輛,罰款金額154萬餘元;成功搗毀13家違規經營建築垃圾(泥上)中轉站,有效遏制泥頭車跨市進入塘廈非法處置建築垃圾行為。
在履職一年多時間以來,方曉陽緊抓市、鎮城市精細化管理的「牛鼻子」,分管一方,抓大放小,各項工作都能得到及時落實。但是,只要一有民生熱點問題曝出,他就會揪心,非親自處理不可。今年5月暴雨頻繁,一聽到哪條道路有坑,方曉陽就會想到車胎被「坑」壞的場景,千叮萬囑有關單位、公司不要隨便鋪瀝青了事,而是要紮鐵絲網,敷設水泥修復。方曉陽常說:「我很難說,現在壓力增加了多少,但是我的激情、動力比以前更充足了,因為在這個崗位上每一天都有收穫——為市民解決問題,他們覺得舒服了、方便了。」
觀念之變:思想到位,「並肩」行走
在2019年「潔淨東莞指數測評」中,塘廈排名墊底。今年初,塘廈鎮委書記唐耀文勉勵塘廈城管「要知恥而後勇」,化壓力為動力。為扭轉局面,方曉陽自我加壓,對照差距,找出不足。2020年4月10日,塘廈鎮出臺了《塘廈鎮城市精細化管理辦法(試行)》。《辦法》的核心是提出「以獎代補」措施和引入第三方機構開展檢查考核,根據各社區每月考核成績,分七個檔次對社區城市管理支出進行獎補,鼓勵社區加大資金投入,激發社區整改工作主動性。
塘廈鎮出臺了《塘廈鎮城市精細化管理辦法(試行)》
改變農村人居環境問題,社區書記的觀念首先要變。為此,方曉陽就直奔社區,與社區書記肩並肩,「用時間磨他們,讓他們先把腦子打開,讓他們在路面上行走時看到問題,讓他們感受作為一個普通的東莞人,走在他們管理下的土地上是什麼感覺。」正因為這種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苦口婆心,塘廈鎮不少社區書記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對照市、鎮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增強整治社區人居環境的意識,加大整治資金的投入,逐步從「被動改」向「主動改」轉變。像石潭埔村黨工委書記黃子敬聽黨號令,作風硬朗,在社區居民中威信很高。「社區進行改造、發展,他都親自上門做工作;涉及拆遷房子時,他也是親自上陣,解決了城管工作的不少難題。」
截至目前,社區人居環境提升反哺社區經濟發展正在變為現實。據方曉陽介紹,塘廈鎮下來將表彰全鎮「以獎代補」的村(社區),像平山這類全力提升的社區可獲得60萬元的獎勵。而據黃子敬稱,石潭埔村經過環境提升後,一塊連片村組土地已經敲定城市更新方案,目前已與一家深圳企業談妥協議,預計建成後將再造一座「新城」。
機制之變:組建「城管所」 巧破困境
近年來,塘廈鎮城市管理工作取得不少成效,但由於基礎較薄弱,各社區解決問題主動性不高、部門協作機制不完善等原因,市容管理和環境衛生管理兩大塊扣分較嚴重。如何從機制上改變「上熱下冷」的局面,推動建立相關部門齊抓共管的精細化「大城管」格局,這成為方曉陽今年以來深入思考的問題。
在調研中,方曉陽發現,各社區原本就有城管組,但是城管組人員素質和整合能力有限,常常出現落實工作不力和執行偏差的問題。那能不能將分局副股以上的城管力量下沉到社區,同時,抽調鎮黨委委員、公安、交通等相關部門力量參與進入,加強指導協作。「這就等於組建一個城管所,下派去的力量就好比一個『活文件』、『行走的文件』,讓他們現場『翻』,現場問,不要等著給。同時,也解決了城管力量尸位素餐的問題,推動他們不斷改變、不斷修正自己,並最終做好工作。」目前,此項機制創新已經納入塘廈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百日攻堅戰」行動方案。根據方案,塘廈將組建包括城管分局、相關部門、屬地社區在內200多人的「大兵團」,由鎮領導班子全員掛帥,分21個工作組檢查督導社區環境突出問題整治任務完成情況。
整齊的停車場
據了解,本次「百日攻堅戰」行動以農村人居環境的突出問題為攻堅重點,按照分類實施、全域整治的原則,查弱項、補短板、促長效,利用100天左右,開展市容市貌、環境衛生、車輛亂停亂放、市政設施、建築工地及閒置地、河湧水環境、田間窩棚、「兩違」、市場秩序等九大整治,實現垃圾清理、河道整潔、交通有序、村內乾淨、雜物清除,所有社區達到「乾淨整潔村」標準,11月中旬前全面完成清理整治任務,全域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徹底改變塘廈城市形象,以最高標準迎接全國文明城市「五連冠」國檢。
記者手記
高標準推動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
近年來,由於負責塘廈鎮這個線口的緣故,本人經常接觸到塘廈的企業老闆和普通民眾。他們在介紹某個地標,談及某類現象時,總會自然不自然地跟深圳對比。其背後的原因是,塘廈鎮是臨深重鎮,居住、行走在塘廈的人,或多半在深圳工作,或曾經在深圳生活過,抑或經常往返深圳與塘廈。一個不太恰當的說法是:塘廈人可以不知道東莞什麼樣,但一定知道深圳是什麼樣。
正因如此,塘廈一域一村的改變,一路一巷的提升,多少都有著來自深圳的標準、壓力和推力。這不僅是民眾自發性的取向判斷,也是塘廈主要領導和城管部門的追求目標。近年來,塘廈鎮雖歷經數任執政者,但城市定位中的「深圳牌」從未變過。「深港後花園」「東南臨深片區中心」「莞深融合新區」等系列目標必將推動塘廈鎮城市精細化管理向最高標準看齊。可喜的是,近年來,塘廈不僅成為深圳高新科技產業和人才的外溢地,也正在成為深圳城市更新、城市管理理念的外溢地。數據顯示,截至7月份,塘廈城市更新項目已達18個,總投資128.47億元,其中大部分的更新項目服務商為深圳企業。
塘廈擁有海納百川的氣度,更要有「掃榻以待」的誠意。當前,塘廈鎮正向城市精細化管理及鄉村振興兩場硬仗發起全面總攻。在這場總攻中,城管分局應大膽創新,敢於嘗試,吸收借鑑深圳經驗,結合自身實際,摸索出一套切實有效的城市管理工作的長效機制,讓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成果更多惠及群眾;而普通市民則應以「小至一個菸頭、一片瓜子殼也不亂扔」的主人翁意識,自覺規範自身行為,主動維護城市潔淨度。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馮小靜
審籤|梁澤銘
實習生|陳愷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