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除夕夜,東莞的夜空被燈光點亮,市區地標建築的LED屏均亮起吉祥紅,一起向廣大市民獻上新春祝福記者 鄭琳東 攝
每逢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東莞大道沿途流光溢彩,城市猶如鋪開的一幅繽紛畫卷盡收路人眼底,也驚豔了路過的市民。58歲的郜平感慨,特別是3月7日晚,東莞CBD地標建築多個戶外大屏「唰」的一下變紅,為戰「疫」加油鼓勁、向抗疫一線的英雄致敬,讓人非常激動,表達了東莞這座城市滿滿的敬意。
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是提升城市品質的重要抓手,是推進有內涵的城市化的切入點。近年來,圍繞建設「灣區都市、品質東莞」,東莞正對標一流,高標準推動城市精細化管理各項工作。隨著東莞公共設施品質的逐步提升,不斷地給廣大市民帶來許多宜居的樂趣。
「燈光秀」讓東莞印象從粗獷變精緻
一座城市的美好記憶,不只有高樓大廈、車水馬龍,還有蘊藏於夜晚的那一份流動的絢麗。要對標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定位,其實東莞早已意識到,從提升公共設施品質著手。
於是,有了中心城區夜景燈光品質提升工程,圍繞著「一軸(東莞大道迎賓軸)一核(鴻福商圈核心建築群)一心(中心廣場)」所涉及的建築、道路、園林、廣場、構築物、水景,逐一換上城市的「新裝」:樓宇間飄蕩著朵朵鮮花,地面長出了發光的花海,橋梁下呈現著淡藍色的波浪,東莞大道鴻福商圈夜景,讓街區變成了現代感十足的夢幻世界。
「東莞越來越有大都市的味道了。」郜平告訴記者,把她留下來在東莞定居,不僅僅是女兒,還有去年國慶燈光秀背後所展現出的精緻城市品質。郜平說的「燈光秀」,其實是市中心廣場光影噴泉,以水為載體,用光影展現東莞的人文畫卷,講述了東莞從歷史走向未來的動人篇章。正是這一場「燈光秀」的成功登場,讓處於「城鄉結合部」的東莞實現了華麗轉身,也驚嘆了不少人。
特別是疫情發生以後,東莞的燈光秀也變得別有韻味。「答應我,過年宅家裡好嗎,安安靜靜做一個健康小胖……」鴻福商圈的樓宇原本應有的新春祝福語,出乎預料變成了溫馨而別致的防疫提醒,隨後諸如「東莞,你贏了,我答應你!」「太溫馨了,我愛大東莞!」的燈光秀,迅速以數億流量登上全國熱搜,溫暖著每一位在抗疫路上的人。
茶山古村公廁成網紅「打卡地」
從市中心轉入鎮街,公共設施品質的提升更是寫在民生上。以茶山鎮為例,該鎮告別曾經公廁的固有印象,以「南社古民居」古建築為靈感,在南社村古民居、超朗牛過蓢和寒溪水村等旅遊景點,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廁所」「精品廁所」。
走入茶山鎮南社明清古村落,緊挨著古戲臺的是一座旅遊公廁。公廁由復古的灰磚所砌,牆壁上雕刻有青綠色的窗欞,洗手臺的臉盆上塗抹著蓮花狀的紋理。最讓整個廁所有光彩的是,過道一堆綠植飾品中擺放著極具茶山地域文化特色的省級非遺茶山公仔,讓原本「藏汙納垢」的廁所充滿了生氣。
茶山古村公廁成網紅「打卡地」,僅是東莞推進「廁所革命」的縮影。去年,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提出了建設或升級改造1000座公廁的目標,任務量排全省第一。在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看來,這是對市民的莊重承諾。在全市城管人齊心協力、日夜兼程的努力下,全年建設或升級改造公廁1115座,成為全省的單打冠軍。
東莞的「廁所革命」,革的不只是硬體。東莞還全面推行「所長制」,並追求人性化的設置:嶺南特色文化、東莞本土元素、第三衛生間、殘疾人專用間、公廁網絡地圖,甚至環保節能的「黑科技」,將傳統與潮流、風物與科技、實用與時尚等完美結合。
同時,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融入現代生活思維,打造「便民特色」,推出了「公廁地圖」小程序,打通了服務市民的最後一公裡,讓「如廁」回歸其原本的重要地位。
打造品質示範路引33條道路換新顏
公共設施的品質提升,還抒寫在城市道路景觀上。今年,東莞以建設彩色林、打造示範路、實施燈光亮化等工程為重要抓手,結合日常養護對設施保養、完善,融入本地文化特色,打造出全市33條各具特色、設施完善的道路。
移步常平鎮城市管理品質示範路——常平大道,該鎮從「細小微實」的點滴入手:鋪設盲道磚、維修樹池、增設樹池格柵、維修安裝止車石、翻新斑馬線、維修綠道灌縫、改造二次過街島無障礙通道,整個升級改造工程注重細節和人性化。
在南城街道鴻福路,南城城管分局對道路兩旁的電力箱體進行遮擋美化,打造路旁小徑,轉角處設置精緻的植物組團,還打造了多座大型地標性城市雕塑,充分體現了城市文化和歷史韻味。
轉入茶山,該鎮投入約1000萬元對綠化彩色景觀林進行升級改造,以「宮粉紫荊+草坪+巴西野牡丹+滿天星」的植物種植搭配為園林綠化景觀主脈絡,營造了色彩繽紛、錯落有致的半開放式田野園林景觀空間。
點滴變化,都和市民群眾的生活質量息息相關。正如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局長郭懷晉所說,希望從城市管理方面給東莞帶來新變化,讓東莞變成一座有品位的城市,一座有溫度的城市,一座高品質的城市。記者 潘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