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幕、鬼畜、造梗?數字時代的後浪都在玩些啥?

2020-12-09 澎湃新聞

彈幕、鬼畜、造梗?數字時代的後浪都在玩些啥?

2020-12-02 21: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爺青回」成為今年的B站年度彈幕。

這句

「爺的青春回來了」

的縮寫,短短三個字承載與青春重逢的喜悅。今年B站用戶共發送了22億條彈幕,其中「爺青回」佔5420359次。

它可能出現在UP主

對摩託羅拉翻蓋手機

的測評中;

《數碼寶貝》《仙劍》

等童年回憶的混剪中;

也可能出現

「林黛玉倒拔垂楊柳」

的二次創作裡。

青春無論好壞都無法復返。正因如此,滿屏「爺青回」才有讓人淚目的集體懷舊感。為何一條單獨的彈幕不會有強大力量,一群人刷屏就讓人心潮起伏?

段子、造梗和拼貼,流行文化背後反映了大家怎樣的身份認同和社會表達?數字時代的網絡文化究竟在玩什麼?本期問吧邀請到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潘霽老師

,一起來聊聊!

//本期話題//01 數字時代的青年文化玩些啥?

@ 澎湃網友IfMJ3y: 如何理解鬼畜視頻文本中的解構與重構,能不能說是約翰費斯克的通俗文化理論?或者說是一種文化盜獵行為?

潘霽:

從盜獵角度切入或可以幫助理解網絡化文本的新形態。一系列惡搞鬼畜視頻,多是青年流行文化符號的積澱被網民(或盈利機構)挪用拼貼,與視頻元素本身獨特的文本(敘事,身體圖像,關鍵詞等)形成新的敘事連接。

@南瓜999:數字時代的網絡文化是否加劇了人們的分裂化趨勢,且被網際網路本身放大?許多網絡文化的愛好者喜歡用某些標籤區別自己和他人,在網上經常看到「群體」與「非群體」之間的割裂、罵戰。

潘霽:

群體與非群體的割裂,其隱含的前提就是許多新的「群體」湧現了出來:換而言之,更細碎的分裂同時也可以理解為更多小的「群體」在網絡空間中冒出來——罵戰割裂正是為此。與此同時,類似wiki這樣大規模的群體動員在網絡時代也變得更為便利,在保持獨立特徵前提下的「合」與動員在網絡時代採用了更大規模,更低成本的方式。

@ 綰綰是小碗:新的網絡文化、短視頻催生出的各種低俗文化算不算是文化的倒流?

潘霽:

文化的雅俗並非截然兩分,活的文化常常是雅中有俗。短視頻是技術形式,可能直接對應的是人不同的感知方式和注意力結構而不一定直接等同於低俗。網絡低俗文化在公共領域獲得了更高的可見性。作為媒體人為了保持生命力,可能很難「保持本位」,而要探討原有雅文化與網絡傳播形態,文化符號積累之間如何發生」聯通」,或者以變通和連接來重構「本位」。

02 Z世代浪潮裡,70、80後何去何從?

@西瓜可樂味: 您覺得現在我們80後70後有沒有在迎合年輕人的文化?我們是不是逐漸喪失網絡話語權了?

潘霽:

我們80後確實在與現在00後90後不同的環境中長大成人。新的「世界」快速侵入了我們長大的那個世界,我們可能需要儘可能的學會「佔據」兩個領域之間的「結構洞」,把「喪失」「落後」轉變成我們這代獨特的結構優勢。

@與月乘舟:有時受益網絡文化,有時又被網絡文化所裹挾擔心失去了理智思維,對此您有什麼建議嗎?

潘霽:

從書寫印刷到電視廣播到網絡短視頻,其實發生的是人們感知世界方式的改變——書寫文化中線性連續的理性,較長時間的注意力聚焦,單線程的工作方式,對語言符號的代入能力在數字時代都發生了重要的變化。這種趨向是人類整體文明的形態轉變。但作為大學生,您可能需要意識到經典的書寫文明所代表的知識形態對於現代文明的重要性。

在培養自己數位化生存和思維能力同時,積極接觸保留自己對文字的代入和親近能力。在不同知識模式之間的穿梭轉譯會成為重要的文化能力。

 

關鍵詞 >> 問吧精選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15)

相關焦點

  • 這些年B站玩過的「梗」,知道3個只能算萌新,全部知道才是大佬
    跨越時間和空間,用戶與用戶之間通過發送實時彈幕進行互動,不僅如此,B站還特別喜歡對原本的作品進行二次創作,因此玩梗的這個現象就變得興盛了起來。這些年B站玩過的「梗」,知道3個只能算萌新,全部知道才是大佬,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B站前浪和後浪的那些故事
    「奔湧吧,後浪,我們在同一條奔湧的河流,和十三億年輕人一起表達自我,擁抱世界。」這是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在今年五四青年節推出的演講《後浪》中的臺詞。等上了高中,班上的同學都很喜歡看鬼畜視頻,蟲子就正式註冊了B站會員,並且一直使用至今。有一年,高中班裡建了個看拜年祭的微信群,大家湊在一起看B站的拜年祭,然後像刷彈幕似的在群裡吐槽每一個梗,鬥圖、調侃、玩梗……滿屏的表情包和「2333」映襯得這個除夕夜格外熱鬧。
  • 玩鬼畜炒CP連主持人都汙了…
    啊,捂臉,你們私下裡到底送了些什麼,幹了些什麼,再比如下面這個↓↓↓「你就在我這兒」「掌上明珠」「你把我玩弄於。。。」除了這些,節目在後期包裝上也是拼了,各種鬼畜剪輯、後期OS綜藝字體層出不窮,比如挑戰失敗的選手被節目組官方徵婚↓↓↓
  • 造車,哪裡有什麼後浪?
    造車,後浪可畏?映射到資本市場,新能源汽車的新勢力更是風頭無兩。10月21日,特斯拉發布其三季度財報,淨利潤3.69億美元,完全滿足「最近一個季度盈利及連續四個季度利潤為正」的要求。受到特斯拉的帶動,中國造車新勢力在美股的代表蔚來、理想、小鵬無不揚眉吐氣,股價短期漲幅驚人。於是,關於中國造車新勢力有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要麼說「後浪」可畏;要麼說得「警惕高燒」。事實上,全球新能源汽車正在迎來一輪「景氣共振」。
  • 動圖宇宙|看沙雕彈幕收穫成噸快樂!
    如果說微博熱門話題是吃瓜群眾的天下,那麼「網梗基地」B站,就是中二沙雕青年的根據地。作為鬼畜文化的發源地,B站沙雕原住民憑藉一己之力將許多陳年影視劇翻紅躋身一線潮流,段子比劇情還上頭。當你在B站追劇,吸引你的絕不僅僅是跌宕起伏的劇情,還有沙雕網友的鬼才彈幕。
  • 一條視頻播放量2400萬,鬼畜頂流馬保國是如何走紅的?
    這條視頻自1月份被UP主「這個世界太太亂」上傳到B站後,被鬼畜區挖掘,成為寶藏素材,還吸引了大量優秀剪輯能人的爭相炫技。目前,視頻播放量已經飆升至2398萬,彈幕量超過6.6萬,完全有成為B站「鎮站之寶」的架勢。不僅是B站,微信、微博、抖音等多個平臺也都有馬保國的身影。
  • 火爆全網的「凡學」偽集體歡騰:造梗玩梗,朝梗夕死
    年輕人熱衷於小眾文化,也熱衷於在網絡上玩梗,「梗」對於網際網路世界意義依然重大,尤其是網際網路社區,梗對社區流量的沉澱至關重要,它降低了社區的內容成本,也保持著用戶粘性,並且提供著C端變現的可能。  為什麼火?
  • 「大師」馬保國成鬼畜頂流,怎麼玩梗你知道嗎?
    在成為鬼畜視頻新一代「戰神」後,11月15日,馬保國微博發文回應其視頻遭各類惡搞剪輯:網絡信息很亂,希望大家清晰明辨。馬老已回歸平靜生活,遠離武林是非圈子。馬大師雖已遠離江湖,但江湖上關於他的傳說經久不衰。那麼,馬保國究竟是誰?為何引發網友爭相惡搞?
  • B站《後浪》刷屏,為何轉發的都是「前浪」?
    註冊8年的用戶昔川直言,他不太相信這是B站的廣告,相比之下,他認為B站十周年時的紀念片《乾杯》更真實,也更加觸動人心,「反正我沒有《後浪》說得那麼好,這誇讚可承受不起。」另有許多網友發現,轉發《後浪》的都是70後、80後,反倒95後、00後很少轉發,B站策劃團隊則表示這只是一種錯覺。獻給年輕人的演講為何引發中老年人的集體共鳴?
  • 頻頻出現在彈幕中的「大人,時代變了」究竟是什麼?
    如果不出意外「彈幕文化」最早應該是出自日本的視頻分享網站(niconico動畫),後由國內網站AcFun和bilibili引進。當然,兩大網站還是有點區別的,A站彈幕綜合性較強啥都有,屬於多元化!而B戰則偏向二次元,中二之魂,各種漫圈梗。至於孰強孰弱,歷史會給出答案。
  • 賽後玩梗之「一個主播,玩劫的」和「2000土2」是什麼意思?
    電競圈的梗可是十分多的,今天雲煙就為大家盤點一下最近比較火熱的「一個主播,玩劫的。」今天,雲煙在doinb的直播間看直播,許是為了節目效果,亦或是其他,這句在觀眾選英雄的環節,大家頻頻打出,劫這個英雄,都說劫加強了,那我們來看看劫加強在哪裡?
  • 皮斷腿啥意思是個什麼梗 皮斷腿含義介紹
    相信大家在玩一些遊戲的時候,經常會有一些網友和彈幕上都在說什麼「皮斷腿」,就是突然暴斃的那種,這是什麼意思呢?很多網友都表示非常的納悶啊,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皮斷腿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其實關於這個「皮斷腿」的聲音,比較簡單,大家都知道,皮的意思是啥吧?
  • 空格到底是什麼梗
    作者 | 院辦直魚院辦在這個月刷B站的時候,首頁的推薦已經看不到任何別的標題的,全部都是標題字與字之間充滿了全格空格的視頻,文本神秘兮兮,內容土潮兼備,彈幕都是空格,評論自成一套,套話連套話,看得人腦殼疼。
  • 嗶哩嗶哩上最火的「梗」,你都知道是什麼嗎?
    嗶哩嗶哩也就是我們俗稱的B站,在B站經常會出現一些非常有意思的「梗」,這些「梗」有的被發在彈幕評論區,甚至還有一些會被做成「鬼畜視頻」,今天就來盤點一下這些年B站上,最火的「梗」有哪些吧!1:awslawsl是「阿偉死了」的縮寫詞,也可以叫做「啊我死了」,平時在看動漫番劇時,經常會看到彈幕裡刷「awsl」,這個「梗」一般經常用於看到可愛的事物時的激動心情。
  • 二次元中的「彈幕梗」,你知道「完結撒花」出自哪部動漫嗎?
    B站已經成為了我們二次元漫迷最大的聚集地,平時有事沒事我們總是會打開B站刷刷視頻,或者是發發彈幕。而在我們日常刷視頻的時候,我們總是能在彈幕中看到許多有趣的「玩梗」,有些「沙雕」彈幕能讓你情不自禁的笑出來,而有些彈幕則是可以讓你加入他們。
  • 2020嗶哩嗶哩B站流行語詞彙 b站彈幕必懂梗大全
    嗶哩嗶哩經常會出現很多流行語,用戶在看視頻的時候會出現很多彈幕,彈幕中的這些流行語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看得模模糊糊的,今天分享2020最新的B站流行語,通過下面的講解大家就能知道B站彈幕中各種流行語的意思。
  • 「釘釘認爹」後時代,阿里騰訊的UP主夢
    正所謂「官方玩梗最為致命」,為了貼近年輕用戶的喜好,各大品牌除了與明星、虛擬偶像合作之外,品牌運營同樣需要跟上年輕化的步伐。在微博、微信公眾號、知乎等平臺,官方講段子、玩梗、搶熱門、撩用戶都已成為基礎操作。而在運營門檻更高的視頻內容方面,過去許多品牌找到了兩條捷徑——鬼畜和沙雕。
  • 從後浪到奧利給:大眾情緒演變爭奪戰
    從形式到文案,這活脫脫就是前段時間B站《後浪》視頻的翻版。唯一不同的是,《後浪》發在五四青年節這樣的時刻,展現的是少數優秀年輕人的生活;《看見》作為後發的品牌宣傳視頻,展現了形形色色普通人的生活——「有人在大山裡起舞,有人在菜地裡高歌,有人潛入最深的海底,有人登上最高的山峰。」
  • 四個動物梗,都在華農兄弟視頻中刷膩了,小白網友:送終雞是啥?
    華農兄弟視頻中,有四個關於動物的梗被網友玩壞了,基本上每次出現都會有滿屏的彈幕飛過。而且寓意極為豐富,不懂這些梗看華農視頻會少一半的快樂。某一有才的網友就在彈幕中發了一句「送終雞」,寓意雞打鳴為竹鼠送終的同時,諧音韓國明星「宋仲基」,含義極為豐富而被其他網友爭相效仿,由此「送終雞」成為華農視頻中標誌性的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