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母愛三十七度
媽媽們發現寶寶有一段時間忽然就不愛吃奶了,以前大口大口喝奶的寶寶,吃起奶來卻開始鬧彆扭。這是怎麼回事呢?於是這時候的寶寶就被貼上了標籤,到了「厭奶期」。
厭奶期是代表寶寶從心理上討厭吃奶了嗎?
是代表輔食需要添加的信號了嗎?
厭奶是不是要斷奶的信號呢?
帶著這些關於寶寶厭奶的疑問,我們一起來看看怎樣度過寶寶的厭奶期。
你會發現厭奶期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段的寶寶身上,最常出現在4~6個月。厭奶這個現象的出現,其實並不是無緣無故的。只不過因為大家找不到原因,就把這個現象叫做了厭奶期。接下來,我們就來分析一下最常見的一些導致寶寶厭奶的原因。
胎兒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為了出生後立即能吸奶,嘴巴已開始運動,以練習吸吮能力。當用乳頭或手指碰新生兒的口唇時,會相應出現口唇及舌的吸吮蠕動。而這樣的吸吮反射在出生後3~4個月就逐漸消失了。時刻想吃奶的表現也減少了。
4個月以後,往往寶寶隨著自主意識的增強,對世界的探索充滿了好奇,一有動靜就探頭探腦分心想東張西望,玩一玩。應對這樣的情況,建議媽媽在餵奶的時候找安靜無人的空房間餵奶,掃除幹擾因素,這樣就可以讓寶寶安心吃奶,不被其他東西分心了。
吃奶的時間縮短了不代表寶寶吃的奶就少了,媽媽還應該觀察自己乳房在餵奶前後的鬆軟程度變化和寶寶的大小便變化情況。由此來觀察寶寶是否每天有攝入足夠的奶。
寶寶的生長速度不是勻速的,呈現脈衝式的生長特點。猛長期時需求量大增,生長速度加快,厭奶期需求量減少,生長速度放緩節奏。寶寶頭3個月的生長速度最快。生長發育放慢後寶寶的飲食量是會有變化的。只要寶寶精神狀態好,生長曲線沒有明顯偏離,是沒有問題的。
最常見的就是強迫寶寶吃奶,不想吃奶的時候還硬要他喝,明明已經喝飽了還要讓他把奶瓶裡剩下的奶都喝完,奶瓶裡的奶溫度沒調好燙到了,餵奶時被嗆到了,奶的流速太快或太慢……而且照護者往往看寶寶越是抗拒吃奶,越是硬塞,從而導致問題變得越來越惡化。
輔食添加不當時,有可能寶寶會出現過敏的情況或者佔據過多胃容量,影響吃奶。新添加輔食時,由於寶寶腸胃需要適應新的食物,也會影響到對奶量的需求。此外如果照護者有給寶寶餵水、餵果汁等食物的習慣,也有可能影響寶寶的吃奶,因為會佔據胃容量,稀釋胃液。
幾乎是所有的疾病和感染都會影響到寶寶吃奶,特別是會影響到口、鼻、咽喉、食慾類的疾病,比如說鵝口瘡、口腔皰疹、皰症性咽頰炎、扁桃體發炎、中耳炎、鼻竇炎、出牙痛等等的原因。這時候治療疾病就是應對罷奶的最首要處理。
照護人換了寶寶平時不熟悉的人,或者媽媽新換了髮型或香水,或者媽媽吃了某些食物讓奶水稍稍有點變味寶寶不喜歡,居住的環境發生了變化,等等這些原因都有可能讓寶寶罷奶。一方面給寶寶一點適應的過程,一方面儘量不要讓照護人和環境的變化太大。
當然,還可能有其他原因會導致寶寶出現厭奶的現象,通常都是跟寶寶的變化有關係的。
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仔細觀察,並回想寶寶出現厭奶現象的前後時間裡,有沒有發生過什麼變化,從寶寶自身、照護人、環境等多個因素去想想原因。排查出了原因,針對問題進行解決,那麼寶寶的「厭奶」就能解決了。
另外,寶寶的厭奶期通常也不會無休止地一直持續下去,通常不超過一周時間,家長們不必過於緊張。產生變化,適應變化,也是寶寶和家長們需要面對的挑戰。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