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幹部蹲點日記:老奶奶送的香囊讓我溼了眼眶

2020-12-23 瀟湘晨報

不久前,一位湖北老鄉的微博刷爆了網絡,也深深地觸動了我。在這篇微博裡,站在小區門口、拎著四大袋蔬菜的她,防護服上寫著「我是湖北人,現在到我報恩的時候了。」是啊,作為湖北籍的我,該為防疫做點什麼呢?正想著,下沉的通知就來了,我第一個報了名。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到天倫錦城社區已經20天了,我在「分揀員、外賣小哥、信息員、技術員」四個身份之間不停轉換,最大的感觸就是累,每天晚上回到家,經常連洗澡的力氣都沒了……

還記得第一天報到的情形:6月19日上午8點,我和李昊、張斌來到天倫錦城,這是一個規模很大的社區,有3500多戶、9500多人,和新發地僅隔著一條馬路。

「先幹活吧,大傢伙兒等著菜做飯呢!」聽說是下沉幹部來了,社區工作人員連名字都沒顧上問,就把我們仨拉到幾輛貨車前,車上是堆成小山的各種蔬菜,「中午前一定要送到居民家中,千萬別耽誤了。」

一個口袋裡六條黃瓜、六個西紅柿、兩個茄子、一棵圓白菜、10個雞蛋……我們仨當起了分揀員,一袋袋裝好,再仔細檢查,忙活了一上午,第一批100多份蔬菜終於分裝完畢。而這時,已經是中午11點了。

看看車上的菜才分了不到六分之一,我們仨有點著急,琢磨著怎麼提高效率,加上天氣炎熱,擔心時間長了蔬菜不新鮮……一氣就幹到了下午2點鐘,總共分揀了800多份。

那一天,聽到最多的就是一旁樓上居民打開窗戶傳來的一聲聲「謝謝」。

6月24日,快到第二次核酸檢測的日子了,我們穿上防護服開始入戶登記。

站在居民家門口,聞到了粽子香,才想起快到端午節了,我想起了奶奶,她一定又為我包好了我愛吃的粽子,可是今年,我不能回去陪她了,想著想著眼眶就溼了。

「怎麼了?」聽到居民一問,我才緩了一下神兒,繼續登記。

登記到4號樓1單元一戶時,老奶奶遞過來填好的表格,我發現表格下還有兩個小布包。

「小夥子,看你們沒日沒夜地忙活,我真心疼。過節了,做了兩個香囊送你們。」聽著老奶奶的話,身邊已傳來李昊的抽泣聲,我也一下背過身去……

上門登記,經常遇到居民的不理解。碰到居民衝我們發火,追問小區何時解封,我們都要耐心地回應。心裡把他們當成親人,受點委屈也就不算什麼了。

繁雜的入戶登記持續了一周。每天脫下防護服時,衣物都粘在身上扒不下來,塑膠手套裡能甩出半茶杯的水,經常坐 在椅子上就睡著了。

7月10日前後,是解除隔離的幾天,要陸續為社區幾百位回家的商戶調整健康碼,又是忙了好一陣……

這20多天,是在不停地忙碌中度過的,忙碌中解除了居民的擔心和煩惱,忙碌中也迎來了居民一張張幸福的笑臉。雖然很辛苦,但我覺得很開心。

夜深了,看著還掛在身上的香囊,又想起了那位老奶奶……想起了遠在武漢的父母親人,他們還不知道,我在北京早已下沉到社區一線了。於是忍不住撥通了母親的電話,匆匆報了平安……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下沉幹部蹲點日記:身在社區,居民的事就是我的分內事
    還記得6月19日,下沉的第一天,小區封閉了,大門看得很嚴。所有的物資都要到警戒線卡口處接貨,再由保安開著車挨家挨戶地送上門。那天,我就成了他們當中的一員。「穿紅衣服的,你過來,你把我的菜弄哪兒去了?」剛上崗的我,被居民喊暈了。是叫我嗎?
  • 下沉幹部蹲點日記|大興區水務局王海軍:倒便桶這活兒,我來
    下沉到北臧村鎮馬村值守了4個多月,只等交接完最後一項工作,我就可以回水務局上班了。沒想到,6月10日晚上,我9點多才回到家,就聽到了疫情再次襲來的消息,和我同一批的下沉幹部陸續接到了再次下沉的通知。6月14日,作為第二批下沉幹部,我又回到了馬村。
  • 9年前的蹲點日記——我的雙眼為什麼滿含著淚水?
    為此,從2011年5月中旬開始,到當年11月下旬基本結束,圍繞挖掘和宣傳宋佳斌這個知兵愛兵的基層幹部典型,我做了大量採訪、總結、籌劃、協調工作,僅《蹲點日記》就寫了10餘萬字,其餘像調研報告、匯報材料、報告文學、長篇通訊、新聞特寫等文字材料,幾乎都是自己動手。那段時間我像著了魔一樣,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其餘時間幾乎都用了這件事上。
  • 靜靜看完,眼眶溼了
    靜靜看完,眼眶溼了1、叫聲老婆,很容易;但是叫聲老太婆,卻需要一生的時間
  • 雪花落在你身上,是什麼溼了我的眼眶?
    鄭州集團 拍攝:胡強地點:鄭州車輛段鄭州客整所 拍攝:張遷地點:鄭州工務機械段十里舖檢修基地 拍攝:宋鵬飛地點:洛陽車站 拍攝:劉鵬天寒地凍,氣溫一降再降鄭鐵職工認真堅守崗位雪花一片片落在你們的身上卻悄悄溼了我的眼眶
  • 年邁鯨魚漸沉大海,孩子用小小身軀託起母親,場面讓人溼了眼眶
    年邁鯨魚漸沉大海,孩子用小小身軀託起母親,場面讓人溼了眼眶生活在海洋中的鯨魚體積非常的大,當它躍出水面的時候,就會激起很大的浪花。但是鯨魚也有年老體衰的時候,年邁鯨魚漸沉大海,孩子用小小身軀託起母親,場面讓人溼了眼眶!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畫面中可以看到一隻鯨魚帶著自己的孩子在海洋中盡情的遊泳,幼小的鯨魚似乎並沒有察覺到它的老母親已經遊不動了,正在慢慢的向下沉。
  • 市區機關幹部下沉社區,具體做什麼?
    為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充分運用機關黨員幹部下沉社區參加疫情防控經驗,推動爭當「三個表率」、建設模範機關活動深入開展,促進機關幹部能力提升和作風轉變,根據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有關規定,市委組織部、市委市級機關工委制定了《天津市機關黨員幹部下沉社區入列輪值工作辦法(
  • 外籍孕婦即將臨盆,下沉社區幹部全程當翻譯,助母子平安
    楚天都市報3月16日訊(記者盧成漢 通訊員冰河 楊承)3月16日上午9時許,躺在病床上的奈及利亞產婦AYodele Okunfulure Yodeler,對武漢市江夏區民政局幹部蔣雪豎起大拇指,表達感激之情。
  • 下沉幹部背40多斤重的消毒噴霧器,每天爬近200層樓梯
    他就是漢市市直機關下沉幹部曾兵。他不顧身體疾病、主動要求下沉一線;將個人使用的防護物資捐給社區;背起40多斤重的消毒噴霧器,每天爬近200層樓梯做消殺……現在,社區疫情防控取得明顯成效,連續十多天無新增病例,第一網格小區成為無疫小區。經社區街道推薦,他被評為江岸區新冠肺炎防疫先進個人。記者聯繫採訪他,講述先進背後的故事。
  • 品粽子,做香囊,送溫暖,寶山各街鎮端午活動太精彩!
    品粽子,做香囊,送溫暖,寶山各街鎮端午活動太精彩!月浦鎮月浦鎮舉辦了「粽情端午」手作香囊活動。活動中,老師悉心指導大家製作香囊,不一會兒,一個個五顏六色、古色古香的香囊呈現在面前。羅涇鎮在羅涇鎮,「包粽好手」們團團圍坐在一起包粽子。不一會兒,一個個賣相漂亮的腳丫粽子就大功告成了。
  • 湖北省科技廳幹部職工踴躍報名下沉社區一線
    接到通知的第一時間,省科技廳黨組高度重視,及時作出安排部署,全廳機關幹部爭先恐後、踴躍報名、積極參戰。  一是積極組織報名。截止報名結束時間,廳機關各處室和直屬單位共有20名同志踴躍報名。經廳主要負責同志審定,我廳支援武漢市工作組先期選派8位同志參加,由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周德文同志帶隊,政體處處長陳建華為聯絡員,吳祥、蘇歷華、程慧華、陳濤、常升、文翔等6名同志為組員,下沉到武昌區楊園街紡器社區,配合抗擊疫情。
  • 她用手語講述老戰士浴血奮戰故事,孩子們「聽」得溼了眼眶
    她用手語講述老戰士浴血奮戰故事,孩子們「聽」得溼了眼眶 2020-12-23 16: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金山街道:黨員幹部下沉了 居民獲得感上升了
    貫徹全會精神 一線在行動金山街道:黨員幹部下沉了 居民獲得感上升了本網訊(記者 馬中林)社區治理水平直接關係著百姓的幸福感,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期間要努力實現「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的目標,基層治理離不開黨建引領,自全市681
  • 北京戰「疫」再下沉幹部自述:雨衣外是雨水,裡邊是汗水
    新華社記者李欣攝6月13日晚,按照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社區防控組的部署,市直機關重啟幹部下沉基層社區(村)參與疫情防控工作。85家市級單位1360名幹部6月15日全部返回原下沉的242個社區(村)參與疫情防控。
  • 幹警下沉社區 搭起服務「連心橋」——安陸市人民法院黨員幹部張濤...
    幹警下沉社區  搭起服務「連心橋」——安陸市人民法院黨員幹部張濤下沉社區工作紀實 2020-12-19 13: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蹲點日記|村口有把屹立不倒的「綠椅子」
    北京市政協機關朱毅第一次下沉工作結束剛剛兩周,6月15日我就又回到了通州臺湖鎮北火垡村。來到村口檢查站,又見到了路中央那把熟悉的綠椅子,它可是咱村檢查站的「標誌」。我好奇地向村書記勾志田打聽這把綠椅子的來歷,才知道它可大有來頭。大年三十兒下午,村裡接到實行封閉管理的緊急通知,黨員幹部和志願者們立刻行動起來,只保留村北口作為唯一的進村通道,並設置了檢查站。時間緊、任務急,值守人員很快到崗了,但檢查站的設備暫時到不了位,於是就有人從村委會搬來了這把綠椅子,立在路中央作為臨時路障。
  • 我的蹲點日記|從迷茫到自力更生,一雙巧手「剪」出美好生活!
    脫貧系列報導三部曲之《我的蹲點日記》,這一次帶您走進脫貧戶王洪巖的勵志故事。記者 魏璇桐現在是早上五點五十,我們這一次的目的地是海倫市德倫村。出發這麼早也是因為德倫村距離海倫市比較遠,有70公裡。我們這一次拜訪的人也比較特殊,他是一位肢體殘疾人。
  • 79歲「香奶奶」24年縫香囊免費送人
    一旁的桌上,放著她的「百寶箱」,裡面裝著各色絲線、鉤針、亮珠以及專門配的香料,腳邊還放著香囊裡用的填充棉花。年近八旬的徐春英,依然耳清目明,她用的最小的繡花針只有三四釐米長,針鼻兒很小,年輕人紉針都費勁,徐春英卻能一下紉進去。    「我十二三歲就開始做女紅了,二十四年前看到別人在縫香囊,我也就想學著做做。」徐春英說,她第一個香囊剛縫好,小孩們就搶著要,她便萌發了縫製香囊送人的念頭。
  • 磨香粉、扎香囊,南京洲島綠園社區小朋友製作香囊送媽媽
    原來,綠園社區的小朋友們要在這裡學習製作香囊。 古代女子向心上人贈送香囊來表達愛慕之情,青年把香囊送給長輩以示敬意,長輩送晚輩香囊則寄託著美好的祝願。如今每逢端午節前後,人們除了吃棕子、插艾葉以外,也會給孩子們帶上香囊。為了向小朋友們弘揚傳統文化、鍛鍊動手能力,7月12日上午,洲島綠園社區與建鄴區雅集公益培訓中心合作,開展了一次製作香囊的親子活動。
  • 武漢東湖新城社區幹部群眾:越到關鍵時候 越是不能鬆勁
    「我在路上就一直在想,武漢市是多麼好的一座城市!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這裡的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專程來到武漢市東湖新城社區考察。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習近平同社區工作者、基層民警、衛生服務站醫生、下沉幹部、志願者等親切交流,為英雄的武漢人民深情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