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讀中國朗誦者陳慧凌誦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2020-12-13 瀟湘晨報

晨念廈門,領讀中國。我是領讀中國朗誦者陳慧凌,我為大家誦讀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陳慧凌

00:00

02:26

領讀人:陳慧凌

姓名:陳慧凌 單位:廈門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水質監測站

職務:水質檢測員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作者:魯迅

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現在是早已並屋子一起賣給朱文公的子孫了,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裡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裡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擁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於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牆,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

【來源:海西晨報 ·ZAKER 廈門】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距離
    還記得三味書屋嗎?是魯迅年少時求學的地方,也對魯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三味書屋裡,魯迅遇到了一個好老師壽鏡吾,嚴格的要求使得魯迅對學習知識產生敬畏之情,魯迅良好的學習習慣與這三味書屋有著一定聯繫。在三味書屋學習的那段時期,魯迅也曾遲到過,而有人發現當時魯迅的家離三味書屋的距離不過一百多米。這麼近的距離魯迅卻會遲到,這究竟是怎樣一回事?
  • 從三味書屋到百草園,一次尋覓記憶的逆行之旅
    正門處自讀過並背誦過『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後,我的心裡便充滿對『百草園』的嚮往,那是一個有關童年的夢,些許美好,些許簡單,些許孤寂(童年時並不知道這是孤寂),卻又滿含著幸福和甜蜜。正門左手邊的照壁和題字魯迅故裡是個組合景點,它包括魯迅祖居,魯迅故居,三味書屋。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兒童的自然
    預告視頻憶起小辰光,不知聽誰說,百草園裡的人形何首烏吃了可以成仙,我就不斷地拔起,弄壞了泥牆。哎,說不定就是這些頑皮讓家人早早地把我送到私塾裡去了。讓我們捧起手中的《朝花夕拾》,跟隨著小魯迅的腳步一起走進百草園,重溫小魯迅在三味書屋的求學時光。2020年9月12日【魯迅的七堂語文課】第一期 | 第三講我們有幸邀請到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鄭桂華及其備課團隊(許佳家、王韞豪、張倩芸、張苗)帶來一場精彩的教研活動:魯迅與記憶的承諾(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兒童的自然。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先生童年的樂園,外地遊客卻難以體會
    相信所有去魯迅故居參觀的遊客,都懷揣一種對魯迅故居的嚮往之心,兒時課本中一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尤其讓大家印象深刻,在這篇散文中,魯迅先生寫出了百草園景色之美,傳說之奇,捕鳥之趣,三味書屋也並不乏味,寫出了魯迅兒時與和同窗共樂的學習生活,從百草園的獨樂,到三味書屋的眾樂,讓很多外地遊客對這裡充滿了期待。
  • 江南遊學第四天|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魯迅故居新臺門位於東昌坊口西側,是一座大型的臺門建築,其規模和結構與老臺門基本相同,坐北朝南,青瓦粉牆,磚木結構,共分六進,共有大小房屋80餘間,連同後面的百草園在內,共佔地4000餘平方米。終於來到了魯迅故居,本次VIP遊學團中大都是小學生,初中生郝韻涵同學帶著大家一起學習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看看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和紫紅的桑椹跟書上描寫的一樣不一樣呢!讓我們跟隨著書本的腳步,去探索吧!穿過桂花明堂,便來到魯迅的臥室。「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
  •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學習內容全解
    寫這些文章時魯迅先生已經40多歲了,這本散文集題名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百草園」「三味書屋」點明全文記敘的兩個地方。「從……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園」在前,「三味書屋」在後的時間和空間順序來寫的,很明顯就是把文章分為兩大部分內容。全文敘寫了作者童年兩處的生活片段。第一部分記敘百草園的生活;第二部分記敘三味書屋的生活。
  • 走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尋找魯迅先生兒時的美好記憶
    今天我們來學習魯迅先生的一篇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品味他作品的另一種風格與品質。1918年5月,第一次以筆名「魯迅」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魯迅一生的著作和譯作近1000萬字,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和雜文集《墳》《熱風》《且介亭雜文集》等。
  • 從《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尋找興奮點,為魯迅喝彩,給作文添彩
    我以魯迅的著名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例,給大家說說怎樣在上課文時把作文也學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是魯迅的代表作,也是小學生必須學習的一篇課文。我對這篇課文情有獨鍾,甚至要求學生能夠完全背誦,因為這篇課文是學習寫作文的極好範例。
  • 2021年七年級語文填空真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七年級語文填空真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作者說百草園裡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是否矛盾?為什麼?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不再是課本裡的故事!
    進入景區,先看到的是一堵巨大的花崗巖景牆,它高4.5米,長15米,上面鐫刻有「魯迅故裡」四個字,整個畫面呢,是由魯迅筆下的人物——三味書屋的老師壽鏡吾先生,魯迅兒時的玩伴——閏土等。現在這堵景牆已成為了魯迅故裡的標誌,遊客可以在這裡拍照,非常具有紀念意義。百草園,名字雖雅,其實只是一個普通的菜園子,平時種一些瓜果蔬菜,秋後用來曬稻穀.因為以前雜草叢生所以取名為百草原。
  • 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當年不解書中意,再讀已是書中人
    引言魯迅先生的文章中沒有多餘的素材,都是有故事的,正如魯迅自己所說自己的文章,如果沒有閱歷的人,不一定要能讀得懂,中國大多數讀書人,都不太注意世事,所以很難想通的。因此,我們小的時候讀魯迅先生的作品,實在是沒有味道,甚至有了無聊的感覺。但是長大後,在到社會上,再讀魯迅先生的作品,卻是感觸頗多。
  • 再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引導孩子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相信每個從小學上過來的孩子或者大人,都能清楚地記起魯迅的那篇名作《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即使到了現在,小學畢業已經有十幾個年頭了,但是仍然能回憶起這篇文章裡的隻言片語,裡面最清楚的橋段也是猶如昨天一樣歷歷在目。
  • 2020福建初中教資面試:語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答辯
    2020福建初中教資面試:語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答辯 【溫馨提示】本欄目為各位考生提供2020福建教師資格中小學面試備考資料,希望各位考生能夠認真備考。考生們可以關注福建教師資格考試網,獲取更多福建教師資格考試資訊。
  • 「三味書屋」的三味是指哪三味?
    「三味書屋」的三味是指哪三味?小學的時候就學過一篇課文,叫《三味書屋》,相信很多人對於魯迅的三味書屋都再熟悉不過了,那你知道這「三味書屋」指的是哪三味嗎?三味書屋是晚清紹興府城內著名私塾,也是魯迅12歲至17歲求學的地方,位於魯迅祖居內,距離魯迅故居100米。正如魯迅筆下描寫的那樣:「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匾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三味書屋的三味是指哪三味呢?
  • 書展特輯丨魯迅線上語文課第三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書展特輯丨魯迅線上語文課第三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本期講師 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鄭桂華聽她講講《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那個兒時魯迅眼中的自然「魯迅的七堂語文課▼8月15日下午15:00-16:30,在景雲裡13號,還將舉行「魯迅的七堂語文課」首場線下講堂,邀請到上海師範大學教授詹丹與上海交大附中語文特級教師樂燎原對談:語文課,我們如何教魯迅?
  • 百草園,三味書屋,你絕對想不到的紹興!
    小時候大家應該都讀過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它就位於浙江紹興,今天就跟隨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我們為什麼渴盼遠方?如果遠方的城市只是名字,它不會值得被惦記的,它一定走進過你,即使只是冰山一角。令人盼望的東西總是不歸屬於自己,卻被自己絲絲縷縷的了解著。
  • 因為「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來了紹興
    一排排的老房子坐落有致,站在院落中央向上看,你是否會很想那個ta筆者不是紹興人,但到了這裡我卻想到了一首詩「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是不是我已經融入到了這裡呢?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少年魯迅之煩惱
    我小的時候在農村長大,也常常在山溝溝的草地裡自在玩耍,逮螞蚱,挖屎殼郎,在核桃樹下尋了綠皮核桃砸了吃,自然很是理解百草園裡種種玩項的趣味。三毛曾說過:童年,只有在回憶中顯現時才成就了那麼完美。也許,當年飯難吃飽,衣服也總是補丁,四十年前的生活還是有些困苦吧。
  •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手稿僅一段就塗改了19處,太講究了
    1926年,魯迅寫下了經典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而後這篇文章入選課本多年,成為一代人的集體記憶。這是一篇回憶散文,在文中魯迅回憶了童年的種種趣事。全文通俗易懂,筆力雋永,運用了大量比喻,描寫了百草園的種種情景,也讓我們見識到魯迅的美好純真的少年時代。
  • 三味書屋到底是哪三味?
    魯迅先生有一篇膾炙人口的美文,叫作《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文中追憶了他少年時代在紹興著名私塾三味書屋學習受教的故事,讓三味書屋和他的主人壽鏡吾先生聲名遠揚,已經成為紹興旅遊的著名打卡地。在遊覽三味書屋時,人們也常常奇怪它的名字:三味書屋到底是指哪三味?有關「三味書屋」為什麼會有各種不同的說法,古人從書中還能讀出什麼滋味?三味書屋原來叫作「三餘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