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完《小飛象》,現在這部電影在各大視頻網站上已經是會員免費了,看完《小飛象》總體來說是一部不錯的全家歡的動畫片,《小飛象》由著名導演蒂姆·波頓執導,蒂姆·波頓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就是執導了《剪刀手愛德華》、《大魚》和《斷頭谷》的那個傢伙。
《小飛象》中,蒂姆波頓用一部顛覆原著的電影向每個人展示了自由的重要性。正如我所料,蒂姆波頓版的小飛象還是那種哥特風的味道。看完電影,其實能引發思考。自由從來不是人類的專利。當那些精明的商人將這些動物作為商品來交易,以支持他們巨大而豐富多彩的馬戲團夢想時,生活就會變成一條繁忙的流水線。
小飛象出生時,他的大耳朵被所有人拒絕,但兩個孩子非常喜歡他的耳朵。後來,偶然地,他一吸進羽毛觸發他的技能,用他的耳朵可以飛翔。孩子們很驚訝!但是他們沒有立即告訴他們的父親。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的父親不會相信。事實上,這部電影告訴我們要多和孩子交流,這樣孩子才能告訴大人有趣的事情。
在蒂姆波頓的鏡頭下,馬戲團有一種可怕的習慣。而馬戲團的演員和小丑似乎接受自己的命運,就像一個螺絲釘,被別人控制,反之亦然。他們是沒有自由的生物,穿著奇怪的服裝,在強烈的聚光燈下重複著沒有靈魂的動作。也許對動物的那幾下鞭笞能讓它們稍微意識到這個世界上有「自由」這種東西。
當小飛象被迫站在升降平臺上時,它低頭看著人群,嘈雜而起鬨。這種距離感完美地反映了「生物鏈」的狀態。看起來那些坐在舞臺下自稱處於生物鏈頂端的高級生物——人類更像是未開化的。有一個非常微妙的時刻,小飛象差點從升降臺上掉下來,而母象發出了一聲「通靈」般的叫聲。這是一個鼓舞人心的舉動,小象從升降平臺上滑下來,利用羽毛飛行。這是最感人的地方,閃耀著真情的力量。當蒂姆波頓展示「自由」的光芒時,更多的是在「友愛和友誼」的框架下進行的。在家庭關係的幫助下,小飛象成功起飛。
當小飛象身著悲傷的小丑妝,手持道具,步入舞臺成為「救火現場」的英雄時,蒂姆波頓從「與人類平行」的角度拍攝了一隻動物。我的意思是,小飛象進退兩難:如果他飛行,他將失去自由(「飛行」最初是一個賣點)。如果他不飛,他就再也見不到他的母親了。最後它飛了。在大家所有人的關注下,它像一隻受傷的翼龍一樣飛過火焰,做著可以轉化為利潤的動作。
人們需要通過創造像「火」這樣的危急時刻來強調小飛「飛行」的稀缺性。馬戲團的前主人,在蒂姆波頓,的鏡頭下展現了一種非常真實的「人性」。這種人性既醜陋又善良。當他第一次看到小飛大象時,他冷酷地說,「這到底是什麼?」衡量一切好壞的標準是,典型的商人氣質是以利益為導向的。
我從來不認為《小飛象》是一個「擁抱自己」的成長故事。這不是像「相信自己」這樣的雞湯童話。它揭示了太多深刻的問題。有如此多的黑暗面,我不忍一一揭露。為什麼小飛大象終於能飛了?不是因為它的自我反省,不是因為它的自我鼓勵,我想更多的是因為「邪惡」在後面追趕,他別無選擇。我想每個人都可以看到,在電影結束之前,小飛象並沒有快樂地飛翔。
當然最後肯定是善良戰勝了邪惡,這也是迪士尼電影的老套路,小飛大象和他的母親也回歸自然,和其他的大象生活在一起!我想說我們不能只看到這樣完美的結局,還要看到小飛象為這個結局做出的奮鬥,還有那些為了利益而傷害動物和人性的人最終是否能得到懺悔。就像是那些吃野生動物的人,我不知道他們的心為何如此冷酷?
人不是在食物鏈上最頂端,人是在食物鏈的水平線上,當我們說保護動物的時候,其實是在保護自己。舉個列子,我們想要生活在地球上,當地球上所有的動物都死去的時候,人也就要消失了,但是給地球100年,哪些動物可能又會出現,但人卻真的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