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影視生活第一站 時光網
影片中的Dreamland
時光網特稿 迪士尼真人版《小飛象》,將於3月29日中美同步公映。這部由蒂姆·波頓執導,柯林·法瑞爾、麥可·基頓、丹尼·德維託、愛娃·格林與艾倫·阿金等諸多巨星聯袂主演的新作,劇情的基礎是1941年的同名動畫片原作。但與近80年前的動畫片不同的是,這一次擔任主角的不再是動物,故事的重心也轉移到了人類身上。在影片拍攝期間,時光網來到了炫目的《小飛象》片場。
導演蒂姆·波頓在片場
在影片中的故事發生地「Dreamland」裡,夜幕降臨了。這個令人驚嘆的片場足有一個城區那麼大,現在它燈火輝煌,就好像科尼島一樣。紐約這個著名的海邊景點,是這一融合了遊樂園、馬戲團與世博會片場的主要靈感來源,它好像自帶光環,提醒著人們,一部動畫片即將變得超現實起來。從虛構角度說,此時應是1919年,娛樂行業的未來則被數千個燈泡點亮。
真實世界中的科尼島(伍迪·艾倫2017年在這兒拍了《摩天輪》)
在現實中,這是2017年9月6日,蒂姆·波頓導演站在Dreamland頂端中心的巨型鬥獸場入口。那是個片場中的片場,波頓正開心地用一支維多利亞時期的痒痒撓指揮著一大群人,痒痒撓上有個小小的黃銅爪子,他去哪兒都會帶著。踏入這個超現實的片場,就像進入這位偉大導演廣袤的想像世界冒險,這讓時光網感到無比激動。
在長長漫步道的沿途,是通往其它景點的一扇扇大門,像是《明日世界》中異想天開的機器設備,就如同《蝙蝠俠歸來》和《火星人玩轉地球》中那些精密的儀器一樣。Dreamland位於倫敦北部兩小時車程的卡丁頓,搭建在一個曾經的飛機棚之中。這塊850平方英尺的地方被充分利用了起來,其中豎起了高達8層樓的牆。
卡丁頓這兩座飛機棚早被改建成了大製作的巨大攝影棚,之前曾在此地拍攝的影片包括《蝙蝠俠:俠影之謎》《盜夢空間》《小飛俠:幻夢啟航》和《神奇動物在哪裡》。世上可能沒有別的地方能滿足波頓了,他想要一個能夠在拍攝中實現無縫銜接的整座遊樂場。時光網所看到的幾幕綠幕拍攝。也僅僅是為了拍攝Dreamland的全景。他下定決心要將本片拍得儘量真實,堪稱史詩級別。
這位指導過眾多像《甲殼蟲汁》《剪刀手愛德華》《愛麗絲夢遊仙境》這樣極具哥特風奇幻電影的導演,走回到監視器前,他在西裝三件套中顯得那樣衣冠楚楚,卻又那樣奇怪。他站在那用擴音器向演員們喊話:「就位,大家準備,然後——走……」喘息聲響起,代指頭部的長臂伸向夜空,宛如一隻隱形小象,飛到巨頂、短暫地接觸漫步道、接著再次騰空。
波頓執導過《剪刀手愛德華》這樣哥特風的作品
拍到第三遍的時候,波頓似乎滿意了,然後一個相當於噴氣象鼻那麼大的微型大象模型被擺到了場景中——特效組需要以此來校準飛行軌道和規模。這部電影的主角將完全由CGI特效製作,這跟波頓腦中的情感細節有很大關係。這是真人版《小飛象》拍攝的第19周,這部電影也是迪士尼將自己旗下的動畫經典系列「帶入現實」的最新力作。
而這次充滿實驗性的嘗試,現在正式成為了迪士尼製作計劃的分水嶺。此前,對於翻拍那些倍受喜愛的元老級經典作品,忠實的還原度從來都不是硬性要求,近來大獲成功的真人版《灰姑娘》《奇幻森林》和《美女與野獸》都與原作有著相當大的不同。而對於這次的《小飛象》,製作人賈斯汀·斯普林格解釋說,我們應該把迪士尼那些經典看作「起始」點。
真人版《灰姑娘》與原作有著較大不同
許多代人都很喜愛這隻長著即使對於大象來說,耳朵也過於大的小象的故事,它被殘忍地與母親分開,而後才奇蹟般地學會飛翔。1941年版的動畫版《小飛象》基於Helen Pearl的兒童故事改編,雖然僅有64分鐘,是迪士尼經典中片長最短的,卻標誌看迪士尼影業取得票房成功的重要一役。此前,華特·迪士尼更具實驗性的《幻想曲》,使影業財政遭受重創。
「對於所有這些迪士尼電影,我們都要有個刻度表,來展現70年後重拍的話,你有多少內容是需要對原作進行還原的,」 坐在一間牆上掛滿了為這部新作設計的新奇玩意兒和戲服的辦公室裡,斯普林格接著說, 「在這部電影中,我們肯定選用了故事的情感核心,表現了小飛象與母親骨肉分離的情節。但當我們決定拍攝真人版時,我們就得到了擴充人類戲份的機會。」
《幻想曲》中的米奇本人
《小飛象》中的綠娃依然明豔動人
這次的全明星陣容中,波頓找來了老搭檔「企鵝人」丹尼·德維託,還有「蝙蝠俠」麥可·基頓飾演敵對的兩位馬戲團老闆,愛娃·格林則飾演美麗的高空鞦韆表演者。首次與這位異想天開導演合作的,包括飾演曾經的馬背表演者霍爾特·法瑞爾的柯林·法瑞爾,以及他為小飛象痴迷的兩個孩子的飾演者——13歲的妮可·帕克和8歲的芬利·霍賓斯。
擔任製作人,同時也是波頓長期合作夥伴的德裡克·弗雷補充說,他們的《小飛象》不再是一部音樂劇,也不會再讓會說話的動物當主角,儘管他保證其中會有很多對原作的深情致敬。一定要睜大眼睛找找客串的老鼠們(致敬小飛象之前最好的朋友,老鼠Timothy),還有對粉象的一個相當隱晦的提及。
小飛象和他的老鼠好朋友Timothy
這也是證明迪士尼卡通總可以滿足波頓對超現實需求的一點吧——小飛象意外地喝下一瓶香檳後,眼前出現了一支華麗虛幻的粉象舞隊。影片中的時代設定也被稍稍往前撥了一些,「我們想拍一些很美式的東西,」斯普林格說。他們將時間從原來的1940年代(那是迪士尼首部現代動畫電影出現的時期)調早到1919年,切入了一個關鍵的時間點。
那時開始,大眾娛樂開始從小型流動馬戲團,轉型到像科尼島、月神公園和之後的迪士尼樂園那樣的大型娛樂基地。在早期情節中,基頓所飾演的V·A·范德維爾作為Dreamland幕後滿腹陰謀的操盤手,想要買下德維託的小馬戲團Medici,而小飛象正是在這個馬戲團降生的。範德維爾不久便意識到,這只會飛的小象可以成為自己的搖錢樹。
「蝙蝠俠」也來出演反派馬戲團老闆
這部電影將時間點設置於一戰剛剛結束的餘波時期,也給了他們增添主題層次的機會:那時候的世界亟需奇蹟的發生。當編劇伊倫·克魯格(《攻殼機動隊》)第一次對改編迪士尼電影表現出極大興趣時,迪士尼對這種可能性,當然感到非常激動的。但真正讓他們覺得,人們能對現實版小飛象深信不疑的,則是看到喬恩·費儒帶來的《奇幻森林》測試短片中,那些酷似真實動物的效果之時。
「除此之外還是有很多事要做,」弗雷說,小飛象的形象直到波頓開始後期製作後才能確定,但弗雷指著牆上的一個小象與媽媽互纏鼻子的概念設計說:「你看看眼睛,再看看大小,這對那些看過原版的觀眾會非常親切。」他還說,他們花了很多時間在Youtube上觀看「可愛到無法想像的」小象視頻。從那他找到了個耍小聰明的辦法,這讓他可以讓小飛象在片中成長,卻又不失去小象的感覺。
影片對於動畫版中的這一幕非常還原
還有,在讓人信服的同時,他必須得將動畫電影中的那種情感原樣傳達。即使小飛象不會說話,我們還是可以知道他的想法和感受。弗雷嘆了口氣說:「這是個過程,是個還在進行中的事,但我們想讓大家看著小飛象在真實世界中,還是能一眼認出它。」波頓有著令人膽寒的創作歷史,例如砍頭、割喉、破壞地球、毀掉聖誕,還有把小孩子變成泡泡糖之類的,他成為本片導演令人感到不可思議。
《斷頭谷》中的砍頭
然而,斯普林格說波頓的名字一開始就在考慮之中了。除了不可思議的可愛之外,《小飛象》並不能算是一部「感人」的電影。事實上,原版動畫對於觀眾來說,其中小飛象的母親被送到瘋象院橋段的殘忍程度,跟《小鹿斑比》有一拼。「有些原版中的場景你永遠也忘不掉,」弗雷同意道,「這些就是當觀眾們看到小象和母親被分開並渴望團聚時,我們想讓他們感受到的,危險也是其中的情感之一。」
《小鹿斑比》中媽媽死掉這一段,簡直是許多美國孩子的童年噩夢
總之,這是個關於一頭小小畸形象不被看好的故事。它來到馬戲團,作為邊緣動物來到了一個邊緣人的世界。「這個元素你可能不會立馬注意到,」弗雷說,「但我覺得這是蒂姆想要表達的共鳴之處。」在好萊塢,幾乎每次重新構想、重製和翻拍都要找波頓,但當他讀完克魯格的第一稿劇本後便十分興奮。年輕的波頓受迪士尼早期動畫影響很深,諷刺的是,他生涯早期在迪士尼的動畫之路卻走得並不順暢。
就像是馬戲團裡那個最古怪的人,他對《黑神魔》(一部蒼白的中世紀奇幻動畫)的貢獻微乎其微。不過這些年來,他還是會時常回到迪士尼,用他偏愛的奇怪調色盤制出一部部像《聖誕夜驚魂》和《愛麗絲夢遊仙境》這樣成功的作品。正如今天這樣宏大的片場和成千上萬的藝術製作一樣,迪士尼經典動畫的甜蜜誘惑,向波頓展示精美想像力的舞臺讓了步,但這並不意味本片會更加黑暗。
《科學怪狗》劍走偏鋒
事實上,正好相反。「蒂姆的直覺將其帶往了一個真正充滿情感的地方,」斯普林格說,「所以我們已經讓影片不那麼尖銳了。」「從我們現在可以看到的來說,這肯定還是迪士尼宇宙的作品,」弗雷補充道,「他的其它像是《科學怪狗》的作品是有些劍走偏鋒的,但這一部沒有。那其實是好事,看到他走向你可能預期不到的方向很令人振奮,但那還是波頓。」
《小飛象》的故事發生在馬戲團
馬戲團及其意象,當然一直都是波頓的電影核心(其實拍電影本身就跟巡迴馬戲團表演有點類似,一幫人從一個地點轉移到另一個地點,還要搭建布景之類的),他也擴充了Medici馬戲團的人數,其中不乏非常具波頓風的俄羅斯飛刀演員、西班牙魔術師、一位真正的柔術演員,以及太陽馬戲團出身的小丑和雜技演員們。
常用服裝設計師柯琳·阿特伍德一直在小心翼翼地穿插進熟悉的波頓概念:條紋、斑點、骷髏和浮誇的帽子。同樣,片場的細節也是多到難以置信,不僅卡丁頓,就連松林製片廠的六個攝影棚也全都被數不清的彩帶、彩漩、哥德式卷卷和瘋狂的科學元素所裝飾。「極致親密」是這位導演所奉行的,一切都必須有私人的感覺。
《愛麗絲夢遊仙境》
「蒂姆和我所有的一個共同點就是,動畫中的那種奇蹟和圖像質量,是即便到今天都對電影製作相當重要的東西,」曾憑藉《愛麗絲夢遊仙境》獲得過奧斯卡獎的阿特伍德說,「就好像,小飛象看到了什麼?我為了給這部電影做設計,反覆看了四五遍原版《小飛象》。對我來說,小飛象在動畫中看世界的方式,是蒂姆個人對這部電影感受的一部分。」
《蝙蝠俠歸來》中的企鵝人與蝙蝠俠
之前提到過的卡司陣容也有著相似的波頓式想法。的確,飾演過《蝙蝠俠歸來》中奇形怪狀企鵝人的德維託,在《大魚》中則指揮著一支由小丑和變戲法演員的大軍,扮演了一位熱情洋溢的、幻想馬戲團的演出指揮。弗雷笑著說,這部《小飛象》使德維託完成了他的「馬戲主題」三部曲。「蒂姆覺得除了德維託,沒人能演這個角色了,丹尼也明白這一點,這是蒂姆完成拼圖中至關重要的一塊兒。」
《大魚》的故事中也有馬戲團
在選角過程中,蒂姆找尋著能契合到那個時代、這個故事和波頓美學的面孔。作為第一次參演波頓電影的演員,法瑞爾是這部電影的英雄(如果不算小飛象的話)。他說,他所飾的霍爾特曾是一名表演者,是個馬背上的明星;但自從參與了一戰,他先後失去了妻子、左臂(這需要法瑞爾在拍攝途中穿一條綠色袖子)和演出機會。「我猜他有點被環境打倒了,」這位健談的愛爾蘭演員說。
「這也讓他和自己的孩子們有了距離,他不知道怎樣與他們相處。」回到Medici之後,霍爾特只能去管理大象,這也耗盡了他的最後一絲自尊。法瑞爾笑道:「我跟在大象屁股後面打掃,經常會見到還冒著熱氣的便便。」在故事發展的過程中,不僅是霍爾特,小飛象給了每個演員喚醒內心世界的機會。「它給所有人的生活都或多或少地帶來了魔法,」法瑞爾說。
柯林·法瑞爾在片中其實只有一條胳膊
但他承認,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關鍵是要做到甜蜜而不矯情。」他倒是無所畏懼,因為波頓帶來了自己各式各樣的魔法。「噢,他是個非凡之人,」這位愛爾蘭影星不停讚頌著,「他就像一場夢,說真的,我可以只看他做事看一整天。他太棒了,太令人震驚了,他簡直每根頭髮都蘊含著創造力。」導演那頭腦奇怪又宏偉的工作方式,還有對於細節的執著,使一切都充滿了情感。
《艾德·伍德》
看過《剪刀手愛德華》或《大魚》,亦或是《艾德·伍德》的觀眾都會知道,在他那些暗黑童話中,總還有一絲甜蜜在的。你只需要走進片場,拋開自我,來進入波頓的世界。「我真慶幸自己沒有半信半疑,」法瑞爾說道。他曾在《亞歷山大大帝》和《全面回憶》那樣的大型硬核片場工作過;但來到《小飛象》片場的第一天,他簡直不能相信自己看到的東西,一切都太美太真實了。
柯林也是演過《亞歷山大大帝》這種級別電影的
「我真的覺得很感動,在我來到這裡的那天,看到你今天看到的這個片場、大道,盡頭還有鬥獸場,這真的如同夢境一般。」午休後的拍攝移到了鬥獸場裡,一眾群演也都美美地穿著阿特伍德設計的服裝聚集在那。他們填滿了鏡頭,但只佔據了這個巨型馬戲帳篷的一個區域,層層的座位最多可容納700人。範德維爾觀看表演的包廂在四層,看著就使人頭暈。
卡丁頓這的高度給予了格林所飾演的柯萊特·馬爾尚,及其高空鞦韆表演足夠的空間,攝影機必須要掛在70英尺(20多米)高的吊架上才能拍到她。一群面相兇惡的小丑從後臺幕布後穿過,波頓愉悅的大笑在他排練群演時,再次從擴音器中爆開。小飛象參與救援的精彩動作戲將於下一天拍攝;現在,演員們和群演們則是跟著一支長杆頂端的綠球。
「柯萊特摔下來!」波頓喊著,周邊響起了一陣驚叫,好像他們看到了這位正在下落的明星。「然後小飛象……起飛!」導演喊道。接著,在包括時光網記者在內的眾人的想像中,一隻小象在空中騰飛起來。
更專業的影視媒體,更全面的票務周邊服務,盡在時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