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而又神秘的中國,人們對於自己死後屍體的安葬重視程度甚至高於結婚生子,很多人生前無論究竟怎樣顛沛流離,但是在死後也會注重入土為安。宋朝時期的大詞人蘇軾曾為自己的亡妻寫詩:「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其中就以孤墳代表亡妻,表達自己妻子離世後自己的孤單。
在我國,並不僅只有土葬這一種方式,還有水葬,火葬等,這些不同的埋葬方式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意義。而現在因為土地資源的不足,土葬漸漸地被人們放棄,更多的人選擇火葬。而關於火葬,卻有人說在火化時偶爾能夠聽到屍體發出的「哭聲」,這樣的事情讓人驚悚,甚至有人說這是因為亡者因為火化從而屍骨無存,然而工作人員最終給出了解釋:這並非是迷信,這種事情其實是有科學依據的。
人類對於死亡的定義是以人的肉體是否存在生息為標誌。在人類千萬年的發展中,無時無刻都有新生兒的誕生,但同時無時無刻也有著無數的人迎接死亡。在眾多的埋葬方式中,火葬和土葬更為人所熟知。顧名思義,火葬就是將死去人的屍骨送到火葬場,然後將屍體進行焚燒,將燒製成的骨灰封入骨灰盒中。
而土葬則是將屍體放在準備好的棺材中,然後再用土覆蓋,將其深埋地底。這兩種埋葬方式在之前是人們經常選擇的方式,然而隨著國家的倡導,土地資源的不足,於是火葬開始成為人們的首選埋葬方式。
現在,人們大部分都選擇了火葬,然而在火葬剛剛進行推行的時候,很多人都非常的抵制,難以接受。因為火葬的特殊方式,甚至傳言出了許多的「靈異事件」。有人曾經聽到過屍體火化時發出的哭聲,這樣的事情讓那些難以接受火葬的人認為,儘管死者已經死去,但是火葬卻打擾了亡者的安息,所以在火化時發出聲音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然而事實上屍體之所以會發出「哭聲」,其實並不是人們所想像的那樣,而是可以用科學得到解釋的。通常,當屍體開始焚燒的時候,工作人員因為擔心屍體受熱不均勻而發生爆炸,於是一般屍體在進入焚燒爐之前,屍體會被外爐表面的刀片劃破,隨後工作人員再往屍體表面噴射汽油,這些步驟做好之後,屍體就被送入了焚燒爐。
正是這樣的一個火化步驟,打破了之前的流言,屍體都已經被劃破,還能夠存活著發出哭聲嗎?所謂的「發出哭聲「其實只是人們的不了解而以訛傳訛罷了。
而屍體之所以會發出聲音,是因為在人死後,屍體內部還會存在著大量的空氣,而當屍體在進行火化的時候,溫度的突然升高,使得屍體突然受熱膨脹,因此體內的空氣就通過高溫從死者的口部傳出去,這就是為何屍體會發出哭聲的原因所在。
對於有一定科學素養的人,對這樣的現象大概也是有所了解的,並且也能夠知道這些事情背後的科學原理,並不會被自己的聯想而嚇到。而那些抗拒火葬,對於火葬有意見的人,之所以會傳播出這樣的流言,可能就是因為自己的文化程度並不高,對於事情缺乏看待是非的能力,因此會被這些看起來比較詭異的事情而嚇到。
這些人因為內心對於火葬的抗拒,因此在火葬時出現的任何一點情況都會成為他們對於火葬的抗拒原因之一,因為沒有正確的了解途徑,導致了許多受過科學教育的人,竟然會被封建迷信所迷惑的事情發生。
但是只要我們認真的去剖析這些看似詭異的事情,尋根探源,用科學的原理去解釋,我們會發現,一切都是順其自然發生的科學事件。
其實科學與迷信兩者之間的差別在於目前是否能用科學進行解釋,西漢時期的著名科學家桓譚曾經說過:「人死如燈滅」,認為在人死後並不存在靈魂的說法,他的目的就是告訴人們,不要相信所謂的鬼神之說。
在如今科技發達的時代,仍然有許多問題是我們用科學解釋不出來的,但是我們要做的就是保持著理性的思考,正確去看待這些未知的事物,而在科學家的一步步探索中,那些未知之事終有一天可以用科學解釋出來。
參考資料: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