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收到一位讀者的大篇幅留言,大意是:
自從去年關注了這個號,看了一些文章以後,對自己的現狀有了更多的反思。幾個月前,他放棄不錯的薪資待遇,選擇離開了工作十五年的崗位,如今回過頭來再看當時的這個決定,甚為慶幸,故聊表謝意。
離職的主要原因,他是如此描述的:思考良久,我終於還是決定離開這個讓我倍感痛苦的環境,在這裡待了近十五年,有些人我真的受夠了,有些事我一分鐘都不願意再忍受,到了我這個年紀,真的不想再取悅誰了。
坦白講,我不知道是哪篇文章給他帶去了一些思考,但我倒是很想就此寫一篇關於與人相處的文章。
我認為,做一個讓別人感到舒服的人,是一種本事,而選擇和舒服的人在一起,這則是一種智慧。
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聊聊這種智慧。
01
不舒服的關係,往往弊大於利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和相處,「舒服」雖然是一個很虛的概念,但卻是最為真實且直觀的感受。
我沒有和這位留言的讀者深入聊過天,但從他留言的字裡行間可以感覺到,他對之前那份工作不太滿意。準確地說,是工作中的一些人和事讓他很不舒服。
他說,到了我這個年紀,真的不想再取悅誰了。所以他選擇離開,結束這段讓自己痛苦的關係。
實際上,我認為不管在什麼年紀,也不管是同事與上級,還是愛情或是友情,如果一段關係讓你感到很不舒服的話,那麼都應該果斷結束。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不舒服的關係最後往往都是弊大於利,越是早點結束,就越是受益。
這也是我為什麼說選擇和舒服的人在一起是一種智慧的原因。
一段不舒服的關系所帶來的弊端,主要從兩個方面看。
1. 壞情緒影響健康
俗話說的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健康的身體,其他一切都是浮雲。
而眾所周知的是,身體的健康程度往往是與情緒掛鈎的。越是幸福開心,越是每天好心情的人,其患病的概率以及嚴重程度就越小,反之亦然。
在心理學領域,按人的行為方式將人分為A、B、C三種性格。
有研究表明,長期壓抑自己的情緒,生悶氣的C型性格的人,更容易患抑鬱症、癌症,其中癌症的發病率是其他類型人的幾倍。為此,這種性格也被稱為「癌症性格」。
氣大傷身,這是不舒服關系所帶來的第一個負面影響。
2. 消耗未來,結果令人失望
為什麼一段關係明明讓人很不舒服,有些人卻一直在忍受呢?
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確實是難以有勇氣和資本結束,而還有的則是在熬,希望能熬過去或是有所轉機。
並不是我在潑冷水,坦白講,對一段不舒服的關係就請不要抱太大的期望可以變好了。
因為不管是三觀、眼界、性格,還是身份的對立,往往都是非常難改變的。
換句話說,讓你不舒服的會一直讓你不舒服下去,難以調和。更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用力維繫的關係通常都不長久,且非常折磨人。
所以,不儘早結束這樣的關係,對自己就是一種消耗和限制,其最後的結果也通常會令人失望。
無論是從幸福感還是身體的健康,乃至最後的實際收穫來看,讓你感到不舒服的人和事,往往都是弊大於利,都應該是要遠離的。
任何時候,任何事情,及時止損都是我們應該具備的思維。
02
餘生很貴,和舒服的人在一起吧
雖然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我一直認為,人生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還是有選擇餘地的。
不同的是,有人有勇氣和智慧邁出那艱難的一步,而還有人則是當斷不斷,在泥潭中掙扎、猶豫。
我認為,如有機會,還是儘可能和讓你感到舒服的人在一起吧,畢竟餘生很貴,沒必要也不應該如此糟蹋自己。
聊到這裡,分享三點感悟。
1. 任性點,沒有誰離不開誰
與有些人相處如果真的很不舒服的話,那就不要在一起了,不要擔心會出現難以承受的後果。
坦白講,沒有誰離不開誰,時間和勤奮會撫平改變所帶來的陣痛。
餘生,有時候活得任性一點吧,事情並沒有你想的那麼糟。這世界上總有一條路可以讓你走的。
2. 珍惜讓你感到舒服的人
一個人是否值得交往,或者說雙方的關係是否能維繫得長久,舒服就是一個很重要的衡量標準。
我們這一生會遇到很多人,但相處起來真正讓你感到舒服的,哪怕是彼此沉默也不會感到無所適從的,這樣的人還是比較少的。
所以,如果一旦遇到了,那就將他請到生命裡來,好好珍惜。
成年人的圈子,其實就是越活越窄,越過越精緻。
3. 做一個讓人舒服的人
最後一點,給我們自己在為人處世中提一點要求,那就是請努力做一個讓人舒服的人。
這種所謂的讓人舒服,並不是說讓你委屈自己,刻意迎合、討好、取悅別人,而是在做人做事時儘可能心懷善意,學會換位思考,多照顧對方的情緒和感受。
要想遇到和擁有更多良性的關係,首先我們自己就要做一個這樣的人,否則即使遇到良人也會慢慢失去,最後成為孤家寡人。
餘生很長也很貴,好好走完這趟旅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