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舒服的人在一起,是一種大智慧

2020-12-13 騰訊網

昨天收到一位讀者的大篇幅留言,大意是:

自從去年關注了這個號,看了一些文章以後,對自己的現狀有了更多的反思。幾個月前,他放棄不錯的薪資待遇,選擇離開了工作十五年的崗位,如今回過頭來再看當時的這個決定,甚為慶幸,故聊表謝意。

離職的主要原因,他是如此描述的:思考良久,我終於還是決定離開這個讓我倍感痛苦的環境,在這裡待了近十五年,有些人我真的受夠了,有些事我一分鐘都不願意再忍受,到了我這個年紀,真的不想再取悅誰了。

坦白講,我不知道是哪篇文章給他帶去了一些思考,但我倒是很想就此寫一篇關於與人相處的文章。

我認為,做一個讓別人感到舒服的人,是一種本事,而選擇和舒服的人在一起,這則是一種智慧。

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聊聊這種智慧。

01

不舒服的關係,往往弊大於利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和相處,「舒服」雖然是一個很虛的概念,但卻是最為真實且直觀的感受。

我沒有和這位留言的讀者深入聊過天,但從他留言的字裡行間可以感覺到,他對之前那份工作不太滿意。準確地說,是工作中的一些人和事讓他很不舒服。

他說,到了我這個年紀,真的不想再取悅誰了。所以他選擇離開,結束這段讓自己痛苦的關係。

實際上,我認為不管在什麼年紀,也不管是同事與上級,還是愛情或是友情,如果一段關係讓你感到很不舒服的話,那麼都應該果斷結束。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不舒服的關係最後往往都是弊大於利,越是早點結束,就越是受益。

這也是我為什麼說選擇和舒服的人在一起是一種智慧的原因。

一段不舒服的關系所帶來的弊端,主要從兩個方面看。

1. 壞情緒影響健康

俗話說的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健康的身體,其他一切都是浮雲。

而眾所周知的是,身體的健康程度往往是與情緒掛鈎的。越是幸福開心,越是每天好心情的人,其患病的概率以及嚴重程度就越小,反之亦然。

在心理學領域,按人的行為方式將人分為A、B、C三種性格。

有研究表明,長期壓抑自己的情緒,生悶氣的C型性格的人,更容易患抑鬱症、癌症,其中癌症的發病率是其他類型人的幾倍。為此,這種性格也被稱為「癌症性格」。

氣大傷身,這是不舒服關系所帶來的第一個負面影響。

2. 消耗未來,結果令人失望

為什麼一段關係明明讓人很不舒服,有些人卻一直在忍受呢?

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確實是難以有勇氣和資本結束,而還有的則是在熬,希望能熬過去或是有所轉機。

並不是我在潑冷水,坦白講,對一段不舒服的關係就請不要抱太大的期望可以變好了。

因為不管是三觀、眼界、性格,還是身份的對立,往往都是非常難改變的。

換句話說,讓你不舒服的會一直讓你不舒服下去,難以調和。更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用力維繫的關係通常都不長久,且非常折磨人。

所以,不儘早結束這樣的關係,對自己就是一種消耗和限制,其最後的結果也通常會令人失望。

無論是從幸福感還是身體的健康,乃至最後的實際收穫來看,讓你感到不舒服的人和事,往往都是弊大於利,都應該是要遠離的。

任何時候,任何事情,及時止損都是我們應該具備的思維。

02

餘生很貴,和舒服的人在一起吧

雖然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我一直認為,人生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還是有選擇餘地的。

不同的是,有人有勇氣和智慧邁出那艱難的一步,而還有人則是當斷不斷,在泥潭中掙扎、猶豫。

我認為,如有機會,還是儘可能和讓你感到舒服的人在一起吧,畢竟餘生很貴,沒必要也不應該如此糟蹋自己。

聊到這裡,分享三點感悟。

1. 任性點,沒有誰離不開誰

與有些人相處如果真的很不舒服的話,那就不要在一起了,不要擔心會出現難以承受的後果。

坦白講,沒有誰離不開誰,時間和勤奮會撫平改變所帶來的陣痛。

餘生,有時候活得任性一點吧,事情並沒有你想的那麼糟。這世界上總有一條路可以讓你走的。

2. 珍惜讓你感到舒服的人

一個人是否值得交往,或者說雙方的關係是否能維繫得長久,舒服就是一個很重要的衡量標準。

我們這一生會遇到很多人,但相處起來真正讓你感到舒服的,哪怕是彼此沉默也不會感到無所適從的,這樣的人還是比較少的。

所以,如果一旦遇到了,那就將他請到生命裡來,好好珍惜。

成年人的圈子,其實就是越活越窄,越過越精緻。

3. 做一個讓人舒服的人

最後一點,給我們自己在為人處世中提一點要求,那就是請努力做一個讓人舒服的人。

這種所謂的讓人舒服,並不是說讓你委屈自己,刻意迎合、討好、取悅別人,而是在做人做事時儘可能心懷善意,學會換位思考,多照顧對方的情緒和感受。

要想遇到和擁有更多良性的關係,首先我們自己就要做一個這樣的人,否則即使遇到良人也會慢慢失去,最後成為孤家寡人。

餘生很長也很貴,好好走完這趟旅程吧。

相關焦點

  • 朗誦:餘生,和相處舒服的人在一起
    往後餘生,長路漫漫,要和相處舒服的人在一起。 相處好的人,一定是彼此欣賞,彼此懂得,願意看到對方身上的優點。並且為對方而改變,懂得遷就和包容,為對方付出。
  • 與人相處,讓人舒服,這是一種極高的教養!(句句經典)
    讓人舒服是人與人相處的最佳境界,不管是朋友之間,還是親人之間。厲害的人比較懂得和人相處,化問題於無形,不動聲色就處理完了事情,不會給別人造成傷害,也不會讓周圍的人感覺不舒服。保持舒適度是人與人間交往基本的尊重,如果沒有安全感,別人會覺得被侵犯,然後推開你,讓雙方都覺得尷尬,甚至發生衝突。即使是親密關係,也有一些需要維護的細節,比如不可對外宣揚對方隱私和缺點等,有時候要照顧對方的感受。每個人都想要一個獨立的空間不被太多的打擾,如果你超過了這個距離就冒犯了別人,讓別人感覺不舒服。
  • 學會選擇,懂得放棄,是一種大智慧!練瑜伽也一樣!
    學會選擇懂得放棄,是一種大智慧!練瑜伽也一樣!收到兩條留言,一條說:我在做半犁式的時候,感覺呼吸困難,連續幾天都這樣,我想著是不是在背部加一個毛毯要好一點。借這兩條留言,今天和大家來聊一聊:在瑜伽練習中,堅持固然很重要,但是學會選擇,懂得放棄,也是一種智慧。我們總說瑜伽練習貴在堅持,這裡說的堅持更多的是指練習的持續性,是一種大的方向,是指練瑜伽這件事情。但在小的細節在解鎖體式上,過于堅持就成一種執念了。
  • 謙和少爭,是一種大智慧
    「謙德方能少妒,和衷才能少爭」,亙古迄今,這是人生的一種大智慧。
  • 和舒服的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養生
    相反,與那些離婚或身處不幸婚姻的人相比,生活在幸福婚姻中的人活得更長久,更健康。這兩組數據放在一起,赤裸裸地揭露了一個扎心真相。那就是最好的養生方式,其實就是跟一個舒服的人在一起,擁有一段舒適的親密關係。你的身體健康,取決於你的心情,而你的心情好壞,往往取決於能否跟身邊的人相處舒服。01相處舒服,是因為三觀相合。
  • 和相處舒服的人在一起,才能接近幸福
    很喜歡這樣一句話: 到了一定的年紀,誰都不想再取悅了,任何一段費盡心思才能維持的感情,都不是自己想要的,跟誰在一起舒服就和誰在一起。 人生短暫,要和相處起來舒服的人在一起,不喜歡的就不要繼續,不真心的就不要靠近。
  • 從來不「爭論」這幾件事情,是一種大智慧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凡事沒有盡善盡美,但可以選擇去放平心態。有時候,「爭論」恰恰體現了一個人的心理素質,但有時,「爭」並非個人對一件事情最好的處理方法,聰明人,從來不「爭論」這些。聰明的人「不論高低,不論長短」。
  • 餘生,和相處舒服的人在一起~
    餘生不長,一定要和舒服的人在一起。」 深以為然。 人這一生,身邊的人來來往往,總是會遇見不同的人。 有的人春風化雨,溫潤如玉。 和他在一起,總有聊不完的天,說不完的話,相處起來,自在舒服。
  • 餘生,只想和相處舒服的人一起
    無論我們在其中會遇到什麼人、什麼事,難免都會留下些許的遺憾。或許不夠完美。就是生活最真實的寫照。漫漫長夜,人生中我們會遇到喜歡和不喜歡的人。不喜歡有各式各樣的理由,但是追究到底還是因為彼此相處的不適。因為相處舒服的人總是會讓人感到歡喜,就像是黑夜中那溫暖的柴火,即便是微弱的光芒也能夠溫暖內心深處的黑暗。相處其實很簡單,喜歡就在一起,累了就躲遠,誰也不要勉強誰。有些人,你很難和他相處,或是三觀不合、或是因為彼此之間的性格差異,總會讓人感到疲憊。
  • 餘生很貴,要和相處舒服的人在一起!
    是相互付出,一切走過落寞,一起共享輝煌; 傷心的時候可以互相依靠,高興的時候可以一起大笑。 這樣也沒錯,但是我認為人與人之間最好的關係是相處舒服,久處不厭。
  • 和相處舒服的人在一起,才能更接近幸福
    人生短暫,要和相處起來舒服的人在一起,不喜歡的就不要繼續,不真心的就不要靠近。 相處舒服,是朋友最好的定義 很多人搞不清朋友的含義,把同學、同事、因工作關係或社會屬性而相交的人定義成朋友。
  • 人活一輩子,和相處舒服的人在一起
    因為我們不知道明天和意外誰會先來臨。人活一輩子,都是第一次做人,所以不必遷就誰,不必刻意討好誰,和相處舒服的人在一起,是對我們自身負責。一輩子會經歷很多的事,也會遇到很多挫折。生活本就艱難,和舒服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養生。和舒服的人在一起,不必偽裝自己,做真實的自我,開心快樂,自由自在。
  • 和舒服的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養生.
    相反,與那些離婚或身處不幸婚姻的人相比,生活在幸福婚姻中的人活得更長久,更健康。這兩組數據放在一起,赤裸裸地揭露了一個扎心真相。那就是最好的養生方式,其實就是跟一個舒服的人在一起,擁有一段舒適的親密關係。你的身體健康,取決於你的心情,而你的心情好壞,往往取決於能否跟身邊的人相處舒服。
  • 餘生,遵循內心,和相處舒服的人在一起
    和最喜歡的人在一起,做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情,一生逍遙不羈,這個目標大概是所有人的畢生所求。工作累了,人際關係處不好,壓力太大了,不如放鬆腳步,看一看人生沿途的風景,遵循內心,和最相處起來輸入的人一起過日子,這樣的生活,雖平淡,也溫馨。
  • 往後餘生,只想和令人舒服的人在一起
    可有個姑娘的回答我很喜歡:她說當這段交往關係讓我感到不舒服的時候,如果為了維持一段關係而違背本心,那我寧可不要。這不禁讓我想起一句話:有種舒服叫寧可孤獨,也不違心。人來世上走這一遭,要和無數人相遇和擦肩。
  • 和誰在一起舒服,就和誰在一起
    人到世上走一遭, 總會遇到一些喜歡的人和不喜歡的人。有些人,和他相處得很累,就不要繼續相處了,和誰在一起舒服,就和誰在一起!和舒服的人在一起,你會覺得舒服又隨意,即使默默不語感覺也愜意和一個能讓你變得更好的人在一起,很重要;而和一個能讓彼此都變得更好的人在一起,更重要。
  • 讓人「舒服」,是一種本領
    02、與人交往,知分寸感,讓人「舒服」,是一種智慧的表現 與人交往要懂得進退有度靠得太近,會擾人清靜;離得太遠,又會拉開距離。 沒有一個人願意跟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去交談,也沒有人願意和一副冰山臉的人做朋友。與人相處能拿捏好分寸,給人以舒適感,會讓人更願意與之交往。 有分寸感的人,懂得給人空間感,善於尊重他人,能讓人十分「舒服」。
  • 餘生很珍貴,要和舒服的人在一起
    和舒服的人交往,不用費盡心思去猜測和質疑;不用刻意迎合,不用拉低自己,不用捆綁委屈來表達親密。一段舒適的關係,讓人如沐春風,而一段不舒適的關係,令人如履薄冰。不需要刻意討好,努力經營,兩個人已是順其自然的舒服。如果一段感情,一個人,得讓你耗費巨大精力來取悅,這已註定不是能陪你到最後的緣分了。」與人相處,本就該舒服。
  • 晏殊和曾國藩的大智慧:藏巧於拙,用晦於明
    與許多名人相比晏殊的仕途可謂是順風順水,這很大程度歸功於他個人的大智慧。據說,皇帝聽說大臣們都熱衷於遊樂宴飲,唯獨晏殊在家閉門讀書,於是破格提拔了他。當皇上問他為什麼不與眾人一同遊樂宴飲時,晏殊誠懇地對皇帝說:「臣並非不愛宴遊集會,只因為沒錢揮霍罷了。」
  • 「收藏」餘生和舒服的人在一起,很重要
    越長大越覺得,誰都不想再取悅了,跟誰在一起舒服就和誰一起,包括朋友也是。累了我就躲遠一點,舒服了就靠近些。我們這一生,大約會遇到2920萬人,大部分人都只會跟我們擦肩而過。 有些人會跟你有瞬間的交集,短暫的交心,但真正懂你的人,其實寥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