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趴趴走】臺灣選舉的美女政治學
摘要:美女已是臺灣政治中不可或缺的風景,這是臺灣政治民主的佐料?抑或是臺灣政治民主的特色? 就臺灣地區看,在「選票最大化」的選舉邏輯下,臺灣各政黨或政客為了勝選可謂殫精竭慮,奇招盡出,形成了獨特的臺灣選舉政治學。 部分美女憑藉強大的魅力選擇通過選舉親自從政,如依然活躍於臺灣政壇的高金素梅、邱議瑩和蕭美琴等。部分美女則甘作嫁衣,成為一些組織或政客攻關、宣傳和拉票的利器。
-
臺灣選舉觀察:買房下跪美女秀均成競選手段
據澳門《新華澳報》報導,臺灣幾乎年年有選舉,有時一年還有好幾場選舉,例如201O年就有3場選舉,即1月份的臺東縣選區、桃園縣第二選區和臺中縣第三選區「立委」補選,2月份的桃園縣第三選區、新竹縣選區、嘉義縣第二選區及花蓮縣選區「立委」補選,以及11月底的「五都」選舉。
-
民進黨硬搞「反滲透法」 林奕華:只剩選舉考量是臺灣政治的悲哀
臺「立法院」31日三讀通過「反滲透法」,中國國民黨籍「立委」林奕華接受訪問時分析,此「法」通過後相信民進黨表面操作的人可能會被蒙蔽,但重視程序正義、臺灣民主價值的人,將會認為這是一黨獨大的粗暴行為,若政治只剩選舉考量是臺灣政治的悲哀。
-
臺灣選舉的可怕幽靈——謠言
縱觀每次的臺灣重大政治選舉,我們都可以發現一個幽靈,那就是:謠言。香港中評社今日刊載快評指出,臺灣的選舉政治一天不脫離極端意識,謠言這個幽靈就一天也不會退出! 縱觀每次的臺灣重大政治選舉,我們都可以發現一個幽靈,那就是:謠言! 謠言可以做什麼?可以惑眾。 1947年,Allport & Postman給出了一個決定謠言的公式:謠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他們在這個公式中指出了謠言的產生和事件的重要性與模糊性成正比關係,事件越重要而且越模糊,謠言產生的效應也就越大。
-
臺灣選舉
王如玄軍宅醜聞重創選情 臺灣政壇「地王」多 2012年,王如玄買賣軍宅獲利一事被媒體報導,為之後醜聞爆發埋下定時炸彈。而王如玄還只是臺灣政壇地產大亨中名不見經傳的小咖: 選舉花費包括:宣傳支出、集會支出、人事支出、其他支出因選舉而入不敷出的情況十分常見:
-
臺灣政治「40現象」解讀
臺灣地區領導人與立法機構兩個重大選舉結束,輸贏結果已定。事前各種分析預測差別甚大,甚至不少與結果截然相反。之所以如此,在於對臺灣政治社會政治結構缺乏足夠了解。如果從臺灣已形成較穩固的政治結構去判斷,就不會出入太大,更不會出現嚴重的錯誤判斷。這個結構就是臺灣政治與選舉中存在的「40現象」。
-
臺灣「立委」選舉,藍綠都難逃年輕世代反撲
臺灣2020選舉塵埃落定,國民黨不僅在領導人選舉中戰敗,也在「立委」選舉中慘敗,香港《中評社》12日發表評論文章,認為國民黨傳統派系幾乎難抵年輕世代的反撲,國民黨傳統舊勢力選區幾乎都被民進黨新世代拿下;此外,民進黨政黨票也不如預期,讓臺灣民眾黨、時代力量搶下席次,同樣代表著世代革命的成功
-
顧立雄出任「金管會主委」 連勝文批為選舉政治清算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國臺灣網9月10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當局「黨產會主委」顧立雄轉任「金管會主委」,遭質疑專業不足。長期參與青創事業的國民黨中央委員連勝文批評,臺灣金融業面臨市場高度競爭、法規保守、落後等困境,現在需要的是鬆綁,但顧是政治鬥爭清算的高手,很難不懷疑人事是為選舉所做的安排。
-
比起臺灣選舉,我們那些娛樂節目都弱爆了……
「我昨夜臉下方長出一顆大瘤,同時我的手掌長了汗斑疹,喝蜂蜜檸檬,腫的部分就全平了,竟然連手上的汗斑疹都好了!」
-
果然,臺灣選舉成了娛樂節目
「我昨夜臉下方長出一顆大瘤,同時我的手掌長了汗斑疹,喝蜂蜜檸檬,腫的部分就全平了,竟然連手上的汗斑疹都好了!」「謝謝天、謝謝地,謝謝蜂蜜檸檬」,「我會推廣蜂蜜檸檬」。臺北市長候選人吳萼洋電視辯論的發言讓「蜂蜜檸檬水」意外走紅。據中時電子報11日報導,臺北市長選舉辯論於11月10日舉行,共有5位參選人進行辯論。
-
臺灣選舉受到了外部暗黑力量的操控
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投票結果11日晚揭曉,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得以連任。紛亂的所謂「大選」落幕,紛雜的情緒和聲音隨之而起。究竟當如何看待臺灣地區的這次選舉,又如何評估下步臺海局勢與兩岸關係?更可以看到,西方外部政治勢力公然介入臺灣選舉,為牽制、遏制中國大陸,阻止兩岸走近走親,而力挺蔡英文。3年多來,尤其近一年,美方不斷加大打「臺灣牌」力度,蔡英文當局積極配合,挾洋自重,推行「倚美反中」,包括借香港局勢煽風點火,誤導臺灣民眾。
-
美國選舉「奧步」多,蘇起:和臺灣越來越像
臺灣前「國安會秘書長」、臺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蘇起今天在「美國總統大選的政治風險與潛在法律爭議」座談會上表示,這次美國總統選舉不是普通的選舉,兩邊都不服輸,且可能有暴力化的可能,「與臺灣越來越像」。
-
臺報:小心臺灣「地方選舉」裡的「鬼牌」效應
(中時資料照片 鄧博仁攝) 中新網10月20日電 臺灣《中國時報》20日刊文表示,撲克牌局中有兩張鬼牌(即大小「王」)可以取代任何一張牌,具有逆轉牌局的功能。在激烈的選戰中,同樣也會有「鬼牌效應」。分析指,選舉「鬼牌」人人能打,只是必須用對時間,一旦發生反效果,可能變成傷對手三分卻自傷七分的「政治七傷拳」。
-
宮廟政治學為何是臺灣選舉必修課:宗教力量影響大
臺灣的大小宮廟人群絡繹不絕,這樣的場合對於政治人物來說也是不可錯過的機會,可以在此與選民互動,與民眾「搏感情」。可以說,「宮廟政治學」是臺灣選舉搶票的必修課。 面對2018年縣市長選舉的到來,候選人們為了搶選票,和選民們多互動,都很重視春節期間到宮廟進香的行程,甚至頗有暗中較勁的意味。比如有意參選臺北市市長的國民黨前「立委」丁守中,春節期間3天造訪22間宮廟,與柯文哲在行天宮的行程幾乎是前後腳。即便是篤信基督教的雲林縣長李進勇,為了選舉所需,也在大年初一至初三期間,馬不停蹄地跑了全縣42間廟宇,展開地毯式的宮廟「拜票」。
-
2020年臺灣選舉創記錄,韓國瑜做出陳述
臺頭聞編輯:暗藍臺灣2020年選舉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各黨派候選人之間互相指責、互相攻擊的事件時有發生,這也讓臺灣民眾進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因為臺灣民眾不知道誰真誰假,這也體現出臺灣選舉的過程中充滿謊言和欺騙。
-
臺灣選舉之「六都」爭霸戰:藍綠死磕臺北臺中
2014年臺灣「九合一」(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將於11月29日正式舉行,在6個「直轄市」(「六都」)及其他16縣市選出新一屆的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及村裡長等。總應選名額共計11130名,創下臺灣地方自治史上選舉規模人數最高紀錄。
-
臺媒:今年選舉,臺灣選民達1931萬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李名】選舉將近,臺灣「中選會」7日公布「第15任總統副總統及第10屆立法委員選舉人人數」。據臺灣聯合新聞網7日報導,按照「中選會」的統計,這次「總統副總統選舉人」人數為1931萬,「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立委」選舉人人數也是1931萬,區域「立委」選舉人人數為1880.7萬。
-
一圖看懂2020臺灣地區選舉
歷經一年的宣傳造勢,臺灣地區「四年一度」的選舉大戲將於1月11日上午8點正式上演,預計於當晚10點完成計票。 此次「大選」將從這三人中選出臺灣地區下一任領導人。投票選民多達1930萬人,40歲—49歲年齡層人數最多,有約374萬人;今年的「首投族」(須年滿20歲)約有118萬人。日前藍綠兩大陣營都將目光鎖定青年族群選票,呼籲這些年輕人返鄉投票。
-
蔡英文靠它贏得選舉?——臺灣大選不可忽視的網絡新媒體因素
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新媒體成為臺灣社會運用程度極高的媒介之一,島內民主政治生態也進入全新時期。目前臺灣有1900萬Facebook用戶,830萬Instagram用戶。新媒體的普及使民眾對選舉的參與度空前提升。今年臺灣大選,網絡新媒體深度介入選舉,成為影響臺灣大選的重要因素。
-
選舉是一時… 歧視身障失人格
今天我們不只是要給身障朋友機會與尊重,更應該要看看他們努力美好的一面,所以,我和身障朋友在一起是很快樂也很自然,但是,我不懂為何一到了選舉,攻擊謾罵、胡言亂語滿天飛,還波及到身障朋友! 選舉是一時的,尊重及公平對待身障朋友才是永久的,我很希望每場的選舉都是理性且能彼此尊重,讓真正的民主精神落實每個人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