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人問局長,上海的集體戶、公共戶和家庭戶有什麼區別。
也看到有人曬自己剛剛落戶上海成功辦下來的個人戶口卡,別人問他為什麼跟普通的戶口本不一樣,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其實上海的社區公共戶是沒有戶口本的,只有戶口卡,而且戶口卡跟普通戶口本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從封面上可以看出來戶口卡是上海戶口,一般的家庭戶口本反而在封面上什麼都看不出來。
關於上海社區公共戶的事情,局長之前也簡單介紹過,引進類落戶並不要求申請人在上海有房產。如果申請人在上海沒有房產,可以申請落戶到實際居住地的社區公共戶。
經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民政局審核符合落戶條件的外省市戶籍人員(以下簡稱:進滬人員),因在滬無配偶、無直系親屬、無住房(包括其本人、配偶、直系親屬在滬無個人產權房及租賃公房)、所在工作單位未設立集體戶等原因確無處落戶,申請在實際居住地「社區公共戶」內落戶的。
說到上海的集體戶、社區公共戶和家庭戶,這是一個歷經好幾年的故事。今天局長就來講講它們之間的前世今生,愛恨情仇。
上海的社區公共戶政策,起源於2013年。
2013年上海公安局出臺了兩份關於社區公共戶的通知:《關於做好進滬人員落戶「社區公共戶」工作的通知》、《市公安局關於做好人才類「集體戶」清理和「社區公共戶」落戶審批准備工作的通知》。
從通知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來,社區公共戶政策出臺的首要目的,就是清理人才類的集體戶。並且通知中明確從2014年開始不再辦理引進類人才落戶集體戶,統一改為落社區公共戶。
在2014年到2015年期間,大量的原有集體戶被強制轉為社區公共戶,並且當時對社區公共戶落戶的要求相對嚴格。
不少不符合社區公共戶落戶要求的人,辦不成公共戶,集體戶口也被凍結。凍結戶口是意思是除了買房和遷出,不給辦理其他用途的戶籍證明。
當時集體戶轉社區公共戶最麻煩的事情,是要提供實際居住證憑證,也就是跟現在辦居住證類似的實有人口登記、租賃合同備案等等這些材料。
對於在上海沒有房產,空掛集體戶,實際不在上海生活工作的人來說,這些材料確實很難提供。社區不給開證明,派出所直接建議把戶口遷回原籍,等等這些情況,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到底有多艱難。
2018年《上海市常住戶口管理規定》發布,社區公共戶的落戶要求才有所放鬆。
2014年至2015年,上海的人口控制政策是以清理為主,所以在政策的執行層面也是能抓多嚴抓多嚴。
到了2018年,上海人口控制政策的風向有所轉變,雖然政策本身沒有太多變化,但是在執行層面很多要求被簡化了,只需實有人口系統中有登記信息即可辦理社區公共戶。
也是從這一年開始,給社區公共戶人員發放三年有效期的個人戶口卡,方便公共戶人員辦理需要戶籍證明的各類業務。
時至今日,上海的社區公共戶政策已經執行了7年,引進類落戶(包括人才引進、居轉戶、應屆生落戶、留學生落戶等)辦理社區公共戶的流程已經非常簡單。只要辦理過上海居住證,就不會被公共戶的落戶要求卡住。
最後,再來簡單總結一下社區公共戶跟個人家庭戶到底有哪些區別:
1、本人或者直系親屬在上海沒房產上不了家庭戶,只能上集體戶、社區公共戶;
2、社區公共戶沒有房產,自然就沒有對口的學區,所以社區公共戶的小孩能上什麼學校看統籌;
3、社區公共戶沒有房產,投靠類落戶都辦不了,比如夫妻投靠子女投靠都不行;
這是社區公共戶跟個人家庭戶最大的區別,落戶結婚都滿10年,配偶也沒法申請夫妻投靠。
另外,引進類落戶公共戶時,子女可以隨遷,但是如果當時子女沒有隨遷,後面就沒有機會辦理子女投靠落戶,想投靠落戶只能等買房轉成家庭戶之後。
4、社區公共戶沒有戶口本,只有個人戶口卡,有效期三年。過期或者搬家都要重新辦,這一點很像三年期的居住證。
本人由身份規劃局原創,關注局長,帶你規劃你的魔都人生與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