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一棟樓,50戶,我幫社區做排查

2020-12-13 南方周末

(本系列均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

信息都找到了,我鬆了一口氣,此時感覺自己好像是警察似的,破獲了兩個棘手的案子。全部排查完畢,還好,我這50戶沒有發現重點「關照」的對象。

2月7日,武漢市蔡甸區蔡甸街躍進社區網格員高波(左)到居民區進行排查。(圖文無直接聯繫) (新華社記者 程敏/圖)

2月9日,我們單位的部分教師被抽調到富強社區,去協助社區做白雲小區的排查工作。我「管」一棟樓,共有50戶。

排查是一個系統工程。先挨家挨戶把門敲開,詳細登記信息,如姓名、年齡、職業、工作單位、聯繫電話、身份證號、最近家人是否有過發熱症狀、家裡有沒有從武漢或市外其他地方回來的人、從外地回來的人乘坐什麼交通工具、車次或車號是多少,等等。然後電子錄入、核對正誤、匯總統計,最後篩出重點「關照」的對象,根據程度不同,建議採取相應的處理方式。

我排查的那棟樓只有43戶家裡有人。市裡要求不落一戶,不丟一人,剩下的7戶也得想法聯繫上。返回社區找這幾家的信息,社區什麼也提供不出來。去物業找,物業只提供了業主的電話號碼。按物業提供的號碼打過去,又聯繫到4戶,剩下3戶的電話,有的是空號,有的打不通,還有的打通了,但人對不上號。

第二天又去這幾戶排查,結果吃到的還是「閉門羹」。想對門鄰居之間可能有來往,懷著一絲希望把對門的門又一次敲開,結果還是失望,剩下這幾戶最終也沒聯繫上。

排查不是一次性的,自從排查那天起,我就成了這50戶的承包責任人,這棟樓哪戶出現疫情,是有連帶責任的。因此需要經常了解這些戶的家庭人口流動情況及身體健康狀況,有問題及時向社區反映。為了聯繫方便,我們都建了微信群。我負責的這50戶,除了3戶聯繫不上的和兩戶家裡只有老人不會操作的,都進了群。不到兩個小時,就組成了一個45戶的「大家庭」,似乎感到把這45戶的人心也凝聚起來了,頗有成就感。

這個群真是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天天有住戶求助或諮詢各種問題。有的問家裡沒有口罩了,能不能給解決;有的問要出去務工,到哪裡去開務工證明;有的問老家親戚有病了,回去探視一下,是不是需要報告……我們都及時向社區反映了這些問題,社區能解決的給予解決,不能解決的做了解釋。我們也很好地利用了這塊平臺宣傳防疫知識及發布上級有關防疫的文件。

2月24日,市裡又統一組織了排查回頭看工作。為了防止交叉感染,完善、核對信息及有關諮詢要求用電話聯繫就可以了。最難做的工作還是上門排查。把上次沒排查到的3戶跑了一遍,只有一戶家裡有人了,從鄉下老家過年返回。其餘兩戶還是鐵將軍把門,沒一點線索。跟領導反映這種情況,領導說找不到過不了關,這次就考驗你們的聰明才智了。

怎麼辦?又去敲鄰居家的門,看看是否能發現「蛛絲馬跡」。這次從兩個鄰居口中,雖然仍沒找到對門的聯繫方式,但經過較深入的交談,了解到對門都是回家過年了,一個老家是王河莊的,一個老家是李家窯的。結果,根據這點線索,我竟找到了對方。我的一個師範同學在王河莊住,動用了我的人脈找到了一戶;看登記本的信息,有一戶也是李家窯的,通過這戶找到了那戶。信息都找到了,我鬆了一口氣,此時感覺自己好像是警察似的,破獲了兩個棘手的案子。全部排查完畢,還好,我這50戶沒有發現重點「關照」的對象。

富強社區管轄好幾個小區。僅白雲一個小區就有13棟樓1600戶,動用了我們學校三十多名教師來排查。這次排查簡直是個浩大的工程。如果政府不派其他公職人員協助,僅靠社區七八個人來突擊完成這項工作,幾乎是不可能的。

這次疫情的防控,對社區管理能力是一次嚴峻的考驗。社區也是「前線」,控制人員流動,阻斷病毒傳播路徑,社區是第一道關。所有的抗疫方針,都需要基層社區來落實。疫情擴散的風險,唯有依靠基層社區才能在第一時間控制。但要幹好社區的工作很不容易。比如,面臨工作人員少且社會地位低、工作量大、活動經費緊張、小區人員流動多而雜等諸多困難。

這次疫情突發,我相信,每個人都能體會到社區工作的意義。這就需要政府在日後的工作中,充分認識到社區工作的重要性,儘早補齊短板,不要等到突發事件來臨時,才知道社區工作很重要,才重視社區工作。

(作者為教師)

(南方周末App「hi,南周」欄目期待您的來稿。投稿郵箱:nfzmreaders@163.com)

訂閱南方周末會員,支持原創優質內容。成為南周會員,尊享七大權益,在一起,讀懂中國。

相關焦點

  • 【社區防疫】金沙洲保利西子灣:1棟樓全部隔離,居委會物業變「生活...
    據徐主任介紹,確診的兩戶人家住在同一棟樓的上下層,一發現身體不適便都被送往指定醫院集中隔離;上級部門對此高度重視,疫情確診後,居委會和物業按照要求對這棟樓的剩餘31戶住戶進行居家隔離,目前整體情況穩定。
  • 社區網格員的春節:一個人排查400戶,父親去世下葬時才趕回
    疫情防控關鍵時期,除了醫院,社區是另一個不見硝煙的主戰場。作為四川省仁壽縣普寧街道辦龍水河社區的一名網格員,從1月23日(臘月二十九)起,54歲的劉學明就踏上了入戶排查之路,白天,他需要獨自排查完自己負責網格中的400多戶居民,統計這些人家中有無從武漢返鄉者、發熱發燒者等等;晚上,他還要和同事一起巡邏,看看有無茶樓、宵夜等在繼續營業。
  • 一棟四層住宅樓改成八十戶公寓
    【深圳商報訊】(記者 彭晨 實習生 許雪)日前,本報接到市民反映稱,寶安區沙井上寮社區一棟住宅樓,私自改造成了公寓對外出租,陰暗狹窄走廊僅設一條逃生通道。 該公寓位於寶安區新橋街道上寮社區,靠近107國道,名為「潮人輕奢公寓」,公寓總計有4層,每層20戶,外牆刷上了一層綠漆,明顯可以看出剛完成裝修。
  • 「萬眾一心 防控疫情」都昌:開展「地毯式」排查,確保不漏一戶一人
    【都昌縣惠民社區幹部 秦濤生】:(我們)社區聯合縣直機關黨員幹部分成十六個小組,對我社區的五個小區、一個自然村,進行地毯式排查,針對無人在家的情況,我們採取電話的形式摸排。此次摸排工作由都昌縣衛健委、都昌鎮人民政府聯合開展,抽調了縣直機關、鎮村兩級黨員幹部247人,對城區近三萬戶居民中湖北返鄉、發熱病人兩類人群進行「地毯式」排查摸底,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 【走遍「372」】北門路社區:「有事就找網格員」
    「您好,我是北門路社區網格員,也是此次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普查員,現在進行入戶摸底工作,請您配合我們做信息登記。」近日,在忠州街道北門路社區的一棟居民樓內,北門路社區第二網格網格員羅志銘變身為人口普查員,入戶開展人口摸底排查。為做好此次普查工作,北門路社區充分發揮網格員熟門、熟戶、熟環境的優勢,逐棟逐戶走訪,協助居民登記填表,宣傳人口普查知識。
  • 四川巴中經開區:「外圈」「內圈」「配送圈」三圈聯動織密社區疫情...
    如何抓好城市社區疫情防控,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面對城市社區疫情防控,興文街道黨委在經開區黨工委、管委會堅強領導下,提出了要抓防控必抓外圍管理的要求,探索建立了「1+3」外圈抓隔離、「1+4」內圈做管理、「物資配送圈」暖人心的疫情防控機制。
  • 社區融合 責任共扛 南山街道南源公司積極做好防疫排查工作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王志明 通訊員 朱虹宇)南山街道南園社區是農城化社區,轄區情況複雜,有村民自建樓960棟、統建樓12棟、工業園區3個、園區宿舍樓6棟和四萬多常住人口;且南園村出入口多、人員密集、日常管理難度大,加之有常住湖北籍居民5千餘名,相應的居家隔離服務和關懷慰問工作量也大
  • 一層層爬樓消殺摔骨折,病榻上的他卻想著「快好起來去上班!」
    2月14日,他帶領3名同事一起下沉到中南路街省公安廳社區。這是一個老社區,共6棟樓,每棟8層,無電梯。2月26日上午10時許,陰雨加劇著溼冷,原本是同事熊偉負責社區消殺,因臨時要去社區領資料,「總是要做的,你去社區,我先消殺著。」顏小松二話不說,背起30多斤的打藥桶,一層層爬樓消殺。
  • 一棟樓有十八層樓高,樓間距不足30米,選幾樓最合適?
    那麼一棟樓有十八層樓高,樓間距不足30米,購房者選幾樓最合適?我們一起看一看內行人怎麼說。有的內行人表示,買房選擇樓層其實也看個人喜好,沒有絕對的最好,只有更合適和喜歡。因為有人喜歡低樓層,有人喜歡高樓層。
  • 【記者體驗】小小網格員 社區居民「大管家」
    鄰裡矛盾、物業糾紛甚至獨居老人等他們都要管。一圈下來,記者的手都被凍的不聽使喚了。「看這個名單,就剩10戶商鋪的煤爐沒有拆除,今天要全部走訪到,還要好好的勸說。」看著手裡環保局的調查反饋單,同行的西關街道綜合執法隊隊長楊萍說。
  • ...聯安社區54戶居民籌215萬元改造居民樓 23年舊樓即將換「新衣」
    「經歷近3年的等待,經過6次業主碰頭會,20多次協調會,我們的大樓外立面改造工程終於開動,真是太不容易了,感謝聯安社區黨委和物業公司對我們業委會的支持,幫我們全體業主辦成了民生大事,兩年來懸在我們頭頂的『威脅』終於可以解除了!」1月4日,景灣閣業主王啟瑜高興地說。當天,香洲區拱北街道聯安社區景灣閣大樓外立面改造工程正式動工。
  • 抗疫在社區|看電錶、查燈光……如何高效排查外地人員返滬情況...
    這兩天開始進入返程高峰,各個社區的防控措施都進行了升級,關閉多餘的小區出入口,設置門卡登記,不允許快遞、外賣進入小區等。然而,最嚴密的排查無異於挨家挨戶地上門。然而面廣量大人員少,不確定因素也比較多,如何更加高效地開展排查,確保能夠第一時間獲取外地人員回滬情況,在普陀區曹楊新村街道防疫一線的幹部和居民們還有不少小妙招。妙招一:用電錶走勢來判斷「如果你上門的時候不能確定裡面是不是有人,可以看看電錶,這是我們排查中一個居民教給我們的方法。」
  • 甘做社區「清道夫」,又幫鄰居修水電搬重物,這位劉師傅被叫「活...
    程紅軍回憶,3年前,劉正剛在轄區內某小區做保安,因為做事特別負責,不只做保安職責內的事,還會在休息時主動幫社區做很多事。「當時,社區紅色物業正缺少一位能夠清理、運送樓棟垃圾的人,我覺得他就是最佳人選。當時他所在的物業公司還不放人,我們再三邀請。」程紅軍說,事實證明,果然沒做錯。
  • 217戶迎新居 惜福鎮街道西荊社區舉行舊村改造回遷安置大會
    早上8點,西荊社區新建樓房廣場上已經熱鬧異常,有不少居民7點鐘便來到現場等待,冬天的寒冷也抵擋不住居民等待分房的激動心。社區居民周女士告訴記者,從知道可以分房開始就很激動,昨晚更是激動的一晚上沒睡著,今天早上特意起了個大早來這裡等著。  在熱鬧的鑼鼓聲中,上午八點半,西荊社區舊村改造回遷安置大會正式開始。
  • 濬縣構築「戶聯網」 守牢聯防聯控第一線
    「接到疫情排查任務後,我們立馬動員各戶團負責人排查上報所在戶團是否有武漢返鄉人員,迅速組織對近期有武漢居住史或旅行史的人員及密切接觸者進行登記和隨訪。依託每20戶左右村民組建的『基礎網格戶團』,我們在短時間內迅速摸清了底數。」同樣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受益於「戶團工作法」,新鎮鎮大蔣村黨支部書記蔣玉濤十分滿意。
  • 抗疫有我|牛榮恩:願意為社區盡我最大努力
    過年忙得團團轉牛榮恩所在的藏龍福地社區共有13棟樓、2686戶居民,從2015年11月社區成立居委會以來,牛榮恩就是這裡的黨支部書記兼居委會主任。▲牛榮恩在工作中。為做好社區防控,牛榮恩這個春節是在忙碌的工作中度過的。「接到上級通知後,大年三十下午我把居委會所有成員召集來開會,告訴大家情況緊急,需要馬上投入工作,同時動員樓組長一起抓緊摸排,看社區有沒有從武漢回來的人。」中國人歷來對除夕和春節這兩天特別重視,但今年的除夕和春節牛榮恩一直在社區忙得團團轉。
  • 突擊隊+樓長全覆蓋
    「小區的主要出入口為南門和北門,但由於小區22棟樓較為分散,存在其他零散的出入口,這也給疫情的防控帶來困難,」麗雅社區居委會主任曾惠康告訴記者,為了加強小區疫情管理,社區動員抗擊疫情突擊隊隊員進行每日巡邏和宣傳。
  • 武漢拉網式大排查首日:晚上挨家挨戶數燈,查看電錶對照敲門
    2月17日,武漢市全市總動員,開始開展為期3天的集中拉網式大排查。一大早,全市各區所有社區都行動起來,以科學方法、嚴格標準、及時收治、有力組織開展「拉網式排查」,「不漏一戶,不漏一人」。17日下午2點,在洪山區張家灣街萬科金色城市,社區副書記徐秋思走進1805棟樓排查摸底。她打開電錶箱,一邊查看電錶工作情況,一邊對照手上的入住登記表認真核實。徐秋思介紹,金色城市社區共有70多個樓棟,9547戶,2萬餘居民。前期社區主要通過電話和線上微信群排查,「基數太大,工作人員數量又有限,這樣查難免有『漏網之魚』,所以就想了上門查表的方法。
  • 廣東27歲包租婆擁有400棟樓?揭秘內幕!勵志青年還是微商新花樣
    一組是「星爺」周星馳電影《功夫》裡肥肥的燙頭抽菸大媽和她遊手好閒的老公,一組是背著一玻璃絲袋子鑰匙穿著拖鞋的網紅廣東夫婦,不過這兩組都是塑造出來供觀眾娛樂的形象。如果現在小編告訴你,有個27歲的廣東包租婆擁有400棟樓,一天睡一間得睡三、四十年,靠收租月入50-60萬,你會是什麼反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