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安社區54戶居民籌215萬元改造居民樓 23年舊樓即將換「新衣」

2021-01-08 網易新聞

「經歷近3年的等待,經過6次業主碰頭會,20多次協調會,我們的大樓外立面改造工程終於開動,真是太不容易了,感謝聯安社區黨委和物業公司對我們業委會的支持,幫我們全體業主辦成了民生大事,兩年來懸在我們頭頂的『威脅』終於可以解除了!」1月4日,景灣閣業主王啟瑜高興地說。

當天,香洲區拱北街道聯安社區景灣閣大樓外立面改造工程正式動工。記者在景灣閣小區見到,大樓入戶通道處已搭建起綠色防護網和腳手架,上面「正在施工」和「小心高空墜物」的紅色提示牌十分醒目,升降機不斷上下在樓層間運送著物料。業主代表們則頭戴安全帽,在大樓施工場地外拉起了慶祝橫幅,以表達內心的喜悅之情。

據了解,本次景灣閣改造工程,是聯安社區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以「社區搭臺、業委會唱戲、職能部門輔助」形式推進社區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次生動實踐,最終幫助54戶業主籌得215萬元資金,啟動了舊樓升級改造。

採寫:本報記者 何進 攝影:本報記者 鍾凡

颱風侵襲

海景樓出現多處安全隱患

景灣閣坐落在風景優美的情侶南路,大樓已建成23年,由於面海,窗戶、陽臺等處常年經受海風侵蝕,特別是2018年「天鴿」颱風正面襲擊,給大樓造成了墜石、漏水等安全隱患。

"颱風過後,面海居民的家裡都出現漏水問題,住戶苦不堪言。除漏水之外,大樓的墜石問題更讓人擔驚受怕。由於是老樓,窗戶外沿的小方塊瓷磚容易剝落,經常落石。有一天夜裡颳大風,從10樓陽臺掉下一塊拳頭大的石頭,砸到了樓下停放車輛的頂部,險些釀成慘劇。」 業委會負責人黃先生說。

颱風「天鴿」最終促成了業主們下定決心,要對大樓進行改造升級。為此,2018年,景灣閣業委會成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造大樓外立面。

「可這第一件事竟然是最難辦的事。」黃先生感嘆。

2019年9月19日,經過多次協商,景灣閣第一次全體業主大會召開,並提出了改造方案。一開始不少業主的想法是,索性一步到位,把整棟樓四面進行改造,這樣外觀統一,符合風景區建築的格調。但這樣一來改造資金預算上升到300萬元,算下來,每戶要分攤約6萬元。部分業主對此不滿,對這一方案予以抵制。

同時,景灣閣業主身份複雜。54戶居民中,港澳臺居民佔大多數,還有美籍、日籍等多名外籍華人業主。由於全球疫情原因,他們身居境外不能出席業主大會,導致協商進程受阻。

「業委會與境外業主溝通時,對方對我們不信任,提出必須由社區黨委出面,有政府介入他們才放心。」黃先生說。

如此,雖經過了6輪業主碰頭會和20多次協調會,但大樓改造方案始終不能通過。

多方聯動

黨建引領助力舊樓穿「新衣」

就在業委會工作陷入困境時,聯安社區黨委及時出手。社區黨委書記梁兵通過線上渠道積極聯繫身在國外的業主,並支持業委會重新擬定大樓維修方案。

期間,拱北街道「相約周二」駐點團隊多次參與協調。聯安社區黨委還聯絡拱北街道物業辦、基建辦和拱北街道城市執法中隊等職能部門,為改造工程提出規範性意見,確定改造範圍,避免出現違章建築等情況。同時,社區黨委積極聯絡社區駐點律師,為業委會提出改造方案,並提供物權法、物業管理條例等相關的法律法規服務和幫助。

2020年8月30日,聯安社區黨委和景灣閣業委會聯合向全體業主發出通知,並在景灣閣公共場合張貼公告和宣傳橫幅,利用微信群以及電話通知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通知業主,保證業主全部通知到位。

9月,景灣閣業委會又重新召開了全體業主大會,並邀請拱北街道和聯安社區的負責人出席會議並做指導。大樓物業管理公司——東啟物業負責人也列席了會議並表態,物業管理公司會全力配合大樓的維修改造工作。

經業委會研究並報聯安社區黨委備案,根據當前全球防疫需要,同意身居境外不能出席會議的業主填寫統一的委託書,委託投票有效。

這次的業主大會秉承「大家的事大家做」的基本原則,推出了新的大樓整修方案,並取得了38票贊成通過,達到法定多數的要求,方案通過了窗戶卡槽換裝、外牆新材料改造、空調主機擺放等4項決議。

業委會還充分尊重業主訴求,採用了「固定動作+自選動作」的改造方案。即業主大會請施工隊提供了「ABC」3個不同材料層級的服務套餐,業主還可根據各自家庭改造需求,和施工隊籤約或自行選擇施工隊伍。如此一來,大樓改造工程的預算下降到215萬元。

同時,在社區黨委監督下,景灣閣業委會將工程協議總價、工程決算總價在一樓大廳醒目處逐一張榜公布,接受業主的監督檢查。

至此,54戶業主盼了近3年的大樓改造工程得以啟動。

聯安社區黨委主動作為,及時站出來指導舊樓改造,為居民排憂解難,得到了景灣閣54戶住戶的稱讚。

相關焦點

  • 215萬元改造居民樓,珠海23年拱北舊樓即將換「新衣」!
    在大樓施工場地外拉起了慶祝橫幅以表達內心的喜悅之情據了解,本次景灣閣改造工程是聯安社區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以「社區搭臺、業委會唱戲、職能部門輔助」形式推進社區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次生動實踐最終幫助54戶業主籌得215萬元資金啟動了舊樓升級改造颱風侵襲海景樓出現多處安全隱患
  • 改造啟動!珠海23歲大樓將「穿新衣」!
    珠海這座23歲的大樓, 將要「穿上」新衣! 咋回事? 快跟本俠一起來看看! 近日,香洲區拱北街道聯安社區景灣閣大樓外立面改造工程正式動工。
  • 40萬戶老樓居民告別冷房子,泉城市民收穫滿滿幸福感
    源鑫園小區的居民張鳳(化名)高興地說,小區去年進行了節能改造,不但外觀看起來像新房子了,供暖季家裡的溫度也平均比往年提高了3℃-5℃。  張鳳家的變化,正是源於濟南市大力實施的既有居住建築節能改造工程。開展11年來,全市已有近40萬戶老舊小區居民告別了「冷房子」。  「面子」重要,「裡子」更重要。
  • 珠海20年舊樓搖身變「新房」!原來是……
    兩個月時間,就從20年的舊樓變成了「新房」!速速圍觀!前山街道積極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短短2個月改造,福石社區一批老舊小區的8處樓道「舊貌換新顏」,由裡到外容光煥發獲得居民點讚。9月份,中臣花園3棟3單元的28戶業主,每戶出資550元,施工方僅利用節假日和休息時間,在減少施工擾民的狀態下,到11月中旬,僅用2個月時間順利改造單元的「門臉」,並對樓道消防設施進行檢查維修。
  • 居家微改造再動工!這次,他們還為舊樓加了扶手!
    為改善長者居家安全,多寶街社工站從社區照顧和社會資源再分配的角度出發,通過連結社會資源和公益募捐,為社區高齡、獨居、孤寡、雙老等有需要的困難長者進行居家安全微改造,根據居住條件和改善需求,添置廁所扶手、樓梯扶手等無障礙設施。
  • 老小區煥新容,居民更幸福:黨員社工助力社區微改造
    原先長滿青苔的泥地被紅磚路取而代之  社區微改造 走路不摔跤  松園嶺平房小區共有3棟居民樓,原是廣州羊城汽車修理三廠宿舍,樓齡長達四十年,共48戶居民,年齡多在70歲以上,是不折不扣的「長者社區」。  由於樓齡久遠,加上缺乏物管,松園嶺平房小區環境狀況不容樂觀,小區的地面凹凸不平,布滿青苔,一到雨天路面更是溼滑,不少居民不幸「中招」。  78歲的張叔在松園嶺平房小區已居住多年,他便曾「中招」跌倒,「居民都知道路滑,走路只能小心再小心。」  張叔還曾多次目擊路人摔傷,親眼見一名抄水錶的年輕姑娘,被爛泥路凸出的泥塊重重絆倒,手臂、膝蓋立馬磕出了血。
  • 社區治理有溫度 居民生活有質感
    2020年12月,建鋼南裡社區被評選為北京市首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小區。「積分兌換」制度自2019年12月5日推行,截至目前,西院300戶居民累計有252戶參與,累計產生積分77565分,其中151戶實現了禮品兌換。廣泛動員推廣,自成宣傳員社區利用定期開展的「便民集市」,通過宣傳講解、小遊戲等方式,將垃圾分類的理念和方法傳授給居民。
  • 梨樹:老舊小區換新顏 提升居民幸福感
    健陽小區改造工程是2019年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縣住建部門徵求居民和社區意見,重點實施了小區內的道路硬化,修復破損區域、加寬主幹道,提升綠化植被覆蓋率和景觀效果
  • 徐家巷社區:打開居民生活幸福味道
    「我們的社區特別有人情味,方方面面都能為我們想得到!」說起自己居住了30年的徐家巷社區。68歲的轄區老人李秀珍豎起了大拇指,連連誇讚。0.26平方公裡是徐家巷社區的總面積,位於城市繁華中心地區的這裡有著老城獨有的特色:一條自由路小巷承載歷史的歲月,一條白銀路上單位毗鄰交通便利。
  • 通州2200戶居民的老社區將換新裝,計劃明年3月開工
    「聽說您家的老社區要改造了?」「沒錯!說不定咱家就是下一個『網紅打卡地』呢!」記者一走進通州區玉橋北裡社區,就聽見一位居民熱情地向客人介紹這裡即將換新裝的消息。記者獲悉,近日,通州區玉橋北裡社區公共空間提升項目實施方案已得到北京市發改委的批覆。
  • 黑河40個老舊小區開始動工改造 惠及191棟樓9505戶居民
    人民網哈爾濱5月30日電(韓婷澎)5月29日,黑河市城區老舊小區改造工程舉行開工儀式。據了解,在2019年完成44個老舊小區改造基礎上,2020年黑河市又申請了40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涉及191棟樓,9505戶居民。
  • 楊浦這棟居民樓升級更新!燈亮了,心暖了~
    居住環境是否整潔優美,關係著居民們的生活幸福指數。小區樓道改造一直是居民關注的焦點。地面油漆斑駁、牆灰掉落、樓道雜物……樓道改造不僅要涉及「裡子」,也要顧及「面子」。如何在成本低、見效快的改造中,給樓道居民帶去安居樂業呢?鞍山一村第三居民區九州大樓的居民們有不少經驗之談。
  • 居民樓架空層變身活動室,既能當會客廳,還能教孩子畫畫、學英語
    佳兆業小區位於嘉定區嘉定新城(馬陸鎮)陸家社區,該小區有9棟居民樓,共656戶人家。小區4號樓120多平方米的架空層,曾經是居民們停放自行車和堆雜物的地方,不僅浪費空間,還導致居住環境髒亂差。小區自治組織「幸福樓管會」在居委會的協助下,廣泛徵求居民意見、發動居民參與,將該架空層改造成一個功能齊全的居民活動室。
  • 小區34層樓倆電梯全停 200戶居民天天爬樓梯
    34層樓倆電梯全停 200戶「走蜀道」回家記者介入後,其中一部電梯已恢復運行  家住34樓,兩部電梯全都因故障被物業停止使用,這可愁壞了居民們。「這樓將近200戶,本來老人和孩子就多,電梯全停,每天上下樓可咋辦?簡直要了我們的命啊。」
  • 哈爾濱一居民樓二層咣咣砸樓板,居民家牆體現裂縫
    21日,記者接到哈爾濱市道外區濱江街98號樓居民的電話,反映最近一夥施工人員在他們樓下對一二樓進行改造,已經把一二樓之間的部分預製板拆除,施工的聲音非常大。6樓的一戶居民反映,她家出現一道縱貫牆體的裂縫,還有居民發現8樓的女兒牆出現貫通橫紋。
  • 大連市中山區長利社區致力將社區建成居民離不開的幸福家園 點滴做...
    大連市中山區長利社區致力將社區建成居民離不開的幸福家園點滴做實居民服務 老社區開啟新生活  站在自家樓前,看著新鋪的彩磚步道、新砌的保暖外牆、新換的樓道窗,大連市中山區桃源街道長利社區居民吳萍滿眼驚喜,愣了好幾秒鐘。
  • 青島四川路12號二樓到七樓全滲雨 老樓居民盼修復
    半島記者 王洪智 實習生 逄雪菲報導本報7月8日訊 近日,四川路12號的居民撥打半島熱線96663反映,自己所在的單元樓2018年統一做了天台防水處理,之後下雨就有漏水的現象。居民告訴半島記者,四川路12號是一幢建於1989年的老房子,2018年政府部門對老樓統一修繕改造,該樓也在計劃之列,新做了保溫層和樓頂防水工程,但自那之後房子開始出現下雨漏水的現象。「現在一下大雨,從七樓到二樓全都漏雨。」202戶的宋先生介紹,自己家有三個房間,一到下大雨,雨水就順著煙囪往中間的臥室漏。
  • 廣州一小區居民「爬鋼筋」上下樓
    居民們疑問,「我們怎麼上樓呢?」原來,在加裝電梯的時候,施工人員並沒有給住戶修備用電梯,而是直接將樓梯拆除,讓居民們爬鋼筋回家,還有現場的工作人員回應說,要是實在腿腳不方便,這幾天可以先不要下樓,待電梯安裝完後,再下樓。梁小姐說,對於拆除樓梯一事,他們並不知情。
  • 告別「倒馬桶」時代 舊裡弄換新顏
    新華社上海2月14日電  題:告別「倒馬桶」時代 舊裡弄換新顏  新華社記者 鄭鈞天  春陽裡風貌保護街坊更新改造第一批試點的46戶居民近日拿到一份特別的新年禮物——「新家」的鑰匙。  智能門禁、木質地板、獨立廚房……邁進久違的家門,年近七旬的陶大爺感覺有些陌生。「原本的兩間房改成了現在的三房,一家三代四口人,還有了客廳和獨立的廚衛,牆面也粉刷一新。」他說。  位於上海市虹口區的春陽裡建於1921年至1936年,是典型的上海老式石庫門裡弄住宅,多為二層,部分帶三層閣樓。春陽裡共有23棟單體,270個單元,1181戶。
  • 18層居民樓兩部電梯全停擺 200多住戶天天爬樓梯
    楚天都市報訊 楚天都市報記者張皓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魏錸  武昌丁字橋99號公寓是一棟18層高的居民樓,住有220戶居民。近幾天,兩部電梯全部停擺,居民們每天只能爬樓梯上下,十分不便。  200多住戶新年裡天天爬樓  昨日下午,楚天都市報記者來到該公寓看到,一樓大廳的兩部電梯門前均擺放了障礙物,警示電梯已停止運行(如圖)。一名女住戶說:「我住5樓爬樓梯上下還行,那些住十七八樓的老人小孩怎麼辦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