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於中國的西南部、南部和東南部,廣東和福建南部栽培最盛。亞洲東南部也有栽培,非洲、美洲和大洋洲有引種的記錄。荔枝與香蕉、菠蘿、龍眼一同號稱「南國四大果品」。
荔枝味甘、酸、性溫,入心、脾、肝經;可止呃逆,止腹瀉,是頑固性呃逆及五更瀉者的食療佳品,同時有補腦健身,開胃益脾,有促進食慾之功效。因性熱,多食易上火。荔枝木材堅實,紋理雅致,耐腐,歷來為上等名材。
名字由來最早關於荔枝的文獻是西漢司馬相如的《上林賦》,文中寫作「離支」,割去枝丫之意。原來,古人已認識到,這種水果不能離開枝葉,假如連枝割下,保鮮期會加長。對此,明代李時珍也認可。《本草綱目·果三·荔枝》〔釋名〕:「按白居易云:若離本枝,一日色變,三日味變。則離支之名,又或取此義也。」大約東漢開始,「離支」寫成「荔枝」。
栽培歷史
荔枝產於中國南方,它在中國的栽培和使用歷史,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漢代。
出口狀況
17世紀末從中國傳入緬甸,100年後又傳入印度,大約在1870年左右傳入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1873年由中國商人傳入夏威夷,1870-1880年又從印度傳入佛羅裡達,並於1897年傳入加利福尼亞,1930-1940年才傳入以色列,1954年由中國移民帶入澳大利亞。現荔枝廣泛種植於中南美洲、非洲的一部分及整個亞洲,當今世界荔枝主產國為:中國、印度、南非、澳大利亞、模里西斯、馬達加斯加及泰國。
分布範圍中國荔枝主要分布於北緯18-29度範圍內,廣東栽培最多,福建和廣西次之,四川、雲南、貴州及臺灣等省也有少量栽培。亞洲東南部也有栽培,非洲、美洲和大洋洲有引種的記錄。
廣東:是中國分布荔枝最多的省,遍及全省80多個縣市,重點產區為廣州市郊的從化、增城、花縣及新會、東莞、中山等,其次為新興、惠東、深圳、惠來、普寧、高州、電白、瓊山等縣市。品種有三月紅、玉荷包、妃子笑、黑葉(烏葉)、桂味、掛綠、糯米技、淮技、尚書懷等。
福建:產荔枝較多的有莆田、漳浦、龍海、福州、閩侯、福清等縣、市;其次漳州、泉州、仙遊、南靖、南安、永春等20多個縣市,也有一定產量。品種有元紅、狀元紅、蘭竹、元香、陳紫等。
廣西:產荔枝較多的有桂平、靈山兩縣,其次是橫縣、玉林、蒼梧、隆安、平南、南寧、龍州、上思等20多個縣、市。品種有丁香、黑葉、大糙、水荔等。
四川:荔枝集中產於川南數縣,談合江最多。品種有大紅抱、湧木葉、青皮等。
雲南:麻慄坡、普洱、蒙自、開遠、新平、景洪、河口、元江等縣有少量的栽培。
貴州:赤水、羅甸、望漠等縣都有少量的栽培。
臺灣:高雄、新竹、香山等地也有生產。
海南:妃子笑、白糖罌
主要品種品種簡要介紹圖示三月紅
因在農曆3月下旬成熟,故名。屬最早熟種。主產廣東的新會、中山、增城、廣西的靈山等縣。果實流心臟形,上廣下尖;龜裂片大小不等,排列不規則,縫合線不太明顯;皮厚,淡紅色;肉黃白,微韌,組織粗糙,核大,味酸帶甜,食後有餘渣。圓枝又名水東或水東黑葉。分布於廣州市郊和珠江三角洲各縣。因適宜水多栽植和葉片尖長,近似黑葉而較薄而得名。果實短卵圓形,或歪心形,果肩邊高邊低;龜裂片略平寬,應深紅色,果肉軟滑多汁,甜中帶酸,微香。5月下旬或6月上旬成熟。黑葉果實短卵圓形,果頂渾圓或鈍,果屬平;皮深紅色,殼較薄,龜裂片平鈍,大小均勻,排列規則,裂紋和縫合線明顯;肉質堅實爽脆,香甜多汁,多數為大核。6月中旬成熟。較耐貯存。淮枝又名密葉、鳳花、古鳳、懷枝(傳聞古時有尚書路過嶺南,把鄉親送的荔枝入懷中,故名)、槐枝。廣東栽培最廣、產量最多品種。鮮食、幹制皆宜。果實圓球形或近圓形,蒂平;果殼厚韌,深紅色,龜裂片大,稍微隆起或近於平坦,排列不規則,近蒂部偶有尖刺,密而少;肉乳白,軟清多汁,味甜帶酸,核大而長,偶有小核。7月上旬成熟。桂味又名桂枝,因含有桂花香味而得名。是最優良的品種之一,廣州市郊和廣西靈山縣所產最佳。桂味有全紅及鴨頭綠兩個品系。果實圓球形,果殼淺紅色,薄而脆;龜裂片突起小而尖,從蒂膊兩旁繞果頂有圈較深環溝,此兩者為桂味的特徵;向黃白柔軟飽滿,核小,味很甜,7月上旬成熟。糯米餈又名米枝,為廣東價值最高的品種。是聞名中外的廣東特產果品。主產廣州市郊區蘿崗區和增城市新塘鎮,其次是從化、東範等縣。果實屬心臟形,近圓形,果柄歪斜為其品種特徵;初上市黃臘色,一旺期鮮紅色;龜裂片大而狹長,呈縱向排列,稀疏,微凸,縫合線闊而明顯;果頂豐滿,蒂部略凹;肉厚,核小,陶色黃白半透明,含可溶性固形物達20%,味極甜,香濃,糯而嫩滑,品質優良。為消費者最喜愛的品種。最適宜鮮食和制幹。7月上旬成熟。元紅又名皺核,主產福建福州市閩侯縣。果實心臟形,科頂豐滿;果梗長;果皮紫紅色,龜裂片小,中央有小刺,縫合線不明顯;肉較薄,乳白色,核大小不7,味甜帶酸。7月中旬成熟。蘭竹主產福建龍海、南靖、漳州等縣市。有紅色和青色兩個品系。果實心臟形,果項豐滿;果梗細;龜裂片中大無刺;應較薄,核大小不一,大核居多;陶乳白色,味甜而酸,品質中等。7月中旬成熟。除鮮食外,適宜制罐頭和制幹。陳紫為福建荔中絕品,成熟時散發出陣陣幽香,沁人心脾。莆田、仙遊一帶最著名。蔡襄。荔枝譜。此品種在本世紀初已為美國所引種,在澳洲南部栽培也頗多。掛綠為廣東增城的荔枝中珍品,也是廣東荔枝的名種之一。封建時代列為貢品。《嶺南荔枝譜》記述:其果「蒂旁一邊突起稍高,謂之龍頭;一邊突起較低,謂之鳳尾。熟時紅裝相間,一綠線在貫到底,改名。」果實大如雞印,核小如豌豆;果皮暗紅帶綠色;龜裂片平,縫合線明顯;肉厚爽脆,濃甜多汁,人口清香,風味獨好。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熟。水晶球產地廣東,果肉爽脆清甜,肉色透明,果核細小,是一個有數百年栽培歷史的優戾品種。陳鼎的《荔枝話》記述:水晶球「白花、白殼、白白、由核,而漿如血,味甘,香沁肺腑。」妃子笑四川叫鉈提,臺灣稱綠荷包或玉荷包。妃子笑盛產於廈門、廣東、四川、臺灣等地區。妃子笑的特點是果皮青紅,個大,肉色有如白蠟,脆爽而清甜,果核小。傳說當年唐明皇為搏楊貴妃一笑,千裡送的荔枝就是妃子笑。(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白糖罌又名蜂糖罌(電白)。為早熟品種,主要產區在茂名市的高州根子鎮,電白羊角鎮等地亦有零星栽培。約有二三百年的栽培歷史。荔枝營養豐富,含葡萄糖、蔗糖、蛋白質、脂肪以及維生素A、B、C等,並含葉酸、精氨酸、色氨酸等各種營養素,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荔枝具有健脾生津,理氣止痛之功效,適用於身體虛弱,病後津液不足,胃寒疼痛,疝氣疼痛等症。現代研究發現,荔枝有營養腦細胞的作用,可改善失眠、健忘、多夢等症,並能促進皮膚新陳代謝,延緩衰老。然而,過量食用荔枝或某些特殊體質的人食用荔枝,均可能發生意外。荔枝的功效與作用
荔枝是夏季人們喜愛吃的水果之一,與香蕉、菠蘿、龍眼一同號稱「南國四大果品」。荔枝的功效與作用主要有以下5點。
1、補肝益脾、生津止渴等作用。《本草綱目》中有記載,荔枝有補脾益肝、生津止呃、消腫痛、鎮咳養心等功效。
2、促進血液循環。荔枝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可促進微細血管的血液循環,防止雀斑的發生,令皮膚更加光滑。其中富含維生素C,有助於增強集體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3、止呃逆,止腹瀉。荔枝甘溫健脾,並能降逆,是頑固性呃逆及五更洩者的食療佳品。
4、消腫解毒,止血止痛。荔枝辛溫,入肝、腎經,有理氣止痛作用,可用於氣滯血瘀所致的經前腹痛或者產後腹痛。還可用於外科疾病,如腫瘤、瘰癧、疔瘡惡腫、外傷出血等病。
5、補氣安神。荔枝的果肉中含有豐富的葡萄糖、蔗糖,是很不錯的補充能量和營養的水果。同時荔枝還有改善失眠等作用,對於健忘、神疲等症有補氣安神的作用。
在吃荔枝前後適當喝點鹽水、涼茶或綠豆湯,或者把新鮮荔枝去皮浸入淡鹽水中,放入冰櫃裡冰後食用。這樣不僅可以防止虛火,還具有醒脾消滯的功效。另外,用荔枝殼煎水喝,能解荔枝熱。成年人每天吃荔枝一般不要超過300克,兒童一次不要超過5枚。不要空腹吃荔枝,最好是在飯後半小時再食用。因進食荔枝而引起低血糖者,要適量補充糖水,症狀嚴重者應及時送醫院進行治療。
⒈不宜空腹食用;
⒉不宜大量進食荔枝;
⒊糖尿病人慎吃;
⒋儘量不要吃水泡的荔枝。
孕婦能吃荔枝嗎
荔枝含有豐富的營養元素。荔枝味甘、酸、性溫,入心、脾、肝經,孕婦可以吃荔枝嗎?答案是肯定的。孕婦可以適量的吃一些荔枝。但不宜多吃,孕婦吃荔枝每次以100—200克為宜,一般不要超過10顆。
因為荔枝中糖分含量高,如果大量食用可能會引起高血糖。如果血糖濃度過高,可導致糖代謝紊亂,使糖從腎臟排出而出現糖尿。雖說吃多量的糖之後,高血糖可在2小時內恢復正常,但是,反覆多量吃荔枝可使血糖濃度持續增高,這樣就容易導致胎兒巨大,容易發生難產、滯產、產後出血及感染等。
另外,吃荔枝時要防止「過敏」,吃荔枝過敏一般會出現面部潮紅、咽喉腫痛等症狀,也會出現牙齒脹痛、胸悶胃痛、小便瀝痛。更有甚者,全身皮膚紅腫,起小紅疙瘩,奇癢難忍。這些症狀習慣上稱為「荔枝過敏症」。
不過,對於正常人來說,因荔枝致病的可能性並不大。根據流行病學調查,一般連續一星期,每天吃2公斤荔枝的人才有可能得「荔枝病」,而且發病者多為兒童。因此,只要孕婦食用荔枝不貪食,應該不會有大礙。
荔枝怎麼吃不上火
吃荔枝容易上火,出現眼睛紅腫、口角糜爛、尿黃、牙痛、咽喉痛等症狀。要想避免上火現象,吃荔枝時可嘗試以下做法。
1、吃荔枝前喝點鹽水、夏枯草涼茶,或冬瓜湯、綠豆湯等對上火有預防作用。或吃荔枝的同時,多喝鹽水,也可用20-30克生地煲瘦肉或豬骨湯喝,或與蜜棗一起煲水喝,都可以預防荔枝病。
2、吃荔枝時,把剝開果殼後的一層薄薄的白膜,和肉一起吃下去不上火,果膜有點澀,嚼到果肉時,會一下鮮甜起來。吃完荔枝後,把荔枝蒂部凹進果肉白色蒂狀部他吃掉,這樣連吃2-3顆,也可以有效防止上火。
3、新鮮的荔枝葉,荔枝殼煮水喝,可防治吃荔枝上火。
4、人們常在吃荔枝前,把荔枝泡在鹽水中,過一個半小時左右再吃,這樣對於降火有一定的幫助。也可以在吃完荔枝後,喝一些清熱降火的菊花茶之類的飲料。
5、將荔枝放在冰水中或者是沉於水井或放於冷泉(水)中,隔夜再吃,可減少上火,而且能化燥氣而能補陰。
6、少吃荔枝。荔枝性熱,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季吃荔枝更容易引起上火現象。所以,吃荔枝時要控制量,普通人每次食用荔枝也不宜超過10顆。
荔枝怎麼保存
荔枝有「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四日色香味盡去」的特點,採摘之後容易變成褐色,要想讓荔枝的新鮮程度保存更久,可以試試以下的做法。
1、荔枝可以放在冰箱,但是建議將鮮荔枝果實放在比較密封的容器內,置於1-9℃的低溫下,能保存30天,在常溫下保存6天,品質變化不大。
2、在荔枝上噴點水,然後將其裝入塑料的保鮮袋中,放入冰箱中保存。建議儘量將袋子中的空氣擠出來,這樣能提高保鮮的效果。
3、把過長的荔枝枝梗剪掉,然後將荔枝裝進塑膠袋內,並紮緊袋口,放置在陰涼處。若有條件,可將裝荔枝的塑膠袋浸入水中。
4、想要將荔枝保存更長的時間,儘量挑選更為新鮮的。
荔枝吃多了怎麼辦
在我國民間素有「荔枝上市,百果讓位」之說,可見荔枝實乃夏日百果之冠。不過千萬不要因為大量食用鮮荔枝會對身體產生危害。那麼,荔枝吃多了怎麼辦?我們應該適當的進行一些措施來保護身體,例如喝點蜜糖水或涼茶來緩解病情。下面給朋友們分享一些經驗。
荔枝吃多了會引發上火或突發性低血糖等症狀,可採用以下辦法緩解:
1、荔枝火氣大,有些人吃多了會上火,爛嘴巴或流鼻血,此時可以喝一些淡鹽水或蜜糖水來緩解病情。
2、吃荔枝後,如果出現飢餓、無力、頭暈等症狀,是大量食用荔枝後果糖過多,使葡萄糖相對較少而產生的突發性低血糖,要趕緊口服糖水或糖塊,一般多能很快恢復。
3、如果出現抽搐、瞳孔縮小、虛脫或休克等「荔枝病」重症者,應及時送醫院治療,靜脈推注或靜脈點滴50%的葡萄糖及對症治療,可迅速緩解症狀,治癒後不留後遺症。
4、在吃荔枝前或吃完後,喝一點鹽水或者涼茶、綠豆水、冬瓜水、生地湯等有預防上火和低血糖的功效。
5、因進食荔枝而引起低血糖者,要適量補充糖水,症狀嚴重者應及時送醫院進行治療。
荔枝的售賣技巧:靈活營銷
首先是商品陳列,陳列要保證端頭或者是堆頭陳列,陳列道具多選用冰臺覆冰或者是鋼架貨架,但底部要有漏水孔,冰融化後可及時滲出。5月中期荔枝大量上市,要保證主推堆頭陳列,貨量要豐滿,早上單堆,下午就要雙堆,加大陳列的寬度。
荔枝銷售過程中枝葉較多,顧客購買時要現場掰折,所以荔枝銷售面積要足夠寬敞,給與顧客充足的挑選空間。
上貨時要注意,荔枝來貨多是泡沫箱,裡面有塊狀冰和水保鮮。為了加快速度,最好的上貨操作方法是,在後倉準備蔬果周轉筐,把荔枝先倒入控水,一般四箱可倒一筐,把裡面的冰塊和雜質去掉,後倉員工及時倒筐控水,前面員工上貨。操作方便而且會加快銷售頻率。
荔枝的售賣技巧:
遵循市調原則,階梯定價,操作要靈活。
荔枝定價最重要的一個原則是階梯定價,最少要有三種價格,即正價,二級和折價。如進價16元/斤,剛上檯面,正價19.9元/斤,大家看到新鮮會爭相購買,等到一輪搶購期過去,馬上執行二級15.9元/斤促銷,讓顧客搶購,最後剩的不多了,9.9元/斤清臺。注意清臺要迅速,每天最少清臺五次,上午清臺兩次,下午高峰期清臺三次,顧客多銷量大的時候可以更多次,清的越快賣的越多,掙得越快。
荔枝的售賣技巧:保鮮降損
荔枝屬於保鮮貯藏較難的水果之一,保鮮不當會加速損耗。荔枝到貨要及時入冷庫保鮮,冷庫溫度為4℃較適宜,不要放在常溫下儲存,特別是不能在風口和陽光下存放。冷藏的同時荔枝是在冰水中浸泡,離開冰水會迅速變色、發乾,顏色由鮮紅變成暗黑色,所以銷售過程中要注意賣多少從倉庫取多少,不要常溫存放或者開箱。
售賣過程中注意清臺速度,時間越快越好,高峰期時上貨要多量多次,越是顧客多的時候,越要上貨,顧客喜歡新鮮的。
訂貨要注意貨量,保證有一天半的庫存,不可積壓,因為荔枝現在屬於大量上市,價格浮動較大,中後期可能會一天一價,或者是一天多價,市場貨多的時候極易可能出現爛市,價格持續下滑,如果備貨量大極易造成損失。
荔枝的售賣技巧:專人售賣
荔枝營銷要有專人服務,特別是高峰期時必須保證專人銷售,要不停地上貨和篩選出枝葉,快速銷售和折價。另外注意後倉要有員工配合倒筐,加快上貨速度和頻率。並配合相應的企劃宣傳和裝飾營造氛圍和聲勢,將荔枝的功效等信息和新鮮上市的情況展示給顧客。
延伸閱讀:
唐代古荔:在中國福建莆田縣城內,有一棵唐朝時候栽的古荔枝樹,名叫「宋家香」,已有1200多歲了。這棵老樹至今仍舊生氣勃勃,枝葉繁茂,果實纍纍。它不僅是最老的荔枝樹,也是世界罕見的高齡多產果樹。
「宋家香」古荔,不僅國內聞名,在歐美評價也極高。1903年和1906年,美國傳教士蒲魯士兩次從莆田運走樹苗,在美國佛羅裡達州試栽成功,並推廣到南部各州及巴西、古巴等地。現在美國等國所種的荔枝,都可以說是「宋家香」的子孫後代。
宋家香」這棵千年古荔,已被列為福建省莆田縣重點保護文物。
宋代古荔:莆田楓亭古蔡氏族居有宋荔三株,見在原蔡京府地,虯枝老乾,葉蔽高宆,為諸處荔枝之祖,越千年而僅存。邑裡志書記為五代留居道從安南移植,故老相傳,或為蔡襄手栽。此三株古荔原先乏人管理,為園中雜果所蔽。虧得楓亭文化研究會同仁努力,建造圍藩,把古荔保護起來,使老樹煥發青春,重新結果,味極香美。在楓亭鎮政府的支持下,東宅下社等村已再植荔樹一萬多株,今已呈現紅絹翠被,流丹燦綠的荔蔭景色。這是令人欣慰和振奮的。明大理寺卿、浙江人凌義渠曾作《楓亭荔枝》詩,中有:「不染煙霜膚更澤,獨超塵劫氣恆堅。根蟠蒼兕疑掀地,焰發紅雲直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