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集》:中國古典詩歌在英語世界的「涅槃重生」

2020-12-10 騰訊網

1915年,美國著名詩人埃茲拉·龐德(Ezra Pound,1885—1972)翻譯了一本名為《華夏集》(Cathay)的中國古典詩歌文集。這本詩集出版以後,在英語世界引起了極大反響。「它的出版立刻在英美詩壇掀起了翻譯中國古詩的熱潮,甚至它使中國古詩一度淹沒了英美詩壇」。《華夏集》之所以造成如此轟動,主要原因在於它不僅蘊涵了中國古典詩歌的美學特點,而且還融入了龐德個人的現代主義詩學創作理念。具體而言,龐德在詩集中對中國古詩採取了「邊譯邊創」的譯介模式,他的譯詩主要是在理解原詩的基礎上進行的詩歌再創作。據此可以說,《華夏集》並非嚴格意義上的詩歌譯著,它在更大程度上可被視為中國古典詩歌在英語世界的「涅槃重生」。

誠如前文所述,《華夏集》的主要成就在於龐德對於中國古典詩歌所做的「現代化改造」,他的目的是要為其所處的時代提供一種具有刺激作用的「新的自由體詩」。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中,龐德深化了對中國古詩的認識。他逐漸領悟到中國古詩獨特的詩性品質,並開始有意嘗試摹仿中國古詩的形式特徵,作為他「刺激新詩」的手段。比如,龐德將《送友人》中的詩句「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翻譯為「Mind like a floating wide cloud. Sunset like the parting of old acquaintances」。不難看出,譯詩在句法形式的處理方面與原詩神形兼似,嚴絲合縫。具體來說,龐德在譯詩時使用的策略是儘量還原漢詩的句法構式,他刻意省略掉部分英文語法成分(如省略謂語動詞),意圖是為了模糊譯詩中意義間的邏輯聯繫,以營造出與原詩類似的美學效果。這樣的譯文作為英語詩歌是相當奇特的,它「簡潔含蓄,超越了傳統英詩中的時空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再現了中國古典詩歌那種將個人一時的體驗轉化為普遍恆常經驗的詩意境界」。由上可見,通過翻譯,龐德創造性地借鑑了中國古詩的語言結構形式,其譯詩也因此能夠在英語世界展現出全新的生命姿態。

埃茲拉·龐德

龐德是20世紀初期英美意象主義(Imagism)詩歌運動的發起者和主要倡導者。早在1913年,他就發表了《意象主義者的幾條禁律》(「A Few Don’ts by an Imagiste」),該文隨即成為了意象派詩歌創作的重要綱領。在龐德看來,詩歌的基本要素就是「意象」。所謂「意象」,指的是「能夠在剎那間呈現出來的理智和情感的複合體」。這個定義包含內外兩個層面:內層是「意」,是詩人主體理智與感情的複合體;外層是「象」,是一種物象的呈現:兩者缺一不可。詳細而論,龐德主張,以鮮明、堅實和凝練的意象來統一內在情思與外在物象。詩歌創作的要求是依憑直覺去捕捉和營造一種主客觀契合、心物交融、精神與物質相統一的審美意象系統,以此來展現詩人的思想感受和心態意緒。此外,他還特別強調:「詩人應遵循意象的準確性,並使用清晰精準的語言。」在此不難發現,龐德秉持的意象主義詩學理念與中國古典詩歌的美學傳統有著不謀而合的「共場」。眾所周知,中國古詩亦十分重視意象,並以意象作為詩歌的基本肌質。因此,在創譯《華夏集》時,龐德特別注重突出原有意象,甚至不惜以「誤讀」為代價衍化出更多新奇的意象。例如,龐德把「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譯作「Ko-jin goes west from Ko-kaku-ro, the smoke-flowers are blurred over the river.」。在該例中,原詩的「煙花三月」是用來描述詩中主人公送別老友的時間。龐德直接忽略了此意,他刻意將「煙花」拆解為「smoke」和「flower」兩個意象並構成意象疊加,以此來展現他的詩學技巧。另外,還需指出的是,龐德並未按照常規將「故人」和「黃鶴樓」兩個意象翻譯為「old friends」和「Yellow Crane Tower」,而是按照其日語發音將它們音譯為「Ko-jin」和「Ko-kaku-ro」。這樣的翻譯處理對於西方的普通讀者來說,勢必不知所云,但卻恰恰達到了龐德所要追求的「現代派」美學效果,即「詩歌要讓讀者感受到一種清晰的隔離感,給他們以巨大的想像空間」。

音樂性是龐德極為重視的詩歌元素。在他看來,詩歌不僅應該作為書面文字呈諸人的視覺,還應作為吟誦歌唱的材料訴諸人的聽覺。然而,龐德對於當時維多利亞時期呆板僵化的詩歌節奏表現得相當反感。他主張摒棄傳統英詩華而不實的詩歌韻律,轉而追求能夠表達與詩歌情感完全一致的「嶄新的節奏」。基於這種認識,龐德在《華夏集》中將中國古詩幾乎全部翻譯成有韻或無韻的自由體詩。但是,這樣的自由體詩並不意味著龐德擯棄了詩歌節奏,恰恰相反,它是一種精心安排的、具有特殊節奏結構的自由體詩。這種特殊結構被稱為「短語節奏」。「短語節奏與語義的展開相對應,也就是說,節奏單元劃分大致與意群的劃分相對應……短語往往與朗讀時自然語調的呼吸群相一致,也與語句的意義聯繫方式相一致。故而,它比英語傳統的切割詞彙的音部節奏來的自然。」概言之,龐德的「短語節奏」不再刻意「因律湊韻」,它祛除了譯詩中一些不必要的成分,同時增強了詩歌情感表達的靈動性。例如,龐德將《送元二使安西》英譯如下:

Light rain is/ on the light dust.(渭城朝雨浥輕塵,)

The willows of/ the inn-yard

Will be going/ greener/ and greener,(客舍青青柳色新。)

But you, Sir,/ had better/ take wine/ ere your departure, (勸君更盡一杯酒,)

For you will have/ no friends/ about you

When you come/ to the gates/ of Go. (西出陽關無故人。)

例詩原文共四行,龐德將其譯為六行。從整體上看,譯詩的節奏多是由兩個或三個短語交替組成。其中,第一行和第二行均由兩個短語節奏構成,第三行由三個短語節奏構成,其間的「greener」一詞重複兩次,形成頭韻,同時還與第一行中「light」的復用形成呼應。第四行運用的是四短語節奏,它似乎是第一行和第二行節奏的累加,這句詩特別長,仿佛是詩人向友人勸酒時生發出的長長的感喟。詩歌的五六兩行再次使用三短語節奏,這兩行末尾的「you」和「Go」形成尾韻,詩的末行「gate」和「Go」又生成頭韻。可以看出,龐德在短短的六行詩中使用了為數不同的短語節奏。這些短語交替使用,使譯詩節奏跌宕起伏,音韻多變,從而使該詩的韻律與詩歌的情感緊密相連,渾然一體。

《華夏集》在英語世界的傳播與接受情況究竟如何,可以其中的譯詩《河商之妻:一封書信》(「The River-Merchant’s Wife: A Letter」)的傳播與接受情況為例。《河商之妻:一封書信》譯自李白的《長幹行》。這首詩於1954年被收錄進《袖珍本現代詩》(A Packet Book of Modern Verse),成為20世紀眾多重要英美現代詩歌當中的唯一譯作。1976年,該詩又被錄入到權威詩歌讀本《理解詩歌》(Understanding Poetry)當中。進入80年代,《河商之妻:一封書信》的經典化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1984年,《美國詩歌五十年》(Fifty Years of American Poetry)出版,這本詩選是由美國最權威的「美國詩人協會」編輯,龐氏譯作再次作為唯一譯詩入選。1998年,「美國詩歌與文學普及學會」選編的《美國名詩101首》(101 Great American Poems)又選入了這首譯詩。此外,全球各大學教授美國文學的常用課本、具有經典地位的《諾頓美國文學選集》(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的各種版本也都收入了此詩。

來自輸入語地區主流文學批評界的評論也可用來說明《華夏集》的接受效果。例如,英國知名文學批評家勃洛克(Arthur Clotton Brock)在西方最主要的文學評論刊物《泰晤士報文學副刊》上就曾撰文稱讚《華夏集》「語言簡練、明晰、準確」。福特(Ford Madox Ford)評論說:「《華夏集》是用英語寫成的最美的書,如果這些詩是原作而非譯詩,那麼龐德便是當今世界上最偉大的詩人。」榮之穎(Angela Jung Palandri)進一步指出:「如果不是龐德為《華夏集》中的譯文注入了生氣,這些中國古代的經典對西方而言仍然是遙不可及的。」甚至對龐德本人很不友好的美國著名詩人王紅公(Kenneth Rexroth)也不得不承認《華夏集》是20世紀最佳詩作之一。

通過以上論述不難看出,作為「譯作」的《華夏集》較好地傳達出了中國古詩的特色和情趣,加深了中西文化間的了解和溝通;而作為「詩作」,它把中國傳統的文學因子植入到英語詩歌當中,推動了西方現代文學的發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華夏集》既代表了中國古典詩歌在英語世界獲得的成功,同時也被認為是龐德對英美詩壇「持久的貢獻」。(高博)

相關焦點

  • 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不過最令人唏噓的是鳳凰涅槃,為眾生幸福投身於熊熊烈火中演繹生死美麗而憂傷的千古絕唱!    傳說,鳳凰涅槃,浴火重生,500年一次,當鳳凰生命即將大限之時,便會集於梧桐枝浴火,在烈火中新生,其羽更豐,其音更清,其神更髓,而且重生後它的法力會增大一倍。
  • 古典芭蕾:經過歷史浪潮的衝擊,涅槃重生的芭蕾舞
    依靠這樣的發展趨勢,古典芭蕾來到了形象芭蕾的分支。在俄國,芭蕾得到涅槃重生,舞臺的規模,動作技巧,舞蹈結構的完善和創新,讓大家看見了古典芭蕾的經典形象,也讓古典芭蕾涅槃重生得到了新的形態。可好景不長,芭蕾舞藝術開始因為自己的舞蹈藝術高度程序化,陷入了僵持,沒有創新的地步,逐漸受到當代人的唾棄,開始走向衰落。
  • 王維詩:詩畫意境寰宇傳(文學聚焦·中國古典文學在海外的傳播③)
    直到15世紀朝鮮文字出現後,仍有大量民間詩歌中頻繁出現「渭城」「朝雨」「陽關」「一杯酒」等詩句,可見王維在朝鮮半島的影響。  影響美國意象派詩歌運動  王維詩歌在英語世界的翻譯,著名漢學家翟理思1901年出版了第一部全面介紹中國文學的《中國文學史》,是英語世界裡較早介紹包含王維詩歌在內的唐詩文字。英國著名翻譯家阿瑟·韋利也翻譯了王維的一些詩作。
  • 英語源於中國傳統文化智慧,鐵證如山!
    2019年7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前沿教育高峰論壇上,杜鋼建、諸玄識、王佩良、李國防等教授學者關於「英語、英國人起源於古華夏」、「西方文明起源於古華夏」的學術報告,轟動了整個會場。在這次大會上,還成立了以杜鋼建教授為會長的「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促進會」。
  • 英語世界詩歌的發展歷程
    以及為了迎合貴族口味的Shepheardes Calender(Edmund Spenser創作的一首具有田園牧歌風情的作品),除此之外,莎士比亞用十四行詩,以及Walter Raleigh等人的詩歌都在這個時期,促使人們熱衷創作歌曲。因此曾一度出現了「伊莉莎白歌曲」的稱謂(類似於中國唐代的「唐詩」和宋代的「宋詞」這樣的具有文學史價值的詩歌創作巔峰)。
  • 散文《四月的涅槃重生》
    散文《四月的涅槃重生》四月的溫暖,有著強烈的光芒,讓溫暖的溫度別離了一件件不合時宜的春裝。都說這世界只有兩種人,有信仰和無信仰之人,對於我這樣的人,信仰未免太奢侈也奢侈不起。我寧願相信這世界,只有幸福的人和憂傷的人。而如果非要說信仰的話,那我的信仰就是有她的四月。她就是四月天,是美好的溫暖的樸素的幸福的善良的。她就是四月天,是一生一世的四月,是走過憂傷的四月,是人生唯一美好的四月。
  • 自考漢語言文學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精選篇目)詩歌內容解析
    自考漢語言文學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 第二章 (精選篇目)詩歌第一節《鳳凰涅槃》(1)郭沫若,原名郭開貞,創造社主要發起人之一。主要作品有詩集《女神》、《星空》、《恢復》等,歷史劇《屈原》、《虎符》、《蔡文姬》等。》 《鳳凰涅槃》選自《女神》。借鳳凰集香木自焚,復從死灰中更生。
  • 集齊NO.1 10 板 《詩經》第24部 大雅 生民之什
    對後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成為中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 NO.1~10 集齊 國風·鄘風《詩經》第四部 |《觸摸古典的中國》系列 | 觸摸古典的中國》系列NO.657
  • 女仕界脫口秀「The Circle」:涅槃重生的翻譯官
    歡迎大獎收看女仕界脫口秀The Circle第二集 - 涅槃重生的翻譯官。 這一期女仕界脫口秀也可以在以下兩個媒體頻道收看。
  • 雅子皇后:30歲成為太子妃,沉寂26年,56歲的她涅槃重生
    --雅子皇后:30歲成為太子妃,沉寂26年,56歲的她涅槃重生!
  • 雅子皇后:30歲成為太子妃,沉寂26年,56歲的她涅槃重生!
    雅子皇后:30歲成為太子妃,沉寂26年,56歲的她涅槃重生!2019年10月22日,天皇德仁「即位禮正殿之儀」在東京舉行,德仁天皇由此正式登基。回顧雅子皇后的一生極具傳奇色彩,曾經的菊花王朝的囚徒涅槃重生,重現女外交官風採,紀子妃就算心有不甘也沒轍。實際上,雅子無論是家世還是學歷都十分了得,父親是曾經任日本副外相的小和田恆。由於父親職業的關係,雅子自小長期在國外生活,不僅養成了優秀的言語能力,還取得了哈佛大學與牛津大學學位的高材生。
  • 戲曲與中國古典詩歌有何關聯?對中國文學史有何影響以及意義?
    中國戲曲,是世界文學藝術花園中的一叢枝葉茂盛、香氣馥鬱的奇卉異葩。好的戲劇作品總給觀眾和讀者以藝術美感和高度的文學享受。從中國和世界文學史、美學史的角度和高度看,戲曲也有其極為重要的地位,具有重大的世界性意義。
  • 《有翡》:阿沛其實並沒有死,「鳳凰丹」會讓他涅槃重生!
    在新一集的《有翡》中,殷沛慘遭下線,相比於原著中,阿沛的下線有些過早了。原著中阿沛身上的「涅槃母蠱」可是謝允的藥引!而這裡阿沛的提前下線,讓謝黴黴的「透骨青」變得更加困難。我想謝允現在的身上寒毒只能寄希望於「海天一色」中的《藥王經》吧。
  • 白開元:英譯泰戈爾詩歌的藝術特色
    白開元,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印度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孟加拉語部譯審,曾翻譯多部泰戈爾作品。  為紀念泰戈爾誕辰150周年,5年前我著手翻譯詩人的8個英文集子,即《吉檀迦利》《新月集》《飛鳥集》《園丁集》《情人的禮物》《渡口集》《採果集》和《遊思集》,2010年9月譯完,相繼由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
  • 鳳凰浴火重生並非古代傳說 走進神鳥的「前世今生」
    鳳凰,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神鳥",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的叫"鳳",雌的叫"凰"。山海經有云:"有鳥焉,其狀如雞,五採而文,名曰鳳皇……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鳳凰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先秦很長一段世界,南方崇鳳,謂之鳳翥;北方尊龍,謂之龍騰,這就是所謂的"鳳翥龍騰"。南北兩大圖騰在華夏大地並駕齊驅,昭示著一種祥瑞之氣。但自始皇帝自稱祖龍開始,代表中原文化的"龍"的地位漸漸超越了鳳,秦漢之後,皇帝稱龍,后妃稱鳳,與"雄曰鳳,雌曰皇"相比,就出現了雌雄顛倒的現象,從此,鳳的代表性別從雄性變為了雌性。
  • 超爽嫡女復仇文:10年前劫後重生,華麗涅槃,滅盡天下負我之人!
    近幾年嫡女穿越、重生的題材非常火爆,女主的前世今生形成鮮明對比,鬥綠茶,掀陰謀,實在是讓看客們非常爽。而這樣的逆襲人生大受歡迎的原因之一是因為現實生活大家壓力大,有太多無奈,但是在小說裡,這些無奈都是不存在的,不爽嗎?那就鬥!超爽嫡女復仇文:10年前劫後重生,華麗涅槃,滅盡天下負我之人!第一本:《嫡女帝凰》作者:靈琲(超爽嫡女復仇文:10年前劫後重生,華麗涅槃,滅盡天下負我之人!)
  • 許淵衝出席第三屆成都國際詩歌周,探討如何將中國詩歌傳播到世界
    許淵衝在會場上向中外來賓分享了他自己的經驗,如何將中國詩歌傳播到世界。 「2019第三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由成都市文聯等單位主辦,五糧液集團、《草堂》詩刊社等承辦。在連續成功舉辦兩屆的基礎上,成都國際詩歌周品牌活動已經積累了良好而廣泛的國際影響力。
  • 他翻譯的中國詩世界一流,中國人卻看不懂
    另一方面,他信奉儒學、翻譯中國古典詩詞和儒家經典,為中西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龐德,了解他聰慧多情的傳奇故事。費的遺稿,極大地激發了龐德對中國文化和文字以及中國詩的興趣。費的筆記中大約記錄了150首中國詩,龐德從中精選了19首進行翻譯,集成了他的首部中國古典詩歌文集《華夏集》,被當時的詩歌界譽為「用英語寫成的最美的書」。
  • 涅槃重生—《約翰·克裡斯朵夫》卷九讀後感
    歷經這痛徹心扉的苦難,克裡斯朵夫像一隻涅槃的鳳凰,重生了。藝術上也上了一個臺階,他開始了創造,創造……這一卷看得有些心疼,奧裡維的早逝,克裡斯朵夫的痛苦,仿佛能感受到他的那種撕心裂肺的痛。而後他如燃燒後的荊棘,復活重生了,用我們東方的思維,是鳳凰涅槃重生,是置之於死地而後生。克裡斯朵夫終是英雄式的人物,可以這樣獲得重生。
  • 怕吃苦、怕流血的人,不妨讀一下泰戈爾很勵志的名言,會涅槃重生
    在這個世界上怕吃苦,怕流血的人多嗎?不要告訴我很少!因為,假使怕吃苦、怕流血的人很少,那麼,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成功的人也不會這麼多。因為只要不怕吃苦,不怕流血的人,他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他的人生勢必是要走向成功的。 是什麼樣的勵志語錄,會讓一個怕吃苦,怕流血的人聽後,猶如涅槃重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