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靳東捧紅了山崎18後,威士忌近半年來大熱,不少年輕人開始入門嘗試,似乎喝威士忌正成為一種時尚的象徵,身份的象徵。故而當"三十而己"中海王搭上山崎12時無形中格調就低了很多。
在從黃酒白酒再到威士忌入門的過程中,受到市場的影響,似乎形成了兩個誤區
一.追單麥貶調和
單麥和調和兩個大類中各國各年份的品牌和風格都茫茫多,恰恰充分說明了單麥存在一定的問題,才會出現調和這一品種。
事實上,作為一個新人,能報得出名字的威士忌大多是調和威士忌,也充分證明了調和的存在價值。
單麥更多是體現個性,而調和更多是適合普遍飲用。更適合新人的應該是調和,然後入門後再根據經濟實力決定哪個牌子的單麥。
二.追高度貶低度
50多度60多度的原桶桶強似乎都很貴,但貴的並不一定好。
許多人從白酒改喝威士忌是因為不喜歡白酒的辛辣味。而白酒的辛辣味恰恰是因為酒精度數高產生的。
威士忌的喝法是品而不是一口悶,試想下,50多度60多度的酒含在嘴裡那種舌頭的麻木感和咽下去時食道的灼燒感會舒適嗎?
40度左右的高年份酒才是威士忌的優勢所在,豐富的香味,瓊漿玉液的感覺,遠勝白酒中的臺。
綜上,推薦一下高性價比入門酒款,調和選金方或綠方,單麥選格蘭菲迪18年。金方也是18年,18年的酒體也已醇厚,是性價比最高的,別再挑便宜的了。
這兩款喝了幾瓶後記住了感覺,再去找更喜歡的單麥和其他調和。
TIPS:自酌自飲最佳下酒菜是泡菜,不信您試試。老外是酸黃瓜,國內不就是四川泡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