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是個夜貓子,睡眠黑白顛倒怎麼破?

2022-01-28 馬蕾孕哺育

說到黑白顛倒,其實這是成人的概念,新生兒可不知道白天黑夜是幹嘛的,因為在媽媽子宮內時孩子的世界就是黑白不分的。

所以寶寶的晝夜顛倒其實是一種正常現象



皮質醇(Cortisol),是壓力激素,能夠讓人警醒。

褪黑素(Melatonin),有助於促進睡眠和消化。

人類褪黑激素的產生有顯著的晝夜節律,夜間褪黑激素的血漿濃度至少為日間濃度的10倍

夜間的褪黑激素升高在入睡和維持睡眠中有重要作用。正常的褪黑激素晝夜節律可調控其他的24小時節律變化。

嬰兒的褪黑素一般在12周形成,皮質醇約在3~5個月形成。期間需要家長慢慢幫助孩子適應晝夜分明。



夜間睡眠的黑暗,和白天充足的日光(或者室內照明)能夠調節褪黑素的正常分泌。

寶寶的日夜活動應該有明顯區別,白天小睡不必刻意關上窗簾,也無需刻意製造安靜環境,白天適度光照(避免直曬)。夜間睡眠儘量關燈,需要小夜燈儘量低於床面。

慢慢建立睡前儀式,洗澡、撫觸、講繪本、餵奶、睡覺······幫助寶寶慢慢建立自己喜歡的睡眠習慣。

另外孩子臨睡前不要玩耍得過度興奮或者讓孩子過於疲勞。



母乳成分在一天之中會有劇烈波動。母乳中的皮質醇是一種能提高人警覺性的激素,在晨間母乳中的含量是夜晚的3倍。


而促進睡眠和消化的褪黑素,在白天的母乳中幾乎檢測不到,卻在夜晚的母乳中會逐漸增加,並在午夜時達到頂峰。



新生兒非常脆弱,0-3個月需要抱睡是非常正常的,父母非常辛苦的付出都是在幫助孩子發育,父母點滴的愛都會深深刻進孩子的大腦裡。

睡眠由生物鐘決定,生物鐘由褪黑素調節。雖然3個月左右寶寶開始分泌褪黑素,但是要等到7-8個月左右孩子才會逐漸形成自己的生物鐘。

我們常說小月齡寶寶,落地醒、小短覺、抱睡奶睡是常態,睡渣還需要陪睡,其實這是孩子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是人類演化基因預設的結果。


由於孩子的大腦發育是連續階躍性的,孩子的小覺難在4-6個月會比頭仨月好很多,通常是進三步退兩步,即便是突然有一天能自己睡了,也可能會突然又退回到解放前,1歲的孩子睡眠狀況亦是如此。

從落地醒到全程抱、再到半程抱、繼而抱哄入睡到自己入睡,都是在逐步改善中。

即便是孩子具備獨立自主入睡的能力後,3歲前孩子喜歡由成人安撫入睡都是正常需求。



睡眠倒退通常指的是睡眠能力的倒退或者情況不良化。

其實我們本不應該給孩子貼標籤,用成人的思維去看待孩子的正常情況。發育過程中,出現睡不好的情況並不是因為入睡能力不行,而是因為各類生理、心理需求。

3歲前孩子的大腦容量是出生的3倍,大腦發育每天變化劇烈,認知進步突飛猛進,生長發育速度快,遭遇發育高峰,夜醒次數增多是發育中的正常現象。



你咋知道我醒的多,是睡的不好呢?夜醒頻繁時只要通過安撫快速入睡都是正常的睡眠模式,並不影響睡眠質量。

一覺睡到天亮不等於睡眠質量好,孩子一覺連續睡五個小時就算是睡整覺了。


其實無論是孩子或者是成人,想要睡眠質量好,就不能有心理負擔,入睡時應該是愉快的、輕鬆的,相信一覺醒來並不會失去任何人。



有著奶睡神器,媽媽們放著不用或者不敢用,嚴格照著「吃-玩-睡」模式養孩子,恐懼那句:「以後不能自主入睡,都是你慣壞的。」

追求讓孩子「自主入睡」、「早早獨立」是當今的社會病態!

父母需要分辨孩子是天生的天使,還是不善於表達自己的需求,亦或者是表達需求得不到回應而放棄。

所謂「獨立自主入睡」除了使養育者輕鬆以外,對孩子不僅沒有顯性的好處,還可能存在潛在風險。


嬰兒需要一個所謂的「社會參與系統」來訓練自己的大腦神經迴路,形成良好的情緒響應系統。

「自我安撫」,並不是把孩子扔在小床上,讓他獨自應對各種情緒,真正的「自我安撫」是告訴孩子他可以主動尋找父母的支持與安撫。

因為當孩子哭鬧媽媽不在身邊時,孩子體內的壓力激素都會上升,DNA合成減少,生長放緩。

迷走神經控制嬰兒的精神緩和放鬆,如果出生時發育不完善,就會出現愛哭鬧的現象。而撫觸有利於迷走神經活動,降低壓力激素,進一步促進催產素的分泌。

催產素被稱為「愛的荷爾蒙」,既是激素也是神經遞質,能讓嬰兒產生愉快的感受,促進體格生長和大腦神經發育。

母親的養育行為不局限於哺乳,還包括:親吻、撫摸、懷抱、輕輕搖晃、充滿愛意地看著孩子。


剝離母嬰的親密接觸,追求獨立自主睡小床,就是本末倒置。

養孩子頭兩年撒不開手這地球人都知道,如果覺得累,有了孩子沒了自己,那完全可以等玩夠了再生或不生。

不擰巴就不會失衡,父母需要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做選擇,更需要抱持一種看見孩子需求、幫助孩子成長的心態去用心養育。



母嬰利益是一體的,損害母親或者嬰兒哪一方面的利益,都是損害雙方的利益。

當孩子夜醒頻繁媽媽頂不住的時候,需要的是隊友和家人的幫助,而這並不是孩子的錯。

親密育兒內涵不是單純指的抱睡奶睡就好,更需要親子之間的內在依戀,外在親密,需要的是父母走心走腦的養育。


如果不喜歡奶睡,可以用輕拍安撫,只要媽媽孩子開心,那麼奶不奶睡都不是問題。

讓媽媽犧牲自己的健康,當然不可取的,很多人誤解親密育兒就是教導媽媽全身心撲在孩子身上。

實際上,依戀強調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良好的依戀關係,意味著彼此都應該感到舒適。想想如果你是孩子半夜哭醒會希望父母做出怎樣的回應呢?

作為父母,「專家」教你的是讓你利用父母的強權。而孩子可讓你理解什麼是愛。愛,其實就是深深的依戀(Attachment)



任何一段親密關係,都需要先給足對方愛和信任,才能激發對方內心中最好的自己。

要求幾個月的孩子獨立自主,對於親子關係來說是百害而無一利的。孩子的發展在整個0-3歲都非常關鍵,父母需要非常用心地傾聽孩子的需求,幫助他們應對各種困難,讓他們感受到被愛、被尊重。

在很多人眼裡,「斷奶」是萬能的。孩子不愛吃輔食--斷奶!孩子不吃奶瓶--斷奶!孩子夜醒頻繁--斷奶!其實可怕的不是斷奶本身,而是斷奶背後的邏輯。


如果你不擔心孩子18歲還要穿紙尿褲,那你就不必擔心孩子18歲還需要你抱著、搖著、奶著才能睡。理論是死的,人是活的,認真傾聽、理解孩子!

科學育兒,最重要的是思維而不是知識。


科學育兒,不是只專注於獨立自主、吃喝拉撒睡、大動作、精細動作,而是穿過表象看本質。

科學精神不是迷信任何權威,而是用邏輯、知識、經驗、直覺質疑權威,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每個孩子都是奮力向前的蝸牛

如果生命的過程全程是直線,

那麼對於蝸牛來說這樣的生命該多無聊,

如果所有的「快」都是好的,

那麼慢就是我的,

我慢,但我從不後退,

如果獅子因為捕捉到斑馬而快樂,

那麼我從樹枝爬上枝頭便是我的幸福,

因為我看到了日出和日落,

如果我是我步伐的主人,

那麼我更是我人生的主人,

允許孩子做蝸牛,就要面對她「慢慢」的步伐

——張翼



本文內容更新於2021年03月04日,經馬蕾孕哺育科普信息組審核。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科普信息,避免公眾被錯誤認知和謠言誤導,不能代替任何個人的判斷和處理。個人的哺育問題需要與母乳餵養諮詢師討論或諮詢。對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議,請給我們留言。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果涉及到您的版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你家也有夜貓子嗎?留言談談你的哄睡心得,我們將在評論區選3位留言質量高、點讚多的粉絲送百元左右的育兒禮品💝哦~


活動截至到周日上午10:00,仙媽們,評論區見!

點亮 ,告訴大家你也在看

相關焦點

  • 【愛親家政】如何糾正寶寶「黑白顛倒」的作息!
    睡眠時間的保證,也是寶寶能夠順利成長的保證之一。睡眠,對於寶寶來說,是最天然的成長營養。
  • 寶寶睡覺日夜顛倒怎麼辦?幾個小妙招讓你省心
    生長素一般在22點至凌晨1點分泌,如果這個時候寶寶沒有處於睡眠狀態,就容易分泌不足,影響寶寶的身高。2、影響作息規律新生兒時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渡階段,寶寶開始認識這個有光有聲的新鮮世界。寶寶黑白顛倒不但不能保證睡眠質量,還會使這種不好的行為成為習慣,影響以後的作息。
  • 寶寶睡覺黑白顛倒,如何糾正?快進來看看!
    ,但有的寶寶就會恰恰相反,可能白天睡眠時間長,夜裡睡眠時間短,如果一個半月至兩個月,寶寶的生理物鍾還是調節不過來,寶爸寶媽可以人為給他調節。睡眠黑白顛倒,會影響寶寶的發育生長,長久如此還會導致寶寶反應遲鈍、記憶力差等問題,而且還容易生病;並且也會影響大人的休息,那麼寶寶睡反覺該怎麼糾正呢?
  • 新生兒日夜顛倒怎麼調整 ?
    寶寶們似乎不明白應該白天玩兒,晚上睡覺。白天還比較好過,你的寶寶睡得很多,醒來後吃奶,玩一會兒,然後接著睡。但到了晚上就變了,他一直都醒著,不肯睡覺。       有趣的是,你懷孕的時候一般就可以預測,你的寶寶將來會不會是夜貓子了。如果你肚子裡的小寶寶晚上動得厲害,他很可能出生後也是這樣。如果整個孕期他都是白天動得多,他出生後多半也會是白天活躍。
  • 孩子睡覺黑白顛倒,家長不及時調整會出大問題,調整作息很重要!
    睡眠狀態對於任何人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老年人和小朋友。如果一個小朋友的睡眠質量不好,不光光是影響到他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會影響到媽媽的睡眠狀況。尤其是一些容易出現黑白顛倒情況的寶寶,容易讓媽媽產生精神力透支的情況。家長夜晚要哄孩子,白天要工作,精神力不足就很容易生病。
  • 寶寶「黑白顛倒」怎麼辦?4原因5處置,媽媽有必要掌握
    每個新生兒都會出現日夜顛倒睡眠的情況,這樣的情況嚴重的影響了寶爸寶媽的睡眠時間,很多家長表示新生兒寶寶好像有用不完的精力,經常在大半夜哭鬧不止。其實新生兒出現的這種白天黑夜顛倒的睡眠問題是普遍存在的一種正常現象,隨著寶寶月齡增長會逐漸恢復到正常作息,但長時間不能改掉錯誤的作息規律,影響爸媽的精力不說,還會影響到寶寶的成長與發育。麗麗最近總是頂著黑眼圈來上班,我們都問她最近怎麼了,為什麼看起來這麼憔悴。
  • 寶寶日夜顛倒且總是哭鬧,媽咪們該怎麼辦?
    自從生了娃,每天最奢侈的事情就是什麼時候可以安靜的睡上幾個小時,自從當了媽,寶寶日夜顛倒,白天睡不醒,晚上哄不睡,醉心的累!自從當了媽,每天的主要任務除了解決好寶寶的吃喝拉撒,還得弄明白寶寶為何總是哭鬧,很多媽媽發出這樣的調侃心聲:寶寶你永遠不懂媽媽傷悲,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 寶寶日夜顛倒睡覺,怎麼調整?試試3個方法,媽媽少受折磨
    其實這也怪不得寶寶哦。寶寶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在一片漆黑的羊水裡待了10個月,所以寶寶不知道什麼是白天、什麼是黑夜。等出生之後,寶寶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該睡覺,什麼時候該醒著。所以想睡就睡,醒來想哭就哭,她可不知道這個世界的晝夜規律。所以很多寶寶們白天呼呼睡大覺,晚上醒來開始鬧。
  • 寶寶睡覺日夜顛倒,大多是家長踏入了這5個睡眠誤區,你中了幾個
    寶寶的睡覺和他們的吃飯一樣,一直以來都是最讓父母操心的兩大問題。幾乎每一個寶寶或多或少都會出現入睡困難或者日夜顛倒的情況,當然那些天使寶寶除外。很多時候父母已經疲憊不堪,可是寶寶卻精神抖擻,於是父母必須要強忍著精神陪他們玩,以至於第2天無精打採,造成惡性循環。
  • 寶寶日夜顛倒
    因為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並沒有晝夜之分,而出生之後必須面臨白天與夜晚,總要給點時間人家來適應嘛!對此,爸爸媽媽要有耐心,只要善用一些技巧,不僅有助於寶寶培養規律睡眠,也可以讓父母有個香甜的美夢。  寶寶日夜顛倒有哪些影響  有些寶寶總是白天睡得多,一到晚上就一點睡意都沒有。
  • 百靈鳥與夜貓子---睡眠的科學
    還有我反面的「夜貓子」,愈夜愈美麗,早上就是起不來。很多百靈鳥都規勸夜貓子,要「健康」一點,早睡早起。可惜夜貓子們總是不能堅持。夫妻之間要是一個百靈鳥一個夜貓子,那真是能打到天翻地覆。其實我曾經也試圖改變過夜貓子,而且還一直固執以為睡覺習慣是可以被改變的,直到最近讀到一些關於睡眠科普,才發現真相併不是那麼簡單。
  • 睡眠 寶寶可能經歷的四次睡眠倒退怎麼破?
    「你家寶寶估計是遇上了7-9月間的睡眠倒退咯,時不時夜裡醒來站著,那是小寶寶正在經歷大運動發展期呢。白天讓她多運動也許會改善哦!」        就著這個話題,今天,我們就來全面捋一捋寶寶們的睡眠倒退,以及你可能遭遇的寶寶四次(四個月、七到九個月、一歲多、兩歲)睡眠倒退分別該怎麼應對。
  • 黑白顛倒不是病
    大人討厭孩子黑白顛倒的主要原因是認為白天睡覺耽誤上學,擔心孩子老這麼睡病情會加重,甚至睡太多人就廢了。在孩子生病的時候在沒有比睡覺更大的事情了!認識不到這一點,家長就會揪著孩子黑白顛倒不放,天天想盡辦法引導調整孩子的作息。最後的結果往往是孩子沒睡好自己也沒睡好。孩子白天還可以補覺,窗簾一拉小手一攤,睡的呼呼呼的。大人白天還得上班工作,晚上沒睡好白天也不能睡。
  • 孩子睡覺黑白顛倒,睡覺成了大問題,這幾點寶媽要了解
    今日問題:寶寶晚上精氣神十足不睡覺,白天開始呼呼大睡,家長這時該怎麼糾正?長時間的陪伴小馬夫妻倆有點吃不消,想要找一個保姆來分擔一下自己帶寶寶的壓力,保姆找好後,夫妻二人也算睡了幾天飽覺,但是沒幾天又有了新問題,寶寶一到晚上就又哭又鬧,保姆也哄不好,夫妻二人雙雙又犯了難,一籌莫展之後又決定回到以前,夫妻倆晚上輪流照顧寶寶。孩子睡覺黑白顛倒,睡覺成了大問題,這幾點寶媽要了解。
  • 讓寶寶認識黑夜白天 解決黑白顛倒大難題
    寶寶之所以會日夜顛倒,那是因為新生兒大腦功能的發育還很不完善,對白天和黑夜沒有什麼概念,因此會把「生物鐘」搞錯。
  • 新生寶寶夜裡總醒?可能是被忽視的晝夜顛倒
    白天怎麼都叫不醒。13天,白天怎麼吵都睡的很香,半夜就不睡覺。2個月+25天,有時早上不睡,下午從3點多睡到8點多,中間我會餵奶,基本上2個小時一次,寶寶自己不會醒,就是身子動來動去,晚上洗完澡睡覺,前半夜還行,後半夜總會醒2個小時左右 。
  • 寶寶日夜顛倒如何調整?
    寶寶日夜顛倒如何調整?生長激素分泌過少,極有可能造成身材矮校而生長激素的分泌有其特定的節律,一般在22時至凌晨1時為分泌的高峰期。如果睡得太晚,對於正在長身體的寶寶來說,很有可能會影響到身高。其實新生兒之所以出現日夜顛倒的現象是情有可原的,因為寶寶在媽媽肚子裡過了那麼久不分晝夜的生活,出生後總得需要些時間來適應白天與夜間的現象,對此,媽媽要有耐心,其實只要過幾個禮拜寶寶就不會如此了。
  • 寶寶日夜顛倒的原因和方法
    因為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並沒有晝夜之分,而出生之後必須面臨白天與夜晚,總要給點時間人家來適應嘛!對此,爸爸媽媽要有耐心,只要善用一些技巧,不僅有助於寶寶培養規律睡眠,也可以讓父母有個香甜的美夢。嬰兒每天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睡眠中度過的,但有些寶寶日夜顛倒,總是白天睡得多,一到晚上就一點睡意也沒有了。這讓父母非常頭疼。但實際上,寶寶出現日夜顛倒的現象是情有可原的。
  • 寶寶日夜顛倒?可能是這些原因!
    因為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並沒有晝夜之分,而出生之後必須面臨白天與夜晚,總要給點時間人家來適應嘛!對此,爸爸媽媽要有耐心,只要善用一些技巧,不僅有助於寶寶培養規律睡眠,也可以讓父母有個香甜的美夢。一般新生兒每天的睡眠時間約為16~18個小時,也就是成人的2倍多,而隨著年齡增長,每天的睡眠時間會自然減少,3個月時為大約15個小時、6個月時為大約14個小時、1歲時為大約13個小時。
  • 寶寶日夜顛倒怎麼辦?4個辦法來拯救
    相比於夜醒,寶寶晝夜顛倒更加熬人。因為生物鐘不同,白天寶寶睡著了媽媽得看著,晚上寶寶清醒了媽媽又得哄著。24小時連軸轉誰吃得消?寶寶晝夜顛倒,影響全家人作息。寶寶為什麼會出現晝夜顛倒?寶寶出現日夜顛倒怎麼辦?剛出生的寶寶還沒形成穩定的晝夜節律,分不清白天和黑夜的區別;如果孕期媽媽的作息不規律,對寶寶的晝夜節律形成也會有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