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你真的了解嗎?吃什麼怎麼吃很重要!

2021-02-12 禪者Changer

這兩年植物飲食可謂是蓬勃發展,不少朋友躍躍欲試,有的不小心踩了坑。

「植物飲食如何獲得蛋白質?

這是很多人對素食者的提問。

當了解蛋白質與食物的本質關係以後,事情反而更加簡單:

傳統飲食和混合素食(即豆谷蔬果)都很難缺乏蛋白質。

最終,從營養學創造的概念中走出來之後,會發現:

懂得或者不懂得,蛋白質就在那裡。


01

 我們需要很多蛋白質嗎?

生物學告訴我們蛋白質是一切生命的物質基礎,所以我們不能否認它的重要性。

但,重要不等於多多益善。

正如水泥是建造一座大樓的基礎,它不可或缺,用量巨大。但是當大樓完工後,再次用到水泥的地方只是裝修或修繕。

這個例子裡面,「建造」代表個體成長,「完工」就代表個體成熟,「裝修/修繕」分別代表新陳代謝和疾病恢復,「水泥」就是蛋白質。

所以,在營養學中,蛋白質需求量和年齡與體重有關。

從1歲到19歲,單位體重的需求比例隨年齡增長而降低,18-19歲以後不再為長個子而「添磚加瓦」,因此蛋白質的需求比例達到恆定最低值(除孕期)。

如果超過個體需求量,不僅身體無法儲存和利用,而且會加重消化分解和排出體外的負擔。

那麼成年人每日的建議攝入量是多少呢?

有參考:

一個國內和國外目前公認的成人參考量:

蛋白質RDI(日參考攝入量)=0.8g/kg(體重)

舉例:

一個50公斤的人每日需要的蛋白質就是:

0.8g/kg*50kg=40g蛋白質

但沒有定論:一方面,關於人體與營養素的研究尚且年輕;另一方面,因為「生物獨特性」。

不同個體和不同民族,身體機能可能存在很大差異。

按照推薦量來計算,我們每天需要的蛋白質總是比我們想像中的要少。

另外,對於營養元素,有些需求極少的微量元素,一旦缺乏,後果更加嚴重且無法逆轉。

02

 有沒有必須吃的蛋白質?

必需胺基酸。

必需胺基酸:人體中的各種蛋白質由20+種不同的胺基酸構成,其中有8種胺基酸(嬰幼兒是9種)身體無法生成,必須從食物中獲取,因此叫做「必需」。

換句話說,只要你在膳食中得到了這8種胺基酸,那麼身體就能夠生產各種蛋白質。

比如拼裝樂高的小房子時,你需要25種基本樂高積木,其中17種你家裡有,那麼你只需要去商店買齊另外8種積木的數量即可。

不同的「小房子」就是不同的蛋白質,相同的「積木」就是胺基酸。

可以這麼說:鐵打的胺基酸,流水的蛋白質。胺基酸是標準化的,蛋白質是多種多樣的、按需定製的。

植物和動物的蛋白質不同,動物和人體的蛋白質也不同,但是蛋白質的基本單元——胺基酸是相同的。

不管我們吃到來自牛肉的蛋白,或者來自豌豆的蛋白,身體都要把這些蛋白質分解成單個胺基酸(或者幾個胺基酸的短肽)。

然後把這些"原料"重新分配,不同的組織細胞用它們「組裝」成身體需要的蛋白質類型(比如說血紅蛋白、膠原蛋白、免疫球蛋白.)。

懂了嗎?我們吃蛋白質的根本需求是得到特定的胺基酸,並不是哪個特殊蛋白質。

在營養學概念中早就隱含了這個道理:你有沒有發現,從來只有"必需胺基酸"之說,並沒有"必需蛋白質"這個概念。

03

 植物飲食要在意蛋白質互補嗎?

我們先來看兩個概念:

完全蛋白質:指這種蛋白質含有全部8種必需胺基酸,且數量充足,比例適當。

蛋白質互補:意思是通過在飲食中搭配不同的蛋白質來得到全部必需胺基酸和較好比例。

概念是中性的,沒毛病。但間接引發了2個方向上的錯誤認知:

1. 認為只有肉類才是高品質蛋白質來源

2. 認為植物飲食要特別注意蛋白質互補

但這些眾所周知的觀念只是19世紀的,對於21世紀來說,早已更迭。

首先,人體無法分辨蛋白質來源於動物性食物還是植物性食物,甚至可以說沒必要去分辨。

一個本質原因是:動物製造自身蛋白質的原料同樣來源於植物。想想生物鏈就很容易知道。

換句話說,植物才是所有胺基酸的底層來源

前面講到的8-9種必需胺基酸,沒有哪一種是動物特有而植物沒有的,反而是植物通過食物鏈提供給動物的。

其次,混合素食不需要(刻意地)追求蛋白質互補

混合素食是最普遍的植物飲食結構,而非單一類型吃素,即豆谷蔬果都吃,而不是只吃水果或者只吃穀物。

也就是說,飲食越是單一,就越需要完全蛋白食物;飲食越是多樣,越是可以忽略這個概念。

肉、蛋、奶只是讓人們得到必需胺基酸更"高效",同理,植物中的大豆、藜麥、莧籽、火麻籽也是這樣的"高效"角色。

你可以重視它們,但不代表你必須吃上述這些食物才能得到正確的蛋白質。

畢竟,營養學至今還無法在膳食指南中給出各種必需胺基酸的推薦值。

除了這一種指標以外,我們當然還有很多其它因素需要考慮,比如:

美國營養膳食協會(ADA)的官宣指出:「如果食譜中蔬食種類多樣,並且能滿足熱量需求,僅靠植物蛋白就可以提供足量的必需胺基酸。」

04

 怎樣才能知道蛋白質吃夠了?

熱量夠了蛋白質就夠了。

我們不妨再換個計算方法說明問題:

三大產能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生物學過的,我們身體的能量由食物中這三種產能營養素提供,並且存在恰當的比例)。

世界標準: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每天的總能量中應有10%來自於蛋白質,以此滿足蛋白質的需求。

國內標準:我國公共營養學推薦蛋白質佔總能量供給的10%~15%為宜(即10%可以達標,上限不超過15%)。

另有一些國家的推薦比例在2.5%~8%,所以10%並非最低標準,而是考慮到不同消化能力的保守推薦。

意思就是說:如果一天三餐熱量充足,並且總熱量中有10%的能量來自蛋白質,那麼你就不會缺乏蛋白質(其餘90%來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換成食物角度,生活中常見蔬食的蛋白質供能比例如何呢?

把《中國食物成分表》中552項天然植物性食物的蛋白質含量,換算成蛋白質供能比,規律非常簡單,如下:

一句話總結:豆+谷+蔬+果,不用計算!

05

 哪些飲食習慣可能會缺乏蛋白質?

在這樣簡單的前提之下,如果還出現蛋白質缺乏,那麼就是以下幾個情況:

1. 情緒狀況引起的缺乏食慾

短期的低熱量/低蛋白飲食,可以促進機體細胞自噬作用(輕斷食的原理),但長期熱量不足就會導致蛋白質缺乏。

2. 外食吃素導致的飲食狹窄

三餐外食很普遍,也不是沒有辦法對自己好一點,增加一些蛋白質。

可以帶一些南瓜籽、火麻仁、用藜麥和燕麥做的granola、小扁豆沙拉……作為非常簡單的加餐。

3. 熱量主要來自零食和甜品

土豆和玉米是快餐和零食的支柱,碳酸飲料和工業化肉類也在很大比例上由玉米轉化而來,谷飼牛排也是同理。歸根結底,還是要回歸傳統飲食,多樣化植物來源。

4. 為了減脂多吃沙拉和水果

只靠水果減肥很容易蛋白質缺乏,可蔬菜本身的蛋白質供能比並不低,卻還是很難靠蔬菜吃夠熱量,所以容易因為飽腹反而忽視了總熱量。

5. 涼皮、米線、土豆粉一族

這些粉粉的加工方式導致所剩成分以澱粉為主,蛋白質供能比例很低,不能作為頻繁主食。

歷時50年對5個國家進行的12項純素膳食研究顯示:

無論男性或女性,無論體型差異,在滿足不同熱量需求的分組中,其蛋白質的供能比都準確地呈現在11.5%~11.9%之間,不多也不少。

還是一句話:白質充足不靠計算,要靠飲食不任性、不挑食、不節食、不厭食。

06

 少一點動物蛋白 

如果我離不開肉,如果我葷素搭配,這篇文章跟我有什麼關係呢?

在《藍色地帶》(Blue Zones)中,獲獎記者兼研究者丹·比特納,對世界上5個擁有最高比例長壽人口的地區做了詳盡的尋訪和記錄:

當去了解世界其它地區的健康飲食方式後發現,重點不在於效仿,而在於發現共性

在這5個不同長壽地區的飲食結構中,都含有極少的動物蛋白。

引用作者的描述來說:

以素菜為主,95%的食物是植物,或者是植物的果實

他們吃肉很少,只在逢年過節時,只是一道配菜,或者作調味用

限制動物蛋白的攝取,多吃豆子、綠葉菜、番薯、水果、堅果、全穀物

少吃乳製品,將牛奶和奶酪、奶油、黃油等乳製品的食用量降至最低

他們所吃的植物當然因地域而完全不同:

比如:伊卡利亞島人吃大量野菜和蔬菜、黑眼豆和本地橄欖油;衝繩島的人以番薯為主食、還吃豆腐、糙米和海菜;撒丁島人吃大麥、酸麵包、茴香、鷹嘴豆;洛馬林達人吃牛油果、堅果、豆子、燕麥粥、全麥麵包.

這5個地區的健康飲食模式歸納為:本地多樣化蔬食、家庭烹飪方式、遠離現代食物鏈、極低肉蛋奶頻率。

他們不計算熱量、不吃維生素、不參考蛋白質含量,就成為了世界上長壽比例最高的人群。健康的秘訣似乎既深奧也簡單。

為什麼動物蛋白越少越好?

1. 現在的肉不是以前的肉

現代人吃肉的「頻率」已經暗示了肉的「本質」。

當你喊口號抵制轉基因的時候,是否知道進口轉基因大豆和玉米不會是直接給人吃的,但會給動物做飼料。

人類處於食物鏈最高端,親手改變動物的食物鏈,其實就是改變我們自己的食品安全。

2. 高蛋白飲食和腎臟負擔

人類的腎臟可以間歇處理高蛋白食物,就像我們的祖先偶爾打獵歸來飽餐一頓,但是如果每天都處於高蛋白飲食中,就相當於使腎臟每天被迫「加班」,引發腎小球高壓過濾狀態。

植物中的豆類也屬於高蛋白,但是黃豆可以減緩腎小球透過率,維持腎臟功能。這是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的區別。

對現代人來說,腎功能退化不一定是因為年齡問題,也可能是因為食物負擔。

3. 動物是環境毒素的載體

吃植物同樣會有農藥和化肥,但越是處於食物鏈底層,毒素的富集機會越少,越是處於食物鏈高層(動物和人),脂肪組織所富集的環境毒素就越多。

4. 不同蛋白質來源的代價

攝取動物蛋白的同時,要對其飽和脂肪、膽固醇、IGF-1、基改穀物飼料照單全收,還會因為對蛋白質的渴望而得到多餘的熱量。

如果願意選擇一些植物蛋白來源,還可收穫一些附贈禮物,比如植物特有的植化素、膳食纖維、天然酵素、更多的抗氧化物、複合碳水、益生菌、以及合理的熱量。

如果只吃更「單純」的蛋白粉呢?

單獨提取的營養素有其短期的特殊價值(比如青蒿素),但不是人體長期吸收營養的方式。

如果不是一段時間內無法照顧三餐,或者病後恢復,添加蛋白粉可能反而造成蛋白質過量,增加肝臟分解壓力。

全篇劃重點

1. 蛋白質很重要,但不是多多益善

2. 成人需求蛋白質主要在於維持運轉不是重建身體

3. 超過個體需求的蛋白質會造成身體負擔

4. 我們需要的是必需胺基酸,不是特定蛋白質

5. 植物是所有胺基酸的底層提供者

6. 完全蛋白具有相對的好處,不具有絕對的好處

7. 混合素食(豆谷蔬果)不需要刻意安排蛋白質互補

8. 在三餐中滿足熱量是得到充足蛋白質的簡單前提

9. 辯證看待食物變化:降低動物蛋白攝取量,利大於弊

這裡只是談論了關於蛋白質的基本邏輯問題,這比爭論吃或不吃更重要……

當了解蛋白質與食物的本質關係以後,事情反而更加簡單:傳統飲食和混合素食(即豆谷蔬果)都很難缺乏蛋白質。

最終,從營養學創造的概念中走出來之後,會發現:懂得或者不懂得,蛋白質就在那裡。


這是一個神奇的功課!只需16分鐘既可完成。總閱讀已超過170萬,精選奇蹟分享已超過1000條。

給您信心與能量,解決困惑、疾病!約您每早7:00、每晚9:00共修……

你是否素食,吃素有什麼收穫?

歡迎留言分享!

編輯|楊政

審稿|開開 白翔 桂桂 建君 桂榮 楊青 寬彧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

 來源|ZeroGo食物研究所(ID:BeHappyBeChildren)


【禪者Changer】—開始招募義工啦!

千年之約:6月11-16日「問道敦煌|雲水禪·境界智慧」遊學活動報名啦!

5月14-19日【愛我中華養生營】財富+教育+美食,生命組合智慧·高尊不見不散

點擊【閱讀原文】,獲得好運、健康、平安、財富的最簡修持方法!

相關焦點

  • 植物蛋白真的比動物蛋白更好嗎?
    將動物蛋白替換為基於植物的替代品的人通常最終會吃更健康的飲食,但在假設植物蛋白質總是更健康之前,您需要了解一些事項。「蛋白質」這個詞意味著兩件不同的事情。蛋白質是一種常量營養素,是由胺基酸組成的分子家族。從這個意義上講,蛋白質存在於許多不同的食品中。肉有很多。豆類和豆類一樣。穀物和綠葉蔬菜有一點點。
  • 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不一樣?你想多了
    這兩年植物飲食真可謂是蓬勃發展啊!不少朋友躍躍欲試,有的不小心踩了坑。也有人有疑問,植物性飲食會不會缺乏蛋白質?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不一樣吧?今天,就給大家來一場深入淺出的解答,說真的,這篇文章不看真的會後悔!
  • 瘦人增重,吃動物蛋白還是植物蛋白?
    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都由胺基酸組成,但質量不同(取決於必需胺基酸的含量和比例),所以營養價值也會有所差異。在比較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質之前,先看看什麼食物中蛋白質豐富:動物蛋白:肉類(雞肉、牛羊肉、豬肉)、魚類、蛋以及乳製品植物蛋白:大豆、豆腐、其他豆類,米麥等主食也含有少量蛋白質我們可以通過兩方面來對比兩種蛋白的質量:胺基酸成分(包括含量和類型)和蛋白的可消化性。
  • 動物蛋白、植物蛋白用英語怎麼說?關於蛋白你了解多少
    它主要有什麼分類,對我們的身體起到哪些作用呢?那麼主要有哪些不同的蛋白質,它們之間又有什麼不同呢?There are two main categories of proteins - animal and plant based.
  • 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什麼區別?
    可解除了這一個擔心還是不夠的,一旦準備入手的小夥伴在挑選蛋白粉過程中還會遇到這些問題,類似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什麼區別?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哪個更好?等方面的疑惑。一個一個來,首先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的區別就是來源動物身上還是植物的區別。動物蛋白主要的來源就是禽、畜、魚類,也可以簡單理解為我們常說的肉、蛋、奶。而植物蛋白是蛋白質的一種,來源是從植物裡提取的,營養與動物蛋白相仿,含植物蛋白最豐富的是大豆。
  • 喝蛋白粉上火長痘,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什麼區別
    可解除了這一個擔心還是不夠的,一旦準備入手的小夥伴在挑選蛋白粉過程中還會遇到這些問題,類似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什麼區別?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哪個更好?等方面的疑惑。  一個一個來,首先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的區別就是來源動物身上還是植物的區別。  動物蛋白主要的來源就是禽、畜、魚類,也可以簡單理解為我們常說的肉、蛋、奶。而植物蛋白是蛋白質的一種,來源是從植物裡提取的,營養與動物蛋白相仿,含植物蛋白最豐富的是大豆。
  • 動物蛋白、植物蛋白用英語都怎麼說?關於蛋白你了解多少
    它主要有什麼分類,對我們的身體起到哪些作用呢?主要有兩種蛋白質: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動物蛋白 : animal based protein植物蛋白: plant based protein那麼哪些是屬於動物蛋白,哪些屬於植物蛋白呢?
  • 動物蛋白吃了會不會更易發胖?
    1.動物蛋白吃了會不會更易發胖? 2.植物蛋白發酵的酸奶更健康? 3.吃了蛋白粉是不是就足夠補充自身蛋白所需了? 4.「蛋白質減肥法」有用嗎? 5.高蛋白、低脂肪食物有哪些?
  • 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哪個更健康?
    乳清蛋白是奶酪製作過程中產生的天然副產品。牛奶中大約20%的蛋白質是乳清蛋白。乳清蛋白通常都含有膽固醇。 大豆分離蛋白和完整的大豆蛋白 之間有什麼區別?
  • 補充蛋白只能喝牛奶吃肉嗎?那是你不了解優秀的植物蛋白!
    如果上升到環境保護的高度,減少肉類的消耗可以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淡水的消耗和飼養動物造成的土地佔有問題。 也許你心動於植物飲食的優點,或者正在一隻腳踏入素食中,那這份植物蛋白指南你必須要了解一下咯!動物蛋白之所以被認為是完整蛋白,是因為它們具備人體需要的九種必要胺基酸。而植物蛋白往往卻一到多種必要胺基酸。 那咋辦呢?你肯定會問,缺哪種胺基酸?我買些營養品補給,吃進去就好了嘛!其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吃混合種類的植物蛋白類食物。
  • 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哪個更好?
    什麼是植物蛋白?
  • 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孰優孰劣?|普唯爾V生態
    時代的進步常常推出不一樣的問題和觀念。這種問題常常從爭議開始,而爭議性問題常常受困於研究進步的階段性,但無論如何,這都和原來不一樣了。這些新的問題常常是時代的倒影,讓人們看到不一樣的全新的畫卷,也催生一些新鮮的觀念。這本在情理之中,又常常在意料之外。當我們看到「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孰優孰劣?」
  • 植物蛋白與動物蛋白,哪個更有助於增肌?
    對於健身或運動人士,無論是攝入肉類或植物類來源都能補充所需的蛋白質。素食者的增肌效率會差嗎?一般來說,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和利用的蛋白質,其營養價值就比較高,例如動物性蛋白質裡所含的蛋白優於植物性蛋白,這是因為動物性蛋白質較接近人體所需要的蛋白質,而且它所含的必需胺基酸種類齊全。
  • 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的主要作用和區別
    尤其是在目前的新冠肺炎阻擊戰中,大家認識到,充足的蛋白質對於維持正常的免疫功能、增強抵抗力非常重要。從來源上,蛋白質可分為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兩大類。    不同來源的蛋白質在很多方面存在巨大差異。對這些差異的了解,可以幫助我們合理選用蛋白質,更好的維持和改善健康(大豆蛋白是產量最大的植物蛋白,大豆及其製品也是我們傳統膳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以下介紹主要引用和參考大豆蛋白)。
  • 動物蛋白VS植物蛋白,究竟誰更有利於人體?
    大多數動物蛋白含有全部的必需胺基酸,且吸收率可以達90%以上;植物蛋白則大都缺乏1-2種必需胺基酸,吸收率也只有40%左右。但是,動物性食物往往含有過多的熱量、脂肪、膽固醇等,大量食用不僅會增加肥胖風險,也會增加多種慢性病發生的可能。
  • 少吃動物蛋白!研究發現植物蛋白可延長壽命:越多效果越明顯
    7月15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癌症研究所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與肉類蛋白質相比,食用更多的植物蛋白的老年人往往壽命更長。眾所周知,蛋白質常見於肉類、牛奶和雞蛋中,但在如花生、芝麻籽、豆腐、花椰菜和燕麥等植物性食物中也存在。為此,研究人員想知道食用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是否對長壽有影響。
  • 多吃植物蛋白能長壽
    按照其來源,分為動物蛋白(肉魚蛋奶等)和植物蛋白(豆類、雜糧、果蔬等)。《美國醫學會雜誌》刊登一項最新前瞻性隊列研究發現,多吃植物蛋白有助降低早亡風險,延長壽命。為了弄清植物蛋白攝入量與總體死亡率和特定死亡率之間的關聯性,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研究員黃嘉琪(音)博士及其研究團隊對1995至2011年收集的23.7萬名男性參試者和17.9萬名女性參試者的相關數據展開了梳理分析。為期16年的隨訪調查期內,共有近7.8萬人死亡。在參試者日常飲食中,蛋白質佔比約為15%,其中40%為植物蛋白,60%為動物蛋白。
  • 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雙重補充!
    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雙重補充!在中國人的餐桌上沒有什麼食材是不能夠搭配在一起吃的。豆腐和蝦本來很少搭配在一起做菜,這兩種食材的口感好像並不是很搭,但是現在的人發揮最大的想像力,讓豆腐和蝦組合在了一起,豆腐蝦就是這樣的一道菜。
  • 蛋白粉,選動物蛋白還是植物蛋白?
    此外,運動中和運動後及時補充蛋白粉,對於增肌和減脂,的確都有不錯的效果。 然而,蛋白粉在市場上有很多不同的種類,各個種類也都具有不同的效果差異,也有不少人經常問我,不同的蛋白粉到底有什麼區別呢?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最常見的兩種蛋白粉——乳清濃縮蛋白和大豆分離蛋白,到底有什麼不同~(總體來說,這兩種蛋白粉就代表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的特點了)。
  • 小鮮豆的誕生|蛋白 · 大豆蛋白PK動物蛋白
    蛋白質是人體三大營養素之一(另外兩個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是組成人體的重要零部件。蛋白質由胺基酸組成,人體含有20種胺基酸,其中必需胺基酸有8種(也有說9種):甲硫氨酸、纈氨酸、賴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色氨酸和蘇氨酸(9種的說法加上了組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