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雞,一盤人類文明的結晶

2021-02-27 看理想
我們常說不要浪費食物,不僅因為「粒粒皆辛苦」,還因為一道菜之所以能出現在你的餐桌上,往往經歷了幾百年的奔波。比如說大盤雞,它不僅是一盤雞,更是一盤人類文明的結晶。怎麼說呢?這道菜裡頭,雞雖是中國土產,但現在市場上的肉雞有好幾種,大部分都是全球各種雞雜交培育來的,光吃雞肉分辨不出它們的血統;寬面用的小麥來自西亞,土豆來自南美,辣椒來自中美洲;調料中的花椒可能產自四川,八角大部分產自廣西,油料也許是山東的,花生是美洲的,油菜是歐洲的,大豆是中國的。最後,大盤雞說是新疆菜,其實是川菜廚師發明的。夠複雜吧?

《舌尖上的中國II》

能吃到大盤雞,要感謝的人可以列一個長長的名單。但其中最重要的、又有名有姓的人物,還數發現新世界的哥倫布。因為大盤雞的重要材料土豆、辣椒、花生都是來自新世界美洲的農作物。促成大盤雞材料的交匯流通,要追溯到528年前的「哥倫布大交換」。這個概念最早由美國歷史學家克羅斯比提出,他在1972年出版了一本書,名字就叫《哥倫布大交換:1492年以後的生物影響與文化衝擊》。

中信出版社

因為當年歐洲人發現了美洲,舊世界與新世界之間逐漸來往頻繁。人口、物種、疾病和文化隨著時間發生交換,人類生活的面貌從此被改變。

1.

「哥倫布大交換」中脫穎而出的玉米

哥倫布第二次航行到美洲的時候,帶去了不少植物種子,包括小麥、鷹嘴豆、甜瓜、洋蔥、蘿蔔、生菜,還有葡萄的藤蔓和甘蔗,這些都原產自歐亞大陸。中美洲現在是香蕉的主要產地,但是那裡的香蕉也是1516年從非洲加納利群島引入的。葡萄在中美洲長得不行,在秘魯卻品質不錯,到17世紀,在秘魯南邊的智利也成了葡萄的重要產區,至今智利的紅酒都在世界紅酒市場上佔據重要的份額。很長一段時間,美洲成了歐洲的農場。從舊世界帶來的作物像棉花、甘蔗、咖啡、葡萄,在新世界大面積種植,出產以後又運往歐洲,賣給那裡的消費者。美洲土著能吃到的肉類本來不多,都是火雞。那裡沒有豬,沒有羊,沒有牛,沒有雞。這些動物後來統統跟著哥倫布的船隊來到了美洲,開始了水草充裕而且沒有天敵的幸福生活。

哥倫布大交換

「哥倫布大交換」雖說是交換,可引進到美洲的農作物主要還是供歐洲殖民者享用,印第安人既不感興趣,也無福消受。而真正對人類歷史發生根本影響的,是從新世界輸入到其他大洲的作物。這些作物包括玉米、南瓜、花生、菠蘿、土豆、番茄、紅薯、辣椒、木薯、四季豆、腰果、藍莓、黑莓、可可豆、向日葵、菸草、草莓等等。當中對人類歷史意義最大的,要數玉米、土豆和紅薯。這三種作物的共同點是容易種植,而且能提供大量廉價的卡路裡。毫不誇張地說,直到現代農業革命之前,人類歷史是圍繞卡路裡展開的。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人類,活是為了吃,吃是為了活。誰知道現在卡路裡竟然被嫌棄,吃個東西還要被算來算去,可真是太陽底下的一樁新鮮事。
它在距今一萬年至六千年前間,在墨西哥被馴化。那時候的玉米基本上就是一棵大草,結的玉米穗還沒有小拇指那麼大,一棵玉米草上可以結出很多個小玉米,不像現在的玉米那樣只有一個主幹,結一兩個根玉米。現在人們去電影院都會捧一大盒爆米花,價格還不便宜。有趣的是,玉米剛到歐洲時是窮人的食物。法國人把它叫做西班牙小麥,又叫窮人的麵包,義大利北部的下層人民喝玉米糊糊填肚子,中國也一樣。蒲松齡曾寫過一部雜劇叫《牆頭記》,裡面的下層窮人,天天也就喝一碗玉米糊糊。玉米在明朝傳入中國,最早的記載是在嘉靖年間,那時候距離哥倫布1492年航行到美洲只有幾十年的時間。到了中國以後,玉米被起了上百個名字,有叫番麥、粟米、玉蜀黍、玉麥,還有包穀、六穀等等。大家都接受玉米叫玉米,其實也不過是近二三十年的事。

2.

土豆的前世今生——

最接近地獄的食物

跟玉米一樣,土豆的中文名字也很多,像馬鈴薯、洋芋、薯仔都是,在北方還有叫山藥蛋的。土豆起源於秘魯南部的安第斯山區,至今那裡還有很多野生品種。西班牙人入侵了印加帝國以後,把土豆帶到歐洲。一開始主要是當成奇花異草來欣賞,直到18世紀以後因為人口不斷增加,才成為人們的食物。歐洲人一開始不愛吃土豆的原因讓人啼笑皆非。由於土豆的根莖長在地下,它是朝下長的,但以前的歐洲人認為地下就是地獄,所以很多人說,土豆是接近地獄的東西,還管它叫魔鬼的蘋果。到了打起仗來,歐洲人才發現,長在地下的土豆是有優勢的。它不僅能在條件惡劣的山地和沙地裡生長,產量比玉米還高。土豆耐儲存,耐低溫,方便運輸的重要性在戰爭中才慢慢體現出來。因為土豆便宜好養,很多歐洲國家都鼓勵平民多種土豆,也靠著它養活了很多窮苦人。比如說,19世紀上半葉,愛爾蘭人的主食就是土豆。當時人口增加得很快,幾百萬人口都靠吃土豆維生。哪知道1845年,突然爆發了一種疫病,導致土豆枯萎腐爛,愛爾蘭的土豆幾乎絕收,造成大饑荒,人口驟減一半。直到今天,愛爾蘭的人口都沒有恢復到饑荒之前的水平。當年因饑荒逃出去的人大部分到了美國,所以今天美國有非常多愛爾蘭裔,這些移民也帶去了土豆種植技術。於是,土豆從南美到歐洲再到北美,兜了一個大圈子,才在北美普及。而美國人對土豆最大的貢獻,就是傳播了薯條。
薯條雖然是18世紀後期歐洲人發明的,但是因為美式快餐才風靡全世界,土豆在日常飲食中的地位也跟著提高了。

3.

一個家族的紅薯史詩


不過第一波吃上紅薯的人,其實是菲律賓人。它是由西班牙人從南美帶到了當年的殖民地,菲律賓。紅薯的傳播路線。圖中的綠色區域是紅薯的原產地,藍線圈住的區域是前哥倫布時代紅薯已經傳播到的地方(太平洋上玻里尼西亞群島附近),紅色的線條表示的即是後哥倫布時代紅薯的傳播路線。明代福建長樂縣有一個人叫陳振龍,他在中國和菲律賓之間從事海上貿易。在菲律賓,他看到了既可以生吃又可以熟食,而且味道還不錯的紅薯,就想方設法把紅薯從看管嚴格的菲律賓人手中帶回了福建。後來陳家的子孫世世代代推廣紅薯種植,成為中國農業史上的功臣。他們自費印了紅薯種植手冊,很廉價地半賣半送。日後到哪兒做生意,就把紅薯傳播到哪兒,甚至還主動到官府去報告,希望政府幫忙推廣。到了清代,他的五世孫陳世元還編了一本《金薯傳習錄》,記載他們家族和紅薯的這段輝煌歷史。
明末徐光啟曾託人從福建把紅薯引入上海,寫文章說這東西有十三勝,也就是十三種優點,紅薯跟著徐光啟名聲大振。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裡面還說,海上人因為不吃五穀,專吃紅薯,所以活得長。現在中國的紅薯種植面積和產量都佔到全世界的七成以上。把紅薯引進中國的也許不止陳振龍一家,但是陳家的故事卻是食物全球史中動人的一幕。如果沒有像陳振龍家族這樣熱心推廣新物種的人,世界就不可能變成今天這樣繁榮的樣子。其實如果不靠人來主動推廣,物種自然傳播的範圍非常有限。即便在同一塊大陸,人工馴化的物種也不會自然普及。前面的土豆、玉米都產自中南美洲,可是幾千年都沒有傳到北美,還是靠歐洲人把它們帶到了如今的美國。在大航海時代,歐洲出現了很多「植物獵人」。他們在全世界搜集植物,分類、命名,運到歐洲。有些人是被物質利益驅動,想一夜暴富,但也有很多人出於科學探索的目的,推動了植物學的繁榮。有關「植物獵人」的作品很多,可陳家的故事卻鮮為人知。我們今天能在寒冷的街頭吃上一個熱騰騰的烤紅薯,都要感謝陳家人。

4.

吃貨改變世界

17世紀以來,世界人口急劇上升。其中有許多原因,包括工業革命和農業革命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醫學進步讓死亡率大大下降等等。但是,如果沒有美洲作物的普及,世界根本養不起這麼多人口。
對中國來說,雖然美洲作物不一定是中國人口增長主要原因,但玉米和紅薯已經是中國人離不開的日常食物了。值得注意的是,有了這兩種作物,本來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山地也能供養大批農業人口,這對於中國山區的開發功不可沒。到今天,世界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中國和印度,都大大受惠於美洲作物。印度大量種植玉米和花生,在印度南部地區,還大量種植著木薯,這也是一種來自美洲,可以提供大量澱粉的作物。和絲綢之路時交換的貴族食物不同,美洲作物首先在窮人之間傳播。其中的幾種廉價主食,上層階級看不上,隨即被大批平民百姓接納。所以若要論對社會的影響,還是美洲作物比較重要。說到底,人類是需要吃東西才能活下去的生物,食色性也,食還排在色的前面。整段人類歷史中,食物是最硬核的軸心。青銅之路上面,流傳著小麥、小米;絲綢之路上,流傳著葡萄、石榴;大航海,最早是為了找胡椒、香料,主要也是調味料。這些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通道,本質上都是食物之路。所以說,吃,是推進全人類文化發展的永恆動力。

文章整理自

《從中國出發的全球史第一季:

人類文明的共同起點》

🌍🪐⚡️

轉載:請微信後臺回復「轉載」

商業合作或投稿:xingyj@vistopia.com.cn

🔦戳這裡,進入節目

相關焦點

  • 川普先生,連蘋果手機和大盤雞都不答應
    當地時間3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依據「301調查」結果公布擬加徵關稅的中國商品清單,涉及每年從中國進口的價值約500億美元商品,主要涉及信息和通信技術、航天航空、機器人、醫藥、機械等行業產品。針對美方剛剛公布的對華「301調查」徵稅建議,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第一時間發表談話,表示中國堅決反對,並將於近日依法對美產品採取同等力度、同等規模的對等措施。
  • 人類文明要走向何方,如何保證人類文明的正確航向?
    世界人類必須要清楚認識到,人類要想進步,那麼人活著,就不僅僅是為了吃飯,談戀愛,以及吃喝玩樂。如果以這樣的人生目地為追求,為人類社會價值觀,人類文明,不腐化,不墮落,都不可能。如果人類社會文明,沒有光明的思想,引領人類文明前進的方向,人類文明註定會走向,腐化垮塌下來,最終有可能走向自我毀滅的發展方向。
  • 17元吃大盤雞!火爆帝都的「上班族小食堂」,就開在家樓下!
    大盤雞因為份兒大,味兒足一直是團長和小夥伴們的心頭好可一個人吃就有些悽涼了但是這家的新品!17塊錢一份大盤雞!30塊錢套餐管飽!這就是和合谷的新品【經典大盤雞】了~大盤雞一般都是團長和小夥伴們下館子的時候才點,一盤七八十,四個人才能吃完,但這次,咱一個人也能吃個爽!
  • 人類文明之前的文明去哪裡了?人類明文會消失嗎?
    除了21億年前的核反應堆和26億年前的金屬球,還有6億年前的人類腳印化石,這些證據正在慢慢表明,在人類之前,地球上還出現過其他的文明。只不過這些文明由於某些原因,最後都消失了。每一個文明消失後,都會出現新的文明,那麼人類之前的文明都哪裡去了?
  • 人類文明的根本價值是什麼?
    「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理念05.中國共產黨文明思想的話語體系在中國共產黨的十二大到十九大報告中,中共中央構建發展了一套文明話語體系:一是文明的總體形態,有四個範疇:中華文明、世界文明、人類文明、人類命運共同體;二是文明的價值形態,有五個範疇: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
  • 新疆大盤雞,盆友聚餐或家裡來客做一盤,絕對秒光喔
    新疆大盤雞是新疆地區名菜,來源說法多種,真實的來源已無法考究,大約起源於80年代後期,主要用料為雞塊和土豆塊,配皮帶面烹飪而成。菜品色彩鮮豔,有爽滑麻辣的雞肉和軟糯甜潤的土豆,辣中有香,粗中帶細,而且經濟實惠,親朋聚會食用尚佳。
  • 瑪雅文明記載了史前文明的存在,人類真的是第5代文明?
    地球誕生已經有46億年的歷史了,在46億年中,算上古猿時期,人類文明已經發展了400多萬年,雖然相比地球存在的時間來看,人類文明發展的時間還很短,但是人類文明的發展顯然是迅速的。相信很多人好奇的一個問題是:在人類文明出現之前,地球上有沒有其他文明呢?他們的文明是比人類文明高級還是低級呢?然而就是在地球上僅存「一秒」的種族,他們不僅擁有改變世界的能力,同時也給與了我們答案。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對於存在於人類文明之前的文明,人們通常叫做「史前文明」。
  • 瑪雅人揭示地球文明的奧秘,人類並非第一代文明?
    引言:人類文明是地球第一代文明?瑪雅人似乎不這麼想,根據留存下來的資料,瑪雅人認為在人類出現以前,地球可能孕育過四代文明。約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像無頭蒼蠅撞向了地球。對於6500萬年前的小行星撞擊事件,人們看法不一,有人認為它扼殺了地球生命,也有人認為它給人類提供了機會。如果沒有那顆莽撞的小行星,恐龍或許能進化成智慧生命,靈長類生物或許沒有大施拳腳的機會與空間,人類很可能不會成為地球霸主,甚至可能不會出現。
  • 地球文明在輪迴?瑪雅人記載了4種文明,人類是第五次文明!
    據說瑪雅人記載了4種文明,而我們人類的出現卻是第五次文明了,說到這裡你是不是有所懷疑呢? 地球上的發現很多,有一些是沒有辦法被解釋的,在很多年之前在美國佛羅裡達州的一片海底下面發現了一天通道,這條通道雖然在海底但是卻非常的平坦,這說明這天道路可不是隨便的自然環境形成的;曾經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古墓中發現過化學電池,這樣的發現也說明了它的出現在我們所認知的事實的前面就發生了;這一切都顛覆了人們之前的認知,也讓我們懷疑是不是在人類文明之前就出現過人類文明呢
  • 地球文明在不斷輪迴?人類文明出現前,或許已有更高級的文明!
    地球文明在不斷輪迴?人類文明出現前,或許已有更高級的文明!雖然我們現在的科學發展十分迅速,但是一直有一個問題擺在我們的面前難以解決,那就是地球上生命的起源。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五花八門,眾說紛紜,目前在科學界,最普遍的說法是在40多億年前產生了細菌,後來又出現了海洋生物,隨著地理環境的不斷變化,它們蛻變成了恐龍等其他的陸地生物,而這些生物在滅絕之後,地球上進化出來了類人猿,後來它們轉化成為了人類,形成了現在的人類文明社會。
  • 為什麼叫人類文明呢?
    人類文明,人類所建立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統稱為人類文明。地球上的人類文明,實際上是陰陽五行空間層次上的文明,不是宇宙中的最高等的文明,為什麼呢?首先、我們看地球的位置,地球基本上,在這個宇宙的最中間或最中心,人類社會在接近陰陽的交叉處,也就是說這個空間是陽間的最下邊或最低層次上的最低的生命存在形式,還有更高層次和更高級的文明存在。
  • 大盤雞怎麼做好吃?大盤雞的家常做法
    每天為你搭配「一日三餐」 新疆大盤雞的經典做法,學會大盤雞之需3步 新疆大盤雞是新疆知青創造的地區特色菜,大約起源於80年代後期,主要用料為雞塊和土豆塊,也可加入面片。
  • 別致的體驗,在冰與火之國邂逅人類的文明
    冰島藍湖,因建發電廠而意外形成的人工溫泉,人們把海水注入周圍的低洼火山巖地,卻誤把巖層表面的礦物質溶解,水中含有許多化學與礦物結晶,這些結晶已被冰島醫學家用證明能舒解精神壓力和具有某種療效,因此當地人把藍湖當作"天然的美容院" ,每年接待70萬人。泡完溫泉後,整個人都感覺很放鬆,而且皮膚變得超級滑。
  • 15元吃大盤雞!直徑「40cm」盤裝,還原正宗西北風味老店!
    今天,就帶小夥伴們來探尋一下工商大學旁這家點特小份都能吃到撐的大盤雞,它的份量絕對是槓槓地有保證!雖然新疆很遠,但是這家大盤雞卻離你很近~店內主要經營的是各種口味的大盤雞,另外還有些家常炒菜。一個人吃不了一份大盤雞的話,還有大盤雞蓋澆飯可以選擇,考慮得非常周到。
  • 為啥科幻中外星文明經常比人類文明高級?| 問答
    Q:為什麼科幻小說中,經常設定外星人的文明比人類高級?有沒有那種寫人類的文明高於外星人,甚至乾脆人類真的就是宇宙中唯一文明的小說?於蘇斯:這是非常現實的考慮。人類存在不過幾百萬年,真正擁有「文明」則只有五六千年,以宇宙的尺度來看只能算新生嬰兒;宇宙中比地球歷史古老、適合生命演化(光是人類已發現的類地行星就有很多了,何況外星文明不一定非得在類地環境中才能生存呢)的星球浩如煙海,這些星球上如果存在文明,必定比人類文明古老得多,那麼就可以合理想像也發達得多。
  • 結晶腐蝕版911表達了什麼?它不是簡單的「破損」
    實際上,該款車型命名為「結晶腐蝕版911」,通過裸露的水晶,和殘缺風化的邊緣外表,表達出這臺受灰燼與礦石侵蝕的911,雖外表被嚴重破壞,但仍能駕駛且性能不減,作者通過超越時間的視角,表達出它的經典永恆,也體現出911是當今社會文明,最具價值的產品。阿爾軒為了在車身嵌入象徵時間印記的石英水晶,需要在藝術創作前對車體進行切割。
  • 《瘋狂原始人2》對人類文明的隱喻
    文明究竟是什麼?作品用大量篇幅構建了身處文明社會的人類賴以生存的一個「世外桃源」,並且以原始人闖入的視角,將文明凸顯了出來。片中,文明表現為豐富的物質財富、發達的科學技術、有序的規劃布局、健康的生活習慣等。在此基礎上,影片借多個角色之口,強調了文明的核心是「有隱私才有人格」的觀點。 在《瘋狂原始人2》裡,文明與原始的不同是多方面的、立體的。
  • 史前文明存在嗎?人類是第五次文明?瑪雅人的記錄是否可靠?
    瑪雅文明記錄史前文明,這些文明為什麼會消失?人類真的是第五代文明?地球誕生至今已有46億多年歷史,在46億年中人類文明的發展只經過了400多萬年。相比較地球來說人類文明發展的時間是很短暫的。但事實上,人類文明的發展,的確是很迅速的。
  • 《最強蝸牛》意志結晶怎麼獲得 結晶材料作用介紹
    導 讀   最強蝸牛意志結晶怎麼獲得?
  • 人類痛苦的根源在於「文明配不上好奇心」
    好奇心有多重要,人類文明發展史中,好奇心一直佔據著主要的位置,因為有了好奇心,人類的革新發明才會源源不斷地出來,因為有了好奇心,人類在探索未知領域的道路上才會勇往直前。從未知到已知的過程,才真正體現了人類對於好奇心的妥善應用。但是好奇心真的是一件好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