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中國專訪|四十不惑,「老男孩」肖央:表演猶如食河豚,危險卻...

2020-12-21 新浪財經

來源:福布斯中文網

6月1日,那對曾經唱跳著「你是我的小蘋果」、深情演繹《老男孩》的筷子兄弟回來了!時隔六年再度合體,這一次,他們帶來了新歌MV《I LOVE YOU》,歌詞簡單易懂,雖不似《小蘋果》那般魔性洗腦,但帶勁的節奏感,讓人很難不「上頭」。

圖片來源:DR

這首歌聚焦於普通小人物,積極且充滿了正能量,正如歌詞中「我們都是生命的流星,在隕落前你說要大放光明」,結尾處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對身邊的人表白「我愛你」,雖是一句簡單直白的話語,卻極具衝擊力,為身陷疫情的人們送去了暖意,驅趕了陰霾。

當我們電話連線肖央的時候,他正忙於錄製綜藝與新歌的宣傳。聊起新歌,肖央說道,「其實這首歌在疫情前就開始創作,選擇在這個時候發布,也是想在最脆弱的當下,給人們帶來治癒的力量。新歌結合了《小蘋果》和《老男孩》共同的優點,節奏歡快,笑中帶淚,你會感受被擁抱的溫暖。時代的背景導致了人類前所未有的精神壓力,有人會孤獨,有人會失眠,有人常焦慮,我們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在灰心失望時候,找回並點亮自己心中的光,也讓人們看清,原來你此刻所擁有的才是最珍貴的。」

新歌MV《I LOVE YOU》。

從碌碌無名到名聲鵲起,肖央僅用了5年的時間,就站上夢想舞臺的聚光燈下,萬眾矚目。2010年,短片《老男孩》及其同名主題曲爆紅網絡,集編導演於一身的肖央和搭檔王太利組成的「筷子兄弟」組合一下子紅透了半邊天。2014年,電影《老男孩之猛龍過江》上映,電影中的《小蘋果》成了火遍大江南北的神曲,成為了肖央和王太利最響亮的名片,並一舉把他們送上了全美音樂獎的領獎臺。

肖央 圖片來源:DR

但,肖央的矚目遠不止這些。他成功演繹了多部票房大賣電影的經典人物形象。他是《老男孩》中在夢想道路上苦苦掙扎卻不得志的肖大寶;是《唐人街探案》裡洋相百出的泰國警長坤泰;是《唐人街探案2》中諧趣橫生、極不靠譜的偵探宋義;更是《誤殺》裡那個為了家人可以不顧一切、平凡而偉大的父親李維傑……不過,在肖央看來,或許「正劇」戲份更接近於他私下的狀態。

私底下內向、羞澀的肖央,被意外地「拉」進了人們的視線中心,看似偶然,卻屬必然。在去年年末的一部懸疑大片中,他用演技徵服了所有人。自2019年12月《誤殺》上映以來,僅僅一個月不到的時間裡,電影票房就破了10億。最終以12億的傲人成績,刷新了國產懸疑片的票房紀錄。肖央在微博上風趣地調侃道:「不知道李維傑在監獄知道這個消息後,是該高興呢?還是該擔心更多人認識他,導致他越獄計劃又增加了一個難度呢?」

初演人父的「尷尬」卻「恰到好處」

《誤殺》驚豔到我們的又何止是精彩的劇本和燒腦的緊張情節?

男主「李維傑」這個角色,似乎是為肖央量身定製的。李維傑的臉上時常掛著一幅小市民的市儈和狡黠,卻又有著小市民的真誠和善良。看似沒什麼大的志向,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過著平凡的生活,唯一的興趣就是看個電影和拳賽了。

肖央將一個普通小人物的角色演繹得惟妙惟肖,將父親偉大的愛詮釋得淋漓盡致,讓小人物的普通,承載了一種隱秘的偉大。

「我心中的李維傑很完美,至少比我完美,」肖央笑著繼續說道:「他很有擔當,家人是他的全世界,當最親密的家人受到侵害的時候,便會爆發出強大的力量。」

摘得國內懸疑類電影的票房冠軍,肖央認為,這是任何一部偉大藝術作品的共性——背後暗藏的是更多令人深刻的信仰和更多關於價值觀的探討。正如《誤殺》這部電影本身,表面看似一部懸疑片,但它的內容和情節線卻走向深層,除了有懸疑片該有的燒腦外,更留給大家一種情感上的觸動,「是帶有思考的催淚和感動」。

影片播出後,深受追捧,「二刷」、「多刷」的影迷比比皆是。有網友感嘆道:「沒想到『半路出家』的肖央竟然演得如此出色。」對於「半路出家」的評價,肖央似乎並不介意,「他們確實沒說錯,我從事的領域比較多元,其實我是電影學院畢業的,大學時期學過表演,所以音樂事業的起步要晚於電影,只是沒曾想我的音樂先火了起來,『歌手』這個標籤自然就先入為主了,」肖央打趣道,「嚴格意義上,音樂才是真正的『半路出家』吧。」

如果你還停留在「筷子兄弟」令人難忘的喜劇特色中,那麼,現在的肖央已經可以經受住大熒幕的考驗,貢獻堪稱實力派的演技。對此,他卻表現得十分謙遜,「這些都是大家對我的褒獎,其實我做的還不夠。」不夠完美,他認為自己還在演技上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誤殺》劇照

當被問及這部影片中還有哪些不夠完美的地方,肖央想了想說:「父親的演繹。」 要去飾演兩個孩子的爸爸,對於未為人父的肖央而言,無疑是最大的挑戰。為了參透這個「陌生」的角色,他試著通過代入感去深刻理解,「在你看得到的一些事情上,去找感覺,比如回憶父親和我、和我姐姐的日常相處,去找一些感情連結。」

雖然生活中還沒有孩子,但肖央在見到女兒的扮演者許文珊後發現,頓時不知該如何與眼前這個17歲的女孩交流,這種「尷尬」的感受,與片中的父親不知如何與叛逆期的女兒溝通的感受很像,「我就順著『尷尬』的心態去演,去塑造這段關係。」

「演員臨時拼湊起來的一個家庭,如何真的把一家人的愛呈現出來,內功很重要」,肖央說,「如果我有孩子,相信呈現效果一定截然不同。」

《誤殺》改編自印度版的《誤殺瞞天記》,但肖央至今都未曾看過「原版」,「這部戲已經完全本土化了,我不想受到印度版的影響,」肖央對導演和編劇充滿信心,「我們的《誤殺》自帶情節和節奏,中外版本所表達的深度和重點不同,國內的版本更像是把印度的故事改編成華人自己的故事。」

自從在《誤殺》中塑造了偉大的小人物角色後,刑偵、懸疑類的劇本蜂擁而至,但相較於好的劇本,肖央更看中團隊,「電影是一個集體創作的東西,劇本可以有修正的空間,人比劇本更重要,我想和有態度和赤子之心的創作團隊合作。」

對於出生在公安世家的肖央而言,「警察」是他未來特別想要嘗試的熒幕形象,「我的父親當了一輩子的刑警,從小的耳濡目染讓我天生對刑警有著一種敬畏之情,希望可以借著情節把父親對我的影響,以及我對刑警的深刻感觸,在往後的表演中表達出來。」

拍戲更像是在「玩命」

人們往往有種錯覺,以為角色和表演者本人雖然不同,但性格或有相近的地方,實際上,在很多時候,恰恰相反。角色的經歷和性格,與真實的肖央,相去甚遠,現實中的肖央似乎沒有他在電影中那樣收放自如。

早在2010年的《老男孩》之前的六七年,肖央就已經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廣告導演。大學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廣告導演專業的他,中學生涯是在中央美院附中度過的,他學過油畫,還曾立志要成為一名畫家。「如果畫畫堅持下來了,我想我會成為一位不錯的畫家」,肖央打趣中透著幾分自信,這份自信來源於年少時紮實的繪畫基礎和深厚的功底。

圖片來源:DR

縱觀媒體對他的報導,從來不見那些所謂的「艱苦奮鬥史」,提起遇到過的挫折,肖央也接受採訪時,用一句俚語「看得見賊吃肉,看不見賊挨揍」輕描淡寫地帶過。但他的每一步走的都不容易,在不長的時間內,完成過幾次身份的轉變。

從央美的美術生到廣告導演,又從廣告導演「改行」到電影導演、編劇、歌手、演員……巨大的轉變,用他的話說,無異於「改行」。然而,對於電影的熱愛和興趣一直驅使他勇往直前,「內心總有一個不安分的聲音在呼喚:去追逐另一個更豐富的自己吧。」

在自己的眾多身份中,當被問及「哪個身份最具挑戰」時,他答道:「歌手,最唐突也是最難的一個。」意料之外的答案,讓人難免有些錯愕,「雖然我們的歌曲火遍大江南北,但,這並不能證明我是一名優秀的歌手。」肖央解釋道:「我沒有花太多的精力在音樂創作上,如果有時間,我想我會更享受與樂隊一起玩音樂的時刻。」

圖片來源:DR

在外人看來,現在的肖央是光鮮的,但背後的艱辛,只能默不作聲使勁往肚裡「吞」。於他而言,拍戲更像是在「玩命」。正如所有藝術門類一樣,呈現給觀眾最美好東西的同時,往往伴隨著創作者本人痛苦的經歷。

肖央深刻地記得村上春樹曾打過的形象比喻:「編織一個故事時,人性中類似像毒素一樣的東西就會湧現出來,這些毒素或許也是人性中有致命吸引力的地方。所以作家必須與這些『毒素』正面交鋒,巧妙處理,才能構建出宏偉的作品。這些『毒素』,就如同河豚身上有毒的部位一樣,危險卻最鮮美。」 表演,亦是如此,藝術家們都處於這樣的一個位置。

表演,更像一種傷痛的觸發機制。恰恰與心理治療背道而馳,心理治療是避免傷痛再次觸發,而表演,則是揭開傷疤的過程,把自己代入,去想像各種痛苦不堪的經歷,比如親人離世,比如孩子被性侵等等,只有感同身受,才能去表達。往往,這種代入感是對人的內心帶來極大的摧殘。「戲裡戲外,如果不及時跳脫,精神世界就會隨之崩塌。」肖央透露了自己的解壓小秘訣:「在劇組的時候,我會經常健身,讓自己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堅強的意志。」

《老男孩猛龍過江》劇照

演員有時候容易被「困」在某些特定的表演風格中,肖央在觀眾的眼中,是一個天生自帶「喜感」的藝人,但這,太過於片面。撕開「喜劇角色」的標籤,他同樣可以把愛憎分明、性格鮮明且豐滿的正劇類角色演繹得駕輕就熟、遊刃有餘。

關於如何可以自如地在不同的角色之間自由切換,肖央認為,這更像是自己人格中的一部分,每個人都有很多面,演戲的經歷是一個發現自我的過程,「角色中的某些東西或許我本身就有,表演就是把它們從自身上挖掘,然後放大、匹配。」

他所扮演過的角色雖然各不相同,但有一個共同點:特有韌勁,對內心想做的事情都特別堅持。在塑造的所有熒幕形象中,除了最近飾演的「李維傑」,肖央記憶中最深刻的非「肖大寶」莫屬了,在他眼中,「肖大寶」是很多人的縮影,年少輕狂時逐夢卻始終不可得。但肖央希望借《老男孩》這部短片傳遞一個信念——無論現實多有殘酷,也不要輕易將那個懷揣夢想的自己殺死。正如片尾的那句話:「夢想不會隨著時間褪色,反而愈加珍貴。」

成為多部票房大賣的電影男主,肖央自然始料未及,他調侃道:「其實,做演員這件事,我從未想過。」

回憶自己在《唐探》劇組的經歷,肖央認為沒有比「特別」和「有趣」更適合來形容的了,「你很難想像,《唐探》這個劇組仿佛集結了來自全球各個國家的人,這一兩年是中國歷史上,中國人走出去最多的時代,前所未有地和各個國家的演員合作,劇組就像一個多元、濃縮、全球一體化的當代中國,特別有意思。」

他感謝外界對自己的「褒獎」,但同時,他更希望在「褒獎」之外,可以讓自己時刻保持清晰,記得做每一件事的初心。他始終覺得自己應該去旁觀這個行業,用普通人而不是影視從業人員的視角去觀察,保持安靜獨立的思考。

肖央喜歡把自己放在一個有挑戰的環境裡,由此激發出連自己都不知道的潛力。他也感恩每一位與他同行的人,比如「黃金搭檔」王太利,比如導演陳思誠,「有時候搭檔之間,演員和導演之間,彼此的默契配合,就會激發無限靈感,讓藝術創作『1+1>2』。」

即使「改行」,也是一個會「表演」的畫家

藝術的創作,註定是孤獨的。這是近來肖央參加綜藝節目《巧手神探》最深刻的感觸。

《巧手神探》是由湖南衛視打造的首檔原創手作解密互動體驗秀,具有紮實美術功底和素養的肖央,對於「門兒活」,自然是信手拈來。《巧手》最吸引肖央的地方,除了珍貴的傳統手工藝外,更重要的是,它在向人們推送的、這個時代最缺乏的東西——熱愛和專注。當各有所長的能工巧匠們出現在大眾面前,觀眾驚嘆於他們巧奪天工手藝的同時,這份長年累月對手藝的『堅持』,也會觸達大家內心最柔軟的部分。」

圖片來源:湖南衛視巧手神探 官方微博

從構思開始到作品的創作, 常常都是一個獨處的狀態,戰勝焦慮,擺脫心浮氣躁,每位手藝人必須經歷這樣一個從0到1的過程。人類都有創造的欲望,在追求自己所熱愛的東西時,有人用畫筆,有人遇到了刻刀,有人善用翻糖,有人在廚房迷上了蔬菜,有人拿起來了蛋殼……他們就地取材去創造,以不同的載體表達自我,最終憑藉著熱愛和勇敢,在忍受孤獨的堅持後,成為了不同領域的專家。

「靜下心來專注於某一件事,在現在這個信息爆炸的碎片化時代,太彌足珍貴了。雖然,我們現在可以拿著手機與全世界聯繫,隨時可知外界發生的重大事件,但我們卻忘記了與自己獨處的時間,忽略了『向內看』的重要性。」肖央補充道。

圖片來源:DR

遠離舞臺的肖央,沉穩、內斂,話雖不多,卻對人生和時代有著自己的感悟。他很珍惜疫情時期可以暫時停下來的「慢生活」,因為他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在思考上,比如時代與人的關係,又比如人與自己內心世界的聯繫。

疫情打亂了工作的節奏,卻還給了內心一份久違的安靜。身邊的一個朋友曾向他吐槽,「平時休息的時候常常會焦慮,總覺得別人在學習,自己玩去了,心生罪惡感;但疫情就像一場突然停電的事故,所有人生活都按下暫停鍵,心裡也踏實很多。」這種想法或許會引起大部分人的共鳴,但肖央卻認為,這份安靜不應該來自於外界,而取決於自身。

圖片來源:肖央個人微博

拿起畫筆,他在畫紙上閒情逸緻地勾上幾筆;午後,剪輯或製作一部自己喜愛的影片;夜幕降臨,健個身,跑個步……疫情宅家的日子,與自己相處的時間變多了,肖央樂在其中。

畫畫這件事,曾被肖央調侃作「最無聊時候的消遣」。畫畫之於他,是一種更安靜、更深邃、也更私人化的藝術形式,那是他追求藝術的起點,也是他從事其他藝術創作的靈感源泉。

圖片來源:肖央個人微博

當他翻尋柜子裡的老照片,看到上學時的畫作時,突然像是一陣暖風吹開了他塵封已久的回憶,望著手中的這些畫作,不由感悟道:「那些身邊的、腦子裡的,一切事物的意義都是來給畫畫做參考的,或許演戲亦是如此吧。」雖然如今當不成畫家,但無論是通過表演還是音樂,都是一種表達和情緒的傳遞,只是形式不同。

四十不惑的年紀,正值男演員的「黃金時代」,這個「老男孩」心中的那份對人生的豁達和對夢想的執著,從未改變。未來,肖央希望能夠出演一些好的電影,與王太利的『筷子兄弟』一起,創作幾首好歌;導演一兩部好的電影……繼續尋找著在藝術領域的自我突破。

以下是福布斯中國與肖央的部分對話:

福布斯中國:在《聲臨其境3》中,您為很多經典人物角色進行了配音,您覺得如何可以做到真正走心的配音?

肖央:配音其實並不是大家表面所看到的的那麼簡單,配音不僅僅是表演,在某種意義上更是一個聲音秀,它需要熟練的表演,加上配音的技巧以及情感的投入,一氣呵成。當然,更重要的是,這個情節首先要觸動到自己,然後才能把情緒表達出來,去觸動觀眾。

福布斯中國:您和劉德華合作的新片《人潮洶湧》上映在即,可以和我們聊聊華哥的合作感受嗎?

肖央:劉德華是我兒時的偶像,合作時有一種亦真亦幻的感覺。和他合作後,你才會明白為何經過了那麼多年,他仍然是受眾人喜愛的天王,這種愛不會隨時間的推移而消散,自有它的原因。在他身上,會看到很多人格魅力:謙遜、敬業、自律、樂於助人等。

福布斯生活系列活動

涵蓋沙龍、晚宴、論壇、展覽、品鑑會等形式

暢談健康、消費、居住、出行、科技等前沿趨勢

致力於打造生活愛好者與創新者的跨界交流平臺

見證中國新消費時代的美好生活

相關焦點

  • 40歲「老男孩」肖央,因演唱小蘋果走紅,如今轉型當演員爆紅
    這個時代的肖央展露出了他的表演天賦,開始出演大量學生作業,並成為美術系的表演課代表。2005年還是北京電影學院廣告專業大四學生的肖央接到了一個拍廣告的機會,與當時還是文化公司老闆的客戶王太利互為乙方甲方,之後兩人從客戶變成了朋友。同年大學畢業,他成為一名職業的廣告導演。肖央與王太利有很多共同的愛好,都喜歡唱歌,並都從事著廣告行業。只是王太利想成為音樂人,肖央想做導演。
  • 對「老男孩」,王太利父親上次去世未見不容易,肖央得了抑鬱症
    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肖央通過那首《老男孩》知道「筷子兄弟」,許多人在這首歌中聽到了自己的故事,激起了無數的感情。時至今日,「筷子兄弟」的出現已近肖央和王太利的場景越來越少,肖央完成了從歌手到演員的轉換。肖央出生於河北承德平凡家庭,雖然家庭環境不富裕,但小日子也很富裕。
  • 沉寂多年的王太利現身,卻不見肖央|王太利|肖央|筷子兄弟組合|筷子...
    MV現場十分火爆,不過其中並沒有肖央的身影。筷子兄弟是國內影視歌三棲組合,成員分別是肖央和王太利。他們二人中,肖央具有導演才能,且會演戲。王太利則主攻音樂,他具有創作能力。兩人一起組成的筷子兄弟組合先後創作出了《老男孩》、《父親》和《小蘋果》等紅極一時的歌曲。其中的《老男孩》和《小蘋果》都自帶電影,均由肖央擔任導演,筷子兄弟組合聯袂主演。
  • 四十不惑與男人四十一枝花
    新娘笑道:「我最喜歡堂哥這種年齡的男人,思想成熟、處世圓潤、有故事、有深度……」溫公道:「子曰『四十不惑』,吾伊始!」意思就是說,孔子說男人「四十不惑」,我才剛剛開始!言外之意就是說他會越來越吸引新娘。
  • 筷子兄弟工作室疑似註銷,肖央發文闢謠,「老男孩」情誼依舊在
    近日,網上傳來一則「老男孩」筷子兄弟工作室註銷的消息,引發網友熱議,網友紛紛猜測筷子兄弟也要解散,選擇單飛。對於這一消息,很多粉絲表示難以接受,他們作為「老男孩」組合,從出道後,創作的歌曲雖然不多,但幾乎都被視為經典,廣為傳唱,像《小蘋果》、《老男孩》、《父親》等等。
  • 肖央:沒想到《誤殺》這麼火 故意不看原版
    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主演肖央坦承自己當初拍攝時內心深處「並不是很確定」甚至「有點悲觀」,看到現在的成績,他笑稱是「僥倖做對了」。拍攝之前故意不看印度原版電影觀眾最熟悉的是肖央的喜劇表演風格,但肖央自己一直希望能夠嘗試正劇角色,飾演性格豐滿的人物。
  • 四十不惑
    四十不惑意味著什麼,當年孔子有他的想法,現今的我們有自己的小九九,各得其所。
  • 藝術類全才肖央,畫畫歌手演員導演編劇,有什麼是你不會的
    第33屆金雞獎最佳男主角提名中有《誤殺》的男主角肖央,雖然惜敗於黃曉明,但是他在劇中的表演絕對是受到了業內的認可,而且肖央真的也是神人一個,人家的身份太多了,演員歌手導演編劇畫畫,每一項都拿得出手。看著特別質樸的肖央,本cha一開始以為是他和王寶強一樣,草根出道的,沒想到人家是天生的搞藝術的,而且還是藝術類全才。
  • 四十的惑與不惑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論語·子政》),四十不惑是孔子對人生的體察,是絕大多數中國人理想的生活狀態。實際上,能做到四十不惑的人有多少呢?同樣的,對於一個國家,四十年的經歷後能否真的進入「不惑」的狀態呢?
  • 四十而不惑
    來源:現代散文網其他平臺轉載請標註作者和來源四十而不惑
  • 四十不惑!德雲社相聲演員孫越四十生日,發單曲《不惑》敬告自己
    孫越,1979年10月13日出生於北京市西城區,中國內地相聲演員。現德雲社成員,郭德綱師弟,相聲演員嶽雲鵬搭檔。1990年,開始投身相聲界,1995年拜相聲界人稱「面兒趙」的趙小林為師。在養了十年的大象被郭德綱邀請,在2010年1月,加入北京德雲社,與嶽雲鵬搭檔並主攻捧哏,之後兩人一直合作。2014年1月,參加中央電視臺《我要上春晚》節目,表演相聲《規矩論》。
  •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四十不惑」指的是什麼?
    古人曾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這個「四十不惑」其中的 「四十不惑」,大部分理解的是到了四十歲,很多事情經歷過,看開了,也不再糾結迷惑。
  • 電影《誤殺》熱映,主演肖央大火,另一個筷子兄弟王太利去哪了?
    這其中主演肖央的驚豔演技功不可沒,頻頻登上熱搜,成為炙手可熱的當紅炸子雞。肖央是筷子兄弟成員之一,不知從何時起,我們認識的肖央變成了「電影演員」。以前我們只知道筷子兄弟組合是兩個「老男孩」,唱歌「夢想總是遙不可及,是不是應該放棄,花開花落又是一季,春天啊你在哪裡」「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來不及道別」充滿正能量的歌詞又勵志青春,讓很多正在打拼奮鬥的人充滿了共鳴,歌曲傳遍大街小巷,就這樣這個兩個老男孩的組合——筷子兄弟算是橫空出世。其實這兩個老男孩的成名之路也充滿了心酸。
  • 筷子兄弟肖央:遇到王太利後很快走紅,如今40歲活成了「老男孩」
    如今40歲的肖央,百科上的的介紹是導演、編劇、演員和歌手,肖央是一個難能可貴的多棲型藝人。"你是我的小呀小蘋果,怎麼愛你都不嫌多",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小蘋果》廣為流傳,至今仍是廣場舞上的常青樹。從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附屬中等美術學校畢業之後,追求不一樣人生生活的肖央放棄了美術專業的學習,反而選擇了電影學院的影視廣告導演專業,進行導演事業的學習。也許是熱愛,也許是熱情,還在電影學院讀書的肖央就已經開始零散地接一些私活。
  • 肖央、王太利,本來就不是一路人
    2010年,筷子兄弟自編自導青春電影《老男孩》上映,兩人演唱同名歌曲。2011年,筷子兄弟合作的微電影《父親》網絡上線,兩人依舊照例推出同名歌曲。2014年,肖央自編自導的電影《老男孩之猛龍過江》上映,宣傳曲是當時正火的《小蘋果》。
  • 四十,惑不惑?
    2021年,似乎是個存在於兒時科幻小說裡的年份,距離傳說中的世界末日2012已平安過去了9年,80後的小哥哥小姐姐們正在很有秩序地從三十大幾奔向四十不惑的年齡
  • 「老男孩」肖央再出道:如今成了直播合伙人,一場狂賣4000萬
    (天下網商記者 丁潔 編輯 徐藝婷)明星肖央的高光時刻出現在人生的多個階段。2010年,肖央擔任導演、編劇,並和「筷子兄弟」另一位成員王太利共同主演的電影短片《老男孩》,火遍全國。四年後,一首《小蘋果》將「筷子兄弟」的紅火程度又往上提了一個層級,這首「現象級」的網絡神曲至今依然是廣場舞歌單的必備曲目。
  • 四十不惑—飛雲說
    不少世人皆認為四十不惑就是指:我到了四十,就什麼都知道了,不用學習了。我卻覺不然,學習是終生的。四十不惑所指有二:一,不再迷惑外物;二,內心不再迷惑。四十了,也不會再輕易被外物所迷惑了,世上金錢美女的陷阱比比皆是,很多人墜入其中而被騙得傾家蕩產,傳肖、P2P、數字幣害了多少人,而這些人往往還都不傻,只是被外物所迷惑。
  • 白巖松專訪樊綱院長:深度解讀深圳經濟特區四十年!
    來源:經理人雜誌四十年前,誰會想到一個小漁村會發展成為今日的創新之城?今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又會給這座未來之城帶來什麼?四十,可以不惑嗎?8月26日晚,《新聞1+1》白巖松專訪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一起解讀,深圳,特區四十年!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又稱「中國腦庫」,英文縮寫「CDI」)是經國務院批准,於1989年2月在深圳經濟特區創辦的國內第一家綜合性、全國性的社會智庫。2015年入選首批25家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是深圳市首批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 四十惑不惑,真正的意思是這樣的
    四十不惑出自孔子的《論語》。《論語》裡有: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一般對四十不惑的理解是:直到四十歲才不猶豫三十歲想好要幹的事,才不感到疑惑,才堅定要去做。「不惑」,是指對自己的理想、志向、所認定的事業的不疑惑,不三心二意。我今天重讀《論語》,忽然明白了四十不惑的另一層意思。人到四十,並不是什麼事都明白,什麼理都懂,更不是40歲了事業有成。當今社會,40歲正值盛年,好多事情甚至才開頭,當然也就有更多的艱難和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