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您【免費結緣】楞嚴咒精美琉璃吊墜
思緒纏身,我們經常會把自己幻作成一隻小鳥,不是我自作多情,而是我太過執著,飛不離這個桎梏的牢籠,也逃不離心中束縛的羅網。盼望著,盼望著,盼望有一件法寶,能夠讓我們從這繁碎的塵世中逃離出來,看天邊雲捲雲舒,望海浪潮起潮落。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喝的都是茶,來的都是客,今天我們來聊一聊「自在」。
《楞嚴經》講到:「遠離三有,如鳥出籠。」這個比喻很好,鳥表示我們的心,出籠就是解脫了,不為物累,不會被假象所束縛。這個鳥——就是我們的心,如果被假象所困住,就像鳥沒辦法出籠。簡單講,愈執著、愈分別,你那個鳥籠就愈堅固,怎麼跳都跳不出來。別人隨便一句話,就可以讓他困住十年,不得解脫,這叫作觀念。我們最大的鳥籠在哪裡?最大的鳥籠叫觀念。什麼叫做觀念?緣起法本不可得,卻以妄想建立,叫做觀念的妄想。
把不實有的誤認為實有,譬如說別人罵我們:「你一點用都沒有。」如果你的修行很差,內心就會傷心、痛苦,好像活不下去,快死掉了;別人讚嘆我們:「你很行、很了不起!」就身輕如鴻毛。這樣心隨著境轉的,不是修行人。修行人是對自己負責的,你說我好,那我內心裏面自己看看,有沒有像你講得那麼好?你毀謗我那麼壞,那我自己檢討看看,有沒有那麼壞?壞,我們檢討;好,他讚嘆,我們隨喜,成就他的口業清淨。那麼,無論是好是壞,我們內心裏面都活得很自在,這個鳥就出籠了。
這裡用鳥出籠的比喻,你自己看看,你心中的那一隻鳥,是不是很自在?有沒有出籠?簡單講,你還著世間的任何一相、一種觀念,你那一隻鳥就不自在。有沒有如鳥出籠,自己很清楚。如果證得阿羅漢果,那就像大鵬金翅鳥展翅而飛,一天就可以飛好幾千裡,這是經典講的。因為鳥已經出籠了,所以用這個鳥出籠來印證自己。你是不是一個解脫的聖者,不需要問別人,別人的肯定和否定跟修行沒有關係,不需要。如果這一點你做不到,那你就會被困在假相的讚嘆裡面,也會被困在假相的毀謗裡面,這不是修行人,離修行成道十萬八千裡。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無論讚嘆還是毀謗,我們的心都是活得這麼的安詳,這就是鳥出籠。
當然,光是口頭上說是活得安詳,人人都會說,可若沒有通達般若空性,裝模作樣地說大話,這沒有任何意義。蘇東坡有一個公案,當年他在江北瓜洲任職時,與江南金山寺只隔一條江,他經常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禪師談禪說道。有一天,他覺得自己境界大有進步,立即提筆賦詩一首,詩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表面是讚嘆佛菩薩,實則為自喻,說自己不為八風所動。寫完之後,他很是得意,滿心歡喜地派書童送往佛印禪師處求印證。禪師看後,批了兩個字,就叫書童帶了回來。
蘇東坡以為禪師一定會讚賞自己的境界,急忙打開批示,只見上面只有「放屁」二字。他氣壞了,當即乘船過江找禪師理論。沒想到,禪師早就在江邊等他了。蘇東坡氣勢洶洶,一見禪師就劈頭蓋臉地質問:「我一直拿你當好朋友。我的修行境界,你不認可也就罷了,怎麼可以罵人呢?」禪師若無其事地說:「怎麼罵你呀?」他就把這兩個字拿給禪師看。禪師見後,哈哈大笑,說道:「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蘇東坡也算是利根者,當下醒悟,非常慚愧。
其實,世人很容易被世間八風吹動,八風吹不動的境界非常高,只有證悟了空性,才能得到八法吹不動的境界。退一步說,就算沒有證悟空性,但若了知世間榮華富貴如過眼雲煙,也可以斷除很大的執著。
免費結緣:
點擊結緣《楞嚴咒》精美琉璃吊墜
點擊結緣《念佛計數器》
點擊結緣《大隨求咒手環》
點擊結緣《楞嚴咒加持護身符》
點擊結緣《佛經手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