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童年恐慌,家庭教育專家孫雲曉解讀「家長焦慮」

2020-12-14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戚望)「兒童童年的恐慌背後,實則是父母的恐慌。」12月13日,在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第七屆年會家庭教育論壇會場上,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雲曉對「中國式焦慮」進行拆解,幫助家長解決孩子的「童年恐慌」。他以自己女兒為例,認為每個孩子都有權利獲得幸福人生,沒上過「重點學校」、不是「典型學霸」並不可怕。

「恐慌的狀態是讓生命難以生長,甚至扭曲、毀滅。」孫雲曉介紹,「童年恐慌」指的是當兒童面對巨大的壓力,不能理解,也不能承受而產生的一種較強、較持久、較強烈的焦慮心態。而他在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工作中,調查發現童年恐慌的現象在這幾十年不斷發展、增長。「1999年的時候,中小學生的學習超時、睡眠不足的比例是46%;十年後這個數據沒有下降,而且上升到了80%。這一數字還在持續增長。」

是什麼造成了中國家長恐慌、焦慮的心態?孫雲曉介紹,焦慮的產生因素是多方面的,生活條件不斷改善,人的焦慮情緒在增加,人們對教育的期望在增高。「期望增高是很正常的,家長希望給孩子最優質的教育,但是,家長對什麼是優質教育的理解有很多偏差。」孫雲曉介紹,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連續幾十年調查發現,讓中小學生說父母評價他們最重要的標準,70%以上的孩子都會回答學習成績,而且,希望孩子考試考到前15名的比例超過半數。「讓孩子必須上名校,必須成為學習成績優異的孩子,否則就沒有前途,這已經成為中國很多家長的心結,也是孩子成長的一個瓶頸,是一種非常大的制約、束縛。」

孫雲曉認為並倡導,「家庭教育的本質是生活教育」。把學校的知識教育和家庭的生活教育完整地結合起來,才會有一個健康、和諧、發展的孩子。而在當下,中國家庭教育出現了一個很大的誤區,即家庭教育的「學校化」「知識化」。「家庭變成了學校,家長變成了老師,關注點都在學習上、技能上。在這樣的背景下,背離了家庭教育的根本宗旨和主要任務。」

什麼樣的兒童觀、教育觀最有利於孩子的發展呢?孫雲曉認為,一定要從兒童實際出發,尊重兒童的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個人具有的潛能。「好的教育讓人獲得自由、獲得幸福、獲得自己潛能的實現,把潛能變成現實,這是教育的本質。孩子是千差萬別的,潛能也是千差萬別的。所以兒童教育就是發現兒童、解放兒童、發展兒童。」孫雲曉提出,要樹立一種「兒童友好的價值觀」,這是聯合國1996年為了實現兒童的權利,提出了一個建設兒童友好城市的倡導,其本質是兒童優先、兒童的利益最大化。「兒童有自己的夢想、自己的潛能、自己的追求、自己的願望。而認真學習過兒童保護法律的家長,不足一成。現在對孩子的高期望也好、高壓力也好,實際上背離了對兒童的了解、對兒童的尊重,是對兒童權利的一種忽視或者剝奪。」

「我也是一個父親,我女兒小學、初中、高中都沒上過重點學校,都在普通學校上的學。」在演講的最後,孫雲曉講述了他女兒的故事:女兒小學畢業時,她本人拒絕去「重點學校」,而是受到媽媽的影響,選擇一個日語學校,學了六年日語。這在當時受到了日語出身的妻子的反對,但孫雲曉當時卻表示理解、支持。

「再窄的路,適合你,你就能走寬。」如今,孫雲曉的女兒感謝父親當年的支持,現在成為了一名中國駐日本記者,「在大媒體時代記者是一個很普通的職業,但是她當得很開心。」孫雲曉說,當家長的心態改變以後,孩子可以獲得自由的空間、獲得更好的發展。沒上重點學校不可怕,不是學霸也大有前途。

記者 戚望 校對 李銘

相關焦點

  • 教育專家議消除家長教育焦慮 讓孩子免於童年恐慌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雲曉作報告。 餘佔江 攝中新網北京12月13日電 (記者 馬海燕)「不提作業母慈子孝,一提作業雞飛狗跳」「不給孩子報班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中國式家長的焦慮已經無處不在。
  • 「不提作業母慈子孝,一提作業雞飛狗跳」 走出家庭教育的焦慮怪圈
    「有的家長積極加入各種群,希望找到『一招鮮』,找到『金科玉律』,但結果往往事與願違……」  在前不久舉行的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第七屆年會家庭教育分論壇上,有關中國家長教育焦慮的話題被頻頻提及,這種焦慮背後暴露的是什麼,以及如何消除這種焦慮,成為與會專家學者探討的主要議題。
  • 我太累了,想多睡會兒:家長焦慮讓小孩子背負太多他不能承受之重
    是童年的純真嗎?家長焦慮這件事情讓我想起了最近的教育界又在熱議的「家長焦慮」問題。其實家長的焦慮最主要就是集中在「學習」二字上面,無非就是害怕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將來考不上大學,找不到工作,無法在社會上立足,無法組建一個幸福的家庭,開心快樂一生。
  • 孫雲曉: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 忠告天下父母四句話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當代中國非常有影響力的教育專家孫雲曉擔任本次報告會的主講。孫雲曉用一個個生動的例子,解開了家長在教育孩子上遇到的頭疼事,家長們也深刻體會到「培養好的習慣」在孩子成長中所佔據的重要作用。    當今的孩子為什麼難教育?
  • 警惕「新型肺炎恐慌症」(內附焦慮自測題)
    比新型肺炎更容易傳播的,是新型肺炎「恐慌症」!點擊下面圖片,先來測一測你的焦慮程度。當前,我們除了防護疫情,心理健康的守護也不能忽視。當你身處於一個壓力性環境(新型肺炎疫情流行期間),就會在我們的大腦中牽引出一系列的身體反應,比如:失眠、記憶力下降、頭暈胸悶等。
  • 第五屆「家文化」家庭教育大講堂開講!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絕大多數父母在培養孩子方面都是新手上路,如何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邁好人生第一個臺階,是許多家長不得不面對的社會性問題 。12月12日,由自治區婦聯、君翰教育科技集團主辦的第五屆「家文化」家庭教育大講堂——愛讓家庭教育回歸本質在銀川開講。自治區婦聯、區市級家庭教育志願者以及優秀家長代表,近300人參加了本屆家庭教育大講堂。
  • 家庭教育最大的問題是焦慮
    現在很多家長早早的就把孩子送到了早教班,以防止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即便如此,依然有很多家長教育不好孩子,孩子依然不聽話,依然叛逆。那家庭教育的問題是出在哪裡了?家長過於焦慮了,尤其是媽媽。很多媽媽總是焦慮自家的孩子會落後,焦慮孩子長大後成績不好,焦慮孩子長不高,焦慮孩子上不了好的大學.......
  • 親子時光家庭教育論壇——藝術力,陪伴孩子的成長力
    2019年全國兩會,一份民進中央提交的《關於進一步促進家庭教育發展的提案》備受關注。數據顯示,68%的家長對孩子教育感到「比較焦慮」「非常焦慮」。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解讀說,如今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感到焦慮,九成以上班主任認為家校溝通存在問題,家長參與溝通積極性不高,家校教育理念存在差異,家長缺乏家庭教育知識,普遍存在焦慮情緒等,需要多方合力支持家庭教育。
  • 青島出臺家庭教育指導綱要 家長「考評上崗」
    原標題:青島出臺家庭教育指導綱要,將「五育」並舉落在實處——為焦慮的父母開出一劑「良方」近日,山東省青島市教育局聯合相關市直部門共同下發了《青島市中小學(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為全市中小學校(幼兒園)學生家長開展家庭教育提供行為指導和規範指導。
  • 新中國70年家庭教育經驗與反思
    專家們從各自的研究視角,高度肯定黨的十八大以來家庭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指出家長學校是家庭教育工作的主陣地和主渠道,建議加強政府主導、重視政策需求,創造有學理性支撐和系統方法論的家庭教育知識體系,倡導融入價值觀教育、建設兒童友好的家庭教育生態和家庭友好型社會,建立支持家庭的社會公共服務機制。
  • 【鄠邑區慧銘童年幼兒園】——父親能陪伴母親好情緒,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轉給家長)
    爸爸們究竟是為了給孩子掙學費才遠離了家庭教育,還是為了遠離家庭教育的瑣碎而主動加班「掙學費」,每個家庭都有自己心裡的一桿秤。媽媽同樣上班,哪怕是擠時間,也會想辦法負責起孩子的教育。演員陳喬恩在一檔節目中回憶起童年時光,透露自己小時候不敢發脾氣,因為怕被母親打。一聊起母親,她整個人都顯得高度緊張,處於一種心理應激狀態,還警惕地回頭看了看,確認母親沒有在,才安下心來。而她也表示,因為童年的記憶,自己多年不敢說話,也不敢交朋友,甚至有點自閉。在應該打打鬧鬧、哭哭笑笑的年紀,他們卻失去孩子本該有的脾氣和任性,看著大人的臉色,深怕一個不小心,就招來父母的不滿,每天戰戰兢兢。
  • 智慧熊對話首屆IBBY-iRead愛閱人物教育專家朱永新:家庭教育如何...
    2020年6月,專注於青少年閱讀的專業圖書出版機構智慧熊聯合首屆IBBY-iRead愛閱人物、教育專家朱永新老師發起了「智讀,造就成長」——全國百家書店共讀活動,各地書店積極參與,吸引了許多家長和孩子參與到共讀活動之中。為此,智慧熊採訪了朱永新老師,和讀者共讀《造就中國人——閱讀與國民教育》一書,淺談家庭教育如何提升孩子的閱讀力。
  • 2個兒子年賺過億,女兒名校畢業,家庭教育曝光:父母不焦慮的孩子,活得到底有多爽?
    國務院教育大家孫雲曉、西洋棋冠謝軍盛讚:做不焦慮父母,才能收穫100分孩子這麼多年下來,只有一件事我特別確定:遲滿足:過度滿足是家庭教育的軟暴力,列在猶太家教法則的黑名單;嚴家風:家風的塑造和母親的榜樣力量,對孩子的上進、善良,至關重要
  • 電視節目能對家庭教育做點什麼
    近兩年,黨中央、國務院先後印發了《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提出了加快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的要求,鼓勵將現代技術融入人才培養過程,採用多樣傳播形式加大對科學教育理念的宣傳解讀力度,有效引導了廣大家長的教育觀和成才觀。
  • 這本雜誌創辦40年,匯集千名專家學者文章,教育三代人
    昨天,在雜誌創刊40周年主題活動上,新老讀者、作者相聚一堂,分享與《父母必讀》之間難忘的故事,也對當下家庭教育的熱點話題進行了探討。創刊號加印也供不應求1980年4月,《父母必讀》雜誌創刊,成為中國創刊最早的家庭教育期刊,宋慶齡為其題寫刊名,時任全國婦聯主席康克清撰寫發刊詞。
  • 家庭教育指導-抗擊疫情系列微課【十六】| 面對疫情,家長如何引領...
    家庭教育指導-抗擊疫情系列微課【十六】| 面對疫情,家長如何引領孩子精神成長?今天浙江省家庭教育指導中心來祥康老師將和家長朋友們聊一聊面對疫情家長如何引領孩子精神成長專家名片 來祥康浙江省家庭教育指導中心五級職員,國務院婦兒工委兒童工作智庫專家
  • 家長被老師「移交」作業的背後:形式主義任務充斥校園
    來源:半月談一則吐槽教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輔導功課的短視頻熱傳,江蘇一家長在發布的短視頻中大呼:「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這條短視頻再次引發公眾對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職能的大討論。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當下,家庭作業花樣多、家長承擔多重角色,成為普遍現象,引發許多家長不滿。
  • 帶娃焦慮?娃也很焦慮!如何緩解?專家「支招」
    疫情期間,不少孩子表現出了焦慮、沮喪、恐慌,甚至抑鬱等負面情緒;同時,他們還要面臨考試、升學等壓力。面對孩子的各種焦慮情緒,我們應該如何幫助孩子緩解,與壓力和焦慮「化敵為友」?12月12日下午,上海科普大講壇第156講「與壓力和焦慮化敵為友」聚焦當下熱議的「教育焦慮」社會問題,邀請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謝斌、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心理科創建主任高鴻雲從專業角度出發,剖析兒童壓力下的身心反應,為家長的合理應對支妙招。
  • 濰坊瀚聲學校家長學校第二期研修班開班典禮暨專家報告會
    2020年12月20日下午,濰坊瀚聲學校家長學校第二期研修班開班典禮暨專家報告會在學校戲劇廳舉行,典禮由宗曉曉老師主持,執行校長李寶森、副校長張冬亞、小學二年級田文朋主任出席,第二期研修班家長學員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