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較知名的品牌有鍾書閣、西西弗書店、誠品書店、大眾書局、覔書店、三連書店、金鷹百貨的G-TAKAYA、蘇寧易購的極物書店、SKP的SKPRENDEZ-VOUS書店、MUJI BOOKS等等。
除此之外,也開始出現文化創意零售、特色餐飲、劇院式商業空間、展覽空間等多種模式,他們將文化創意與商業結合在一起,打造一種獨特的商業體驗空間。
也就是說越來越多的商業業態開始與文化創意元素跨界混搭,為消費者提供更高層次的購物體驗。
2019上半年購物中心文化藝術類創新業態中,展覽展館大受追捧,航空主題博物館、24小時藝術劇場則不斷豐富商業與文化的連接形式。
包子小姐的房間,小而精緻超童趣的展一開便刷爆社交圈,從入口開始就讓人少女心十足,斑斕的色彩及卡通就像從童話裡直接搬出來的小屋一樣。
整個房間雖然面積不算大,但每個角落的細節都很精緻,電視機、超大蘑菇、包子小姐表情包……就像一幅立體的水彩畫。
一片梵谷星空藝術館佔地1000㎡,50+大主題場景,打造360°沉浸式環繞式!一經開放也迅速火遍朋友圈。
場館內設置多個打卡點,如呼吸森林、無限星空、鑽石之眼、鏡子迷宮、萬花筒、深海秘境、鏡幻宮、梵谷星空船等等。
今年上半年,成都環球MALL進行品牌調整,引進了立巢航空博物館,這是國內首個開在商業綜合體裡的迷你型航空博物館。
立巢航空博物館佔地5000餘平方米,打造集航空文化展示、飛行體驗、教育培訓、主題餐廳、航空品商店為一體的綜合體驗,形成消費閉環。
館內擁有數千件航空珍貴實物與文獻,從多維度展示人類追逐飛行夢想的歷程。除了室內陳列品外,博物館在外場還擁有固定翼、直升機、滑翔傘、熱氣球等飛行器和飛行基地,參觀者可親身體驗,過一把「飛行癮」。
2006年,世界上第一家失戀博物館源於克羅埃西亞的薩格勒布博物館,曾獲得「歐洲最有創意博物館獎」。作為博物館界的大網紅,如今已走遍全球49座城市。該展在國內也頗有名氣,這次重慶日月光中心廣場中的設置多個場景,且頗具重慶特色。
1)星空燈光室
第一站星空燈光室,一進門即置身在燈光星辰之中,引導參觀者的情緒慢慢的發生變化。
2)「愛情遺物」展覽室
這裡藏著10多個失戀小故事,觸發參觀者記憶,產生共情。
3)校園愛情室
但是,教室不能只用來懷念,還應該多點樂趣。「趣味儲物櫃」恰好就出現在這裡。
若還有心事,那就走進「失戀研究所」吧。這間「研究所」每次只供單人進入,可以坐在水晶凳上,與魔鏡(智能AI)聊聊天,它會為你保守秘密。
4)重慶主題室
進去就是一張大圓桌,小夥伴們可以在這裡圍著「火鍋」擺龍門陣。店家特別準備了「祈願符」,可以試試把心願丟進「火鍋」裡。
另外,重慶主題室的三面牆的主題分別是:重慶高校戀愛地圖、重慶愛情輕軌圖和重慶方言版情話牆。
做一道「向來情深」和「奈何緣淺」的選擇題,進入不同的房間,獲得截然不同的結果。
嘉宏MOOCSTAR星光天地定位城市潮流美學藝術空間,創立的常州首家城市綜合體藝術空間美術館——目刻美術館
目刻美術館是願景是對社會的文化回饋,更是對公眾審美教育的使命和義務,致力於滿足老百姓對美、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
同時嘉宏原創IP形象星光菌也將首次亮相,MOOCSTAR星光天地不僅創造了常州文化藝術購物新地標,更展現了常州藝術商業新零售空間的新模式。
豐馬in 劇場採用的是全新的劇院運營理念,以全功能劇場為核心,引入時尚品質戲劇、高端音樂表演以及兒童親子演出,滿足不同年齡段的觀劇需求,讓劇場得以「24小時」運轉。
除了擁有常規劇場的演出舞臺、咖啡廳餐飲區,豐馬in 劇場還設立了獨立的藝術教室和沙龍活動廳,具有藝術教育、體驗互動等功能,為劇場經營帶來了更多可能性。
1.YELLOW KORNER:北京國貿商城
798藝術區的YellowKorner也落戶國貿商城啦!在這裡,可以分享關於攝影的點點滴滴。
YellowKorner由兩位志同道合的攝影愛好者Paul-Antonie Briat和Alexandre de Metz於2006年在法國創立,目前在全球的重要城市擁有100多家畫廊。
品牌致力於通過銷售高品質的攝影作品激發人們對藝術的欣賞與情感共鳴。
除了用心挑選豐富的攝影主題之外,還提供了多種定製照片與框架服務等。
商業空間融入文化藝術內容之後,如何能提升客戶消費是多數空間運營商的核心問題。北京福僑芳草地,在商業改革初期嘗試引入了藝術品展覽,但是因為藝術作品「太吸引」人了,顧客都去看展,而並未實現消費。
但是隨著這種模式的發展和優化,由於芳草地引入藝術內容和藝術活動質量的提升,打造出一個高品位文化環境,推動了寫字樓的租金提升。所以,如今芳草地已經通過寫字樓租金、藝術品投資實現了營收,且空間與藝術的結合,大大延長了消費者停留的時間,為之後的客戶消費提供了足夠的轉化時間。
1.聯合關聯業態進一步延伸
一個新興品牌的成長需要經過一段痛苦而漫長的時間磨礪,文化性的集合品牌由於特殊的屬性更需要下盡一番功夫。
通過單一業態到複合業態的升級後,滿足顧客群體對文化消費的需求,但是在業態融合過程中依然需要有一個核心,這樣才有更大的延展空間。
如複合書店,除了增加店內的關聯業態外,定期舉辦線下活動也是各大文化集合店的延伸產品。例如,西西弗書店常常會舉辦籤售會、讀書會、講座分享和生活交流會,參加活動的書友還可以在一起交流某個作家的作品或某個主題。
而在先鋒書店的主廳中央的大廳,白先勇、資中筠、陳丹青、梁文道、賈樟柯、白巖松等都曾到這裡做客。先鋒書店每年都有近百場文化沙龍活動,幾乎每周都有兩三場。這些名人見面會,已成為先鋒書店的金字招牌。那一刻,在書友眼中的不光是書店,而是交友、交流的空間。
在物質發達的當下,對消費需求而言,已經到達了「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階段。其中,尤為重要的是「自我實現需要」,所以現代人願意將人群屬性標籤化,作為「文創」商業就有著易製造標籤屬性,與目標客群在「價值觀」上形成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