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楊國英,是銅仁玉屏平溪街道平溪社區駐村幹部。
「楊妹,又來村裡啦!」一走進村裡村民們都會很熱情地與我打招呼,我很喜歡被村民們稱作「楊妹」,這讓我覺得我們是一家人。
2017年10月,我作為第二批駐村幹部進駐銅仁玉屏自治縣平溪街道平溪社區開展駐村工作,剛開始駐村還是很內心糾結的,糾結自己能不能圓滿的完成駐村工作。但又覺得很幸運,因為能親身參與到這場無聲的戰役中。
2018年,是玉屏決戰脫貧攻堅最艱難也是最關鍵的一年。這一年,全縣駐村幹部緊扣「三率一度」和「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目標任務,駐紮在村裡開展工作。而剛到平溪駐村不久的我,就趕上了「四場硬仗」中的硬骨頭基礎設施建設中關鍵的一環——「四改一化一維」惠民工程。根據初步摸排,平溪社區需要進行「四改一化一維」的共有200多戶,駐村幹部需要入戶核實、登記,丈量,我被安排負責該項工作。每天串村走戶,成了家常便飯。
2018年1月的一天,我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走訪危改對象戶。只記得那天很冷,我只得把手揣在衣兜裡,縮著脖子前行,沿蜿蜒的小路上,經過一片雜草叢生墳地,走了大概20多分鐘到達東門二組唐大春戶。一進院子,唐大春正在地裡幹活,我與他說明了來意,他跟妻子熱情招呼我們,請我們進屋去坐,急忙從屋內端來火盆說快烤一下火外面太冷了,一邊倒茶一邊說:喝口熱茶暖和點,你們辛苦了這麼冷的天還要出來跑……。聽著他的話,那一刻,雖然身子冰冷,但是心卻熱乎了起來。寒暄過後,我在筆記本上記下了他家的情況:沒得廁所、屋頂漏雨……春節後,唐大春家的屋子進行了「四改一化一維,不再漏雨,也有了衛生廁所。到他家進行回訪工作時,看到他的笑臉,我也笑了。
在近三年的駐村時間裡,我經常會到貧困戶家裡,在田間地頭、坐下來與村民拉家常,不少村民會向我反映村裡的各種矛盾,特別是低保的評定等,有的認為自身受到不公平待遇,有的是鄰裡之間的積怨,針對這些問題,我耐心細緻做村民工作,宣講黨的惠民、強農政策,針對不同的矛盾採取不同的方法。
……
一戶、兩戶、三戶、日復一日的工作,平溪的村村落落家家戶戶留下我匆忙的背影。
付出終有回報。而對我而言,最好的回報莫過於群眾的認可。村裡的老人,和我一般大的都會叫我楊妹,「楊妹快進來坐一下,楊妹這是我家姑娘從四川帶來的柑子吃個蠻甜的,楊妹我家低保這個月還沒發你幫我問一下.......」走在村裡,聽到大家的熱情招呼,心裡總是暖洋洋的。就這樣,在走村入戶中,不知不覺我已在平溪社區駐紮了1000多個日夜。
回顧這幾年的駐村工作,有憂有喜,但更多的還是成長。駐村工作是繁瑣的,在別人看來做的事情都是不起眼的小事。但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小事,對老百姓來說卻是大事,有時候我們多一句問候、多一句講解、多走兩步路,就能解決很多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事。
通訊員李平徐遠強
編輯胡蕊程達
編審宋黔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