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美食配圖,為華人名廚朱文彬的作品)
胃生感情,胃生幸福,從此人間值得。
煙火人間,朗朗上口
羅西
如果未來發明一種藥,吃一片就可以滿足一天所需要的各種營養與維生素……你會吃嗎?
幾乎所有人都持否定態度:
肉多香!
我覺得吃自己喜歡的東西也是一種減壓……
一位太空人回到地球後的感悟:「我再也沒有抱怨過下雨天。因為太空裡沒有這些東西。」
因為食物,啟蒙了維護了我的七情六慾、存在感、獲得感,如同有晴天雨天雪天陰天大風天……這才是生活著的樣子。
一個送餐小哥,在街邊的石凳上放一盒最小的生日蛋糕,在灑水車經過的時候,他吹滅蠟燭。原來那灑水車放的音樂是「祝你生日快樂」。
好感動,又有點憂傷。
還見過一個女生,一個人在餐館裡吃火鍋,我覺得她很勇敢,直面人生的孤獨,火鍋那麼熱鬧,或許可以鼓舞自己開心一點。
如某廣告說的:一個人不孤單,吃不好才孤單。
三毛說:清風明月都應該是一個人的事情,倒是吃飯,人多些比較有味道。
每次做什麼好吃的,下意識地轉身想喊父母……才發現他們已離開很多年。
有一次,我送幾隻蟹給一位朋友,他居然說,孩子不在家,懶得吃這麼好的東西,還推辭好久。「大人吃這沒什麼意思」,他的意思是看著他讀大學的女兒吃,才比較幸福。
人類最初是用胃思考的,與其他動物一樣。後來,才漸漸進化出腦部。
所以,現在我們心情不好時,還是喜歡通過吃閒趣食品來掩蓋內心的狼狽與哀愁。
或者心情不好的時候,胃就不舒服。胃是第二個頭腦。
可見食物對我們的感情有多重要。人間煙火味,薰陶了我們的感情與智慧。
馮小剛說,戀愛時,最關鍵的步驟就是「儘快庸俗化」,就是上館子吃飯。
飲食男女。然後是詩與遠方。
其實,歲月就是一本食物史。
讀中學的時候,常常去一位同學家吃東西,他爹是信用社領導。新奇的食物多,我總在這裡開眼界。
比如芒果去皮、去核後,切片澆上白糖……
芒果是地道的福建本地的品種,酸甜的配方一定是受上帝啟發的,妙極了。
我是有生以來第一次吃到芒果的。
我對未來又多了一點幻想與期待。我是一個「看管歷代星辰的孩子」,早熟,憂鬱,那一碗光明的芒果啊,真的是一碗照亮我眼眸的希望。
小時候的我,弱弱的,潔淨的,最討姐姐疼愛的那種;每次去同學家,如果他家有姐姐,都必定喜歡我,疼我。這不,這位同學的爸爸有一位女同事,基督徒,她看我瘦瘦的,窮人家的孩子,吃不好,她就常常中午給我送來一罐用豬脊骨熬的濃湯,裡面就加幾根黃花菜,那湯如果有名字,應該叫溫暖。
我從此知道,這個世界還有信仰,有上帝,有博愛,有虔誠,有無私……
我不好意思去懷疑人生。
讀中學時,我是寄宿生。一周有5天住校,每周天傍晚離開家時,會帶米、地瓜、黃豆和一罐鹹菜,鹹菜有時是蘿蔔乾有時是酸菜,母親炒的,會特地加幾塊半肥半瘦的肉,那是很奢侈的……後來,我再也吃不到那種走心的肉塊了,因為嘴刁了,因為母親走了,因為飢餓感沒了……這種自帶的鹹菜一般吃三天就沒了,就要花錢去學生食堂買一份一毛錢的青菜,或者把黃豆加鹽與水放在搪瓷杯子,拿到學生食堂的大蒸籠裡蒸……
那幾年,我的同座,又給我帶來口福,我總是走運,他家養一頭母豬,還有一片青梅,所以他家是「先富起來」的那種,每次,他除了帶鹹菜外,還會帶一飯盒新鮮的肉炒蘑菇,他總是要分一半給我吃,一般是周一的早餐與午餐拿來陪米飯(也是用飯盒放在食堂大蒸籠裡「炊」的)……
他與其他同學關係一般或不好,對我卻極好。
在那物質匱乏的年代,我這個貧寒子弟,我的友情總帶著菜香,接地氣。我的好運,總是美食有關,是的,鹹菜加幾塊肉就是美食,就是感情,甚至是恩情。念念不忘。
早年去惠安採訪一位拳擊教練,晚上我就住在他的寺廟裡,他白灼了兩大臉盆的蝦姑,是的,就是用臉盆裝,大氣,就我們兩個人吃,也是我第一次吃蝦姑,外形像外星人的蝦姑,居然那麼鮮美!
他教我怎麼剝這造型囂張的蝦姑,先用指甲戳蝦姑的腹部四周,再剝,就十分簡單,就好像剝枇杷,先用指甲或硬物在枇杷表面「爬一爬」(按壓),枇杷的皮就好剝,而且味道會變甜……
那一夜在燈火昏暗的古剎裡,像人類第一次吃螃蟹,那種驚心動魄的舌尖刺激與享受,終生難忘,我早忘記了這位拳擊教練的名字,但是,蝦姑的美味至今朗朗上口。
受其啟發,後來,我也學會在家裡請客,特別是比較要好的、外省的朋友,我會帶到家裡,做幾道私房菜,量身定做,帶著我鄉愁與個性的味道,特別有誠意,也獨一無二,越是老土的越是世界的。
比如炒麵,最好是鮮面,在沸騰的開水裡滾幾下,撈起,濾幹,倒進竹製的盤子裡,澆上花生油、醬油,攪拌,放一邊,用風吹。
一邊熱鍋裡炒著半肥半瘦的肉(或滷好的肉),加點黃色的蘿蔔絲、洋蔥、八角,快炒,最後加入備好的麵條……總之,炒麵要幹,菜不能喧賓奪主,還要有淡淡的八角香氣。小時候,鄉下吃喜宴,這道炒麵強jian了我的味蕾、深喉,從此就被徵服,戒不掉那份賤。
還有一道主食也經常做:炒興化米粉。興化,是古時福建的莆田仙遊的合稱,興化米粉就是福建莆仙特有的細細的米粉絲,就是三毛騙荷西說它是母親收集的「雨絲」曬乾……配料是幹香菇、蝦仁(鹹的)、炒蛋、雪花肉、包菜,出鍋時必須倒點料酒,加上韭菜……
湯呢?我喜歡我弟弟開餐館時,常常招待我的那個湯。
我兩個弟弟都開過餐館,其中大弟的「宵夜」規模是全仙遊縣最大的,現在搜「仙遊美食地圖」,還能找出「羅西弟弟開的那家」的指引……
豬脊骨、海蠣幹、蝦仁、莆仙滷水豆腐、紅菇……這一鍋燉出來,那種清新脫俗的美,是驚豔的。我一直以為紅菇是素的,不可以與海蠣幹之類的海味、葷菜同流合汙,想不到的是,最後加進去的紅菇,居然是點睛之筆,大大提升了一鍋湯的優雅與氣節,是的,是一種被靈魂嗅到的美味,只能簡單用一個詞來歌頌它:高級。
還有一道湯也是仙遊特有的:豬舌頭切片,加鹹橄欖、開水,慢火隔水煮一個鐘頭,這個湯的特色,也是清新脫俗,我猜主要功勞還是鹹橄欖抬高了其段位。
偶爾還會油炸海蠣餅,鄉下的地瓜粉加海蠣、紫菜、香蒜苗、白蘿蔔絲、醬油、鹽,至於各佔多少比例,基本是靠直覺,攪拌均勻後,一把一把地抓,隨手就扔進油鍋裡,焦黃後撈起,澆上醋,加上香菜。經常是客人吃了這一道後,後面的炒米粉、炒麵就基本吃不下了。所以我儘量不炸太多。免得喧賓奪主。
也會做一道飲料,是熱飲,也是老家仙遊特有的:楊桃切成片,五角星的樣子,加生薑、冰糖,水煮幾分鐘,即可。
「我這一輩子怎麼活,也不能像做菜一樣,把所有的材料都集中起來才下鍋,當然,吃到嘴裡是酸甜苦辣,各嘗各的味。」
我不是仙,吃點好的,吃點自己做的,胃生感情,胃生幸福,從此人間值得;菜蟲的一生,即你我的人生。
羅西簡介:
專欄作家,傳統媒體人。
在《新民晚報》等全國50多家報刊寫過專欄。
出版專著有《性感是另一種高貴》《你生命中的貴人往往是異性》等30多部。
微信:928588220
(喜歡此文,點擊下面紅色框,即可打賞,哪怕1元也是100分的支持,萬分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