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有很多並未出現,但卻有舉足輕重地位的人物,典型的例子就是林黛玉的母親賈敏,雖然全書並未有針對賈敏的正面描寫,但她卻有相當的影響。
比如林黛玉之所以能進賈府,就是因為賈敏當年是賈母最疼愛的女兒,若非愛屋及烏,賈母想必也不會如此堅決,在賈敏去世後,三番五次要將從未見過面的林黛玉接到自家來住,也正因這個前提,才促成了寶、黛兩人的青梅竹馬。
單看《紅樓夢》前80回,其實賈寶玉、林黛玉將來會成親,一直是賈府眾人的共識,若是木石姻緣能順利促成,那麼賈敏就會是賈寶玉的嶽母,可諷刺的是,根據書中很多細節可知,賈敏貌似並不喜歡賈寶玉,不僅不喜歡,甚至有點厭惡。
這話從何而來,我們要來到第三回「林黛玉進賈府」找尋答案。
第三回「林黛玉拋父進京都」,林黛玉初進賈府,她一直很小心謹慎,用書中的話來說是「不敢多說一句話,不敢多行一步路,生恐被人恥笑了去」。
其實林黛玉出身書香世家,從小的日子也屬貴族之列,按理來說,她是見過一些世面的,對於進賈府這樣的事,她完全可以用安之若素的心態進行,可她卻格外緊張,為何?
難道是黛玉心態不好?自然不是,這跟母親賈敏曾跟她說過的一些舊事有關,且看書中所記:
且說黛玉自那日棄舟登岸時,便有榮國府打發了轎子並拉行李的車輛久候了。這黛玉常聽得母親說過,他外祖母家自與別人不同。她近日所見的這幾個三等的僕婦,已是不凡了,何況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生恐被人恥笑了她去。【寫黛玉自幼之心機】——第3回
也就是說,賈敏還未去世之前,經常跟林黛玉述說榮國府的事兒,賈府地位如何之高、生活如何奢侈、丫環何其之多等事,這就讓林黛玉在心理上產生了一定的「自卑」。
但黛玉不是劉姥姥,她的「自卑」成分中,更多還是「自尊」,即內心清高,怕被人笑話自己是沒見過世面的「鄉下人」。
賈敏貌似對自己的出身很自豪,所以時常跟女兒黛玉提起這段人生,同時,她也跟林黛玉提起過賈寶玉,但她對賈寶玉印象很差,甚至可以用「不喜」、「厭惡」這樣的詞來形容:
黛玉亦常聽見母親說過,二舅母生的有個表兄,乃銜玉而誕,頑劣異常【與甄家子相對】,極惡讀書,最喜在內帷廝混。外祖母又極溺愛,無人敢管。——第3回
賈敏對賈寶玉的評價用了「頑劣」、「廝混」字樣,通過這些詞語,可窺探賈敏對賈寶玉這個侄子真心是一點兒也不喜歡,所以多次跟林黛玉說賈寶玉的負面評價,以致於林黛玉初進賈府,還未見到賈寶玉之前,她內心已然對寶玉很反感,甚至不想見賈寶玉:
一語未了,只聽院外一陣腳步響。丫環進來笑道:「寶玉來了。」黛玉心中正疑惑著:這個寶玉不知是怎生個憊懶人物、懵懂頑劣之童?——倒不見那蠢物也罷了!心中正想著,忽見丫環話未報完,已進來了一個青年公子。——第3回
在母親賈敏素日的敘述中,賈寶玉是一個非常頑劣的紈絝子弟,導致林黛玉先入為主,對賈寶玉印象不好,乃至於不想見寶玉。
可問題在於,賈敏為何會對賈寶玉印象如此之差呢?試想賈敏一個大人,斷然不可能背後隨便說尚且是幼童的賈寶玉的壞話,那麼賈寶玉到底做了什麼呢?
脂硯齋批語在形容賈寶玉時,曾言「與甄家子相對」,熟讀《紅樓夢》的讀者都知道,書中有一個甄寶玉,一個賈寶玉,一真一假,而且兩人外貌、性情完全一致,所以甄寶玉和賈寶玉可以合而觀之。
立足這個前提,我們要提到一個人物,那就是賈雨村。
《紅樓夢》第2回「冷子興演說榮國府」時,賈雨村與冷自興閒聊,話間曾提到甄寶玉這個人物,賈雨村對甄寶玉的評價讓人心驚:
雨村笑道:「去年我在金陵,也曾有人薦我到甄家處館,我進去看其光景,誰知他家那等顯貴,卻是富而好禮之家,倒是個難得之館。但這一個學生(甄寶玉),雖是啟蒙,卻比一個舉業的還勞神......又常對他的小廝們說:『女兒這個兩個字極尊貴、極清淨的』萬不可唐突了這兩個字,但凡要說時,必須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設若失錯,便要鑿牙穿腮等事,其暴虐浮躁,頑劣憨痴,種種異常。只一放了學,進去見了那些女兒們,其溫厚和平,聰敏文雅,竟又變了一個人。」——第2回
賈雨村對甄寶玉的評價可用八個字概括:暴虐浮躁,頑劣憨痴!
甄寶玉和賈寶玉一樣,也是喜歡女兒,厭惡男人,而且他的做法很極端,一旦有小廝口述「女兒」二字沒有以清水漱口,亦或者以其他方式唐突了女兒,那麼他就要用「鑿牙穿腮」的手段進行懲罰,想想就心驚——一個幾歲的孩子,就這般殘暴。
甄寶玉對男人,極其殘暴,可到了女兒跟前,立刻變得溫厚和平、聰明文雅,而立足賈寶玉這個人物,書中每次提到他,均是跟女兒相處,故而未寫到其殘暴一面,亦是可能的。
因此,賈敏之所以厭惡賈寶玉,大概率是她回娘家時,曾看到賈寶玉對待小廝男丁的暴虐之舉,故而印象大減,並告知了自己的女兒林黛玉,這才出現了林黛玉進賈府時,不願見賈寶玉這樣的現象。
本文乃「紅樓不紅」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本文引文均來自《紅樓夢》脂硯齋批評本80回本,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