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們總是人云亦云,跟隨成了根植於我們大腦中最優的人生策略,這雖然為我們避免了許多麻煩和損失,但同時也讓我們喪失了許多思考的樂趣。
比如關於對兩個非常知名虛構女性的評價,聶小倩和潘金蓮,完全就是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人物,而且評價就是道德的兩極。
一個被不斷搬上熒幕,被當做是唯美和愛情的典範,聶小倩努力追求愛情,也成為了人們心中歌頌的對象,但潘金蓮卻完全就是另外一種待遇,淫蕩和不守婦道成了她的標籤,而且也成了幾百年來人們心中壞女人的代名詞。
劉震雲的小說《我不是潘金蓮》後來還被搬上了大熒幕,範冰冰主演的李雪蓮就是因為被丈夫說了一句,你是潘金蓮,從此和丈夫鬧翻,走上了漫長的維權之路,勾勒了一副全社會各個階層的畫卷。
僅僅是因為一句,你是潘金蓮就能引起如此大的風波,足見人們心中對潘金蓮這個名字的厭惡,在這些「共識」的背後,似乎隱藏著我們不易察覺的東西,那就是如果你細細查看的話,聶小倩和潘金蓮其實是命運和經歷非常像的女孩子,但為什麼會產生如此大的差距呢?
同時天涯淪落人
聶小倩和潘金蓮原本都是苦命的女孩子,在古代社會一個漂亮女孩子如果不幸生活在窮苦人家,那麼她的命很可能就是比較悽慘的。
聶小倩生前只活到十八歲,可見也是個薄命的女子,死後被埋在了一個破舊的寺廟裡,從這個細節我們可以看出,聶小倩生前肯定不是出自於大富大貴人家,那個寺廟說的不好聽一點,基本上等同於一個亂墳崗。
窮苦人家實在埋不起了,就隨便在寺廟找個坑埋了,最後形成了怨氣很重的地方,並且最終這種地方被妖怪所控制,聶小倩和許多女性的靈魂被牢牢控制。
因為孔子的一句事死如事生,所以中國人關於死後的想像,完全就是按照活人的世界來的,活人的世界是個什麼樣子,那麼死人的世界相對應的就是什麼樣子。
儘管沒細說聶小倩生前的境況,但看看他變成鬼之後的情況,基本上可以視為她「活著」的遭遇,一個十八歲的女子,被惡勢力強迫勾引男子,做一些傷天害理的事情。
這路數完全就是古代妓院的路數,這不但是個妓院而且還是個黑店,普通的妓院不過就是出賣色相,聶小倩所處的妓院,則是做著最危險和最喪失道德的事情,取人性命,尤其是年輕男子的姓名,這樣的黑店聶小倩看起來永無出頭之日,直到遇到了寧採臣。
再來看潘金蓮的遭遇,潘金蓮自幼家貧,被賣給了地主家當丫鬟,做的都是最粗重的活,但是因為生的美貌被地主看上了,在古代社會,很多時候如果你沒有足夠的資本支撐,美貌很可能會成為你的累贅。
通常這種事情會有很多,地主貪圖美色,強項佔有了潘金蓮,只有十幾歲的潘金蓮人生從此便開始了轉折,很多美好的幻想在一個少女的心裡或許已經不存在了,但沒想到的是這只是噩夢的開始。
萬萬沒想到的是,霸佔了潘金蓮的地主居然是個妻管嚴,這種事通常都會收了做個小妾什麼的,但是這個地主也完全頂不住太太的淫威,淫威太太覺得潘金蓮實在是太漂亮了,留在自己家裡做小妾,自己的地位可能保不住。
你把潘金蓮弄走也就算了,但是地主的這個妻子不但是嫉妒心強,而且心腸還非常歹毒,她要報復潘金蓮,奇怪的是她丈夫做錯了事,她報復的對象竟然是潘金蓮,這就是弱小的結果,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會把怨氣撒在那些比我們弱的人身上。
報復女人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她一直不幸福,這種報複方法對於女人來說實在是太歹毒了,潘金蓮被強迫嫁給了一個矮矬窮,武大郎。
一個名副其實的矮矬窮,相貌醜陋行為粗鄙,沒有任何的情趣,潘金蓮終日以淚洗面,生活對於她來說完全就是沒有任何希望的。
在遇到關鍵人物之前,聶小倩和潘金蓮的人生都是茫茫苦難看不到希望,但是關鍵人物的出現,讓她們本來絕望的生活,終於有了一絲脫離苦海的希望。
關鍵人物的出現
古代社會女性地位不高,尤其是那些無權無勢的家庭,女性的地位更加的卑微,聶小倩這種連個正經墳墓都沒有的女孩子,自然是做鬼也要受盡盤剝和欺壓的。
因為做的是勾引男人的皮肉生意,所以聶小倩姐妹們和青樓女子一樣,早早的就對男人失去了信心,在他們眼裡,男人都是貪財好色的,每一個好東西,他們統統都該死,誰讓他們總是貪圖美貌進而喪失了理智呢?
聶小倩姐們們一般過著遊戲人生戲弄男人的生活,一邊唾棄這男人的無知和無恥,她們把對男人的恨意轉化為一次又一次的勾引和吸食,心中毫無愧疚,直到有一天寧採臣的出現。
少女與書生的戀情是那個時代的小說的主流,才子佳人的愛情成了當時無數少男少女的夢想,些小錢只有18歲,儘管她身份特殊,那她也是十八歲歲的少女,這樣的年紀,如果遇到心儀的人肯定是會動心的。
聶小倩喜歡寧採臣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很純淨,是個單純的書生,不像其他男人那樣好色,正是這個與眾不同的特點打動了聶小倩,儘管聶小倩知道他們兩個之間隔著禁忌,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聶小倩還是決定試一試,為自己命運改變而努力,是那個時代最應該被謳歌的女性。
同樣的潘金蓮也想要為改變自己的命運而奮鬥,她也遇見了自己的關鍵人物,潘金蓮遇到的第一個關鍵人物並是不西門慶,而是武松,正是第一個關鍵人物的出現,才徹底導致了潘金蓮感情上的失望。
《金瓶梅》有一個很經典的寫法的叫做冷熱金針,就是整部小說中穿插了冷與熱非常明顯的對比,而且是大冷裡面套小冷,大熱下面有大冷,這種強烈的對比手法,被後來的《紅樓夢》所吸收。
《金瓶梅》第一回的回目就叫,西門慶熱結十兄弟,武二郎冷遇親哥嫂,說的就是這一冷一熱的對比,這這後一句的冷中,依然蘊含著冷與熱的對比。
武松成了打虎英雄歸來了的,作為哥哥的武大郎自然是非常高興,本來心如死水的潘金蓮看到武松之後,生活的火苗一下子被點燃了,武松的形象實在是太符合她心中完美男人的形象了。
我們之前一直強調武松是打虎英雄,是梁山好漢,很少關注他的內心情感,但作為一個人怎麼能夠沒有情感呢,《金瓶梅》第一回就很明顯的點明了武松的情感。
古代有句俗話叫做,寧往大伯子腿上坐,不往小叔子面前過,小叔子因為沒有結婚又年輕氣盛,往往會對嫂子有各種想法,這句古話就是告誡人們一定要防微杜漸。
但是武大郎一家情況特殊,沒了父母,就剩下兄弟兩人,武松成了英雄,做哥哥的自然要好生慶祝一番,而且自己哥哥有房子,又不能住在外面,這就給了潘金蓮很多機會。
潘金蓮是喜歡武松的,武松也看到了潘金蓮的美貌和感受到了潘金蓮的意思,於是以近乎不近人情的方式,對自己的嫂子表現出了極大的冷淡態度。
這一方面說明武松是個謹守禮法的人,另一方面武松也是害怕自己把持不住,道理很簡單,哥哥嫂嫂都是這個世界上最親的人,武松回到家自然是要對哥哥嫂嫂很熱情的,但是武松對他嫂子如此冷淡,實際上也是違背禮儀的一種行為。
只不過武松為了更重要的男女之防就顧不得親情這個禮制,我們肯定不能不負責任的胡亂猜測,武松對潘金蓮動了心等等話語,但是從武松種種反常的舉止來看,武松心裡肯定是緊張的,尤其是直面潘金蓮的時候。
潘金蓮被武松無情的拒絕之後,心裡又一次受到了巨大的打擊,原本對生活的一絲希望,又無情的破滅了,但是第二個關鍵人物的出現,徹底改變了事情的走向,潘金蓮因為西門慶,徹底滑向了罪惡的深淵,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反抗命運
聶小倩和潘金蓮都等來了自己的關鍵人物,都下定決心要對命運做出自己最大的反擊,但是等待她們的將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結局。
聶小倩認準了寧採臣,不惜一切代價要跟過去劃清界限,並最終在燕赤霞的幫助下,逃離了那個魔窟,收穫了自己的愛情和人生。
潘金蓮開始喜歡武松,被無情打擊後,最終喜歡上了西門慶,因為毒害武大郎一事,被徹底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但如果我們真的仔細對比一下的話,她們的反抗和追求幸福的精神,幾乎是一模一樣的。
她們都挑戰了不可能,有人說潘金蓮根本就不應該喜歡武松,更不應該找西門慶,他們之間本來就是不可能不應該的,那麼聶小倩和寧採臣的,原本可是人與鬼的差距呀,連人與鬼的差距都能克服的話,還有什麼事情,是為了自己的幸福而不能去做的呢?
聶小倩成功了,她很幸福,千萬不要用現代的眼光來衡量古人,寧採臣不會只愛聶小倩,小說裡聶小倩主動給寧採臣納了兩房妾侍,潘金蓮儘管結局很慘,但起碼中間為自己的幸福奮鬥過,也有過一段勉強過的去的日子,總比原來一成不變沒有希望的日子強很多。
她們都是女性反抗的代表人物,人的終極目標就是反抗命運,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是命運的牢牢掌控下,少數人覺醒了,決定要反抗命運,聶小倩和潘金蓮就是那少量覺醒的人,只不過她們落下如此差距巨大的名聲,各種緣由令人唏噓。
總結:許多事,我們都是人云亦云,偶爾停下來仔細想想,好像許多事又並不是人們通常說的那個樣子,聶小倩和潘金蓮看似完全相反的兩個人物,背後的命運和底層邏輯都是一樣的,她們都是要反抗命運,脫離自己原有的生活,只可惜人們對她們的評價實在是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