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非同尋常的一年,經歷了人生浩劫,新冠疫情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不僅有物質及精神的支持還要有個強健體魄,各種運動層出不窮,但我選擇了瑜伽,它不僅將身體各個肌腱 脈絡打開同時也提升了呼吸質量。在市場宣傳或畫報中通常看到很炫酷的體式,讓人看瞭望而生畏。其實瑜伽就是通過簡單體式讓呼吸通透深長。人活一口氣就這道理。那接下來通過對自己的器官認知來了解吧。
第一章 呼吸 鼻
呼吸控制法是瑜伽中有關呼吸的練習,學習呼吸控制法的朋友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相關細節。接下來將介紹一些呼吸生理學和解剖方面特徵。
呼吸由胸部交替收縮和擴張組成,空氣以這樣的方式吸進和排出肺部。首先了解一下各個直接參與到空氣進出的過程的器官,同時也要了解這些器官在呼吸的不同節段所起的做用。
參與呼吸的器官有: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分部於這些器官的神經和血管也屬於其中一部分。一般來說,不包括鼻子,但從瑜伽視角來介紹呼吸的話是要包括的。我們將從空氣從外進入到肺部的順序來進行學習。鼻子是空氣進入時接觸的第一個器官,那就將從鼻子開始介紹。
鼻子———實際上鼻子外部結構只佔整個鼻部解剖很小一部分,更重要的一部分是在頭顱內部,它們位於口腔頂部硬顎上側,學習鼻子內部之前先完成鼻子外部結構學習。
如果我們用手來摸鼻子的話會感覺很不穩定,那是因為,鼻子外部及鼻中隔是由不同軟骨和堅韌纖維膜相互依附組成,外部覆蓋皮膚。如果我們從鏡子中觀察自己的鼻孔,會發現覆蓋鼻子外在皮膚可以延續到鼻腔內部的下部分,甚至鼻中隔下部也覆蓋相同的皮膚結構。鼻腔這部分稱為鼻前庭。鼻腔內壁表層我們會看到粗壯毛髮,在下面的會向上面生長而下面的會向上生長,於是在鼻子入口處形成了篩狀結構。鼻子外部分為兩端,一端與前額連接叫鼻根,一端為游離端叫鼻尖。
我們繼續去感覺鼻子後側,會發現開始變硬,因為鼻子彈性部分在上後側是與骨骼結合的。如圖二所示,
鼻子可動部分己去除露在外面的也就是骨骼部分。前額下方可以觸摸到兩眼之間有兩塊骨叫鼻骨(圖2中1所示),組成我們所說的鼻梁。一條堅的結構(圖2中3所示)將這孔分兩半它叫鼻中隔。底部環形彎曲部分屬於兩塊上頜骨部分(圖2中5所示)。這些彎曲部分是我們看兩個孔外部下緣。
鼻子外部結構只佔整個鼻子區域一小部分,更重要的位於頭顱內部。
孔被鼻中隔分為兩部分,形成不規則卵圓形的腔。腔延伸向後於喉部,兩腔外部開口就是從外部骨性結構上看到的鼻腔中兩個孔。兩個向內的腔分別由底 頂 內側和外側壁組成。
鼻中隔將腔分兩部分同時也叫內側壁。
圖一內側顯示底部結構,由兩部分組成。前面上頜骨組成,後面由硬顎組成。在上頜後側兩側顎骨組硬顎,上顎骨和硬顎組成口腔頂部。圖1標明上頜骨和硬顎是水平的,所以鼻腔底部是水平的。意味鼻腔在口腔上面。這些腔內部開闊但頂部相對狹窄。腔內側壁伸出卷狀骨骼在圖2中4可看到。卷狀骨骼沿著側壁寬度展開向後在喉部開口。鼻腔底部水平,但項是拱形。圖1可看到。鼻中隔位於頂部拱形中。我們會注意到組成頂部的兩塊骨骼。從拱頂的前斜面注意到鼻骨,鼻骨後面,頂部是由一塊較大的稱為篩骨的骨骼組成。篩骨組成鼻腔頂部也是組成顱腔底部,也就是說篩骨將鼻腔和顱腔分隔開。表明鼻腔位於口腔和顱腔之間恰好開口於軟顎之上的喉部。
我們會注意到在堅硬的表面上都覆蓋著黏膜,這些黏膜從鼻前庭區之上開始連續不斷地去延伸並覆蓋外鼻部內側,從底部到頂部還有鼻腔各壁直到咽部。這時會發現有兩個不同功能區在此。上面三分之一的鼻腔部分和延續向下三分之二的部分,具有上部的嗅覺區和下部呼吸區,但嗅覺區被限制於上面三分之一處,正是嗅神經末梢分部區(圖1中4所示)。
下面了解一下嗅覺區如呼吸區黏膜特徵。呼吸區為海綿壯較厚,嗅覺區為柔軟細膩。區別是呼吸區分部大量靜脈血管網,空氣持續不斷經過的部分,那裡黏膜肯定要此空氣平穩經過的部分要強健。大量血管網也是為此服務,當外界空氣被吸入到肺時必須是溫暖潮溼的,否則對嬌嫩的肺部造成損傷。這些血管網可以調節進入人體內空氣的溫度及溼度。
再說一下嗅覺區它是由12條非常纖細的神經絲組成,每條神經絲又分為12支神經絲組成並分部鼻中隔外側壁上,形成厚密刷狀結構。神經穿過篩骨與嗅球連接,嗅球位於腦的底部參考圖1,當嗅神經未端被特殊氣味刺激後嗅覺就產生。
嗅覺很靈敏。能夠分辯10億分之三格令的氣味。(1格令定義為一粒大麥的重量或等於64.79891毫克)
如果散發物質氣味微弱,正常呼吸下是不會聞到,因為只通過呼吸道並沒有剌激嗅覺神經,這時如果快速用力呼吸也可以聞到。
黏膜乾燥或太溼也會影響嗅覺神經,如感冒黏膜增厚覆蓋神經絲嗅覺遲鈍。
持續停留在一種味道下,就不會感覺味道存在,可視為嗅覺疲勞。如果到新鮮的空氣中轉一圈嗅覺就恢復如初。
鼻子的結構和組成部分就分亨到這,那接下來的文章,我們對咽部去做些了解。請朋友們拭目以待。謝謝Namas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