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夥帶著100個大學生兼職送外賣,月入十萬

2020-12-21 真實故事計劃

創業,送外賣。這個念頭一直隱隱約約,浮出來,又沉下去。直到去年暮春的那個雨天,單子爆了,彭光彬火急火燎處理了這場危機,他才決定抓住它。

22歲的彭光彬,是山東師範大學的大三學生。在今年這個「史上最難就業季」,同學們都在忙著準備考研,而他已經找到了創業方向——面向高校市場送外賣。有100多個大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加入了他的團隊。

出來找個活兒

剛上大學那年,軍訓還沒結束,彭光彬就給自己找了個送外賣的活兒。

他在兼職群,看到有餐館招送外賣的兼職,趁著休息日跑去應聘,和老闆談得投緣,就定下來了。

店裡是賣辣子雞的,雞肉、辣椒和土豆片炒到一塊,可以做蓋飯,也可以配山東大饅頭,香辣可口,一天能賣個一二百份。

圖 | 彭光彬從商戶處取餐

外賣兼職一般按小時算,一小時八到十塊,店主體諒彭光彬是學生,沒有嚴格規定工作時長,每天給他六七十塊錢,還管兩頓飯。彭光彬手腳勤快,有時事多,他只送了兩三個小時,周末就一整天都待在店裡補回來。

剛開始送外賣,彭光彬覺得有些抹不開面兒,校園裡人來人往,經常碰上熟人,有時候點餐的就是自己同學。好在他性子直,別人開玩笑不往心裡去,漸漸習慣了,路上看到同學,還打個招呼。

店主也開解彭光彬:「別人都在玩,你憑本事在這裡掙錢,沒什麼丟人。」

彭光彬從小長在山東泰安農村,11歲就開始到鎮上住校,後來去了泰安市讀高中,一兩個月才回一次家。雖然是家裡的小兒子,但他早早就學會了獨立。高考時,他以體育特長生的身份考進了山東師範大學,學體育教育。在父母看來,老師的職業既穩當又輕鬆。

進入大學後,彭光彬不想找家裡拿生活費,開始送外賣。

外賣單量穩定,他一個月能掙個一千多塊。同學看他掙了錢,不少人動了心思。全班三十來個人,最多的時候有一半都和彭光彬一樣,給商業街的商家兼職。

送外賣很辛苦。濟南四季分明,冬天寒風刺骨,夏天悶熱,一天能曬黑一個度,再加上要在飯點送餐,自己一兩點才能吃上飯,大多數人體驗一下就放棄了。

彭光彬堅持了下來。他能吃苦,送外賣之餘,還發過傳單,給駕校招過生,甚至還賣過夜宵。他買來三塊五一個的餡餅,下晚自習後,在宿舍裡賣。冬天生意好,每天能賣一百多個,彭光彬一個餅掙一塊錢。

「折騰」了一年多,彭光彬不僅沒找家裡拿過生活費,還攢下了一筆錢。

圖 | 送外賣間隙,彭光彬跟小夥伴一起

商機來了, 自建團隊

送了一年外賣,彭光彬和周邊好多商家都成了朋友,平時總在一塊兒聊天,時間久了,他從中發現商機。

圖 | 彭光彬(左一)在站點裡工作

大學城周圍的商家,大多和辣子雞店一樣,主要做學生的外賣生意,但學校一般規定,商家得自己配送。

僱配送的兼職人員,商家一個月至少要花一千多,是筆不小的成本,學生有事,他們還要自己出人手頂上。何況大學裡的兼職不好找,剛開始一天60塊就能找到人,後來100多塊也找不到人來幹。

這些「痛點」,彭光彬看在眼裡,動了自建外賣團隊的念頭。室友張興旺一直和彭光彬一起送外賣,兩個人「關係到位」,又能吃苦,這個創業的主意他們一拍即合。

大學城附近有兩條商業街,他們主攻離自己學校近的那一片,打算挨個拜訪,跟商家聊合作。彭光彬決定,第一次拜訪先不談合作的事,只了解商家的需求,做價格、單量的細緻調研,「就是跟他們嘮」。2018年年末,他們開始拜訪商家,整合意見。

圖 | 彭光彬和站點裡的同事在大學城周

白手起家,彭光彬和張興旺遭遇過不少冷眼。有時候進了一家小店,對方連頭都不抬,嘴上答應著「好好好」,或者說「忙著呢」,就把他們打發了。

剛開始彭光彬不好意思,還沒開口,臉就紅了,一被拒絕更是洩氣,他安慰自己:「將心比心,我們當時啥也沒有,還是個學生,如果我是商家我也不願意。」和商家打交道多了後,彭光彬發現竅門:得厚臉皮,慢慢去磨,一次不行就去兩次、三次,被拒絕了也要再去。

「我們就是要朝著建團隊這個目標去,如果因為這一點困難就放棄了,那之後再遇到什麼事也就肯定做不下去。」有的店,彭光彬甚至去了八次。

調研後,彭光彬和張興旺在信紙上,反覆演算:怎麼樣給商家提供具有吸引力價格,同時最大化自己的收益,在投資可承受的範圍內組建團隊。

用了好幾沓信紙,兩個月後,他們草擬出了商業計劃書。

用兼職攢下的錢做第一桶金,彭光彬和張興旺在站點投資了五六萬,租了房,買了校內分餐點的帳篷和兩輛電動車。2019年初,他們開始招騎手。彭光彬想,團隊要有一定的穩定度,商家才會信任你,於是他決定招兩個全職騎手。為吸引商家,彭光彬推出了剛起步的優惠價格,決定後期再改價。

單純以價格吸引商家,並不持久。彭光彬知道,大多數的商家還在觀望,看看最早「吃螃蟹」的商家的效果,再考慮要不要加入。

「商家怕你送不好,要是出了問題,學生下次可能就不會再點這家了。」彭光彬說,「我們當時開玩笑,要是我們配送好,可以養活這個店;如果送不好,也可以把這個店送死。」

圖 | 張興旺在學校門口送餐

雨天,一次危機

算上彭光彬,團隊一共四個人,開始創業了。

第一天只送了兩個商家:一家是彭光彬一直在送的辣子雞店,一家是水餃店。兩個全職騎手,只送了四十多單,「就跟玩兒一樣,絕對賠錢」。兩個騎手的工資一天要四百多,最開始活動價只收每單兩塊多,連騎手工資都不夠。

但一周後,開始有商家主動找到彭光彬,讓他的團隊給店裡配送。穩定運營了一個月,生意起色,越來越多的商家找上門,很快超過了團隊和車輛配置的承載量,一度彭光彬只能選擇暫停接單。

張羅了小半年,彭光彬加大投資,建起了自己的外賣配送站,為濟南市長清大學城附近的商家送餐到學校。團隊接了十一二家店,每天中午可以送五六百單。

一天,雨越下越大。臨近飯點,彭光彬慌了。接單系統的提示音,一聲接一聲響起來。第一次遇到雨天,他沒想過可能會「爆單」——這天的單量已經超過了一千。

送還是退?彭光彬心裡沒底。他盤算著,手腳麻利點,也許能送到。店裡有四輛電動車和一輛運電動車的三輪車,都可以送。他迅速打電話,招呼學校裡相熟的同學來幫忙。

可計劃趕不上變化,單子壓了一個多小時,過了飯點,很多學生選擇退單。退回來的外賣,裝了三四箱。從沒見過這麼多退單,彭光彬心情跌到了谷底,「完了,別幹算了」。

沒退的單子,還得繼續送。全部送完,已經是下午三點。彭光彬飯都顧不上吃一口,跑去跟商家挨個道歉。想到他和舍友一共投資五六萬,還僱了四五個全職的騎手,彭光彬還是覺得不能放棄,「那下面的兄弟更沒活兒幹了」。

他走進一個商店,還沒開口,商家老闆把他轟了出去,「你出去,該幹啥幹啥。」過了一會,老闆又跑出來找他,說:「你剛開始幹,我們允許你出現這種情況,但下次得想辦法改善。」被退單的商家,基本沒讓彭光彬承擔什麼損失,他很感動。

道完歉,彭光彬和騎手們才坐下來吃飯。處理爆單,整個團隊拼了全力。這個意外讓彭光彬感覺到了團隊的凝聚力,有了繼續做下去的奔頭。

圖 | 彭光彬(右一)和團隊裡的小夥伴

是老闆,更是哥們

積累經驗後,彭光彬判斷,中午下課後的一小時,單量佔比很大。有的外賣店一天賣的兩百單中,中午的這一個小時佔了一半。考慮到如果增加全職騎手,大多數時候,人力又會閒置,彭光彬開始大量招聘兼職騎手,他們只在高峰期,配送一兩個小時。

兼職騎手大多是附近大學的學生,想利用課餘時間賺零花錢。為提升效率,彭光彬把兼職騎手的薪資,從按小時計費調整到了按單量計費。吸取第一次爆單的教訓,他開始參考下周的天氣預報,再按照兼職騎手的空閒時間,每周提前排班。遇到有人臨時有事,他再從兼職備用團隊裡找替補。

考慮到兼職騎手都是學生,酬勞每周一算,這樣可以對騎手隊伍快速進行調整。團隊和商家之間的費用也是每周一結,能清晰地算出盈利或虧損,「沒有想著一定要盈利,人少加人、車少加車,改進效率」。

穩定運營後,彭光彬的業務增加了校內的配送。這部分主要由學生兼職承擔,最多的時候,一個大學裡的兼職備用騎手超過100人。

圖 | 彭光彬(左一)和夥伴們一起聊天

商家和學生兩邊的事情,彭光彬和張興旺負責,每天都忙到兩三點。隊伍逐漸穩定,彭光彬最初「自己做老闆」的夢想,跨出了第一步。趁著年輕,他想闖一闖。父母雖然都在農村,但思想開明,支持他拼一拼。

但管理著上百個全職和兼職騎手的彭光彬,在員工眼中實在不像「老闆」。站裡騎手的年紀和他大致相當,關係鐵,小他一點的喊一聲「哥」,年長的就直接喊他「光彬」。

彭光彬開工資有誠意,有兄弟幹得好,多發了獎金,大伙兒就撮一頓,聚餐也是站裡出錢,「沒有人是純來打工的」。

2019年底,彭光彬站點的一個月營業額,達到十幾萬,每個月有兩萬左右的盈利。彭光彬和張興旺兩個人卻沒從中領過工資。彭光彬說,早期團隊擴張需要資金,兩個人一起工作也一起生活,生活費從裡面出。誰都沒有怨言。

「外賣是了解高校市場的最好起點」

創業這件事,彭光彬的收穫不僅是單純的利潤。「最早我們和商家談,人家頭也不抬就轟你出去,心裡很難受。當時我們還賭氣說,到時候一定讓他來『求著』我們給他送。」

他們做到了。那些最早不願意搭理人的商家,現在看到他們倆特別熱情。

彭光彬原本還擔心,讀大學出來後,還是送外賣,會被人笑話。慢慢的,他轉變了觀念:「送外賣誰不會,買輛車就能幹。」但管理一個站點,涉及人員管理、目標統籌、照顧員工情緒等,事事都是學問。他半開玩笑:「畢竟人家跟著你吃飯,你得把人家工資掙出來。」

去年十二月,彭光彬團隊與濟南優外賣合併,負責美團在大學城地區的配送。彭光彬做站長,管理大學城附近三個站點,配送範圍有八個學校。

圖 | 站點工作人員徐德建從商戶取餐

加入更大的平臺,彭光彬覺得自己在團隊管理和商戶溝通上都成長飛速,美團也給他和小夥伴,帶來了更多兼職機會、訂單和更高的收入。彭光彬的事業心更堅定:要在高校市場上挖掘新的可能。

高峰時期,一天處理的訂單數超過6000個,更多大學生在空閒時間,加入到兼職隊伍,增加社會經驗,也賺取生活費。目前,彭光彬負責八個學校站點的總體規劃和管理,同時處理突發事件。今年一月初,大學城的學校陸續放假,彭光彬也回到了老家,他打算過完年,就返校回站點,但突襲的疫情,讓他在家裡待了三個月。過完清明,彭光彬就回了濟南,雖然學校沒開學,但他想提前來做準備。

五月底,站裡終於開工了,可受疫情影響,學校周圍的外賣生意基本停了。

大多數學校不建議學生返校,本來有幾十萬在校生的大學城,顯得格外冷清。彭光彬和兩個學校的食堂談好,只做從食堂到宿舍的校內配送,一天也能送四五百單。

轉眼又到了暑假。彭光彬不打算回家,站裡還有其他的業務需要準備,他盼著八月底開學後,一切能再回到正常。

- END -

撰文 | 羅佳

編輯 | 張舒婷

相關焦點

  • 大學生兼職送外賣是自我勞動教育
    在校大學生利用閒暇時間接單送外賣,正在成為他們的一種生活方式。疫情發生以來,一個重要的新特徵是騎手更趨年輕化。2020年以來,00後騎手同比增長了兩倍,00後兼職騎手中有七成是在校大學生。(1月8日,中國青年報)<br><br>  00後兼職外賣騎手中有七成是在校大學生,為這屆大學生的務實吃苦精神點讚。
  • 疫情以來1.2萬名大學生在餓了麼兼職送外賣
    來源:TechWeb.com.cn【TechWeb】7月22日消息,近日,餓了麼聯合新華網發布的《2020年00後藍騎士報告》顯示,過去一年,新加入餓了麼藍騎士隊伍的00後數量同比增長近2倍。疫情以來,有1.2萬名00後大學生決定不靠父母靠自己,兼職送起外賣。據餓了麼數據,這批00後兼職藍騎士平均每月能多賺3000塊生活費。暑期一直是大學生兼職的高峰期,不少00後大學生會選擇利用這段時間兼職送外賣。加上因疫情影響未去學校,他們中的四成選擇在家門口送單。
  • 「原創」餓了麼:1.2萬00後大學生兼職送外賣,最高月入過萬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陳姝最近,廣州大二學生吳澤杭在疫情期間利用空閒時間送外賣的故事登上熱搜,網友評論:「自己努力,值得自豪」。近日,餓了麼聯合新華網發布的《2020年00後藍騎士報告》顯示,疫情以來,有1.2萬名00後大學生兼職送起外賣,他們每月最多的能賺萬元以上。因身著藍色的工作服,餓了麼的外賣騎手也被稱為「藍騎士」。近一年來,餓了麼新註冊00後藍騎士數量同比增長近2倍。他們最喜歡的跑單城市前三分別是上海、成都和深圳,重慶籍貫的00後藍騎士數量最多。
  • 大學生兼職送萬單外賣,邊學邊賺,校園外賣配送真有這麼賺錢嗎?
    大學生兼職送外賣,逐漸成為趨勢除了近期熱門討論的落加兼職送外賣的事件以外,早在之前就有不少大學生選擇送外賣的方式來賺取自己的日常生活收入。在餓了麼聯合新華網發布的《2020年00後藍騎士報告》中就顯示過,疫情期間,有1.2萬名00後大學生兼職送起外賣。
  • 輕鬆月入8000+,5個適合大學生的副業兼職
    很多的同學在大學期間會參加很多社會實踐,當然很多的人也會做兼職。大部分的兼職都只是臨時,並不是一份長久的收入。又不穩定性,對於自身成長的收穫也少。今天小編就給各位介紹五個長期受益的副業!做好了8000+非常輕鬆!
  • 大學生兼職大部分選擇去送外賣,背後原因讓人唏噓,學生:沒辦法
    因此,很多人在上了大學之後就會去找各種兼職,希望自己能在經濟上也有所獨立,這本身是一件值得讓人開心的事。然而據相關數據顯示,在兼職的大學生中,竟然有7萬研究生和21萬的本科生選擇送外賣,甚至這個數字還在連續不斷地往上增加。
  • 大學生兼職送萬單外賣,豆豆兼職:平衡兼職和學業,培養綜合能力
    平衡兼職和學業,培養大學生綜合能力近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大四學生落加就因「兼職」佔據了各大新聞媒體的主流版面,熱搜榜居高不下,緣因這位同學既把兼職工作做的有模有樣,同時又成功得到保研。據了解,為了減輕家裡負擔,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專業的大四學生落加,從2年前就開始在校園裡兼職送起了外賣,1天50單左右,2年來累計完成了超1萬單外賣的配送,收入足夠滿足日常需求。而另一面,兼職工作確實佔用了落加很多可以用於學習的時間。但對於早已決心保研的落加而言,儘管課餘時間被佔用,但他總能為學習抽出時間,早起晚睡完成一天的學習計劃。
  • 兼職外賣騎手的大學生:被誤導辦理消費貸,離職損失2000元
    記者 | 譚一凡編輯 | 文姝琪1近日,餓了麼聯合新華網發布的《2020年00後藍騎士報告》中顯示,00後兼職藍騎士中超過七成為在校大學生。過去一年,新加入餓了麼藍騎士隊伍的00後數量同比去年增長近2倍,有1.2萬名00後大學生開始兼職送外賣。
  • 大學生如何做副業兼職賺錢?適合在校大學生的副業兼職有哪些?
    從4月份以來,我堅持寫副業賺錢的乾貨,向大家介紹了《適合上班族做的25個副業:如何利用今日頭條、知乎、百度、公眾號、微博做副業賺錢?》《適合上班族做的18個電商類副業》,今天就有位大學生通過文章來找我,向我諮詢副業。
  • 00後兼職外賣騎手中有七成是在校大學生_新聞中心_中國網
    00後兼職外賣騎手中有七成是在校大學生靈活就業背後的法律空白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滴滴出行平臺在8個月裡增加了150餘萬名網約車司機;在餓了麼外賣平臺上,有1.2萬名00後大學生開始兼職送外賣。新業態催生了種類繁多的新職業,比如寵物烘焙師、密室設計師、漢服造型師、植髮醫生、奶茶試喝員、外賣運營師、收納師、創客指導師等。滴滴出行副總裁胡成說,滴滴2020年2月1日至9月30日新註冊司機超過150萬人,相當於5000家300人規模的小型企業。調研顯示,疫情後新增司機約23%受疫情影響而加入。據統計,63.7%的網約車司機將滴滴平臺收入作為主要收入來源。
  • 女大學生騎電車送外賣,一天送40多單,看到工資單:不可能吧?
    因為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都加快了,而且還有很多人不會做飯,就經常點外賣,所以現在外賣行業變得非常火爆,我們在路上也經常能夠看到很多外賣小哥的身影。無論是嚴寒酷暑還是雨雪天氣,他們都騎著一輛小電動車在路上奔跑,也確實非常辛苦。
  • 【視頻】理髮店老闆兼職送外賣 「順便」偷了100多個電瓶
    經過布控,民警在案發當日將屈某抓獲,並從其住處查獲還沒來得及銷贓的電瓶20餘個。 基於嫌疑人屈某的作案手法和活動規律,辦案民警將此案及轄區其他摩託車電瓶被盜案實施串並偵查,發現串併案件均為屈某所為,經審訊,嫌疑人屈某對其多次盜竊摩託車電瓶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 餓了麼發布00後藍騎士報告:1.2萬名大學生疫情下兼職送外賣
    砍柴網7月22日消息 近日,餓了麼聯合新華網發布的《2020年00後藍騎士報告》顯示,疫情以來,有1.2萬名00後大學生決定不靠父母靠自己,兼職送起外賣。近一年來,餓了麼新註冊00後藍騎士數量同比增長近2倍。
  • 兼職外賣員每天騎行100多公裡,過年他依舊堅守崗位
    1月22日,農曆廿八,大部分人都踏上了回鄉路,但老家在江西上饒的張聯文,今年春節選擇留在杭州繼續打拼。他告訴記者,過年放棄回家繼續送外賣,是想著再拼一拼,多賺點錢,為更美好的生活奮鬥。兼職送外賣每天騎行100多公裡在接受記者採訪前,張聯文剛接了一單水果外賣,這是一單短途配送,裡程只有300多米,但他依舊不敢懈怠,害怕錯過了時間。記者一邊跟著張聯文送外賣,一邊和他攀談起來。
  • 教師兼職送外賣,人們在質疑什麼
    作者:熊丙奇  近日,四川通江一名李姓教師在節日期間兼職送外賣一事,通過自媒體報導後引發網友熱議。據媒體報導,在兼職外賣受到媒體關注引發熱議後,李老師已經辭去外賣員這一兼職。
  • 大三小夥花1.5萬元買二手雪佛蘭樂風,「最長假期」的兼職結晶
    最長寒假讓很多大學生都走入了社會,他們在做好自己的事情後選擇了兼職體驗生活,因此有些能吃苦的年輕人也掙了一筆錢,最後買了一輛屬於自己的愛車,這樣的年輕人也有,也值得一贊,因為00後的大學生大多數嬌生慣養,不知道生活的艱辛。
  • 90後上班族下班後兼職送外賣,工作1個月,曬出收入
    職場案例:近日,在論壇中筆者看到有位90後的上班族,小李分享了自己在社會上工作的經歷,他坦言自己現在在鄭州市上班,每天利用下班時間他會去送外賣,而且在周末的空餘時間也能夠得來續續的派送外賣,派餐差不多有一個多月,所以現在這位小李也是坦言外賣行業真的是相當不容易
  • 靈活就業背後法律空白:00後兼職外賣騎手中有七成是在校大學生
    來源:中國青年報原標題 靈活就業背後的法律空白記者 耿學清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滴滴出行平臺在8個月裡增加了150餘萬名網約車司機;在餓了麼外賣平臺上,有1.2萬名00後大學生開始兼職送外賣。比如,自營就業、非全日制就業、臨時就業、兼職就業、遠程就業、獨立就業、承包就業等。網際網路數位技術平臺創造了大量不同於傳統就業的工作形態,比如泛娛樂的直播、遊戲直播、電商直播、網絡文學平臺等,平臺型就業是這類就業的最大特徵。美團副總裁來有為介紹,在美團,生活服務業新業態分布的前十大領域是付費自習室、室內萌寵互動、漢服體驗館、植髮、甲醛檢測、蹦床、輕醫美、民宿、密室、生鮮零售。
  • 「我在大山裡送外賣,年入40萬,四個月騎壞一輛車」
    01大山裡的外賣員:四個月騎壞一輛車隨著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外賣漸漸成為人們最常用的生活方式,如今大山深處也出現了一群點外賣的「新人」,村鎮變了,村民生活方式也變了。2016年,騎手王波辭去了廣東一家工廠的工作,回到老家貴州省六盤水市開始送外賣,一天下來他竟然接到了近20個單子,以前在城市裡面幹都不一定有這麼多。
  • 常德大學生校內兼職點擊查看
    常德大學生校內兼職點擊查看 本文源自中國青年報客戶端。閱讀更多精彩資訊,請下載中國青年報客戶端(http://app.cyol.com) 作者:韓亞君 責任編輯:校媒 (2)對高薪兼職保持懷疑;首先,我們來問個問題,高薪兼職是存在嗎?是肯定的,但是相對於個人的技能要求就高於普通兼職,正規普通兼職薪水一般不會很高。其次,我們應該對兼職市場的薪資水平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比如:可以先看看知名企業的同類型兼職的薪酬價格,作為低薪酬參考。如果高薪之下卻沒有高的招聘要求,基本可以判定這個招聘是詐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