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山裡送外賣,年入40萬,四個月騎壞一輛車」

2020-12-21 三網電商

01

大山裡的外賣員:四個月騎壞一輛車

隨著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外賣漸漸成為人們最常用的生活方式,如今大山深處也出現了一群點外賣的「新人」,村鎮變了,村民生活方式也變了。

2016年,騎手王波辭去了廣東一家工廠的工作,回到老家貴州省六盤水市開始送外賣,一天下來他竟然接到了近20個單子,以前在城市裡面幹都不一定有這麼多。騎手王波原本在的外賣公司開始向鄉鎮進軍,其領導打算派他去他的老家盤州市響水鎮「開疆拓土」,老闆給的待遇還算優厚,於是王波接下了這份重任,回到了響水鎮送起了外賣,但心裡還是相當疑惑,自己在鎮上生活了十幾年,幾乎從未見過有人點外賣,去這種地方真的有單送嗎?到大山裡的鄉鎮跑外賣?這怕不是天方夜譚吧?

是的,這是很多人的顧慮,但一天下來他發現農村也有外賣的市場,第一天竟然接到了近20個單子,這讓他大吃一驚。

眼下訂單是有了,可大山裡的外賣市場依然很嚴峻,王波的鄉鎮外賣小哥生活,最先遇到的問題是地理位置信息,響水鎮的位置偏僻,只顯示有學校、醫院、賓館等主要地點的位置信息,其他地址很多都是一片空白,而騎手們用車輪跑出「活地圖」,高德地圖為騎手們開闢了專屬的的上報通道,每送完一單外賣,就順便上傳位置信息,幫助商戶和居民添加定位,不出一年時間響水鎮的地圖就被「點亮」了,方便了很多。

另外,「城裡的騎手騎電瓶車,山裡的騎手騎摩託車;城裡的騎手跑單是直線距離,山裡可能要爬坡、繞路。」響水鎮地處雲貴高原,毗鄰大山,交通不甚方便,4個月就騎壞了一輛摩託車,可謂拼盡全力。此外,一路上,王波騎著自己的小摩託,笑著對告訴《工人日報》記者說「這個手啊,最近經常凍得不聽使喚。」

王波不僅是響水鎮的一名外賣騎手,更肩負商戶上線、用戶拉新兩項工作。大山裡的外賣員,市場雖困難重重,但在王波和同事們的不懈努力下,響水鎮點外賣的用戶越來越多了,老人、小學生都知道可以點外賣,而響水鎮的商戶們也紛紛在王波的拉新入駐外賣平臺,逐漸有了訂單量,也掙到了錢。

王波的生意也漸漸拓展到了村裡。他對記者說:「我打工不僅為了掙錢,更想看看大山外的世界,開闊眼界,但最終我還是想回家。」隨著外賣平臺的下沉,同王波一樣,越來越多的貴州籍90後農民工選擇了和父輩們不同的生活道路,加入到了「下鄉」的隊伍中,回到家鄉在大山裡送外賣,同樣的劇情也在全國各地上演。

從2019年7月至今,王波和響水鎮站點另一位外賣小哥,每天訂單量有近100單。所有訂單中,來自鎮上發電廠的訂單佔到三分之一,鎮上居民和農村居民的訂單分別佔到三分之一。王波說,接下來,他會招聘更多的快遞員在響水鎮跑單,希望農村人也享受到便利的外賣服務。

02

點外賣的「新人」

村子變了,村民生活方式也變了

幾年前,四川古藺縣東新鎮吶喊村的羅江勝也想像不到,自己能在偏遠的山村開上農家樂,然後每天接到訂餐電話,送外賣。

從廣東辭職回來後,羅江勝在古藺縣一家工廠承包了3年食堂,合同期滿後,他回到了吶喊村。2012年,羅江勝回家置辦了一套廚具,打算做一名鄉廚,跑十裡八鄉的宴席,一年能接到幾十場宴席。隨著村裡產業經濟的發展,他抓住機遇順勢辦起了農家樂,送起了外賣,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每天10來趟,最遠到10公裡外。49歲,黝黑,微胖的羅江勝,他做的乾鍋雞、羊肉湯鍋很好吃,村民愛點,家常的回鍋肉、炒素菜也味道可口。羅江勝夫妻倆從早上開始忙,不斷有人打電話訂餐,他挨著記下來後,備料、切菜、烹飪……中午的時候,羅江勝開始送餐,大多數都是周圍一兩公裡範圍內的村民,他被村民稱為「送餐老闆」、「外賣大哥」。他每天騎著摩託車送餐,在村道上來來回回要跑10來趟,最遠送到10公裡外的鄰鎮村莊。口碑好,生意就好,如今,羅江勝的農家樂一年有40萬元純收入。

羅江勝說,大部分點餐的還是年輕人,或者收入較好的家庭。還有一些村民忙著幹活,便沒了時間做飯,於是常常有三五個村民在地裡勞動時,相約一起點份「外賣」,電話便打給羅江勝,他便準點送過去,有時還會直接送到地裡,或者送到指定的農家去。另外,村子裡一些務工返鄉的村民「過慣了城市生活」,他們有時候不想做菜,便在電飯煲煮一點米飯,再點分羅江勝的「外賣」。

03

山村外賣「另一面」,農村外賣,講誠信也講人情

羅江勝至今還感到「意外」,他沒想到生意會做到這個地步,即便當年開農家樂、建新房、辦證照,也沒有「想到這麼長遠」。村民要點外賣,不論多遠,只要打了電話,羅江勝都會盡力送去,有時候微信支付,有時候送到了給現金,甚至過幾天再來結帳,「都是一句話的事情」。

羅江勝說,因為都是熟人,彼此很信任,收費也是大眾消費,「大家都有個數」,另外平時送餐,羅江勝不收送餐費,訂餐也很簡單,不需要在外賣平臺下單,也不需要在線好評,基本上是訂餐靠電話,好評靠口碑。

羅江勝認為,在農村做生意,人品和人情最重要,平時不忙的時候,一兩個人到他的農家樂就餐,他都是免費端出來。有人晚上來吃飯,他忙完了,也坐上桌子跟著喝一杯,談些閒話家常。

現在的羅江勝,村民習慣喊他「送餐老闆」、「外賣大哥」,他樂呵呵地應著,跟誰都和和氣氣。

04

別小看了鄉鎮的外賣,農村也有受眾

外賣,我理解的是他只是另外一種形式的「下館子」,只要一個地方有人去餐館吃飯,那麼必然會有外賣的市場。隨著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網購漸漸成為人們最常用的購物方式,這就需要大量的配送人員來滿足市場需求。而隨著市場選擇,快遞和外賣強勢來襲,成為兩個蒸蒸日上的新興行業。

近年來隨著產業轉移,不少企業都選擇去地租便宜、勞動力成本低的鄉鎮設廠,這就意味著這裡有一批坐辦公室的勞動者,吃膩了食堂總會有點外賣的需求。另外還有從城裡來的村官、值班的民警、開診所的醫生……這些都是外賣的受眾。還有,鄉鎮地區的交通不會有那麼堵,外賣員一路上可謂暢通無阻,農村外賣有著很大的市場,城市能做的,我相信鄉鎮也一樣能做。

現在,農村除了外賣配送,很多業務已經擴展到送藥、送傘等各個方面,之後還會加入各類便捷的上門服務,外賣小哥送外賣也是一種職業,是服務業興起和發展的需求。

任何一件事,只要不怕辛苦,願意努力,每個月都能獲得一筆不錯的收入,那是勞有所得,為你們點讚支持。最後,你覺得外賣小哥這一行能在農村幹嗎?有前景嗎?歡迎留言。

相關焦點

  • 當大山裡都有人點外賣時,我明白了「下沉」的真正含義
    大山裡的外賣員:四個月騎壞一輛車2016年,騎手王波辭去了廣東一家工廠的工作,回到老家貴州省六盤水市開始送外賣。他在鎮上生活了十幾年,幾乎從未見過有人點外賣,去這種地方真的有單送嗎?然而,剛到響水鎮站點的一天王波就震驚了:一天下來他竟然接到了近20個單子,以前在市裡面幹都不一定有這麼多!
  • 女大學生騎電車送外賣,一天送40多單,看到工資單:不可能吧?
    因為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都加快了,而且還有很多人不會做飯,就經常點外賣,所以現在外賣行業變得非常火爆,我們在路上也經常能夠看到很多外賣小哥的身影。無論是嚴寒酷暑還是雨雪天氣,他們都騎著一輛小電動車在路上奔跑,也確實非常辛苦。
  • 月入7000+?外賣騎手「跑」出城市暖生活!
    外賣騎手衝上了熱搜,冬日裡的一杯暖心奶茶、一份熱餃子,穿梭在大街小巷交織的縫隙中,是他們帶著這份冒熱氣的外賣,「跑」出了西安城的暖生活。目前,吳興國做外賣騎手已經3個多月了,他說道:「西安朋友多,就在西安落腳了……也踏實了,沒有什麼適應不了的。」02老兵「送單王」跑步送外賣在西安去「追上被寄予厚望的自己」今年34歲的退伍軍人馮天雷,從2018年開始在西安做外賣騎手的工作,因為當兵時每天跑20公裡養成了習慣,遇到送餐不能騎車的路程,他都會跑著送達。
  • 農村小夥帶著100個大學生兼職送外賣,月入十萬
    彭光彬手腳勤快,有時事多,他只送了兩三個小時,周末就一整天都待在店裡補回來。剛開始送外賣,彭光彬覺得有些抹不開面兒,校園裡人來人往,經常碰上熟人,有時候點餐的就是自己同學。好在他性子直,別人開玩笑不往心裡去,漸漸習慣了,路上看到同學,還打個招呼。店主也開解彭光彬:「別人都在玩,你憑本事在這裡掙錢,沒什麼丟人。」
  • 騎春風250SR摩託車送外賣,車價1.85萬,送餐效率還很高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這,在這裡每天都會有不同的內容,最新鮮、最熱門的汽車事件都會在此呈現,而本期的熱門內容便是:騎春風250SR摩託車送外賣,車價1.85萬,送餐效率還很高導讀:很多人都知道春風250SR這款摩託車在國內的知名度很高,雖然車價不貴
  • 外賣小哥最強座右銘:「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
    超過一半的騎手每天工作時長在4個小時以下,39%的騎手每天工作4-8個小時,同時,45%的騎手每天接單數量超過20單,行駛距離大於50千米,近半數的美團騎手每月工作收入在4000元以上。此外,35%的騎手還有著其他的收入來源,如工廠工人、個體生意、快遞員等。「奮鬥」是外賣小哥們的另一項特質,66%的騎手將其選為年度關鍵詞。
  • 偶遇騎川崎H2的外賣小哥,上街很拉風,網友:能賺回油費嗎?
    偶遇騎川崎H2的外賣小哥,上街很拉風,網友:能賺回油費嗎?川崎H2除了價格比較貴,還有一個特點是比較難駕馭,從外觀上看,這款摩託車特別兇猛,在摩託車介有這麼一句話:敢騎川崎H2的人都是硬漢子!近期,有網友偶遇了一輛川崎H2,讓人意外的是,車主竟是一名外賣員,普通外賣員騎的都是電動車,他騎著這麼好的摩託車送外賣,一定很拉風。
  • 40度高溫天外賣小哥被禁入陰涼處等待?網友:這麼熱的天,怎麼忍心?
    3個月前才開始送外賣。小哥是個外地人,在這邊,沒有朋友,也沒有親人,自己一個人做什麼都很不方便。因為燒傷右手沒有手掌,騎車和拿外賣都有些費勁。網友@夢子桑 在微博上誇了一位這樣的外賣小哥:今天中午@廢土懵逼 給我點了個全家桶套餐。然後配送的時候,我剛好不在家,家裡也沒人。然後外賣小哥給我打了6個……嗯,6個電話我一個都沒接到。最後第七個是KFC打來的我終於接到了,中間間隔了十五分鐘。也就是小哥不氣餒地打了十五分鐘才放棄。然後KFC打算再給我送一次,我找了朋友代收。
  • 百萬豪車送外賣,真香!
    讓我提前來為大家感受一下吧!體驗日當天我點好了咖啡,等待外送的到來,一切都是未知的驚喜。出門尋找咖啡,一直沒找到,回頭正好看到一輛豪車朝我開過來,停到了我面前,這就是傳說中的百萬豪車外送?不得不說 LAVAZZA這一波很厲害嘛!真正做到了開百萬豪車外送,由義大利帥哥親自送咖啡。
  • 99元的火鍋外賣送鍋送勺不虧嗎?老闆:開店就盈利,年入1個億
    她點了一份99塊錢的火鍋外賣套餐,包括鍋底、鍋具、燃油罐、一盒澳洲雪花牛肉、一盒精品羊肉、一盒蔬菜拼盤、一份火鍋拉麵、火鍋蘸料、礦泉水、小零食等等。下面的評論裡炸鍋了,許多人在懷疑,99塊錢的套餐帶這麼多食材還送鍋和餐具,老闆不虧嗎?到底賺不賺錢,還得老闆本人說了算。火鍋和外賣,聽上去不搭配的兩樣東西,相遇之後卻風生水起。
  • 摩託車篇 汽車之家編輯騎什麼車特輯
    2013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左宗申先生便曾騎著一輛比亞喬FLY125證明了摩託車的便捷,但得到的卻是當時央視主持人的一頓冷嘲熱諷,所以從群眾認知的層面上來看,摩託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政策和公眾對摩託車的態度並不友好,但這擋不住騎士們一顆自由的心,下面讓我們正式開始介紹汽車之家的騎士們。
  • 那個為上星光大道花了120萬,被騙40萬的大山姑娘,如今怎麼樣了
    雀苗的出身並不高貴甚至於說有些卑微,她是在山裡長大的上有三個姐姐下兩個弟弟,而她恰好排在最尷尬的中間位置--老四。因此雀苗從小就很懂事。她的爸爸是一個憨厚的陝北漢子,最喜歡做的事情莫過於對著大山對唱,可能是受爸爸的影響雀苗從小就對唱歌有著深厚的興趣。她覺得每當對著大山放聲歌唱的那一刻就是她心裡最激情澎湃的那一刻。
  • 他白天送外賣,晚上跑滴滴,做代駕,一個月賺了多少錢?
    我們這裡是三、四線城市,早上叫外賣的人太少了,一般集中在中午和晚上,中午稍微忙一點,可能送外賣來錢太慢了,他又利用晚上的時間,跑起了滴滴。這兩個行業的註冊門檻很低,只要有一輛摩託車或汽車,基本上就可以從業。就因為門檻低,從業的人員太多了,滿大街都是送外賣和跑滴滴的。
  • 我本是只愛仿賽的酷女子,沒想到被這款踏板車掰「彎」了
    我很享受這些運動中帶給我的加速感、刺激感和操控感,後來與摩託車結緣想必也是受這種心理的影響。帶我入圈的一位女騎朋友也給了我潛移默化的影響,每次看她騎車都感覺特別颯,頗有一種騎馬仗劍走天涯的女俠風範,不由心生羨慕,也讓我聯想到了以前在內蒙古老家騎馬的感覺。她告訴我,「每次騎上車,都能在這繁碌的帝都找到一絲內心的自由。」 好吧,這碗雞湯我幹了,猛衝!
  • 從月入兩萬攝影師到外賣員,我一天跑二十幾單,生活真不容易
    當然,想要嘗試成為騎手的重點還在於——網上流傳,外賣小哥們的收入都還不錯。關於送外賣,很多人都覺得:只要會騎車能認路,就沒啥難度。但即便是本地人,也不一定認得清所有路。四天後,我帶著健康證去了西安當地的外賣招聘點應聘,成功入職。接下來兩天,我騎電瓶車跟著師傅在大街小巷兩天,總算覺得自己認清了負責的送餐區域和各式路線,是當地的初級「活地圖」了。
  • 「小兄弟,我包裡有40萬,全是你的!」面對誘惑,這位鐵警選擇……
    對得到如此高的榮譽,現任福州火車站派出所綜合大隊大隊長的楊仁德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參加公安工作20多年來,我只是做了一名公安民警應該做的工作,盡了一點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成績代表過去,一切從零開始。」從大山裡走出的孩子「叔,最近忙嗎?
  • 騎自行車被撞傷,對方還逃逸!杭州舞蹈博主痛斥外賣小哥不文明行為...
    昨天,新浪微博網友「赤九玖」在微博發帖(有刪節):我於2019年6月24日17時50分左右與家屬一起騎自行車途經杭州延安路與開元路交叉口,家樂福超市門口,後方有一輛外賣電瓶車緊跟。當時因為我右側有行人在非機動車上步行,不能及時給電瓶車讓路。但也就不到5秒的時間,他等不及,一直按喇叭,大喊著「快走啊!
  • 《我只是個送外賣的》作者:亞胺培南
    【圖片源於網絡】文案:半夜裡,顧伶接到一個跑腿外賣訂單,他送貨上門的時候,發現自己正在出差的男朋友出現在別的男人家裡
  • 全國車友都騎什麼車?公路車篇
    很多車友都擁有不止一輛愛車,它們陪你徵戰四方,給你帶來快樂!那全國車友都騎什麼車呢? 佛山騎友貧窮少年,騎齡5年,當初打算為了省錢而騎車,現在為了騎車而省錢,四次的換車經歷,在2018年終於擁有自己比較滿意的公路車kuota kom air,
  • 男子改造「極品」電動車送外賣,能從廣東跑到湖南,太牛了
    自從外賣平臺興起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加入外賣大軍行業,送外賣雖然辛苦,但是收入不低,很多外賣員每個月的收入都在6000元左右。不少外賣員都在感慨,騎電動車電動車續航裡程太短,有時候還沒有送完外賣車就沒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