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財神!回娘家!大年初二都幹啥?

2021-02-08 跑贏大盤的王者


目前100000+人已關注

加入我們成功跑贏大盤

       

       

今日頭條財經領域最具影響力創作者

騰訊網年度十大財經大V


正月初二、初三,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回娘家的習俗,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民間稱為「迎婿日」。除了回娘家,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把「財神」請回家!大年初二是接財神的日子,打開家裡的水龍頭一邊接水一邊說著接財神之類的話,接到的水也不要倒掉,這就表示把財神請回了家!那麼今天都有什麼風俗呢?一起來看看。



習俗一:回娘家

正月初二謂之「開年」,從這一天開始,人們帶著三牲、餈粑、煎堆等禮品,走親訪友。韶關沙田一帶殺生雞開年,取生氣十足的意思。

 

正月初二,是女兒女婿回娘家的日子,即是女婿給嶽父母拜年,俗稱「迎婿日」。民間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在初一這天不能回門,回門會把娘家吃窮,只有在年初二以後才能回娘家。在臺灣有這樣的民諺:「有父有母初二、三,無父無母門擔擔。」意思是說有父母的女兒,在年初二以後,娘家人必然來接回去團圓,只有無父無母的女兒,沒有親人想念,娘家也就不派人來接了。

 

中國人最親密的是血緣關係,姑爺有「半子之勞」,俗話說「一個姑爺半個兒」。大年初二,姑爺帶著貴重的禮物去看望老丈人、丈母娘,正是一年一度作為「半個兒」見「親娘」的機會,以慰問「二老」。有的地方稱新女婿為「嬌客」。對於「嬌客」拜年,嶽父母家無不盛情款待。

 

在河南一帶,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始,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嫁到夫家便是夫家的人了。大年伊始,闔家團圓,自然不便回娘家去。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之中第一個月圓日,恐媳婦回娘家舉家不團圓。所以一般都是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十六回娘家。以便照顧到婚姻雙方的團圓喜慶。鹿邑縣有「正月十六請(閨女),二月二送,一輩子不生病」的俗語。

 


習俗二:祭財神

 

每年大年初二,在我國北方大地,家家戶戶還要「祭財神」,鞭炮聲晝夜不休。此時商戶們也是最重視的,關聖大帝、玄壇趙元帥、增福財神都是他們要「打點侍奉」的。供品多為羊肉、雄雞、活鯉魚、年糕、饅頭等,將火燃於酒杯中供神,據說取「火酒活魚」之意。送神時,把松柏枝架在芝麻秸上加黃錢阡張元寶當院焚燒,噼啪作響。

 

還有虔誠者要去五顯財神廟燒頭股香,並向廟裡財神借元寶也就是金銀紙錠,即借財氣,求財神保佑發財,寄託了廣大勞動人民闢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祭財神的時候要去財神廟燒香,取元寶。 不是中國人特別愛財,特別財迷,因為財代表一種幸福。傳統社會時物質財富特別匱乏,每個人都希望新的一年有好的收成,過上幸福的生活,那麼他要去拜財神。財神的興起也跟商業交易商業發達有關係,在農業社會早期並沒有財神,後來才有財神爺,關公、比幹、範蠡這些人都被奉為財神。其實是作為商業交易的時候的一個精神象徵。關公他講信義,比幹傳說沒有心,沒有心就不偏心。當然我們一般人今天拜財神也想不到那麼多,只是我們想要未來的生活會更好。

 


習俗三:開年飯

 

正月初二謂之「開年」,從這一天開始,人們帶著三牲、餈粑、煎堆等禮品,走親訪友。韶關沙田一帶殺生雞開年,取生氣十足的意思。在飲食習俗方面,正月初二這天的中午飯稱「開年飯」,菜式多樣,皆取吉祥寓意。雞是少不了的,燒肉取「紅皮赤壯」(身體健康)之意,炒飯取意「大顯身手」;豬脷(舌)取「大利」之意,還有生菜,取意「生財」,蒜喻能寫會算,蔥喻聰明,韭喻長長久久等。芹喻勤勞刻苦。初七人日吃七樣菜,上列幾種均在其中。

 


大年初二吃什麼?


麵條

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壽麵。所以,有的地方要吃麵的,把這種說法解釋為迎女兒回門。初二的面講究也不少。據說,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餃子面來做。而且這面須為冷湯。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後用冷水浸過,稱為冷湯。現在的人們一般都打個滷兒或者炸點醬做成打滷面或者炸醬麵。但是一定要用冷水浸過,以保留「初二的面」的風俗。

初二的面講究也不少。據說,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餃子面來做。而且這面須為冷湯。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後用冷水浸過,稱為冷湯。現在的人們一般都打個滷兒或者炸點醬做成打滷面或者炸醬麵。但是一定要用冷水浸過,以保留「初二的面」的風俗。

 

餌塊

鳳羽人的習俗,大年初一包元霄,大年初二吃餌塊,雷打不動。當然了,這餌塊有兩種吃法,一種是甜味的,一種是鹹味的。吃甜味是無可奈何,因為這一年家裡沒有殺年豬,沒有什麼可以用來煮餌塊的好肉食,加上頭天早上就吃的是元霄了,再吃甜的就重了。吃鹹味的才最正宗,年豬殺翻後,在大年初一下午開始在灶窩裡燉的那一大土鍋肉食,就是為第二天一大早的煮餌塊準備的。



餛飩

初二早上,天沒有亮的時候就要起床,煮餛飩吃,因為餛飩長得象元寶。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號,這天均大舉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今年要發大財。

發糕

大年初二,恩平人用一種獨特有趣的習俗「開年」:用一種叫作「發糕」的年糕,連同其他祭品拜祭祖先,拜完祖先全家吃發糕,還邊吃邊大喊:「開年吃發糕,財旺福又到!」據介紹,恩平人年初二吃發糕開年的習俗源於明朝,相傳當時恩平有一孤苦零丁的乞丐新年來臨仍在街行乞。年初二那天,一個好心的點心鋪老闆收留了他,並教他做點心的技術,學成後又資助他回老家開點心鋪。後來乞丐獨創了一種與眾不同的食品,挑到圩上去賣,人們第一次看到這種食品,甚覺新奇,問是什麼東西,乞丐說是新年「發糕」,人們紛紛買來品嘗。後來乞丐賣發糕發了財,資助窮家子女上學讀書,一時傳為佳話。此後,恩平人吃「發糕」拜祖開年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時間飛逝,春節將臨,在這熙熙攘攘的一年,王者老師從未間斷的對大家悉心指導,王者財經的工作人員也是全力以赴的服務大家。在此也感謝各位學員的信任,為在新的一年更多的了解大家,給大家提供更多的定製化服務,且在新年之際給大家送福利,過大年。現填寫客戶服務問卷調查,即送鬥K一個月權限(立贈領取)也送上對大家最誠摯的祝福!



點擊【閱讀原文】填寫客戶服務問卷調查: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

相關焦點

  • 大年初二 | 拜財神!回娘家!這麼做最吉利....快看看!
    今天就是初二了,相信大家對大年初二習俗都不陌生了,在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其實,除此之外,大年初二習俗還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習俗。怎麼不先給你公婆磕頭,而大老遠地進宮先拜我們呢?去!去先去給你公婆拜年,老老實實在家待一天伺奉他們,明天再來給我們拜年吧!」說著就把女兒攆了出去。打那時起,大年初二才回娘家拜年,就成了民間習俗,延續至今。
  • 正月初二有啥講究?出嫁的女兒為什麼大年初二回娘家?
    春節是我國最隆重最喜慶的節日,年俗多姿多彩,每一天都有著不同的講究,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習俗,呈現出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傳承。那麼大年初二有啥講究呢?一、回娘家正月初二這天,嫁出去的女兒要帶著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俗稱「迎婿日」。這源於中國古代的祭祖習俗。
  • 正月初二,除了女兒回娘家,還有祭財神你知道嗎?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回娘家的閨女還要帶上糖果和麵條,糖果表示祝願生活甜甜美美,麵條是表示健康長壽的意思。最隆重的回娘家正是婚後第一次回娘家,這一次新姑爺登門,不亞於新媳婦出嫁。
  • 【春節小知識】大年初二回娘家習俗的由來
    祭財神、回娘家都是一種很有特色的過年風俗。這一天很多地區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回家時要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以前民間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在初一這天不能回門,回門會把娘家吃窮,只有在年初二以後才能回娘家。嫁出去的女兒們,便在大年初二這一天,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也有另外一個說法。
  • 大年初二風俗與禁忌
    明天就大年初二了,相信大家對大年初二習俗都不陌生了,在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雞是少不了的,燒肉取「紅皮赤壯」(身體健康)之意,炒飯取意「大顯身手」;豬脷(舌)取「大利」之意,還有生菜,取意「生財」,蒜喻能寫會算,蔥喻聰明,韭喻長長久久等。芹喻勤勞刻苦。初七人日吃七樣菜,上列幾種均在其中。
  • 大年初二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娘家你知道還有哪些風俗與禁忌嗎?
    大年初二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娘家你知道還有哪些風俗與禁忌嗎?時間:2020-01-26 09:4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年初二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娘家你知道還有哪些風俗與禁忌嗎? 大年初二是正月裡農曆新年的第二天。
  • 正月初二有什麼習俗?「回娘家」、「吃開年飯」忙得不亦樂乎
    正月初二有什麼習俗?「回娘家」、「吃開年飯」忙得不亦樂乎在噼裡啪啦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新的一年嶄新開始。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人們對過年都抱有極大的興趣和情感。因為過年的時候不僅家裡人可以團聚在一起,而且忙碌了一大年也希望能夠適當休息一下。
  • 大年初二必須知道的習俗與禁忌!
    大年初二必須知道的習俗  相信大家對大年初二習俗都不陌生了,在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  這一天廣東有個重要風俗就是「回娘家」,客家傳統節日習俗正月初二已婚婦女轉妹家「(回娘家)」,新姑丈(女婿)要「上門」。回娘家的婦女,都要攜帶雞、娘酒等禮物。潮汕地區,正月初二、初三,女兒回娘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裡。
  • 大年初二,回娘家!這些習俗與禁忌你都知道嗎?
    大年初二回娘家你準備好了嗎?為什麼大年初二回娘家?回娘家,在中國北方又稱走娘家,是一種很有特色的中國歲時風俗。至於為什麼大年初二回娘家?說法眾多,其中一個民間說法是,出嫁的女兒在大年初一這天不能回門,回門會把娘家吃窮,只有在初二以後才能回娘家(不管初幾回娘家,就我那飯量,都會把家裡「吃窮」!!!)。其實小編認為,大年初一不能回娘家,其中的含意是嫁出去的女兒已經是別人家的媳婦了,過年婆家一定有很多人來拜年,媳婦要幫忙奉茶服侍,因此初一不可以回娘家。
  • 大年初二「回門」有禁忌,還有哪些習俗講究?網友:中招啦!
    習俗一:回娘家這一天是女兒們最期盼的節日,不僅可以在人前揚眉吐氣,還可指派丈夫幹這幹那。「姑爺節」這一風俗在各地的時間不盡相同,但大多數選擇在大年初二。這一天,姑爺們都打扮得整整齊齊,帶著穿盛裝的夫人和孩子,提著大包小包,前往老丈人家過年,成為一道靚麗的市井風景線。
  • 大年初二|今天為什麼要回娘家?
    大年初二|今天為什麼要回娘家? 今天是農曆正月初二 按照民間的習俗 今天是「回娘家」的日子
  • 大年初二:回娘家 祭財神
    初二,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
  • 正月初二,為啥不能洗衣服?
    過了「四始」日,人們就不再講究「早」字了,故有「大年初一起五更,大年初二日頭紅」的說話。大年初二回娘家的習俗,提供了一個聚會的機會,讓許久未見的姊妹們,得以敘敘舊、話話家常。大年初二民俗祭財神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
  • 2019年豬年到了大年初二 一些不要犯的禁忌 聰明人都避開了
    2019年豬年到了大年初二 一些不要犯的禁忌 聰明人都避開了時間:2019-02-06 13:5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9年豬年到了大年初二 一些不要犯的禁忌 聰明人都避開了 新年到了,大年初二到了,下面介紹一下初二的一些事,不對的地方請指正。
  • 大年初二需要幹什麼,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祭財神在中國北方大年初二,不管是幹什麼的都會祭財神,這天的中午還有吃混沌,有的也叫抄手和元寶湯。一些大型的商家會舉行祭祀活動,祭品也是有講究的需要"五大供"(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鯉魚),希望新的一年風調雨順。
  • 大年初二回娘家,這些習俗你都知道嗎?
    今天是大年初二,咱們民間大年初二都有哪些民風民俗呢?北方在正月初二要舉行祭財神活動。
  • 大年初二為什麼要回娘家?大年初二回娘家有什麼規矩
    很多人都想知道怎麼回事?以及有啥講究?一起來看看吧!大年初二:為什麼要回娘家?回娘家,又稱「走娘家」,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民間習俗,在正月初二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而且要與丈夫同行,所以這一天又稱為「迎婿日」或者「姑爺節」。民間認為出嫁的女兒在大年初一這天不能回門,回門會把娘家吃窮,只有在初二以後才能回娘家。
  • 早上好,大年初二祝福語到,願好事接二連三,早安
    大年初二祝福語簡短的句子,送給大家!1、大年初二祝福到,願你抱著平安,擁著健康,揣著幸福,攜著快樂,摟著溫馨,帶著甜蜜,牽著財運,拽著吉祥,邁入新年,快樂度過每一天!2、大年初二,祝福到;過大年,放鞭炮;團圓飯,好味道;人團圓,喜氣鬧;家安樂,福氣報;平安符,家裡罩;幸運籤,都抽到;新一年,萬事好!3、正月初二來拜年,新一年好運跟你走!
  • 大年初二:回娘家,祭財神,食飯食到舐舐脷!
    大年初二了,相信大家對大年初二習俗都不陌生了,在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其實,除此之外,大年初二習俗還有很多。
  • 大年初二回娘家,濟南這些習俗你竟然不知道!
    萬一一輩子都不讓女兒回娘家了怎麼辦所以就約定要讓女兒年初二回娘家久而久之就約定成俗慢慢成為非常重要的一個傳統風俗了在淄博,大年初二是媳婦們回娘家的日子,這一天作為娘家人是不接待其他客人的。媳婦們大年初二回娘家只是在女兒沒有成親之前。如果哪家媳婦的女兒已經成家,那麼她們又會把這一天拿來招待自己的女兒、女婿。而自己回娘家,只好改在大年初三或是其他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