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小水
來源 | 格隆匯新股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近日,歐康維視(Ocumension Therapeutics-B)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資料顯示,這家有望成為中國眼科製藥行業巨擘的公司由通和毓承資本全額孵化,公司目前的股東名單上不乏博裕資本、淡馬錫、泛大西洋投資、斯道資本、3W Partners及Cormorant Asset Management等機構的身影。
另據悉,歐康維視本次IPO計劃募資約30億港元,由摩根史坦利及高盛共同擔任保薦人。從募資金額的體量上來看,與近期上市的沛嘉醫療、諾誠健華、康方生物等多家未盈利生科企業十分接近,而按照這些公司早前招股所佔比例推算下,歐康維視預測招股市值或落在至少在150-200億之間,從市值規模來看,甚至還有機會排在這些公司之前。
此外來說,眼科上市公司向來是資本市場的香餑餑,牛股輩出。不僅有十年三十倍的A股上市公司愛爾眼科,還有興齊眼藥、歐普康視、天目藥業等牛股橫行,市場表現似乎一直完美演繹著那句「金眼科、銀牙科」的醫學界老話。這種背景下,處於高景氣行業賽道,加之背後「勢力」不俗的歐康維視,必將成為又一引發市場普遍關注的重磅未盈利生物科技IPO。
一
明星勢力湧動,
「靈魂人物」入局
一手把歐康維視推向資本市場的通和毓承資本可謂大有來頭。資料顯示,通和毓承資本在2017年5月由通和資本和毓承資本合併而成,前者由在中美兩地生命科學領域超過20年行業經驗的陳連勇博士創建,後者由原藥明康德風險投資部門獨立而來。從時間軸上看,歐康維視和通和毓承資本幾乎創立於同一時間,歐康維視應該是毓承資本的早期項目。
短短幾年光景,歐康維視已經摩拳擦掌衝擊香港市場,而通和毓承也成為醫療健康領域的最大投資機構之一。在截至2019年底的醫療風投出海統計數據中,通和毓承以海外風投15筆,總投資金額過13億美元,領先高瓴資本、騰訊和阿里。在國內,通和毓承也已經孵化了包括信達生物、基石藥業、華領醫藥等一批業內有影響力的獨角獸企業。
投資風格上,通和毓承主要覆蓋包括腫瘤、自身免疫、抗衰老、抗感染、眼科、代謝等多個醫療領域,重點押注創新藥賽道。
除了與資本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在歐康維視的發展過程中,執行董事兼CEO劉燁的推動作用也不容小覷。
資料顯示,劉燁曾在2014-2018年在日本頂級製藥公司參天製藥Santen任中國總經理。他任職期間,參天中國藉助建立合營企業大肆攻佔市場,使中國市場成為參天最大的海外市場,合營企業也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眼科製藥工廠,也是中國唯一一家獲得EU GMP認證的眼科製藥廠。
目前,歐康維視方面已與劉燁於2019年2月21日訂立A系列股份購買協議,向他發行293,303股每股面值1美元的A系列優先股,並由劉燁擔任剛成立不久的歐康維視(浙江)醫藥有限公司的法人。
(來源:招股書)
當下,歐康維視正於蘇州開發專用眼科製藥設備,預計竣工後每年最大產能將達到4.55億劑,可供應全中國近30%的眼科藥物用量,憑藉於此,公司完全有機會一舉成為國內眼科製藥龍頭公司。
綜合來看,通和毓承當真不愧為國內醫藥「頂流」孵化器,在其培育下,歐康維視似乎無論在資本資源、股東背景還是營運經驗,自始至終都是強強聯合的產物。且目前以日本參天、瑞士諾華、美國愛爾康等外資製藥巨頭,依舊主導者中國眼科用藥市場,市場滲透率很高。在這種情況下,資本市場或許可以對「靈魂人物」劉燁的加入寄予些許厚望。
二
大部分虧損或因估值,
商業化推進稍顯無力
過去兩年,歐康維視僅實現一筆約19萬元的收入,由OT-401通過博奧實驗計劃貢獻,持續的燒錢讓歐康維視總計虧損超過15億元。拆分來看,歐康維視的研發開支、行政開支等支出都並不算高,實際虧損主要來自其他收益及虧損科目,2018年和2019年度該項目分別虧了1.6億元和11.7億元。
(來源:招股書)
據招股書解釋,其他收益虧損增加主要是因與優先股相關的轉換期權及購股權公平值的變動。
在早期發展階段,不少公司通常會有多輪融資發行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而在港交所的國際會計準則下,此類優先股會體現為對股東的負債,其公允價值的上升會記錄於公司帳面的虧損。但當公司上市後,優先股將轉換成普通股,所謂負債會會被視為一次性損失而消失,對公司實際運營沒有太大影響。
甚至,市場上還有這樣一個說法——這項「虧損」值越高,公司的往績估值增長就越快。看看過去的美圖公司和易鑫集團,大家應該會對此有所體會。
目前,歐康維視共有16種藥物資產,涵蓋所有主要的眼睛前部及後部疾病。其中,處於後期及臨近後期的項目共4個,近臨床期項目4個,商業化期及近商業化期項目3個,臨床前期項目為5個,對於投資者來說,重點可以關注歐康維視後期及臨近後期候選藥物、商業化階段及臨近商業化階段資產。
圖: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歐康維視的產品組合
(來源:招股書)
在後期及臨近後期候選藥物中,OT-401(YUTIQ)為公司核心產品,也是最接近問世的一款產品,將於2022年上半年提交新藥申請,其他藥物還處在III期試驗階段。
YUTIQ在美國是首款且唯一經FDA批准、旨在釋放氟輕鬆長達36個月的藥物,該藥物用於治療累及眼後段的慢性非感染性葡萄膜炎(NIPU)。預期在獲批准後OT-401將為中國用於治療NIPU的首款及唯一眼部植入劑。
很多人對葡萄膜炎不太了解,但這種疾病是造成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據弗若斯特沙利文,NIPU在2019年影響中國140萬人,預期至2030年影響還將擴大至180萬人。
(來源:招股書)
根據歐康維視在招股書中的表述,一方面,葡萄膜炎具高復發率和慢性屬性,造成治療費用高昂;另一方面,不斷提升的經濟承受能力促進患者的治療意願積極,更多患者願意嘗試新穎有效的治療方法。在後段葡萄膜炎的長期治療中,採用類固醇植入物的局部療法越來越受到歡迎。
對比全球上市的類固醇植入物目前的復發率,歐康維視的OT-401似乎還沒做到「豔壓群芳」,相對不及博士倫旗下產品Retisert療效。但這款產品是中國唯一正在進行III期臨床試驗評估類固醇植入物,對應的市場空間具備著一定的想像力。
(來源:招股書)
在歐康維視商業化階段及臨近商業化階段資產中,有兩款產品已於今年上半年上市,分別為歐沁(0.3%透明質酸)和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0.5%莫西沙星滴眼液)。前者用於治療乾眼症,後者可治療開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壓症。
目前,乾眼症在中國屬較為大類的眼疾,競爭局面異常激烈。近期市場消息,參天製藥決定新建產品供應工廠,進一步支持中國業務發展,其中抗感染藥物和乾眼症眼藥水將作為最大的增長引擎。無獨有偶,恆瑞醫藥也在不久前花費重金引進德國兩款創新眼科藥品,以進軍乾眼症眼科用藥市場……
而對於青光眼來說,一方面該疾病在中國患病率低、治療滲透率低,市場空間相對狹小。另一方面,在其他國家,青光眼市場一般是最大的市場,外資巨頭手中已開發出非常好的產品,短時期想在這一領域撬動市場,也並非易事。
(來源:招股書)
在上述日趨激烈的行業競爭背景下,歐康維視商業化推進稍顯無力。截至招股書最後實際可行日期,該公司僅擁有一支24名員工的商業化團隊。從短期來看,雖然歐康維視在研管線眾多,但已面世產品競爭力有限,商業化推進速度或許也較為有限。對於這個階段的歐康維視來說,談盈利預期或許還太早,公司何時盈利,能有多大的盈利,尚且都是未知數。
三
結 語
中國眼科疾病患病率高、治療率低,巨大需求帶來的供給缺口明顯,未來市場無疑存在著巨大商業潛力。
更何況,本次歐康維視IPO計劃由摩根史坦利及高盛共同擔任保薦人。保薦人的角度上,過去一年,摩根史坦利及高盛雙保薦的股票共8隻,其中生物科技類佔四分之三,其中不乏「大牛股」。例如,距離當前時間最為接近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明星IPO諾誠健華-B(9969.HK)。
諾誠健華從暗盤到上市首日,再到截至目前的累計表現。在每一個階段上,諾誠健華都絲毫不妨礙投資者們賺錢,始終是那個萬眾期待又表裡如一的真「肉籤」。
(來源:阿斯達克財經)
綜合種種,眼科類公司上市一般會凝聚市場較高的關注度,對於含著金湯匙出生、由明星資本傾力打造而成的歐康維視來說更是如此。至於,歐康維視短期盈利能力有待考證、商業化推進無力等問題,且留給市場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