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中醫脈診,究竟是如何沒落的?正所謂「成也叔和敗也叔和」

2020-12-18 金蘭健康

在中醫界,有一項特殊技能,堪稱中醫符號,只要提到它,人們便知道,這就是中醫。而這一項獨特的技能,就是脈診。

雖然西醫也統計人們的脈搏,但是與中醫脈診完全不是一個層次。中醫脈診是一個擁有完善理論體系的,具有辯證思維的高層次人體信息探測學科,而西醫對脈搏的統計是比較簡單的「公式」。這就是為何脈診能在古今中外獨樹一幟,成為中醫非文化物質遺產的代表名錄的原因了。

無論是在影視劇中,還是在民間,中醫脈診可以說是深入人心,幾乎很多人都知道,中醫脈診十分奇妙,三根手指一搭,就能說出你身體的「子午卯酉」來。

然而,奇怪的是,中醫脈診看似神奇,實則很樸實,就是運用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和現象加以演繹而成的,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能夠真正領會脈學精髓的人卻並不是很多。脈診雖神奇,但傳承卻很難。

由於脈學傳承難的問題,原本神奇的脈診,現在卻沒落了。那麼,脈診究竟是怎樣沒落的呢?其實,這不得不從一個很重要的人物說起,他就是把脈學從學術上升到學科高度的第一人——西晉太醫令王叔和。

相關焦點

  • 中醫脈診處於四診中的什麼位置?
    中醫脈診,有過一度被神化,到現在仍有人認為單憑切脈,就可以對病況了如指掌。脈診有這麼神奇嗎?事實上,神化脈診,或過度誇大脈診的作用,對中醫並無多大好處,反而使中醫陷入更大的誤解。中醫講四診合參,並非只是無憑無據憑空捏造。
  • 中醫培訓學習:中醫脈診把脈入門學習培訓班老師如何授課?
    中醫培訓學習:中醫脈診把脈入門學習培訓班老師如何授課?12 17:27 來源:辛杏林學院靈芝老師 原標題:中醫培訓學習
  • 脈診是中醫的敲門磚,那么正氣與邪氣正面剛的時候,會出現什麼脈
    對中醫來說,脈診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敲門磚。古時候,無論是在民間的「赤腳醫生」,還是在廟堂的「宮廷御醫」,都需要嫻熟地掌握脈診這門技術。如果在古時候,中醫不會把脈的話,估計是沒人找他看病的,也正是在那種大環境下,造就了中醫脈診的獨特技術。在診脈的過程中,最先要明白的是脈象。
  • 王敬義先生《中醫脈診點位新探圖文詳解》加印護封
    結合古賢28脈及著者新增9脈,可以明析病患性質。為了使讀者能更好地理論學習掌握相交點和反映點,本書詳盡地介紹了脈診具體指法,如全切法、半位切脈法、垂直切脈法、橈側切脈法、尺側切脈法等,並附清晰彩圖及著者操作視頻。
  • 如何學習脈診(三)
    我就是從這裡開始感受脈診的味道。當然,過去曾經有所謂的練脈法,拿個竹棍漂在水上,用三個指頭輕輕按壓。面對這樣一種辦法我也無話可說。個人認為,脈是一個綜合感覺,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堅持不斷地練習。而且這個練習應當靠臨床,靠在病人身上練習,從治病審證中練習,才能練出名堂。
  • 中醫:關於脈診發展的歷史演變過程
    脈診有著悠久的歷史,幾千年來經過歷代送家的潛心研究,井從臨床實踐中不斷地積累經驗,從而形成了較系統的理論。一.導源於《內經》系統論述切脈法的文字記載,首見於《內經》。在診脈的部位上提出了「三部九侯論法」、「人迎寸口診法」、「寸口診法」,並強調診脈的最佳時間、方法和要求,從而奠定了中醫脈學的理論基礎。★遍診法——《素問·三部九候論》是對頭(上)、手(中)、足(下)三部動脈的普遍切診,每部又分天(上)、人(中)、地(下)三候,三而三之,合而為九,故稱「三部九侯」。由於此種診脈部位及診法繁複不便,現已較為少用。
  • 「寸口脈診」法創始人
    武岡 夏霖 中醫診病以「四診八綱」為總要領,其中四診乃「望、聞、問、切」是也。四診之一的切診就是切脈。切脈,即醫生用三個手指扣住患者腕部的橈動脈,依據脈衝的強弱速緩規律來判斷疾病。這種診脈的方法中醫稱為「寸口脈診」。而這一方法的創始人就是我國古代神醫扁鵲。
  • 【中醫】 脈診口訣,中醫必備 !
    虛脈:虛脈形,皆無力,浮大而軟無根砥,脈虛身熱為中署,氣虛正虧身無力。實脈:實脈形,大而長,三候充實力最強,新病見實邪氣盛,久病見之病主殃。滑脈:滑脈狀,頗費猜,如盤走珠應指來,宿食痰熱胸中滿,女脈調時應有胎。澀脈:澀脈狀,刮竹形,細遲短滯似欲停,血少津枯氣血痺,女人非孕即無經。
  • 中醫診斷學——舌診,脈診,按診速記
    1、舌神:主要表現在舌質的榮枯和靈動方面。①有神:舌色鮮明,舌質滋潤,舌體活動自如-主病輕,預後良好。②失神:舌色晦暗,舌質柘澀,舌體活動欠靈-主病理,預後較差。二、脈診1、診脈方法①診脈之前,先讓病人休息片刻,室診也要保持安靜。
  • 脈診步驟歌訣(收藏)
    脈診是中醫的基本技術。當前的中醫脈診一般是指寸口脈診,同時多以李時珍醫神歸納的28脈為標準,現今的大學本科教材也多以此為教材,本文也是以此為基礎標準。根據學生的要求,結合本人的看法,現修校解析如下,也歡迎中醫同道批評指正和探討。一、脈診的基本理論1、切脈的意義:脈診是中醫臨床不可缺少的診察步驟和內容。脈診之所以重要,是由於脈象能傳遞機體各部分的生理病理信息,是窺視體內功能變化的窗口,可為診斷病證提供重要依據。歸納起來有如下幾點:①辨別病證的部位:如浮脈主表證,沉脈主裡證。
  • 中醫3個手指在脈搏上一摸就知病情,看似很神奇,實際是這麼回事
    看中醫時總少不了醫生讓你伸出手腕摸摸你的脈象這一環節。在中醫術語中這叫脈診,又叫做切脈。中醫用手切按病人有關動脈的搏動形象,用以診察病情,辨識病證的一種診察方法。醫生用3個手指在病人脈搏上一摸就知道其病情,看似很神奇,甚至不可思議。實則是有其實質性含義和診斷機制的。
  • 如何才能學習好中醫
    我學習中醫三十年,讀書、臨證、思考、寫作,三十年未曾懈怠。有初學中醫者問我,能否講講應該如何學好中醫。關於這個話題,我曾經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從不同的角度談論過。本文換個角度,再談談如何學習中醫。一、中醫的現狀自《內經》問世,至今已經兩千多年了。中醫理論代有發展,代有創新。今天,中醫傳承到了我們這一輩人的手中,中醫的現狀如何呢?我的觀點是,我們這一輩先天不足,後天失調,與前輩相比,一代不如一代。但我也熱切盼望,在我們之後,能夠一代勝於一代。
  • 古代中醫入門書《醫鏡》是如何看脈診的……
    還是回過來談江筆花論脈診,他認為四診實不可缺一,而唯望與問這兩者尤為重要。至於聞診與切診,則位置當在望診與問診之下。因為,聞診無非是辨其聲音之高低,以定虛實;咳嗽聲音的悶否,以定氣機之升降等而已。其他,則胸中了了,指下難明,而且所謂時大時小,忽浮忽沉,六脈實難定準,故醫家所謂據脈定證,是一種「欺人之論也」。人們說得神乎其神的脈象,被他在一個初學者面前基本是否定掉了,至少是大大簡化了。
  • 中醫的沒落是洛克菲勒石油公司的資本陰謀,協和醫院該怎麼說
    有一篇文章在中醫界瘋傳,上面說,中國中醫的沒落是因為西方世界一個叫洛克菲勒的跨國公司在中國放肆建立教會學校,宣揚西醫,導致中醫不被重視,稱這是一場資本陰謀。我質疑:中國周朝禮儀,旗袍,刺繡,唐裝,幾千年來,通過改良來適應社會發展,至今沿用。
  • 中醫同道必備的工具:中醫脈診脈歌
    中和是中醫的靈魂中醫診所,才是培養鐵桿中醫的真正大學!百歲老中醫再三勸告(值得收藏)越來越多的疾病,寄希望中醫能力挽狂瀾!細思極恐!藥神不敢說的真相和隱藏劇情!「看病就是看時間」,懂這一點就懂中醫精髓了!
  • 大眾看中醫的幾個基本觀點
    在目前特有情況下,商品經濟的浪潮下,主要看療效,找能解決你問題的中醫對於來說,最為切要。二,中醫不是萬能的,不能治好所有的疾病。如果人人都能治好,那閻王爺豈不要失業?三,每一個中醫,都有他擅長治療的病種。四,中醫跟西醫一樣,同樣都是技術活。以技術為主要衡量標準。
  • 張仲景的脈診來源於《黃帝內經》,但又有所發展,獨具特色
    脈診是中醫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醫學的一種診斷手段,是四診之一。在臨床辨證上歷代醫家都非常重視,張仲景在脈學上雖然不是專著,但其所論脈發及其詳盡。談將脈診貫穿於《傷寒雜病論》的各篇之中,並有平脈法,辨脈法的專篇,張仲景對脈診的應用非常靈活,獨具特色,在辨證論病上具有特殊的意義,值得我們認真探討和研究。
  • 中醫診所≠中醫館!
    可見,中醫館的建設正進入快速發展期!但是最近跟朋友閒聊時發現,在很多人的觀念裡,將中醫診所跟中醫館看作是一回事,其實並非如此,中醫診所跟中醫館的差別還是很大的。● 診療範圍中醫診所是指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運用中藥和針灸、拔罐、推拿等非藥物療法開展診療服務,以及中藥調劑、湯劑煎煮等中藥藥事服務的診所,中醫藥治療率100%;中醫診所則是以提供中醫藥門診診斷和治療為主的診所,中醫藥治療率不低於85%。如何?
  • 看圖學脈診,基礎篇,浮脈
    一、正浮脈:提示氣機趨表而無裡虛   《傷寒論》中太陽病的重要提綱性條文就有提出:「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我們要知道。張仲景此處所說的浮脈,和《傷寒論》其他很多處條文提到的浮脈是有區別的。這個條文所說的浮脈是氣機趨表的體現。這個時候如果沒有合併裡虛寒證,那麼就是使用解表法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