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自運行以來就開設了讀書欄目,歷經改版而保留至今。讀書欄目位處網站的右下角,並不像要聞區的「打虎」消息那樣威震四海,但也聲名遠播。中紀委監察部網站的讀書欄目又分《本月推薦》、《推薦書目》和《讀書感悟》。截至書鄉周刊發稿,《本月推薦》一共推薦了26本,《推薦書目》一共推薦了100本。兩個推薦書目並無多少重合,只有《苦難輝煌》在兩個欄目中都出現了。雖然網站的圖書推薦並不是中紀委的正式文件,但是影響力不可小覷。中紀委推薦的圖書突破了黨員群體,特別是一些歷史、時政、文藝圖書,受到廣大普通讀者的歡迎,銷量噌噌上升。以《歷史的教訓》為例,一本非常嚴肅的學術著作,1月1日出版,1月19日上午加印三萬,下午又加印三萬。之後連續四五天,每天加印五六萬,至今已印刷了45萬冊。
中紀委不只是積極推薦讀物,而且主動推動出版。據統計,在中紀委網站上推薦的125本書(《苦難輝煌》被推薦了兩次)中,中紀委和監察部下屬中國方正出版社獨立或聯合出版社的圖書有16本,其中就包括從未發行過中文單行本的《歷史的教訓》和紀檢幹部所著《中國歷史的教訓》。
《歷史的教訓》暢銷全過程解密
《歷史的教訓》原本是歷史學家威爾·杜蘭特及其夫人阿里爾·杜蘭特的代表作11卷本《世界文明史》中的最後一冊,全套售價998元,在中國並不曾出版單行本,它是如何從一本「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經典圖書成為2015年第一暢銷書的?
讓我們來還原一下該書出版、暢銷的全過程:
在撰寫《歷史的教訓》之前,杜蘭特夫婦花了50年的時間寫作《世界文明史》。因為《世界文明史》卷帙浩繁,為了分析歷史並方便一般讀者閱讀,杜蘭特夫婦在此巨著的基礎上,於1968年寫作出版《歷史的教訓》一書。該書通過提綱挈領的線條,勾勒了歷史與人類生活各方面的關係,體現了他們對人類歷史的宏觀總體思考。雖然《世界文明史》被譽為是「一部把無羈的熱情和橫溢的才華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的文化史的不朽巨著」,已持續銷售了很多年,但是在中國的影響主要局限於學術圈,並不為大眾讀者所了解。
2014年的上半年,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部的某位主要領導在內部會議上數次提到一本叫《歷史的教訓》的書,推薦黨員幹部閱讀。當領導了解到還沒有這本書的中文單行本,馬上指出中紀委和監察部下屬的方正出版社就應該出這樣的書。
方正出版社找到《世界文明史》的中文版權方——北京華夏盛軒圖書有限公司。經多次協調,方正出版社與華夏盛軒商定共同出版《歷史的教訓》。
在推進這本書出版過程中,2014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國歷史上的國家治理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在會上,習近平提出:牢記歷史經驗、牢記歷史教訓、牢記歷史警示,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益借鑑。他強調,歷史是最好的老師。這無疑又為此書的出版提供了一個大的時勢背景。
2014年6月進入出版流程後,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要不要重新翻譯?此前《世界文明史》是從臺灣整套引進的譯本,這次為保證學術準確性,出版方邀請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倪玉平重新翻譯。倪玉平教授花費了幾個月時間打磨後,出版方又邀請《鄧小平時代》一書的譯者馮克利教授及歷史學者晏紹祥審校把關,並由首都博物館館長郭小凌審讀、作序推薦。
書稿編校排版完成後,先用數碼印刷做了100本試讀本,送各方面的領導審閱和試讀。中紀委宣傳部的主要領導親自在樣書上做了閱讀批示。修訂之後,製作了第二次數碼印刷的樣書,多方徵集修改意見才最終定稿。
2015年1月1日,中央紀委監察部官方網站讀書欄目《本月推薦》重點推薦,大標題是《新年從讀書開始——威爾·杜蘭特代表作〈歷史的教訓〉》。
中紀委的推薦加上大眾媒體的解讀:中紀委新年推薦第一書《歷史的教訓》,寓意何在?中紀委新年推薦第一書《歷史的教訓》,眾專家如何解讀?「中紀委推薦新年第一書」的概念迅速傳播開來。截至書鄉周刊發稿,該書已經印刷了45萬,稱得上是「2015年開年第一歷史暢銷書」。
走紅的「慶親王」暗指誰?
「慶親王暗指誰?」今年2月25日,中紀委網站刊發文章《大清「裸官」慶親王的作風問題》,引發各種猜測:中紀委借古諷今,要打哪一隻「大老虎」?這篇文章的署名是「習驊」,這個名字又有什麼含義呢?其實這是一篇舊文重刊,「習驊」還真就是作者本名。
《大清「裸官」慶親王的作風問題》是一篇舊文重刊,早在2013年10月14日就已經發表在《中國紀檢監察報》上,原名《慶親王的作風問題》。「習驊」也並不是別具深意的筆名,還真就是作者本名。
今年習驊把在《中國紀檢監察報》上刊發過的24篇文章結集成《中國歷史的教訓》,該書也進入中紀委推薦書目。《中國歷史的教訓》書上介紹了習驊的身份:「現在中央紀委派駐機構工作,法學博士。曾先後師從南京大學林仁棟教授、北京大學黃宗良教授,研究廉政立法和蘇共問題。」
習驊說自己寫作的緣起是受到老領導宋明昌同志的鼓勵。幾年前,宋明昌同志和習驊談起,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存在「上面認真講,下面不愛聽」的現象,要求習驊研究一下怎麼「講好故事、事半功倍」。習驊在平時的反腐倡廉宣傳教育工作中,也發現大家都不愛聽,一些人還偷偷玩手機。加上中央領導同志也指出,要積極借鑑我國歷史上反腐倡廉的寶貴遺產,運用歷史智慧推進反腐倡廉建設。於是習驊就利用節假日,將歷史典故與反腐倡廉工作、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相結合,寫成生動的故事。
2012年12月,習驊在中國紀檢監察報發表了《朱元璋為何暴打茹太素》,首先講了一個段子:1376年,司法部副部長茹太素給朱元璋打了一份報告,長達17000字,朱元璋看得眼花,讓秘書念,念到6300字還不知所云。朱元璋實在受不了,當場找人把茹部長狠揍一頓。習驊在文末感嘆:「當初如果朱元璋放任官員隊伍混日子、玩虛的,把時間年復一年耗在文字遊戲中,不要說成就偉業,就是當個維持會長都很難。」
最走紅的那篇《慶親王的作風問題》寫作之初是為了配合中共中央的整治「四風」運動。習驊於2013年10月刊發的《慶親王的作風問題》結尾點明自己借古諷今的用意:「慶親王整天吃喝玩樂、紙醉金迷,是一個典型的『四風』不正的幹部……讓這樣的幹部掌握國家命運,不要說處於王朝末世,就算是在康乾盛世,結果也不會好。可見,幹部作風問題折射出的深層問題,決定了一個政權的前途和命運。」「我們要站在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高度,認真照歷史的鏡子,正衣冠,才能經受歷史的考驗,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流砥柱。」
第一個提出把這些文章結集出版的是時任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黨組書記、現任中宣部副部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的蔣建國同志。2013年11月26日,中紀委駐新聞出版總署紀檢組網站刊發文章《總局黨組書記蔣建國對組局習驊同志系列文章作重要批示》,「習驊同志的學習、思考、語言、文字能力令人欽佩,特別是這種結合工作實際深入學習研究的精神更值得大家學習。建議習驊同志繼續下去,並可以明清故事為重點再撰寫數篇,然後結集出版。」
到2014年12月,整整兩年,習驊寫了24篇專欄文章,既有貪官汙吏故事,也有清官廉政故事。「我用特寫鏡頭,放大了古今中外不同類型公職人員的奇異形象。看起來我在說故事,其實是在寫時評。」據參與《中國歷史的教訓》編輯出版的相關人士介紹,習驊創作這些文章是想把中央精神糅到這些故事裡。「基本都是習近平總書記或者王岐山書記講話之後兩三天,習驊就會寫出一篇稿子,完全是配合大形勢和反腐倡廉工作。這就好比總書記、王岐山書記講話是段舞蹈,他的文章是配合反腐大形勢的伴奏。」
最新推薦
《習近平用典》
《平凡的世界》
兩次推薦
《苦難輝煌》
在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的讀書欄目包括三個小欄目:《本月推薦》、《推薦書目》和《讀書感悟》。
截至書鄉周刊發稿,《本月推薦》一共推薦了26本,包括黨和國家領導人著作、解讀國家方針政策、黨史和反腐敗。其中有兩本是外版書,一個是《雙重悖論》,這是一位外國專家探討中國腐敗問題的獨到之作。另一本是歷史學家杜蘭特夫婦的代表作《歷史的教訓》,體現了作者對人類歷史的宏觀總體思考。《本月推薦》基本上都是理論著作,只有一本可以當成散文欣賞的歷史作品,就是金一南的《苦難輝煌》。這本書在《推薦書目》再次被推薦。《苦難輝煌》講述20世紀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東方巨龍、從百年沉淪到百年復興這一歷史命運的大落大起。《本月推薦》最新推薦的是《習近平用典》。
《推薦書目》一共推薦了100本。最新推薦的是《平凡的世界》。
《本月推薦》和《推薦書目》推薦的圖書類型多元,有關黨和國家領導人著作有《習近平用典》(人民日報出版社)、《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鄧小平傳(1904—1974)》(中央文獻出版社);政策解讀的有《改革熱點面對面》(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反腐倡廉的有《雙重悖論》(中信出版社);歷史讀物有《苦難輝煌》(華藝出版社)等。
中紀委網站讀書欄目的薦書非常多元,但是又以時政、歷史、反腐居多。今年兩會期間王岐山參加山西代表團審議時說:「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看待腐敗問題要有歷史、哲學和文化的思考。要喚醒歷史記憶,從中汲取力量,把信心重塑起來、把精氣神鼓起來。」這番話有助於讀者理解中紀委為什麼要推薦歷史和哲學書籍。
站在文史哲的高度反腐敗
在中紀委網站讀書欄目推薦的圖書中,文學作品寥寥無幾,即使是被推薦的小說《平凡的世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曾國藩》也都帶有真實的歷史背景,屬於現實主義的作品。
《曾國藩》:傳統文化是如何陶鑄人的精神世界
唐浩明談到《曾國藩》為什麼久熱不衰時說,曾國藩乃傳統文化最引以為榮的人物之一,尤其是儒家所期盼的「修、齊、治、平」在曾氏身上得到幾近完美的體現。臨終的前一年,他為兩個兒子寫下了一段近於遺囑的文字。這段文字,既是對兒子的要求,也是他自己一生苦苦追求的精神價值之所在。他所提出四個方面的希望:一曰慎獨,二曰主敬,三曰求仁,四曰習勞,其理論依據完全來自儒家典籍。「我們可以通過曾氏,看到傳統文化是如何陶鑄人的精神世界,規範人的外在作為的;另一方面也可以藉助曾氏這個人來形象地了解究竟什麼是中國傳統文化。」
《賈大山小說精選集》:傳遞積極的道德秩序和優雅的文化價值
《賈大山小說精選集》是推薦書目中唯一的短篇小說集。賈大山生前發表過50多篇小說,沒有出版過一本小說集。2014年1月《光明日報》刊登了習近平憶故友賈大山的舊文《憶大山》,文章歷數了他與賈大山十餘年的交往情誼: 「作為一名作家,大山有著洞察社會人生的深邃目光和獨特視角。他率真善良、恩怨分明、才華橫溢、析理透澈。對人們反映強烈的一些社會問題,他往往有自己精闢獨到、合情合理的意見和建議。因此,在與大山作為知己相處的同時,我還更多地把他這裡作為及時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和渠道,把他作為我行政與為人的參謀和榜樣。」這位上世紀80年代頗有名氣的優秀短篇小說家再次走入人們的視野…… 中國作協主席鐵凝為《賈大山小說精選集》所作序言中說:「他留給讀者的不僅是獨具氣韻的小說,還有他那令人欽佩的品性:善意的,自尊的,謹慎的,正直的。」「幹部們就願意指揮種樹,站在你身邊一個勁兒叮囑:『注意啊注意啊,要根朝下尖朝上,不要尖朝下根朝上啊!』賈大山的糊塗話講得莊重透徹而不浮躁,有時你覺得天昏地暗,有時你覺得唯有天昏地暗才是大徹大悟。」鐵凝稱讚該書傳遞出「積極的道德秩序和優雅的文化價值」。
《歷史的教訓》:對人類史的哲學思考
被推薦的歷史書也在不同程度上具有哲學意味。首都博物館館長郭小凌評價《歷史的教訓》時說「這本書篇幅不大,卻是作者長期讀史、治史經驗的積累與萃取。與其說它是一本歷史經驗談,不如說是對人類史的哲學思考,涉及史學本體論與客體論的一些基本問題。」
《歷史的教訓》縱橫古今,涉及到中國的篇幅不多,其中談到了王安石改革為什麼會失敗:「首先是賦稅過高,以供養政府日益膨脹的官員系統。其次是每戶一丁的募兵制,以應付蠻族的入侵。第三是官場腐敗,中國也像其他國家一樣,面臨著要在私人豪奪與公共貪汙之間作出抉擇的問題。」「那些富人因為自己的財富受到高額稅收的剝削,商業又被政府壟斷,於是傾儘自己所能,在變法中抹黑新制度,阻撓新制度的執行,直到新法被廢除。這場反對運動有著良好的組織,不斷向神宗皇帝施加壓力。」
《歷史的教訓》並不局限於某些具體歷史事件的剖析,而在於提綱挈領,高屋建瓴,行文充滿磅礴的激情,「心胸如海妙筆生花,見識超凡而又極富冒險精神」(季羨林語)。《歷史的教訓》全書結尾用詩一般的語言激情昂揚地寫道:「研究歷史不僅僅在於對人類愚蠢和罪惡給以警示,也是要鼓勵人類銘記有價值的先人。過去不再是一個恐怖的陳列室,而是變成了一座英靈的城市,一個廣闊的思想國度,那兒有無數的聖哲賢明、政治家、發明家、科學家、詩人、藝術家、音樂家、有共同愛好的人以及哲學家,他們談笑風生,有說有笑,又跳又唱,有雕有刻。」「我們能夠親身賦予我們的生命以意義,這意義有時能超越死亡,我們理應對此感到自豪。如果一個人很幸運,他便能在去世之前儘可能地收集他的文明遺產,將其傳給他的子女。到了彌留之際,他也會感謝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遺產,因為他知道:這是養育我們的母親,這是我們永恆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