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靜坐中不由自主地搖動,身體裡有問題才會如此

2021-02-13 迦陵仙音禮敬南懷瑾

問:靜坐中,有時不由自主的氣動,身體搖擺不已,會跳動,或打神拳,該讓它繼續或停止?
南師答:那要看情形。人可以分為兩部分,一個是知覺(思想),一個是感覺。氣動帶來的現象屬於感覺狀態。身體裡的氣機發動,可以說是好現象,也可以說不是好現象。身體裡哪裡有障礙,氣血流通時,它就自然反應發生這種現象。至於要讓它發展或制止它,就要靠智慧來判斷了。有的人頭腦很清醒、很正常,為了他的身體,可以讓他繼續、鼓勵他動,等於是最好的內在運動,使他身體恢復健康。如果是精神有問題,或是思想傾向神秘性的,最好立刻制止,不然演變下去變成乩童、跳神的人,再加上神秘思想,就變成病態,不應該如此。任何一件事的好壞都看人的運用。

《如何靜坐問答錄》

(此時,王同學正在座上,氣機發動,又自動打起拳來,有如密宗金剛亥母拳路。他並未學過,都是自然而來的。)南師對王同學說:王XX!停住它!你們知道他這是何故嗎?心念一空,氣機慢慢自己發動了。因他見理不明,自己不能完全做主。假如外面傳神拳的人,就由此變成外道法門,何以如此呢?他不知性命之理,靈知之性被自心迷了,久而久之入魔境去矣。那麼為什麼你們有此現象,我就讓你們搞呢?這是一個大問題,因為告訴了你們原理,只要中心有主,可以自由做主,就可暫時玩一下,有助色身的健康。普通學這一套的人哪,不能自由做主,等身上這一股力量跑完了,靜下來時,人也是半迷糊的狀態,那就不可以。

《習禪錄影》

再來談一談感覺狀態。「受不異空,空不異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你們現在自己觀照看看,腿都坐得差不多了,有些人本來滿定的,現在是定的反面,難受到不得不搖動。坐久了不舒服,甚之,煩躁不安,這是受陰在作怪。「受即是空,空即是受」,能嗎?如果現在有人拿把手槍,你動一動就打死你,這一怕,就忘了雙腿,只注意到手槍,管不了身體酸痛脹麻,好像是空掉了似的,這是心的變相作用,注意力的轉移,受陰變相為害怕,不是真能空了此感受。因此要觀,觀心為要。但你觀心的感覺即是念頭,你別以為只有思想的作用才叫念頭!人坐在那裡,百千種滋味在心頭翻滾,就是受陰沒空,受陰不空之故。譬如坐著氣脈使身體自由搖動,一搖已是動念了;因為你念頭跟著身上氣脈,與受陰配合。如果受陰不與之配合,便不致於隨它起而動搖了。有些人搞不清楚,硬說只是氣脈在動在搖,自己實在沒有幫忙它,也沒管它,它自然在動,沒辦法。甚至認為是神奇,是道的妙用。這真叫人啼笑皆非,不可說,不可說。因為不懂現識的道理,那是第八阿賴耶識整個念頭的異熟等流在作怪啦!身體在搖,不是沒有念頭,所謂自己感覺沒有念頭,只是好像沒有第六意識的分別妄想。其實搖動本身,正是大念頭,須將這感受空了才對。這個不空,沒有用的。聽到沒有?快把受陰拋得一乾二淨,「受即是空」。拋不開,你念這個咒子「受不異空,空不異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昨天有位同學在搖,我告訴他,教你一個咒子,一念就不搖了,「搖呀搖,搖呀搖,搖到外婆橋,外婆叫我好寶寶,好寶寶!不要搖呀,不要搖。」(眾大笑!)什麼道理?念頭控制念頭,有何難處,有何稀奇。搖動本身,腳痛腿麻,都是念。你說難也難,說易也易,明知是這一念在作怪,但此念就難自空,麻還是麻,痛還是痛,因此你別吹牛了,生死到來,病了!老化了!痛苦啊!更難空舍。明知生死是空,但依然生生世世,不脫輪迴,隨生死所轉。那麼受陰那裡來的?氣脈來的。所以有的修法需先把氣脈打通。這是有為法,對的,也是一大方便。氣脈真通了後,肉身不受障礙,一上座,身見自然空,然後再了心,便容易些了,要曉得身與心各佔一半,這一半給身體牽住,給四大控制住,很難了,非得把氣脈四大色陰這業氣先解決不可。

《般若正觀略講》

有些人打坐時,身子會自然地搖動起來,那是因為身體裡頭有問題,氣在動,走到有毛病的地方,自然就搖動起來,趁現在還健康的時候開始煉,不要等到病入膏肓再開始,就來不及了。有些同學打坐一面念咒,身體一面搖晃,自己還以為有功夫、搖得很好,我也讓他們去搖,那是初步氣機發動,暫時可以的,然而永遠這樣下去就不對了,應知時知量停住。搖的時候,你思想觀念跟著受蘊走,被氣脈的感覺牽引,這裡難受,那裡不對勁,此時就要有氣魄,當下一念解脫了嘛!應該想到我覺得這裡難受,就是心意識困在這裡,為什麼要別彆扭扭地受困呢?大丈夫要求解脫,充其量就此死掉,一念放下,看它還動不動、痛不痛?所以看你在那兒搖,便知你並沒有得止,真得止不會搖的。如果你說它要搖,我作不了主,那你又何必修行呢?修行人應作得了主才是,境界一觀好止住,哪還有什麼受蘊之感呢?受蘊沒有啦!即止即觀,即觀即定。

《學佛者的基本信念》《如何修證佛法》(東方出版社)

感恩您的慷慨讚賞(請識別下圖二維碼)。不論多少,是心意也是鼓勵!南師款保暖風袍,請識別下方圖片二維碼進入購買頁面。文章轉載可開白。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迦陵仙音禮敬南懷瑾。相關文章均由「迦陵仙音禮敬南懷瑾」整理首發。

相關焦點

  • 最經典的打坐教學視頻《如何靜坐》,南懷瑾老師演示
    本文所分享的是南懷瑾老師親自示範打坐(也叫靜坐、宴坐、跏趺坐)的珍貴視頻。
  • 南懷瑾老師,親自示範!打坐的詳細教學!
    ——整理自《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  南懷瑾老師,親自示範如何靜坐的文章:  現在世界各地都在流行靜坐  南懷瑾老師在《我說參同契》裡說:「在一念不生的狀態下,時間久了,定久了,坎中實,太陽真火,自然發起,炎上,而離中虛,太陰真水,潤下,集於中宮,身心皆忘,氣住脈停。這與佛家講的空心及第,心一境性,證入初禪的境界,實在沒有什麼兩樣。而佛家的定就是道家講的凝神。」
  • 南懷瑾老師,食譜裡有一道菜,專門治祛溼
    父親的食譜裡有一道牛肉湯,專門祛溼,他很鍾愛,而且自己還會做。一天,窗外正下著綿綿細雨,馬有慧女士笑呵呵地邀請大家快去品嘗一下父親的手藝。等他們趕到廚房一探究竟的時候,發現父親正在親自下廚,燉牛肉湯。他做的牛肉湯香味四溢,牛肉燉得很爛,湯很鮮美,而且清而不渾,大家都說味道好極了。喝完牛肉湯,大家身上暖烘烘的,渾身舒暢,紛紛讚嘆:「老師不僅廚藝高,而且寄養生於食療,妙處多多。
  • 南懷瑾老師,親自示範:打坐」的詳細教學
    ——整理自《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  南懷瑾老師,親自示範如何靜坐的文章:  南懷瑾老師在《我說參同契》裡說:「在一念不生的狀態下,時間久了,定久了,坎中實,太陽真火,自然發起,炎上,而離中虛,太陰真水,潤下,集於中宮,身心皆忘,氣住脈停。這與佛家講的空心及第,心一境性,證入初禪的境界,實在沒有什麼兩樣。而佛家的定就是道家講的凝神。」
  • 南懷瑾老師:女性月經懷孕能不能靜坐?有沒有修道的秘訣?
    如果是學佛的人,走心地法門,念佛參禪,看空了身體的,那麼,月經期間靜坐,一點妨礙也沒有,只有好處沒有壞處。至於道家和其他做功夫——所謂練氣血的,就是要考慮一下,在這個時候故意鍛鍊氣血,恐怕逆流反走,就形成氣血不順暢,反而變成病態,至於功夫好的人,就看她自己的經驗了。只能說到這裡,高深一層,以後再說。懷孕的人可不可以靜坐?
  • 南懷瑾老師講靜坐入門:靜坐七支坐法(匯集版)
    一個人的健康長壽,與兩腿雙足有絕對的關係。所以嬰兒與小孩的活動都在兩足。一過中年,腰部以下和足腿就漸感無力,喜歡疊足或蹺足而坐。人的衰老與死亡,也多是從足腿開始而逐漸至於軀幹與頭部。 盤足曲膝靜坐,感覺足腿的酸麻,正是說明足腿的神經與血脈並不通暢,證明你的健康已有潛在的問題。
  • 南懷瑾老師:不注意把姿勢調整好,這樣靜坐久了反而變得勾腰駝背大肚子
    這個時候想偏、歪、彎,都不會了,內在自然很清楚的,有一點不準確都要改正。所以,打坐的姿勢很重要。摘編自《答問青壯年參禪者》------------【2006年南懷瑾老師示範講解靜坐七支坐法】要注意了,不要馬虎隨便學打坐。
  • 南懷瑾老師:修習打坐的人一定要十分小心注意姿勢才是(靜坐七支坐法要領入門)
    我到五十幾歲以後才悟到這一句話。人到了老年,這裡很重要,屁股尾閭骨上第五節至第七節,就是對應丹田的地方。老年人這裡彎起來了,男女都一樣。其實他當時就是告訴我,將來會碰到這個問題,可能我也不懂,他先吩咐我。我的法緣真好,所以這個要注意。
  • 南懷瑾老師:有人懷疑盤腿打坐對人體的健康有礙,這是誤解!
    現在一般道家打坐,用得特別多的只有一個叫做手訣,道家原來叫做結太極圖,一陰一陽抱著,太極圖的手印實際上也是密宗的手印。密宗的手印很多,手印的道理就是手語,是與佛菩薩、有成就的人溝通的手語,這也是個大奧秘。
  • 南懷瑾老師:氣脈不是道但又非打通不可,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有身體存在,當身體健康的話,才能生起氣脈變化,如果沒有身體,還會有氣脈變化嗎?由此可知,氣脈變化是由身體來的,是屬於生理的,物質的。這樣一來,道在哲學上不是成了唯物的嗎?這個問題就嚴重得很。如果你說不是唯物,而是唯心的,好,那麼你能拿身體以外的那個東西來看看嗎?別說拿個東西給人看,你能入定三天給人家看看,也就很了不起了。
  • 南懷瑾:打坐」教學
    ——整理自《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  南懷瑾老師,親自示範如何靜坐的文章:  現在世界各地都在流行靜坐,但是大多數人對於靜坐的意義都沒有弄清楚。靜坐的目的主要是使身心學靜 ,而不是學座,靜是所有生命恢復本有自然規律狀態。人要增強自己生命的功能,並且活的健康長壽,那麼建議您來學習靜坐。
  • 淵回禪修:打坐一定要有師父?靜坐前一定要練氣?關鍵是身體放鬆
    淵回禪修:打坐一定要有師父?靜坐前一定要練氣?關鍵是身體放鬆。南懷瑾老師為啥強調打坐前要練氣?師兄忙完,教教我盤腿之前的有哪些動作吧!我都是自己瞎琢磨的。南懷瑾老師生前,只要學生打坐就很少講什麼高深的理論,高深的經驗。基本上來就是教你學打坐,嚴格讓你學習打坐的姿勢。就像他老人家學生,首先要教你走路一樣。打坐,你這個最基礎的姿勢要正確。打坐的姿勢包括南懷瑾老師,很多老師都在講。七支坐法,總共有七個要點。把那幾個要點自己把握住,就行了。
  • 【南懷瑾老師講述】如何靜坐——七支坐法詳解
    有的人不懂,這條腿長,卻拼命搬另外一隻腿,那是不對的。另外身體柔軟功夫到家的人,兩隻腳掌都可以向上反過來,就向畫的佛像一樣。西洋人學雙跏趺很容易,因為他們的腿長,就算腳掌沒有翻過來,也容易做到雙跏趺。另外學跏趺坐一定要加坐墊,雙跏趺更要加高一點,尤其是腿部練習得不夠熟悉的人。為什麼要墊坐墊呢?
  • 南懷瑾老師:氣脈不是道,只是助道品!
    這是什麼道理?因為搞氣脈的,都是受生理感覺狀況支配,如果不能超越生理感覺狀況,而以為這就是道的話,那就錯了。換句話說,這個道在哲學基礎上是唯物的,不是唯心的。因為有身體存在,當身體健康的話,才能生起氣脈變化,如果沒有身體,還會有氣脈變化嗎?
  • 南懷瑾老師:人有「陽神」和「陰神」,究竟是怎麼回事?千萬不可錯認
    拿佛學唯識道理來講,帶質境,帶四大地水火風的物質修這個身體,工夫到了才有這個化身,就是修到了佛菩薩。這樣答覆可以了吧。第二個問題,識神與意識是否同一個?這個也關係佛道兩家的。識神不是元神,佛家說的自性略等於道家的元神。識神是什麼呢?
  • 南懷瑾老師:真正的瑜珈是什麼?
    心瑜珈就是禪,他們四禪八定也不懂,真的掉了,很可惜!我們少林寺的工夫《易筋經》、《洗髓經》,也就是瑜珈,達摩祖師帶過來的。修密宗的念咒子,是聲瑜珈,聲音的道理,這是個科學。參禪、靜坐修道是心瑜珈,心物一元那個心。心瑜珈,除了佛法禪宗等等以外,另外也沒有了。
  • 南懷瑾老師:人有「陽神」和「陰神」,究竟是怎麼回事?
    黃醫師今天問的問題,元神與知性是否有關?這是知性本身的功能,就是化身的作用。報身修成就了,修到身外有身,然後才能生起化身。真正的陽神有實體的,如果是陰神,無相有待,沒有真實形象,只是自己覺得有。這就是佛學講的,像夢中的身體一樣。夢中的身體會走路會說話,會吃也會玩,也有喜怒哀樂,但不是實質的身體。
  • 南懷瑾老師開示:單鼻孔呼吸法
    ,初步的辦法很簡單,你早晨起來深吸一口氣,試試兩個鼻子通不通氣,如果左鼻子不通,就表示身體有問題,尤其是中年朋友們更要當心。你們不要因為我這麼輕鬆地告訴了你,你就不稀奇、不好好去體會。如果能經常這麼注意呼吸的話,脾氣會變好,心情也會開朗。而且慢慢你能體會得出身體什麼地方不舒服,什麼地方難過,什麼發脹、發酸,什麼地方發麻發癢,很容易就能發現自己身上的問題了。這時候一方面找醫生,再一方面最好的辦法是用鼻子做氣功,慢慢把鼻子弄通。
  • 南懷瑾老師:一修道潛伏的病都會顯現出來,必然如此,生完了才百病皆除
    有時候你們用功靜坐反而沒有精神,修道難啊!我勸你不要修,年輕人搞這一套我都反對。有同學問我,老師啊,你不是十幾歲就修起來了嗎?你怎麼反對我們呢?就是因為我十幾歲開始,我深知其中之艱苦,所以我勸你們不要修。你們玩這一套學不成佛,人也做不好,結果呢,神裡神經的有什麼好處?
  • 禪修靜坐,初學打坐四個字很重要!
    而在中國,除了道家,佛家的禪修靜坐,近年來受到了越來越多人關注。那麼,剛開始禪修打坐的人,我們最為重要的是學習哪些方面呢?其實並非盤腿功夫上,而是我們應該從自心中去領悟。本文大茶經就來分享禪修靜坐,國學大師南懷瑾給初學打坐者的兩個建議,其中四個字很重要!說是初學者的兩個建議,其實這兩個建議在禪修者看來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