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曰:一個人最大的貧困不是沒錢,而是沒福報。沒有福報,想要得到任何東西,物質也好、精神也罷,都是奢求。就像錢財一樣,錢財不是掙來的,「三分努力,七分福報」,你若福報深厚,不用拼命掙錢,財自然來。別人有錢,那是人家自己修的福報,別人的福報誰也搶不走。我們看到自己窮困,就要明了因果,布施積德,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德行好了,人生自然有福。「福禍無門,惟人自召」,我們的心和行為影響著自身的命運,這5種人,活得最苦最累,希望沒有你!
一、好「貪」之人
不論是物質還是精神,我們都要懂得節制自身的欲望。欲望無度,帶給自己的往往都是禍患和苦惱。人要懂得知足,懂得隨緣,當然這不是不努力,而是不去貪戀不屬於自己的。佛說,每個人的福報皆有定數,屬於你的誰也搶不走,不屬於你的強求也不可得,還會給人帶來痛苦,包括感情,不要強執,執念太深,糾纏不休,最終都會傷痕累累。
人要學會放下,放過他人,亦是善待自己。人心要清淨、心無掛礙,如《心經》所言,「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戒「貪」,人生才會越來越明朗吉祥。
二、好「嗔」之人
嗔,即嗔恚、嗔怒,佛家言「嗔為心中火,能燒功德林」,從中我們可知,生氣是非常損人福德的,人的怒火一上來,命運就糊了,好運也就走遠了。「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愛動怒的人,往往運勢都不會太好,人生的障礙也會非常多。所有的生氣,都是自己無能的表現,是一種自我懲罰和折磨,會讓事情更加糟糕。
「欲行菩薩道,忍辱護真心」,人生多有不如意、不順心之事,娑婆世界就是充滿無常和困苦,但是人生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凡事多忍耐、多堅持,終會柳暗花明,這就需要我們修持一顆忍辱、包容的心,「量大福大」,一個人心量越寬、格局越大,福氣自然越厚。反之,越是好發脾氣,相由心生,則面相多嗔,往往命越苦、福越薄。
三、好「痴」之人
「痴」即愚痴無知,不明事理。尤其指那些功利心重,帶有迷信思想的信仰行為,動搖不定,有利即「臨時抱佛腳」,無事不聞佛門事。痴迷於佛的神通,一旦所求不如願,即動搖「信仰」,沒有建立正信和正確的認知,對正信佛法知之甚少。嚴重者,詆毀三寶,利用佛教坑蒙拐騙、誤導大眾,誹謗佛法等等,種下無量地獄罪業,這種人沒有智慧和善根,是日後最苦、最沒福之人。
四、好「慢」之人
「慢」即傲慢、傲氣、目中無人。相信大家應該聽說過這句話: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禍。人生在世,充滿無常,總是福禍相依,誰也不能保證自己安住一世。所以,不要取笑誰,對天道心生敬畏,得到什麼,不要覺得自己有多大能耐,而是要感恩上天給予自己的福報。「飽谷總彎腰,智者常溫和;人當有傲骨,但不可有傲氣」,再有本事的人,如果狂妄自大、不可一世,終究會引來災禍。
有的人剛接觸佛教,學了一點佛教常識,就自認為高人一等,對別人吹毛求疵、指手畫腳,看不慣這個、看不慣那個,整天修理別人,盯著別人是非,這樣的人,是為無福之人。
五、好「疑」之人
「疑」即多疑、懷疑,疑心重的人,往往活得最累。內心沒有安全感,感覺世界對他都有敵意,別人對他都有惡意,不肯打開心扉真誠接納他人。這樣的人心眼越多,就越苦惱,其實也是性格上的自卑。做人格局狹窄,身邊沒什麼朋友貴人,面相多愁容,好運也難以光顧,這非有福之人。
要想改變,就要突破自己。要相信自己心靈的正面力量,你若給世界善意微笑,世界必然回饋給你溫暖。「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你如何待他人,他人便會如何待你。脫下堅硬冰冷的外殼,以真誠之心待人處事,你才會活得輕鬆自在,好運也會常相伴。
阿彌陀佛,感恩您的閱讀與分享,祝您法喜充滿、安康順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