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一等獎,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Honorable Mention......課堂之內,他積極夯實自己的專業基礎,提升電子設計等方面的技能;課堂之外,他勇於求「是」,永葆科研初心,主持國家級大創項目,獲有3項軟體著作權;躍入人海,他滿懷志願熱情,積極參與社會工作,擔任敬文書院團委兼職副書記,曾獲蘇州大學美德學生、十佳志願者,累計志願服務時長近400個小時。
他,就是蘇州大學2017級敬文書院(電子信息學院)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班、成功保研浙江大學的徐聖陽。
在本科期間,他常懷夢想,砥礪前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蘇大故事。
01
夢想——奮鬥途中的動力
當被問及為何選擇浙江大學作為保研院校時,徐聖陽給我們看了這樣一張照片,那是他大學剛入學時填的一張登記表。
在短期規劃那一欄他這樣寫道:以優異成績畢業,考取浙江大學研究生。
徐聖陽稱,自高中到杭州參觀後,他便被杭州這座城市的科技感吸引,也進一步了解到了浙江大學,想去這座學府學習。但由於高考數學發揮失利未能如願。但夢想自播種起便從未動搖,於是,徐聖陽在大一便確立了去浙大讀研這個目標。
沒有理想的奮鬥是不明智的,不去奮鬥的理想也是無用的。正是因為心底懷揣著這個目標,他最終抵達了理想的彼岸。
02
好奇心——科研路上的引力
在拿到蘇州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徐聖陽便開始準備敬文書院的申請,他也很慶幸,自己能夠如願進入書院,從此打開了科研的大門。
剛入大一,他便在導師的帶領下接觸到了各類科研項目,通過對導師項目的鑽研、模仿,他對科研的了解逐步深入。
「入門靠師傅,修行靠個人」,如果說導師給了徐聖陽一把科研之門的鑰匙,那麼好奇心則是使他在科研之路上越走越遠的驅動力。「看到一個新東西我就想弄明白」,徐聖陽這樣形容做科研時的自己。
漸漸地,他開始不斷在科研上深挖,在電子信息學院胡丹峰老師的指導下,徐聖陽擔任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電子式氣動量儀的設計》的主持人,帶領項目組成員,以氣體為測量介質,將採集的氣壓數據進行AD採樣轉化為電壓值,通過補償算法進行擬合,並以工業無線物聯網為數據傳輸渠道,實現了串口通信與無線通信的無縫對接,使測量儀器高度集成化。通過一年多的研究與實驗,複雜的接線和接口集中到了一塊電路板,冗長的工業總線被穩定的無線通信替代,他們設計出了一款可攜式電子氣動量儀,取得了工業無線通信相關的軟體著作權,實現了精度達0.1um的高標準測量。
徐聖陽坦言,做科研避免不了熬夜,但是因為想去探索,也因為享受做科研的滿足感和成就感,自然彌補了這份疲憊。
03
立己達人——志願服務的意義
徐聖陽作為敬文書院志願中心主任,滿懷一份志願奉獻的情懷。而這份情懷的背後,源於他想給身邊人帶來溫暖的希冀。
徐聖陽將從事志願服務和學生工作概括為四個字——立己達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徐聖陽剛入大一,便關注志願蘇州、蘇州奧體等各類志願服務的微信公眾號,參與到各項志願工作中去。旅遊諮詢、賽事保障等工作中,都有他的身影。他說,影響別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從「創青春」中國青年創業大賽現場應急,到環護城河公益環保宣傳;從國足賽事志願者,到姑蘇區環境整治;從2019中國企業家論壇志願者,到蘇州大學校園馬拉松志願者……在一項項志願活動中,徐聖陽逐步體會到了城市的魅力和社會發展的活力,也對青年志願者們的凝心聚力感觸頗深。他在一次次志願活動的參與和組織中成長、成熟,具備了更多服務經驗和技能,並繼續在志願服務中發光發熱。
去年暑假,在蘇州大學國際交流處的組織下,徐聖陽隨老師和同學們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寮國進行國際義工工作,對寮國國情進行了深入考察,他採訪並聽取了包括中駐寮國大使館參贊、寮國前自然資源部部長的講座,與寮國當地居民進行交流,在實地探訪中調查「一帶一路」政策對寮國的影響並探究寮國經濟文化發展的改善方案。
十天的國際義工雖然短暫,也讓徐聖陽從海外志願服務的經歷中切實體會到了祖國的強大與繁榮,感受到了大國的包容與公益的無處不在。
當被問到如何平衡學生工作與學習的關係時,徐聖陽稱,這兩者有時候確實會產生時間分配上的衝突,這就要做好妥善的安排和計劃,學生的主業是學習,可能白天忙於社會工作,就需要用雙休日或者夜間的時間來彌補落下的功課。
04
來自學長的小tips
科研競賽
不要小看任何一個科研項目,要把握住每一次機會,在科研項目中提升自己,厚積薄發,有些看似不起眼的工作會對未來產生深遠的影響。
生活
在學習之餘多出去看看,在放鬆身心,促進學習效率提高的同時,也能拓寬自己的視野,增長各方面的見識。
學習
學習要有自己既定的計劃,既要有大學的規劃,又要在實現每個小目標時列好每天的代辦事務;注重課堂的效率,爭取當天的內容當天理解吸收,作業當天完成。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徐聖陽始終懷揣著自己內心的夢想,勇敢逐夢,奮勇向前。大蘇也祝願每一個正在閱讀這篇推送的逐夢人們,能夠以夢為馬,不負韶華,不負夢想。
來源:蘇州大學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採訪:許願
版權說明:本文內容來源於蘇州大學。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分享為公益,未用於營利,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會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