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公布

2021-01-15 央視網

  本報北京1月13日電(記者詹媛)蝗蟲為什麼會聚群成災?新冠病毒究竟長什麼模樣?人的器官怎麼衰老?13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了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8個知識創新類和2個技術創新類項目成果入選,這些成果解答了這些生命科學的難題。

  據了解,本年度的獲獎項目中,非院士主導項目所佔比例較往年大,聯合體認為這體現了我國生命科學研究領域後備力量強大。更為顯著的是,本次入選項目具有原創性突出、社會意義重大的特點,其中「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4-乙烯基苯甲醚是蝗蟲的群聚信息素」,在全球範圍內首次揭示了蝗蟲群聚成災的奧秘,對世界蝗災的控制和預測,解決世界糧食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首個新冠病毒蛋白質三維結構的解析及兩個臨床候選藥物的發現」和「新冠肺炎動物模型的構建」對解決當前全球面臨的新冠肺炎疫情有重大意義。「小麥抗赤黴基因Fhb7的克隆、機理解析及育種利用」和「進食誘導膽固醇合成的機制及降脂新藥靶發現」聚焦國計民生和全民健康等熱點問題。

  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自2015年起開展「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評選,旨在推動生命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充分展示我國生命科學領域的重大科技成果。目前評選活動已連續開展6年。每年公布評選結果後,會邀請入選項目專家編寫和出版科普書籍,並舉辦報告會,向公眾揭示生命科學的新奧秘,為生命科學新技術的開發、醫學新突破和生物經濟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路,極大提高了生命科學的社會影響力。

  ●連結:

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排名不分先後)

1.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

  蝗災對農業、經濟和環境構成重大威脅。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康樂院士團隊鑑定到一種由群居型蝗蟲特異性揮發的氣味分子4-乙烯基苯甲醚(4VA)。該研究不僅揭示了蝗蟲群聚成災的奧秘,還被認為是昆蟲學和化學生態學領域的一個重大突破,對世界蝗災的控制和預測具有重要意義。

2.解析首個新冠病毒蛋白質三維結構,發現兩個臨床候選藥物

  上海科技大學等單位組成抗新冠聯合攻關團隊,在國際上率先解析了新冠病毒關鍵藥靶主蛋白酶與抑制劑複合物的高解析度三維結構,這也是世界上首個被解析的新冠病毒蛋白質的三維空間結構,並發現了依布硒和雙硫侖等老藥或臨床藥物是靶向主蛋白酶的抗病毒小分子,且二者已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進入臨床II期試驗,用於新冠肺炎的治療。

3.器官衰老的機制及調控

  科學研究衰老是應對老齡化的重要基礎。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光慧研究組、曲靜研究組,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張維綺研究組及北京大學湯富酬研究組合作,系統解析了靈長類動物重要器官衰老的標記物和調控靶標;揭示了老年個體易感新冠病毒的分子機制等。這些研究成果加深了人們對器官衰老機制的理解,為建立衰老及相關疾病的早期預警和科學應對策略奠定了重要基礎。

4.構建新冠肺炎動物模型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動物模型是科研攻關五大主攻方向之一。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秦川團隊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武桂珍、譚文杰團隊,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王健偉團隊合作,通過比較醫學分析,培育了病毒受體高度人源化的動物。在國際上第一個構建了動物模型。應用動物模型,闡明了系列疾病機理,篩選到了系列有效藥物,完成了國家部署的80%以上疫苗評價,模型研製方法和標準提供給世界衛生組織,供國際研究使用。

5.人腦的動態發育藍圖

  腦是人類智能活動的物質載體,研究發育過程中腦結構功能的建立,將揭示智能形成的細胞和分子機制,同時為相關醫學應用提供理論線索與技術方案。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曉群課題組、北京師範大學吳倩課題組和北京大學湯富酬課題組展開合作,揭示了多個腦區發育的關鍵時間節點與基因,詳細繪製了人腦的動態發育藍圖,為相關疾病的診療提供了堅實基礎。

6.鍛鍊、冥想等增強免疫力的科學依據

  我們的生活經驗暗示,從冥想到體育鍛鍊等行為可能增強免疫力。然而,大腦活動是否可以直接控制發生在脾臟等淋巴器官內的免疫反應,長久以來並沒有嚴格的實驗證據支持。清華大學免疫學研究所祁海課題組、上海科技大學胡霽課題組以及清華大學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鍾毅課題組通力合作,在小鼠模型裡發現,脾臟如果喪失神經支配,疫苗接種後機體就不能正常產生抗體。進一步實驗表明,這是因為大腦內被稱為中央杏仁核和室旁核的區域有一類CRH神經元與脾神經相連。他們的發現,首次建立了大腦活動可以增進抗體產生的一條神經通路,指出了將來利用鍛鍊、冥想等行為增強疫苗效果、加強人體免疫力的可能。

7.發現膽固醇合成機制及降脂新藥靶點

  合成膽固醇需要消耗很多能量,因此哺乳動物只在進食後才上調合成,飢餓時則抑制,其中的機制長期以來卻不清楚。武漢大學宋保亮實驗室在膽固醇領域取得新的突破,不僅揭示了人體的營養感應機制,還證明肝臟中的USP20蛋白可以作為新的降脂藥物研發靶點。這一研究成果及其應用將惠及全民健康。

8.綠色、高產、高效育種新策略

  面向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需求,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傅向東研究團隊在水稻高產和氮高效協同調控機制領域獲得重要突破。他們找到了一條既能保證高產又能降低氮肥投入、減少環境汙染的育種新策略,為培育「少投入、多產出、保護環境」的綠色高產高效新品種奠定了理論基礎,在農業生產上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能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9.解決小麥赤黴病世界性難題的「金鑰匙」

  鐮孢菌引起的小麥赤黴病被稱為小麥「癌症」,抗源稀缺,是威脅糧食安全的重大國際性難題。山東農業大學孔令讓研究團隊歷時20年,從小麥近緣屬植物長穗偃麥草中首次克隆出主效抗赤黴病基因Fhb7並闡明其功能、抗病機理和水平轉移進化機制。目前團隊選育的多個抗赤黴病小麥新品系已進入國家及省級區域試驗或生產試驗,並被納入我國小麥良種聯合攻關計劃,為解決小麥赤黴病世界性難題提供了「金鑰匙」。

10.使CAR-T細胞更好抗腫瘤

  CAR-T細胞治療已經成功地應用於腫瘤的臨床治療,但面臨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和細胞持續性低等挑戰。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許琛琦研究組、北京大學醫學部黃超蘭研究組和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惠恩夫研究組合作,使得CAR-T細胞持續性更好,抗腫瘤功能更強,並且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的風險降低。

相關焦點

  • 2019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項目評選揭曉
    2019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項目評選揭曉 2020-01-15 15:23:00來源:央廣網
  • 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布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名譽理事長饒子和...
    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布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名譽理事長饒子和及王祥喜/步志高研究團隊入選 2020-02-27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9年度中國十大海洋科技進展揭曉 青島4項成果上榜
    2019年度十大海洋科技進展揭曉青島4項成果上榜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日前,中國海洋學會聯合中國太平洋學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中國造船工程學會、中國航海學會及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評選出了2019年度中國十大海洋科技進展。
  • 中國曆年十大科學進展排名:中科大超越清華位列全國第一
    中國十大學科進展,是科技部發布的涵蓋自然科學所有領域的重要進展,是我國基礎研究傳播工作的品牌項目,從1998年首次發布以來,已經歷時20餘年,最近一次發布是在2020年2月27日。中國十大科學進展是國家層面對當年重大基礎科研成果集中評定和褒獎,主要由兩院院士、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和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參與評定,面向全國所有的科研單位,具有權威的影響力。
  • 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布
    2020年2月27日,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探測到月幔物質出露的初步證據、構架出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的異構晶片、提出基於DNA檢測酶調控的自身免疫疾病治療方案
  • 新冠疫苗成為《科學》雜誌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首位
    新華社華盛頓12月17日電美國《科學》雜誌17日公布其評選的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以創紀錄的速度開發和測試急需的新冠疫苗」當選頭號突破。 中國、美國、歐洲等地科研人員在2020年年初獲得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後,便嘗試不同技術路線研發疫苗。
  • BioArt特別報導丨2020中國生命科學CNS全景圖
    筆者為了圖方便,近幾年都僅用CNS論文作為國內生命科學發展大勢的一個指針,雖有不科學之處,但是茶餘飯後用於閒談總是可以的。    以國內研究單位為通訊或者第一完成單位的CNS文章看來,2016年52篇(2016年度總結),2017年69篇(2017論文總結與清單),2018年102篇(2018中國生命科學CNS全景圖),2019年111篇(
  • 中國雷射雜誌社發布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來源:經濟日報3月20日,中國雷射雜誌社發布「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第十五屆)。量子密鑰分發、光子晶片、智能雷射器、全色雷射顯示等20項重大光學進展入選(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10項)。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分別為:微腔表面對稱性破缺誘導非線性光學,近場光學旋渦中的光學斯格明子結構,首個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高效穩定非鉛滷化物雙鈣鈦礦暖白光,兼具高亮度和高效率的量子點發光二極體,雙層三碘化鉻中由層間反鐵磁誘導的非互易二次諧波,首次利用臺式化高重頻飛秒雷射器驅動千特斯拉強磁場自組織放大,「三高」量子糾纏光源研究,壓縮超快時間光譜成像術,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可控量子疊加等
  • 2020年中國板材十大品牌網評結果公布
    「十大板材品牌」是當下成功板材企業的典範。「十大板材品牌」是中國板材行業品牌的至高榮譽之一,是光彩奪目的「榮譽勳章」,是代表中國板材行業的年度品牌標杆。
  •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研究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賀信》指出,汪衛華院士、李明星博士後、柳延輝研究員團隊的研究成果「基於材料基因工程研製出高溫塊體金屬玻璃」入選「2019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是對科學家們櫛風沐雨、攻克難關的充分肯定,是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的科學榮光,也是東莞科技創新的榮耀。
  • 名單公布|2020年度十大電子元件傑出品牌重磅揭曉!
    接下來,「2020年度十大電子元件傑出品牌」入圍名單正式公布:(榜單排名不分先後,按品牌首字母排序)附獲獎企業品牌詮釋↓↓↓2020年度十大電子元件傑出品牌:廣東風華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致力成為世界一i流的電子元器件整合配套供應商及解決方案提供商2020年度十大電子元件傑出品牌:匯隆電子(金華)有限公司匯晶體之精華,
  • 「2020年度十大網絡用語」解讀 你用過幾句?
    十大網絡用語出爐。12月4日,國家語言資源監測研究中心發布了「2020年度十大網絡用語」。此次公布的10大網絡用語依次為逆行者、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帶貨、雲監工、光碟行動、奧利給、好傢夥、奪冠、不約而同、集美。網絡用語的語言特色鮮明,是網民表達感情和表達態度的獨特方法,線上線下流行度都很高。
  • 2020年度十大網絡用語出爐
    2020,你上網聊天最愛的流行語是啥?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4日發布「2020年度十大網絡用語」。本次發布的十大網絡用語依次為:逆行者、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帶貨、雲監工、光碟行動、奧利給、好傢夥、奪冠、不約而同、集美。
  • 2020中國十大環保板材品牌排名正式公布
    2020中國十大板材品牌網絡評選活動如火如荼地展開,通過網友對品牌的點擊量、網友對品牌的投票情況以及參賽品牌官方和非官方各類認證/評測/榮譽/證書/排行榜等多維度進行綜合評定。歷經一個多月的投票評選,2020年度網評中國十大環保板材品牌已然誕生。
  • 我校科研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3月20日,中國雷射雜誌社發布「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第十五屆)。河南大學申懷彬教授、李林松教授、杜祖亮教授等人和中國科技大學張振宇教授的科研成果《兼具高亮度和高效率的量子點發光二極體》成功入選。
  • 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揭曉—新聞—科學網
    3月20日,「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揭曉,量子秘鑰分發、光子晶片、智能雷射器、全色雷射顯示等20項重大光學進展入選(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10
  • 名單公布|2020年度十大智慧社區品牌重磅揭曉!
    接下來,「2020年度十大智慧社區品牌」入圍名單正式公布:(榜單排名不分先後,按品牌首字母排序)附獲獎企業品牌詮釋↓↓↓2020年度十大智慧社區品牌:上海廣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廣拓,深耕安防16年,智慧社區驅動新增長2020年度十大智慧社區品牌:福建省冠林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冠林科技有限公司,業界領i先的智慧社區產品和解決方案提供商
  • 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頒布
    8月28日,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人。5項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和6位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人名單如下:
  • 2020年度中國十大網絡用語出爐,泗水人你用過哪些?
    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4日發布「2020年度十大網絡用語」,十大網絡用語依次為:逆行者、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帶貨、雲監工、光碟行動、奧利給、好傢夥、奪冠、不約而同、集美。 網絡用語的語言特色鮮明,是網民抒發情感、表達態度的獨特方式,線上線下流行度都很高。
  • 漢語盤點:2020年度十大網絡用語發布
    人民網北京12月4日電 作為年度「漢語盤點」專門關注網絡語言生活的板塊,12月4日,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2020年度十大網絡用語」。本次發布的十大網絡用語依次為:逆行者、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帶貨、雲監工、光碟行動、奧利給、好傢夥、奪冠、不約而同、集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