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研究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2020-12-21 東莞陽光網

東莞陽光網訊 3月10日,市委市政府向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發去了《賀信》。《賀信》指出,汪衛華院士、李明星博士後、柳延輝研究員團隊的研究成果「基於材料基因工程研製出高溫塊體金屬玻璃」入選「2019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是對科學家們櫛風沐雨、攻克難關的充分肯定,是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的科學榮光,也是東莞科技創新的榮耀。向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表示熱烈的祝賀,致以崇高的敬意,並表示,東莞將一如既往地支持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的建設發展,積極提供支持和保障,全面提升合作層級,助推實驗室早日納入國家實驗室布局、打造國際一流的材料科學實驗室!

2月27日,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主任汪衛華院士團隊,實驗室全職博士後李明星、雙聘研究員柳延輝的研究成果「基於材料基因工程研製出高溫塊體金屬玻璃」入選其中。這是實驗室的研究成果首次入選國家級「十大」科學進展。

研究團隊採用材料基因工程理念開發了獨特的高通量實驗方法,實現了非晶合金的快速篩選,研製出高溫高強非晶合金材料新體系。高通量實驗方法在非晶合金領域的應用,有望解決非晶合金新材料探索效率低效的難題,實現非晶合金新材料的高效探索,獲得更多高性能非晶合金材料,拓寬非晶合金在高技術領域的應用範圍。相關工作於2019年5月發表在《Nature》雜誌上,題為High-temperature bulk metallic glasses developed by combinatorial methods,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博士後李明星為第一作者,柳延輝研究員為通訊作者。

非晶合金兼具金屬和非晶、固體和液體特性,自被發現以來由於其高性能而在高技術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被認為是繼鋼鐵、塑料之後的新一代工程材料。2020年2月24日的華為最新發布的Mate Xs摺疊屏手機中的核心零件「鷹翼鉸鏈」使用了鋯基液態金屬(非晶合金)材料,極大提升鉸鏈強度。這類材料良好的成型性、高尺寸精度、工藝和成本優勢,可促使其成為新一代智慧型手機的主流結構件。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非晶材料研究團隊聚焦合金體系的非晶形成能力這一非晶合金領域當前最大的「卡脖子」難題,擬綜合全新的材料研究理念、方法,發展非晶合金預測和製備技術,研發新型非晶合金雷射製造與熱塑成型技術,促進非晶合金材料更廣泛的應用。該團隊獲批2019年度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重大項目專項支持,項目名稱為「新一代非晶合金的設計、製備及先進位造基礎研究」。該項目的實施有望推進塊體非晶合金在高端製造、新一代移動通訊、智慧機器人等更多高新技術領域得到應用。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成立於2018年,是廣東省首批啟動建設的四家省級實驗室之一,由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牽頭,廣東省科技廳指導,東莞市政府和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共建,定位於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材料研發南方基地、未來國家物質科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粵港澳交叉開放的新窗口及具有國際品牌效應的粵港澳科研中心。實驗室布局了四大核心板塊,包括公共技術平臺和大科學裝置、前沿科學研究、創新樣板工廠、粵港澳交叉科學中心。此次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是對實驗室科研成果的重要肯定。經過兩年的建設發展,實驗室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截至2019年底,實驗室全職及雙聘人員共409人,其中全職全時人員230人,雙聘179人。兩院院士10人,海外高層次人才5人。

科學研究及成果轉化方面,實驗室現已順利引進了兩批共18個創新樣板工廠科研團隊,註冊成立了8個產業化公司。明確了包括金屬材料、生物醫學材料、中子科學材料等16個前沿材料科學領域研究方向。承擔國家、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多項,經費過億。在Natrue等國際一流期刊上發表論文一百五十篇以上,申請專利超過50件,召開了22次高端國際學術會議。

實驗室與中國航發集團籤署航空發動機新材料與高端製造聯合工程中心共建協議,探索省實驗室與企業共建面向技術攻關的聯合工程中心的創新模式。實驗室與航天五院錢學森實驗室共建太空材料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建成世界一流太空材料的研究、開發、檢測與應用的開放性平臺。

組織保障及黨建方面,實驗室研究制定和完善了35項具有實驗室特色的內部管理制度和辦法,保障實驗室各方面工作有序開展。2019年10月,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黨總支正式成立,下設三個支部,現共有黨員80名。

基建保障和後勤服務方面,正式啟動了一期364畝基建工程,一期工程(第一批)總建築面積12.68萬平方米,總投資8.63億元。積極推進實驗室人才苑建設和相關政策研究。完成了大學創新城G2棟和C1棟用電增容改造,已使用面積46012平米(共50461平米);建設實驗室員工食堂,為員工解決就餐問題。

2020年,實驗室將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重大機遇,全面推進實驗室科技創新、協同創新、管理創新、觀念創新。系統性布局規劃前沿研究板塊,持續招聘優秀人才;完善公共技術平臺建設,建章建制對外開放;引進創新樣板工廠第三批團隊,提升項目管理水平;推進實驗室新址基建工程建設;研究編制實驗室考核評估方案等,積極謀劃在更高的起點上推動實驗室建設。

版權聲明:

1、凡註明來源為「東莞陽光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東莞陽光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在摘編網上作品時,由於網絡的特殊性無法及時確認其作者並與作者取得聯繫。請本網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權人直接與本網站聯繫,商洽處理。

聯繫郵箱:tougao0769@qq.com

相關焦點

  • 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布
    2020年2月27日,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探測到月幔物質出露的初步證據、構架出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的異構晶片、提出基於DNA檢測酶調控的自身免疫疾病治療方案
  • 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布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名譽理事長饒子和...
    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布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名譽理事長饒子和及王祥喜/步志高研究團隊入選 2020-02-27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校科研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3月20日,中國雷射雜誌社發布「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第十五屆)。河南大學申懷彬教授、李林松教授、杜祖亮教授等人和中國科技大學張振宇教授的科研成果《兼具高亮度和高效率的量子點發光二極體》成功入選。
  • 2019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項目評選揭曉
    2019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項目評選揭曉 2020-01-15 15:23:00來源:央廣網
  • 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揭曉,「量子」研究佔據兩席
    2月27日,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發布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探測到月幔物質出露的初步證據、揭示非洲豬瘟病毒結構及其組裝機制、首次觀測到三維量子霍爾效應等10項重大科學進展,從30個候選項目中脫穎而出。
  • 東莞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與我市3家企業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今日,東莞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與我市韶鑄集團、宏大齒輪、中機重工3家公司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書。市長殷煥明,市委常委、副市長羅曉勤以及中國科學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理事長王恩哥參加籤約儀式,並就加強交流合作進行座談。座談會現場。殷煥明對王恩哥院士一行蒞臨韶關表示歡迎。他表示,韶關工業基礎良好,鋼鐵、有色金屬等冶煉技術先進。
  • 2019年度中國十大海洋科技進展揭曉 青島4項成果上榜
    2019年度十大海洋科技進展揭曉青島4項成果上榜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日前,中國海洋學會聯合中國太平洋學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中國造船工程學會、中國航海學會及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評選出了2019年度中國十大海洋科技進展。
  • 中國雷射雜誌社發布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來源:經濟日報3月20日,中國雷射雜誌社發布「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第十五屆)。量子密鑰分發、光子晶片、智能雷射器、全色雷射顯示等20項重大光學進展入選(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10項)。由於成果本身突出的學術水平,以及評審專家的嚴格公正,這一獎項在學術界被廣泛認可。本年度入選成果既有圍繞國家科技戰略展開的重大科研項目,也有可能在將來服務社會、與百姓密切相關的應用研究。在近期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牽動全球,包括禽流感、伊波拉、天花等在內的疾病都是由僅數十至幾百納米大小的病毒導致的。
  • 2020中國·松山湖新材料高峰論壇開幕
    ■26日,2020中國·松山湖新材料高峰論壇在松山湖舉行。圖為全國新材料創業投資服務聯盟啟動儀式11月26日,2020中國·松山湖新材料高峰論壇在東莞開幕,構建「科研——產業——資本」對話平臺,實現科研、產業、資本的高效對接,推動新材料行業前瞻性研究成果共享,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 甘南一地考古成果:入選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近日,記者從國家文物局召開的「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上獲悉,我州夏河縣白石崖溶洞遺址發現的下頜骨化石研究成果在古人類學界和考古學界引起轟動,獲得科技部「2019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教育部「2019年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Science雜誌評選的「2019年度十大科學突破」、Archaeology雜誌評選的「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 蘭大丹尼索瓦人研究入選2019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中國甘肅網1月15日訊據蘭州晨報報導(記者 武永明)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9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近日在京揭曉。由陳發虎院士、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張東菊副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的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榜上有名。2019年5月2日,該團隊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發表文章稱,在海拔3280米的青藏高原東北部甘肅省夏河縣白石崖溶洞,發現的一件人類下頜骨化石經鑑定為丹尼索瓦人下頜骨化石。
  • 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揭曉—新聞—科學網
    3月20日,「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揭曉,量子秘鑰分發、光子晶片、智能雷射器、全色雷射顯示等20項重大光學進展入選(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10
  •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松湖之材」產業育成中心正式揭牌
    揭牌儀式(記者吳鑫 攝)11月6日,松山湖材料實驗室 「松湖之材」產業育成中心(以下簡稱育成中心)揭牌儀式在松山湖國際創新創業社區舉行。育成中心的成立,將在推動東莞新材料產業加速集聚發展、深化產學研融合,助力松山湖科學城建設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也是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加快發展的重要標誌。市委常委、松山湖黨工委書記劉煒,中國科學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理事長王恩哥,市科技局、合作機構、孵化企業代表等近百人參加此次揭牌儀式。
  • 謝慶國團隊「數字PET」進展入選兩院院士評選的中國十大科技進展
    來源:經濟日報北京時間1月11日,由兩院院士評選的2019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揭曉,「我國自主研發臨床全數字PET/CT裝備獲準進入市場」光榮入選,該成果由華中科技大學教授謝慶國帶領團隊完成。謝慶國團隊研發成功的臨床全數字PET/CT,於2019年5月底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註冊審批,獲得市場準入和對外銷售資質。這意味著國產全數字PET打破國際技術壟斷,中國高端醫療儀器開發取得重大突破。
  • 聚焦新材料研發需求,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助力企業創新技術提升
    第一期企業研發需求交流對接會順利舉辦此次研發需求交流對接會主要聚焦新材料領域,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副主任張廣宇研究員、浙江工業大學廣東群欣研究院院長鮑官軍、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公共技術平臺臺長吳克輝等多位專家及37名東莞企業代表出席
  • 聚焦新材料研發需求,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助力多家企業技術提升
    12月10日,在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與浙江工業大學廣東群欣研究院聯合舉辦第一期企業研發需求交流對接會上,東莞長聯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發經理趙文愛說道。為解決企業創新問題, 23家企業負責人帶著企業研發需求,現場與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科研人員進行交流對接。
  • 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 協同創新 | 科研管理 | 成果轉化 | 裝備採辦 | 博士 | 摩爾定律 | 諾貝爾獎 | 國家實驗室Gartner | 矽谷 | 谷歌 | 華為 | 阿里 | 俄先期研究基金會
  • 「數字PET」入選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新聞—科學網
    近日,由兩院院士評選的2019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揭曉,「我國自主研發臨床全數字PET/CT裝備獲準進入市場」入選,該成果由華中科技大學教授謝慶國帶領團隊完成
  •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黃學傑:新一代鋰電池續航可提升40%
    編者按:作為廣東省首批啟動建設的四家省實驗室之一,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揭牌兩年多來,迅速聚集起一大批高水平創新人才,從前沿科技研究成果市場轉化,取得一系列進展。近期,南方日報、南方+客戶端特別推出材料實驗室骨幹人才及創新團隊系列專訪,講述他們在東莞的創新創業故事。本文為該系列第四篇。
  • 「2019年度中國歷史學研究十大熱點」發布
    「2019年度中國歷史學研究十大熱點」發布金羊網  作者:朱紹傑  2020-04-30 近年歷史學研究熱點具有持續性,海上絲綢之路研究為廣東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