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陽光網訊 3月10日,市委市政府向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發去了《賀信》。《賀信》指出,汪衛華院士、李明星博士後、柳延輝研究員團隊的研究成果「基於材料基因工程研製出高溫塊體金屬玻璃」入選「2019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是對科學家們櫛風沐雨、攻克難關的充分肯定,是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的科學榮光,也是東莞科技創新的榮耀。向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表示熱烈的祝賀,致以崇高的敬意,並表示,東莞將一如既往地支持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的建設發展,積極提供支持和保障,全面提升合作層級,助推實驗室早日納入國家實驗室布局、打造國際一流的材料科學實驗室!
2月27日,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主任汪衛華院士團隊,實驗室全職博士後李明星、雙聘研究員柳延輝的研究成果「基於材料基因工程研製出高溫塊體金屬玻璃」入選其中。這是實驗室的研究成果首次入選國家級「十大」科學進展。
研究團隊採用材料基因工程理念開發了獨特的高通量實驗方法,實現了非晶合金的快速篩選,研製出高溫高強非晶合金材料新體系。高通量實驗方法在非晶合金領域的應用,有望解決非晶合金新材料探索效率低效的難題,實現非晶合金新材料的高效探索,獲得更多高性能非晶合金材料,拓寬非晶合金在高技術領域的應用範圍。相關工作於2019年5月發表在《Nature》雜誌上,題為High-temperature bulk metallic glasses developed by combinatorial methods,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博士後李明星為第一作者,柳延輝研究員為通訊作者。
非晶合金兼具金屬和非晶、固體和液體特性,自被發現以來由於其高性能而在高技術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被認為是繼鋼鐵、塑料之後的新一代工程材料。2020年2月24日的華為最新發布的Mate Xs摺疊屏手機中的核心零件「鷹翼鉸鏈」使用了鋯基液態金屬(非晶合金)材料,極大提升鉸鏈強度。這類材料良好的成型性、高尺寸精度、工藝和成本優勢,可促使其成為新一代智慧型手機的主流結構件。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非晶材料研究團隊聚焦合金體系的非晶形成能力這一非晶合金領域當前最大的「卡脖子」難題,擬綜合全新的材料研究理念、方法,發展非晶合金預測和製備技術,研發新型非晶合金雷射製造與熱塑成型技術,促進非晶合金材料更廣泛的應用。該團隊獲批2019年度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重大項目專項支持,項目名稱為「新一代非晶合金的設計、製備及先進位造基礎研究」。該項目的實施有望推進塊體非晶合金在高端製造、新一代移動通訊、智慧機器人等更多高新技術領域得到應用。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成立於2018年,是廣東省首批啟動建設的四家省級實驗室之一,由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牽頭,廣東省科技廳指導,東莞市政府和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共建,定位於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材料研發南方基地、未來國家物質科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粵港澳交叉開放的新窗口及具有國際品牌效應的粵港澳科研中心。實驗室布局了四大核心板塊,包括公共技術平臺和大科學裝置、前沿科學研究、創新樣板工廠、粵港澳交叉科學中心。此次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是對實驗室科研成果的重要肯定。經過兩年的建設發展,實驗室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截至2019年底,實驗室全職及雙聘人員共409人,其中全職全時人員230人,雙聘179人。兩院院士10人,海外高層次人才5人。
科學研究及成果轉化方面,實驗室現已順利引進了兩批共18個創新樣板工廠科研團隊,註冊成立了8個產業化公司。明確了包括金屬材料、生物醫學材料、中子科學材料等16個前沿材料科學領域研究方向。承擔國家、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多項,經費過億。在Natrue等國際一流期刊上發表論文一百五十篇以上,申請專利超過50件,召開了22次高端國際學術會議。
實驗室與中國航發集團籤署航空發動機新材料與高端製造聯合工程中心共建協議,探索省實驗室與企業共建面向技術攻關的聯合工程中心的創新模式。實驗室與航天五院錢學森實驗室共建太空材料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建成世界一流太空材料的研究、開發、檢測與應用的開放性平臺。
組織保障及黨建方面,實驗室研究制定和完善了35項具有實驗室特色的內部管理制度和辦法,保障實驗室各方面工作有序開展。2019年10月,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黨總支正式成立,下設三個支部,現共有黨員80名。
基建保障和後勤服務方面,正式啟動了一期364畝基建工程,一期工程(第一批)總建築面積12.68萬平方米,總投資8.63億元。積極推進實驗室人才苑建設和相關政策研究。完成了大學創新城G2棟和C1棟用電增容改造,已使用面積46012平米(共50461平米);建設實驗室員工食堂,為員工解決就餐問題。
2020年,實驗室將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重大機遇,全面推進實驗室科技創新、協同創新、管理創新、觀念創新。系統性布局規劃前沿研究板塊,持續招聘優秀人才;完善公共技術平臺建設,建章建制對外開放;引進創新樣板工廠第三批團隊,提升項目管理水平;推進實驗室新址基建工程建設;研究編制實驗室考核評估方案等,積極謀劃在更高的起點上推動實驗室建設。
1、凡註明來源為「東莞陽光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東莞陽光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在摘編網上作品時,由於網絡的特殊性無法及時確認其作者並與作者取得聯繫。請本網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權人直接與本網站聯繫,商洽處理。
聯繫郵箱:tougao07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