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畫源遠流長,從古至今古來既有,本是書畫同源,有書時既是有畫。而我們今天這裡便是從唐朝開始獨立成形的國畫。
唐朝時期國力強盛,文化交流隨之增加。中國繪畫發展史上一個空前繁盛的時代,也是一個出現了眾多巨匠與開創全新風格的時代。宗教繪畫亦走下神壇,融入百家之中。眾所周知的唐朝"豐肥"為時尚的現實婦女進入畫面。帶著唐朝特色的仕女畫、山水畫、花鳥畫讓人印象深刻。
宋朝其繪畫在隋唐五代的基礎上繼續得到發展。民間繪畫、宮廷繪畫、士大夫繪畫各自形成體系。宋朝商業十分發達,作為商品出售的紙畫行業尤其出眾,紙畫傳播繁多,繪畫的服務對象也有所擴大。宋代畫作有力求工整,注重形似的特點。
元代繪畫中,文人畫佔據畫壇主流。元人創作比較自由,多表現自身的生活環境、情趣和理想。自然景觀題材大量出現,直接反映社會生活的人物畫減少。
明代畫作派別眾多,浙派、吳門畫派、青藤派、嘉興派、波臣派等等。明代前期基本形成三大體系:繼承元代的文人畫、宮廷院體繪畫、浙江繪畫;明代中期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最負盛名,畫史稱為吳門四家。畫派即為吳門畫派或吳派。明代晚期吳門畫派依舊興盛不衰。
浙派
吳門畫派
清代宮廷繪畫在康熙、乾隆時期獲得了較大的發展,並呈現出迥異前代院體的新風貌。在清朝宮廷畫可以說達到了中國繪畫的巔峰。而民間繪畫以年畫和版畫的成就最為突出。
宮廷畫
版畫
清 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千尺雪」,《欽定熱河志》插圖
此文為看點(華地藝術品)原創內容,特此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