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高麗娟,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樸素,她衣著樸素,髮型樸素,妝容樸素,樸素的女教師形象,讓人很難把她和女畫家的身份聯繫起來。
然而,這個樸素又清雅的準80後才女,善於在樸素的生活中發現美,撲捉美,展現美。從最初提起畫筆到如今,不知不覺已過去20多年。期間,她曾一度因忙於工作生活,擱置了畫筆。不過,科班出身的她,骨子裡依然熱愛著繪畫,對繪畫有一種割捨不了的宿命情緣。
回憶自己的學藝之路,既辛酸又欣慰,上大學後開始系統學習繪畫技藝,從素描、水粉入門,對繪畫的多種形式充滿了好奇,先後涉獵過油畫、水墨畫、工筆畫、版畫、水彩畫等多個畫種,也畫過山水、人物、花鳥等許多題材,直到大三才開始學習工筆畫。由於她天資聰穎,悟性極高,學習勤奮,頗受恩師王宏恩教授的青睞。大學期間,她的作品經常入選校園畫展,備受師生好評。
2004年大學畢業後,她回到了母校平涼七中,當了一名美術教師,經常代表崆峒區教育系統參加全市教育系統書畫展。那時候,她在教學之餘,兼任著校團委書記和《崆峒教育》雜誌的美術編輯,不但要帶領全校團員搞各種活動,還要利用業餘時間給雜誌畫封面、插圖、設計版樣。
那些年,整天奔走在學校和家庭之間,繪畫成了業餘愛好,只有寒暑假期才能專心致志進行創作。2010年,她的工筆畫作品《致青春》入選甘肅「飛天杯」書畫作品展並獲獎。2013年,作品《待嫁》獲甘肅省美術家協會書畫作品展三等獎。
也就是這一年,她的一個大學同學去了中央美術學院研修班學習繪畫,據說授課的都是美院名師和國內的著名畫家,她聽後心動了。那一年的寒假,她背起行囊踏上了進京的列車,成為了中央美院研修班的一名學員。
高麗娟告訴記者,在平涼蟄伏的那些年,工作生活雖然忙碌又忙亂,但她始終不敢懈怠,堅持畫畫不輟,但繪畫技藝長進並不大。最終,她下定決心利用假期到北京拜師學藝。在美院她看了許多名家畫展,聽了許多名家講座,有幸得到了名師、名家面對面的精心教誨、指導,從理論到實踐,尤其在繪畫理論素養上的提升,使她獲益匪淺,更加懂得了畫出一幅好作品,思想、內涵,創意、技法、構圖缺一不可。
2014年,她再次進京,報名投入到工筆畫泰鬥、現代工筆畫院院長王天勝老師門下,系統學習工筆畫創作理論和技藝。在畫院,她還領教了蔣採萍、桑建國、張世彥、唐秀玲等眾多國內工筆畫名家的耳提面命。和她一起學習的同學中,出了不少青年畫家才俊,如王冠軍、羅寒蕾、張藝等。
進京學習期間,高麗娟不敢荒廢一絲一毫的大好光陰,抓住一切機會向名家名師請教。她上午在工筆畫院學習,下午去蔣採萍的工筆畫高研班聽講,抽空還去美院蘇百鈞教授的課堂上蹭課。求學半年,她的繪畫水平實現了質的飛躍。從畫院出來後,她又去北京大興埝壇畫院藝術沙龍,與一幫北漂畫家在此交流學習了半年。那段時光,也是她人生中最艱難的一段歲月,租住的平房裡沒有暖氣,大冬天在被窩裡冷得瑟瑟發抖,畫畫時手腳凍得握不住筆。幾次凍感冒了,渾身難受,一個人躲在陰暗的小房子裡獨自哭泣流淚,甚至後悔過自己當初的選擇。
冬天雖然寒冷,明媚的春天也就不遠了。正是抱著這樣的信念,她堅持了下來。在那個冬天,她創作完成了巨幅畫作《守望春天》,這幅作品入選了首屆中國畫水墨大展,這也是她平生第一次參加國家級畫展。得知入展消息的那一刻,她又哭了,哭得梨花帶雨,酣暢淋漓。
2015年秋季開學前,她帶著滿滿的收穫回到了平涼,回到了校園,回到了溫暖的家,繼續著三點一線的工作生活,繼續著自己的畫家夢。
2017年寒假,她又赴京在於永華連環畫研修班進修。2018年暑假,高麗娟再一次背起行囊去了首都,拜在桑建國門下學習工筆畫主題創作。同時在霍嚴創作班深造,任霍嚴國展班助教。假期結束後,她又匆匆趕回學校為學生上課。那一年,她描繪孩子假期生活的巨幅作品《快樂假期》入選「漢風唐韻•水墨長安」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高麗娟說,以前每次拿起畫筆,常被畫什麼,表現什麼的問題所困擾。老師桑建國啟發她,畫身邊熟悉的東西,才會把自己的真情實感注入作品中,才能畫出打動人心的好作品。何家英老師告訴她,要多閱讀多體會多觀察,選材才能有大情懷、大格局。
通過多年的創作實踐,她發現的確如此。
作為一名教師,每天面對生性調皮可愛機靈且不同個性的孩子,他們表現出的純真爛漫、充滿活力與生機,感染並感動著她,畫筆下描繪更多的是孩子們。她的作品《雛鷹之聲》,就是以小學生為表現對象,生動地表現了認真預習演講稿及認真準備小小導遊解說詞的少兒形象。整體畫面呈現藍色基調,突出渲染清純與陽光的氛圍。畫中小學生用淡彩的表現方法,使畫面呈現出絹本般的柔滑感。同時,用滿構圖的形式增加畫面的趣味感與衝擊力,對環境如建築物著力較多,通過環境的描繪反映出濃鬱的時代特徵,極具自然的現代生活氣息。為了突顯畫面的前後、主次關係,增強形式感,她沒有用太多色彩來表現人物的服飾,而是採用了許多肌理來表現不同服飾的質感。在描繪頭髮和五官時,注重面部表現技法,使得整幅作品充分體現出積極向上的精神特質,以此傳達小學生的陽光與活力,因此題名「雛鷹之聲」。
發現描繪平凡生活之美,讓她找到了用之不竭的靈感源泉。之後,她又相繼創作了《盛世樂園》《畲寨喜事多》等作品,都是以孩子為主要表現對象。其中《畲寨喜事》入選第十屆「民族百花獎」美術作品展。
當然,高麗娟的創作題材並沒有局限於自己身邊的人和事,也有詩和遠方。2015年,她隨當代著名人物畫家張藝老師赴甘南採風,被藏族同胞虔誠的信仰所感動,古樸的面龐所震撼,漂亮的服裝所折服,從而記錄了大量生動的藏族形象。從此,她每年都要去甘南採風,搜集素材,在此基礎上創作的《高原吹來幸福風》巨幅作品,是她大膽嘗試創新的處女作,畫面用麻紙、礦物顏料、丙烯、金箔等綜合材料來表現,應用壁畫立粉、貼金等技法,凸顯青藏高原的厚重與粗獷。作品從選材、構思到完成,歷時多半年,幾經修改,最終成功入選首屆全國寫意畫展。
2018年,高麗娟參與平涼市文化館組織的「平涼人畫平涼」活動,創作了《紅牛興隴》十米長卷。她和創作人員一起深入到鄉村集市,全面了解紅牛的習性、形體、特徵,並以牛市為切入點,表現平涼紅牛經濟的蓬勃發展。圍繞這個主題,通過一個月的努力,完成了該幅作品。整個畫面以平鋪的方式展開,描繪了47頭形態各異、膘肥體壯的紅牛,人物穿插其中,他們或牽著自己的牛,或打量著紅牛露出羨慕的神情,或在議價,或在成交,或因談不攏價格略顯失望的神情。畫中人物樸素厚道,牛的形象憨實,力圖彰顯隴東地域風情、人物風貌。這幅作品得以在中央數位電視臺書畫頻道播出,受到了書畫名家的好評和讚賞。
2020年,是高麗娟井噴式收穫的一年,以平涼香包文化為題材的《巧手的婆姨秀家園》入選「決勝小康」全國第二屆農民畫展;以平涼金果為題材的《精準扶貧結碩果》獲甘肅省第三屆「金駝獎」金獎,這是甘肅最重量級的畫展,也是平涼首位獲得此項金獎的畫家。同時,她以自己學畫的深刻體會繪製的《化蝶》在「品真格物」全國青年工筆畫作品展中獲獎;以家長望子成龍為題材創作的《期待》在第十一屆全國工筆畫作品展中獲獎。
學無止境,藝術之路只有起點,沒有終點。高麗娟表示,隨著自己創作經驗的積累,繪畫水平的提高,她將繼續以工筆為主,以人物為表現中心,通過畫筆去發現和描繪平凡生活的美好瞬間,弘揚主旋律,謳歌新時代。
高麗娟,女,1978年12月出生於甘肅平涼崆峒區,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敦煌藝術學院美術系,中學美術教師。現為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促進會會員、甘肅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平涼市美術家協會秘書長、崆峒區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學藝經歷:2014年就讀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造型研修班;2015年進修於現代工筆畫院;2017年進修于于永華連環畫研修班;2018年進修於桑建國工筆人物研修班;同年進修於霍嚴創作班,任霍嚴國展班助教;2019年進修於藝術研究院何家英人物班。
入展及獲獎作品:作品《致青春》入選甘肅省「飛天杯」書畫作品展;作品《待嫁》獲甘肅省美協書畫作品展三等獎;作品《守望春天》入選首屆中國畫水墨大展;作品《快樂假期》入選「漢風唐韻•水墨長安」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作品《高原吹來幸福風》入選「感恩海洋•潮起象山」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作品《小滿的快樂節日》入選24節氣中國畫作品展;作品《畲寨喜事》入選第十屆「民族百花獎」中國各民族美術作品展;作品《巧手的婆姨秀家園》入選「決勝小康」全國第二屆農民畫展;作品《遊子憶•江南》入選「詩意江南」全國工筆畫作品展;作品《精準扶貧結碩果》獲甘肅省第三屆「金駝獎」金獎;作品《化蝶》在「品真格物」全國青年工筆畫作品展中獲得入會資格獎;作品《期待》在第十一屆全國工筆畫作品展中獲得入會資格獎。多幅作品被中美協和美術館收藏。